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743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docx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上)

掂量教师工作的价值

--平凡之中见伟大

  几年前与一位陌生人的谈话,使我至今难忘。

  一次,在火车上,我与一位推销医疗器械的先生闲聊,不意刺伤了他的自尊心,我说:

世上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这一时期造假药者甚多,而医院不负责任,见死不救之劣行时有所闻。

那位先生似乎听出了什么,他反唇相讥。

他说;"现在各行各业都不过如此,医疗业的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

"他还说,他孩子现在上个学,孩子的老师拿钱少,故对工作普遍感到不满意,上课时得过且过,对孩子不管不问。

教育同样关切人的一生和前途。

教师与医生相比,责任更大,更重,因为每个教师所面对的不是单个人,而是以班为单位的许多人。

一个教师的怠惰和疏忽,往往可能贻误几百几千人的生命。

这个生命不是指肉体,而是更高层次的人生前途,社会生命。

推广之,现在许多当官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光是中国每年集团大吃大喝方面的总花费,就足以建造一个三峡工程。

而中国现在仍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仍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这不同样是不谋其职,误国害人吗?

说的有道理!

连声称道。

作为教师,想不到经常用大道理不能自省的一个问题,在这里被个关于生命的"小道理"打开了缺口。

记得毛泽东和斯诺谈话中说:

世上只有一个的最伟大,那就是老师。

老师的伟大,不只在于他们"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牺牲奉献精神,还在于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从天才到常人,从当官的到老百姓,无人不能无师,无人不受其师帮助。

人生作为,一半靠自己,另一半得益于各式各样的老师。

从大道理上讲,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创造物;失去了人,也就没有了社会。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神圣使命,乃在于从根本能上铸造社会万丈高楼的栋梁。

  但愿我们的教师同行都能从尊重他人生命,爱惜他人生命的哲理高度,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重新认识广大学生。

  教育工作,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是一种"精神接生术",也即精神的交流,传递和嫁接的艺术。

教育工作,又是一种生命的交汇,生命的延续和生命的互造,是生命服务于生命的交响曲。

其中,教师为学生而存在,另一方面,学生又为测币存在。

  教育工作,千难万难,要做好并不容易。

但是,对教师而言,最大的困难不在于不懂得如何去做,而在于不懂得如何用心去爱它(工作),现今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流行"。

现今社会的主义,就是"流行主义"。

流行对社会而言,意味着更新、发展,日新月异和飞跃,但对个人而言,则过多地增加表面的诱惑,选择的难度和信仰的挑战。

在中国传统中,教师自古就被列"三教九流",作为教师,可以举其家成书香门第,但绝无高官厚禄显要之份。

"教书匠"、"穷秀才",现在人们还常这样讲。

孔夫子当年教书时,收学生几条鱼、几束丝,结果被后人追究了两千多年。

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也因此而遭后人贬斥。

但是,对于自己的工作,别人解看是一回事,而自我如何看,又是另一回事。

现在此问题不能不令我们教师同仁常常深思。

高校教师流行一种"厌教轮症",据说是因为无房子、无票子,所以整天心不在焉,得过且过,愤愤不平,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活得"没劲",看其表现,却还过得去。

这些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有些人甚至才能过人,只是自己没有去试,所以连自己天赋有时也不知道。

这些人的教学才能尚未发挥,从主观上说,首先是因为没有从内心产生对教学的热爱,没有坚定的工作信念。

  事实上,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热爱"二字,否则,终归与成功无缘。

让一个人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热情无处释放,不仅是悲惨受罪,并且是空耗生命。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我选择工作的权利,有自我追求并不等于道德意义上的自私,问题是这种选择应该趁早,越早越好。

许多成功人士在其成功之前,都换过一次或几次工作。

其次,你必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

许多事情是做的过程、甚至做过以后,才能下结论。

选择工作也是如此。

有些人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未认真对待过,就轻言自己不是这方面的料,多少有失轻率。

对于那些对教学工作并不厌恶的先生和女士,我们要说:

试试看,也许你的天才正在于此,你的选择并不算差。

行行出状元。

试试以下方法,它有利于增加你对教育工作的热情:

  1.想想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讲课的期望、意见,和当时关于如何改进教育的设想,再对你旁边老师,尤其是所谓"优秀"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

你会发现他们所做的你也能做到,而且稍做努力就可能超过他们。

这样,你的信心就会增强。

你会对自己提出挑战,同时也会积极主动的去迎接挑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完全是可能的。

  2.欲知翻山路,须问过来人。

许多事情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糟,那样令人生厌。

比如吃饭,当幼儿吃饭到后来相当时期,他们并不懂得吃饭对人体的营养科学。

工作也是一样,只有认真做过,才能发现它的价值,才有爱与不爱的发言权。

  3.多想教学工作的长处,多想它对社会和人类的重大意义,多想它对自我生命的意义。

教师工作单纯、自由,既能服务他人,又能自我提高;虽不显赫但也不平凡。

生活在校园,环境幽雅,遍知天下。

与学生在一起,使你的感觉年轻十岁。

年轻十岁。

  4.理解工作,钻研工作。

了解、了解、再了解!

钻研、钻研、再钻研!

