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796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仲淹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范仲淹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范仲淹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范仲淹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范仲淹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仲淹的故事.docx

《范仲淹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仲淹的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仲淹的故事.docx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

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

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在第一课时已经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第二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常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著名心理学家陈尔寿说:

“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1)诵读古诗,走近范仲淹;

(2)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

(3)依据资料,交流汇报,学习其品质。

四、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这堂课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

五、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诵读古诗,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之前,首先全班齐诵范仲淹的三首诗词,分别是《江上渔者》《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片段》,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范仲淹杰出的文学才华,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的兴趣。

(二)课始回顾复习,为细读课文,感悟体会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复习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问题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第二个问题是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小故事?

四个小故事既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又是体现范仲淹精神的重点篇章。

回顾复习是为细读课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受范仲淹的精神。

教学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令人感动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阅读感受。

交流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趁势朗读”的教学方式。

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如果学生说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这一句,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最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如果学生说到“划粥割齑”这个成语,就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语句进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这时教师再次追问:

“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就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难却,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当食品变质时,对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会有何感想,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此时范仲淹又会怎么说。

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

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

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读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学习六、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首先教师语言过渡: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

……”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留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

然后教师追问:

“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

”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最后理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

(四)拓展延伸,学习其品质。

首先采用交流汇报资料的方式,了解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或者交流关于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师总结谈话,以《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齐诵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

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设计本课的板书,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

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

(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 粥 割 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

(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

(生:

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

从“累了……”

     生:

从“划粥割齑……

     生:

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

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岳阳楼记》朗诵欣赏,谈话导课: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

范仲淹的故事。

进一步去感悟范仲淹的故事。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二、速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

(生:

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1.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看大屏幕: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

画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品味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一)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1)引导:

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

(行为),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范仲淹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深受感动)

(2)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引导理解“废寝忘食”:

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文中指范仲淹刻苦读书,非常专心努力。

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精神。

3.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1)句子对比训练:

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

他的生活艰苦,每天煮一锅米粥。

(2)引导学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4.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

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引导学生从“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等重点词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5.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1.这段话是对范仲淹的语言的描写。

2.引导学生借助范仲淹的语言来体会他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二)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呢?

1.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

也道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读书,是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的。

(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爱国爱民)(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2.师小结:

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出示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青山挺拔,江水浩荡,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

这句话不仅仅是本文的结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句话。

三、体会写法:

1.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

让我们再一次聚集于本文的重点语句,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法除了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读书之外,在写作方法.......发现了什么?

2.师生交流,概括:

(出示写法总结)

(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形象。

3.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

今天我们要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布置作业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