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043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1.远古时代

(1)社会经济:

①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②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和缫丝等技术。

(2)文化成就:

“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时期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保证贵族特权利益

内容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拱卫王室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

瓦解

春秋开始,战国末年完全瓦解(根源:

生产力发展)

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但其影响延续至今

作用

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

保证贵族特权,利于内部稳定与团结

(2)经济发展

①农业:

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

井田制。

②手工业:

“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商业:

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发展

①夏朝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日法)。

②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变革:

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秦灭六国。

(2)经济发展

①农业:

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②手工业:

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

③商业:

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文化繁荣

①思想:

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诸子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

“逍遥”的人生态度

儒家

孔子

“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法”“术”“势”三合一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②文学艺术:

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政治:

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3)文化:

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1)政治巩固

①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

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

察举制、举孝廉。

(2)社会经济

①农业:

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

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

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3)科技文化

①思想:

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科技: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③文学:

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选修内容

1.(选修一)商鞅变法

2.(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3.(选修四)千古一帝秦始皇

考向一 周秦政治文明的不同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西周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贵族政治

秦朝

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官僚政治

问题探究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注意从西周和秦朝两个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层面分析。

答案 

(1)制度: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差别: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考向二 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1.政治

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

2.政策

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3.科技

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从而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

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无法发展为近代科技。

4.文学

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

5.民族心理

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

6.家庭伦理

小农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也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

(2)材料二中两段文字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问该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题思路 第

(1)问,材料一体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制度,思想上儒家思想长期存在。

(2)问,材料信息说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应从生产力、经济角度来分析,影响从经济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

第(3)问,富人、地主钱财主要用于置办土地,直接影响到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

答案 

(1)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主要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2)变化:

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

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严重,因此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3)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考向三 用阶级分析法认识先秦诸子思想的时代特点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诸子百家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也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学派代表

代表利益

特点

道家(老子)

奴隶主贵族

体现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

儒家

孔子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孟子

新兴地主

调和矛盾,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荀子

墨家(墨子)

小生产者

渴望社会安定

法家(韩非)

新兴地主

君主集权、法治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而苏格拉底则强调“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两者的思想都包含了一定的民本思想。

请回答:

(1)分析指出二者的民本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

(2)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解题思路 第

(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侧重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苏格拉底强调侧重人的自身,强调人的精神修养。

(2)问原因注意答题角度,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认识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来回答。

答案 

(1)侧重点:

孔子主要从社会角度,强调社会的和谐;苏格拉底侧重人本身,强调人的精神修养。

(2)原因:

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奴隶制度崩溃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以农耕经济为主。

希腊实行民主政治;工商业发达。

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考向四 古代中国与雅典社会发展的不同

国家

项目

中国

雅典

政权结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至上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

人民地位及权利

专制统治下的臣民,无参政权

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的成员均来自公民群体

生产方式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文化特色

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

后世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伯利克里说: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依据材料回答:

(1)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

(2)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回答第

(1)问注意要从主权所属的不同进行分析;第

(2)问注意辩证思维,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不同特点:

东方国家主权在君,西方国家主权在民。

(2)看待:

是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造成的,都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史排查——真题对点

知识点一 分封制与宗法制

1.(2014·上海高考)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

“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

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知识定位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解题关键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

答案 D

2.(2014·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知识定位 宗法制

史实依据 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是一个会意字,“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

答案 A

知识点二 先秦经济的发展

3.(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审题关键 (示例)“商代”、“牛耕”

辨别选项 (示例)B、C两项非商代;A项未体现“牛耕”。

答案 D

4.(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理解题意 材料指出了六个工种和每一工种有二到七种程序,突出分工细与专业性强。

答案 C

知识点三 先秦诸子思想

5.(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知识定位 孔子教育思想

辨别选项 A项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B项兴办私学与宗法分封制度关系不大;C项应是井田制的瓦解;D项儒家思想不适应战争年代统一的思想。

答案 A

6.(2014·海南高考)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理解材料 “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

答案 D

7.(2013·江苏高考)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意 第

(1)问据材料信息归结根本,思想主张从治国理论上归结。

(2)问据材料二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

答案 

(1)根本:

孝悌。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知识点四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

8.(2014·四川高考)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知识定位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

解题关键 读懂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尤其注意县、州、省地位的变化。

答案 C

9.(2014·上海高考)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

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

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

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

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知识定位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理解题意 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及用途,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答案 水平1:

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水平2:

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其他答案:

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

知识点五 汉代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10.(2014·重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关键信息 “西域”“中亚”

理解题意 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域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答案 D

11.(2013·广东高考)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辨别选项 A: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中叶才出现;B:

材料没有体现与封君勾结;D:

过于绝对。

理解题意 材料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

答案 C

12.(2014·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知识定位 重农抑商政策

关键信息 “商人势力影响中央财政”“征收资产税”“鼓励民众告发”。

答案 

(2)措施:

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举措: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知识点六 汉代儒学思想

13.(2014·海南高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知识定位 儒法并用

把握题眼 “礼、刑,相为表里者也”。

答案 B

14.(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辨别选项 A项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项董仲舒强调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

C项未涉及到仁爱思想。

D项材料未反映德治的主张。

答案 B

模块排查1——政治模块题组

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

没有嫡子。

钧:

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理解材料 材料描述宗法制背景下继承人的选择标准。

答案 D

2.光明网《分权VS集权》一文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某制度是中央集权,形成的是由皇帝垂直型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而另一制度则是分权,中央犹在,但地方自治,政治权力不是一根线,而是多根线。

材料涉及的制度应该是(  )

A.分封制度VS世袭制

B.宗法制VS科举制

C.郡县制VS分封制

D.君主专制VS中央集权

理解题意 材料论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两种制度中的不同体现,一个是地方服从中央,一个是地方割据中央,与郡县制、分封制的内涵一致,故选C。

答案 C

3.从下面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家天下”的宗法观念消失

B.封建土地兼并现象受到遏制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工具

材料信息 材料体现了由分封制下诸侯国并立到秦的统一。

调动知识 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体现的是官僚政治。

答案 C

4.“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

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禅让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辨别选项 “主观性太强”排除A、D两项;“唯选拔者马首是瞻”排除B项。

答案 C

模块排查2——经济模块题组

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