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76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黄冈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秋季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

易爱玲校对:

杜春元何筱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夹袄(jiá)癖好(pǐ)肩胛骨(jiǎ)大煞风景(shā)

B.亲昵(ní)歆羡(xīn)梳妆匣(jiá)气息奄奄(yǎn)

C.蹩进(bié)眼眶(kuānɡ)潭柘寺(zhè)怏怏不乐(yānɡ)

D.禅让(chán)请柬(jiǎn)箍桶匠(kū)面面相觑(q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账簿暇疵莫名其妙自惭行秽

B.畸形端详夸大其词鞠躬尽瘁

C.谍血黯淡直接了当冠冕堂皇

D.国萃湮没惊惶失措怨天忧人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1月21日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不绝如缕,售票口时而出现“长龙”。

B.去年11月27日,耸人听闻的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最后一位遇难者遗体已经找到,最终确定该事故共造成108人死亡。

C.姚明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前段时间又成功收购上海东方男篮,支持家乡球队的建设。

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

D.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将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因“安史之乱”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

大唐王朝从此日薄西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今,“中国”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

B.流感肆虐之时,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

C.在强震中遭受重创的海地政府十七日露天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确定如何协调源源不断涌来的国际救援物资是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

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

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

会怎样说呢?

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作一个贼吗?

B.我已经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留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C.“孩子,”她断气以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

D.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6—8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              愀然:

忧愁的样子

B.山川相缪              缪:

缭、盘绕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

攻占

D.举匏樽以相属属:

写作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寄蜉蝣于天地 

③顺流而东也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各句与文中画线句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

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

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

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

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

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

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

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

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

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

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

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

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

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

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

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

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

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

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10.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加评选对判断我们的水准毫无意义。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D.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①,盖诸山之小者。

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其人谓谁?

羊祜叔子、杜预元凯②是已。

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

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

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

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知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

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此襄人之所欲书也。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

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注】①隐然:

高大突出的样子。

②羊祜叔子、杜预元凯:

羊祜,字叔子;杜预,字元凯。

两人同为西晋开国元勋。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被:

遍及

B.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垂:

将要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待:

依靠

D.既周以回廊之壮                周:

环绕

13.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盖诸山之小者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①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C.①乃来以记属于余        ②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D.①宜其览考自得之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B.本文虽名为“岘山亭记”,但对岘山的美丽风景只字未题,对“岘山亭”本身也缺乏具体的描写,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C.作者在文中一方面肯定了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

而史中辉并未阻止襄人的这种做法。

四、(26分)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中前两句为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第三句为课本上的句子,共10分)

(1)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4分)

(2)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3分)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3分)

16.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8分)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

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分)

17.填空。

(8分)

(1)古代诗文写秋的名句俯拾即是,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赤壁赋》“,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秦观《鹊桥仙》“,便胜却人间无数”。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门衰微、孤苦无依的情形。

(3)法国作家是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4)方苞、刘大櫆、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的代表。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

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

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

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

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

有些往来,是必然的。

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

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②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

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

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

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据说,此花来头不小。

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③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

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

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

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

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

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

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

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

这当然只是幻象。

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

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

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

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

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

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

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

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

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

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

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

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

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

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

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

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

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

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

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8.为什么作者要在第①段中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4分)

19.请体会第④段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

(4分)

20.第⑤段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21.文章以“园花寂寞红”为题有何妙处?

结合全文,试作简要分析。

(4分)

六、(4分)

22.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4分)

2009年12月7日下午,中国政府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中国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下降40%—45%,已相当于减排15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全球减排量的四分之一。

解振华介绍称,中国在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支援下,已经在实实在在采取行动,过去15年单位GDP已经减排47%,2010年到2020年还要再下降40%—45%。

这说明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国家。

解振华说,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而中国正处于发展当中,中国总排放量还会继续增长,而这也符合公约契约,发展中国家首要目标是发展和脱贫,排放总量应有适当合理增长。

“我们该做的我们做了,不该我们做的也做了”,解振华在发布会上这样解释中国的减排诚意,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的自主减排行动并不接受监测、核实。

发达国家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采取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标题: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

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困难时你有没有勇敢地面对?

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勇气,更是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一种积极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秋季高二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A(B.昵ní—nì匣jiá—xiáC.眶kuānɡ—kuànɡ怏yānɡ—yànɡD.禅chán—shàn箍kū—ɡū)

2.B(A.瑕疵自惭形秽C.喋血直截了当D.国粹怨天尤人)

3.D(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此处用来形容唐王朝的衰落是可以的。

A.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于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此处可以换成“络绎不绝”。

B.耸人听闻:

故意夸大事实说离奇的话,使人吃惊。

此处可换成“骇人听闻”。

C.一挥而就: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此处可换成“一蹴而就”。

4.D(A.逻辑关系不清造成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应调换。

B.句式杂糅,“主要成分”和“配制而成的”只能保留一个。

C.语意重复,“当务之急”指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与“目前”重复。

5.B(引号应去掉,并将两个分号改为逗号。

6.D(属:

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7.C(①②都为介词,在;③④都为连词,但③表修饰关系,④表转折关系。

8.C(被动句。

其余都为变式句,即倒装句。

A.介词结构后置,B.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9.A(这句话出自首段,引出易于出现文化焦虑症候的观点,文化焦虑症候的本质特征是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而发展中国家希望公平参与不同于渴望认可,也未必是以他人标准为准则。

10.B(“把自己的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说法有误。

11.C(A.“毫无意义”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没更大的意义”;B.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只是走向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D.经济发达程度不是唯一标准。

12.B(垂:

流传。

13.A(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B.都为介词,①为“因为”、②为“用”。

C.①为连词,“于是,就”;②为副词,“才”。

D.①为代词,“他们”;②为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

14.C(A.“在此与吴激战”有误,军事重地应是荆州。

B.“对岘山的美丽风景只字未题”有误,参看第四段。

D.“史中辉并未阻止襄人的这种做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君皆不能止也”,并非没有阻止。

15.

(1)当晋与吴国用武力相争之时,常常要依靠荆州并把它当作军事重地,而他们两个人相继在这里,最终因平定吴国而成就了晋朝的统一大业,他们的功勋已超过当世之人了。

(关键词:

兵、以为、以、盖)

(2)之所以它屡次荒废却能重新兴建(的原因),是因为后世倾慕他的名声而且思念他的人很多。

(关键词:

故、由。

还应注意句式特点。

(3)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关键词:

诚、虽、辍、就)

16.

(1)共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诗人与友人送别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

(2分)第二个场景是日暮独下西楼,写出了友人离去之后诗人孤寂凄清的情怀。

(2分)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手法2分)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宝贵,离别的痛苦,大好秋光反倒成了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分析2分)

17.

(1)渚清沙白鸟飞回白露横江凌万顷之茫然金风玉露一相逢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3)莫泊桑(4)桐城派

18.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2分,答对一点1分);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2分)。

19.老友在世时,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2分);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也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的深切怀念(2分)。

20.想像、拟人。

作者在老友去世后走过小花园时睹物思人,想像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表现了作者对老友的无比怀念,为后文抒发花在人不在的寂寞之情进行铺垫;作者想像花草认出自己并向自己点头倾诉,直接表现了“园花”的“寂寞”。

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园花”灵性,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园花”失去主人之后的悲伤,与老人在世时的花草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感伤氛围,感人至深。

(答对至少两种表现手法给2分,结合原文正确分析出每种表现手法在原文中的作用各2分。

表现手法答出虚实结合、融情于景、排比并正确分析出作用同样给分。

21.①融情于景,借物喻人,运用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