了解多了,钻研多了,理解就多了。

要知道,闪光的金子,常常是埋藏在人迹罕见的高山里。

  5.不要拿自己的工作和其他待遇优厚的丁种相比较。

社会分工为必然,人人追求各本同。

没有人会拥有世上所有的成就,一项工作,只要你觉得值得干就行。

这是你的专利,值得去珍惜。

任何了作都是平谈的,但用生命去拥抱,就能创造出非凡。

  行行出状元,这是千年古训,但是,现在一些人,自以为聪明过人,这山看那山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他们看不起工作的平凡,而总是幻想每天都过得轰轰烈烈,充满刺激。

他们不停地变换工作,追逐职业热点,终日疲惫不堪。

这样的人,如同打仗时被小股敌军牵着鼻子,东奔西跑,终日穿行在崇山峻岭,弄得精疲力竭,还未与主力交战,就注定要败北了。

专心去挖一个洞,就能达到深远;盲目地东探西探,最多挖个藏狗洞。

人生有限,选择难矣!

如果你尚未定夺,不妨先热爱到手的事业。

外国一个有名的爵士,名叫胡敦的人说过:

"一个人最好的东西在靠近他的地方,就近在他的脚边"。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写成了《纪念白求恩》,赞扬了白求恩医生对医疗工作的极端热忱,对伤员的极端责任心,为工作而牺牲自己的高尚精神。

还是在这个时期的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十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冈炭窑崩塌而牺牲。

同年九月八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演讲中将张思德看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借司马迁的一段话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由此可见评价之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伟人毛泽东,他所称赞的这两个人,既不是中共的军政要员,也不是战死沙场的英雄,而是忠于职守的战时医院医生、默默无闻的后方伐薪烧炭战士。

这就是毛泽东眼中的"英雄模范"。

自古沙场出英雄,寻常英雄更可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一个人学习,这就是雷锋。

雷锋本是解放军中的无名个卒,但他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他待人赤诚,"乐于助人,对工作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

他对工作有一种"钻"、的"钉子精神"。

他并不计较什么个人名誉,而全心全意按自己的所想所说去做。

他的特点是:

言行一致,公而忘私。

雷锋的死,不是在"抗美援朝"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由于执行任务中因汽车撞电线杆后,引起的事故所致。

白求恩、张思德,雷锋,这三人的伟大,在于他们选择了平凡,并且心甘情愿地将生命交给了平凡,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事。

象他们那样的工作,在今天,娜信没有多少人会主动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

创造非凡不易,认识平凡也不易。

工作是人生主要内容,我们既然有幸降临在这个世上,就多多少少受患于它,鹏以赤子之心加以回报,为它奉献,为它奋斗,做出成绩。

人生的最大幸福无非如此,只要超脱外在功名利禄,即使做个挖土工也会自得其乐、辛勤苦干。

是为:

工作出快乐。

但是,如果你真的从内心想通了这些,我相信你绝不会一生只做挖土工,你很可能不久就奋斗成为一个管理者、工程师,甚至更好,这绝不是不可能。

不求而求,无为而为,以曲为直,这是宇宙的辩证法,也是人生的辨证法。

诸葛孔明当年隐居隆中,修得奇才大略,待刘备三顾茅庐,终于瓜熟蒂落,大展宏图。

平凡,而不甘于平凡,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决窍。

  教育工作,乃是平凡工作中的一种,但是,如果能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加以认识,认真对待,它又是平凡工作中极不平凡的创造性工作的一种。

只要肯用自我生命,去培育和播种他人生命,你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成功的人。

<<

体恤人性再谈教学

  教师教学不是对生弹琴,不是给人化妆,而是切人人的心灵,是对人的生命进行培养和播种。

因此,能否体恤人性,怎样对待受教育者,这是决定教师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

  这是关系各人教育与人性的教育哲学问题。

它深藏于各个教师的心底,渗透和表现于现实的行动,顽固而普遍。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以自己独到的教育哲学观而取胜,孔孟信奉"性善论",教的是"三纲五常"。

他们的理论,之所以能教化他人,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是因为他们同时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的可知之道。

孔子还主张"见"施教,所谓"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不启,一不悱(口欲言而不能)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道家讲求大人合一,道法自然。

由于"道"即"混饨"即"无",所以无法认识,只能感悟。

故道家"教学"全凭一己之亲身"修炼",在"修炼"中"悟道"。

是为"师傅领进门,修性靠自己"的来源。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信奉"理念"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只有自我独立存在的概念即理念,才是宇宙唯一真实的存在,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办法,用以教导弟子。

具体做法是:

在相互交谈中,并通过这种交谈不断揭示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诱引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放弃原有的观点,自我达到普遍真理即对理念的认识。

按卡耐基的理解,这种教学法巧妙地利用了人性中盲目自卫的弱点,避其锋芒,绕过死角,在诱使对方的不"同意"中,修正认识,最终接受我方的意见或真理。

这就是古今闻名的"辩证法",也是所谓启发式教育形式中运用极为成功的一种、法国近代教育理论家卢梭,从其资产阶级"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性论出发,主张教育潜能和机会均等,人人皆可造就。

他提倡尊重人性,再进行教育。

为此,他写了一本书《爱弥儿》,用个说宣传自己的教育观。

在这本书中,他详细描述了"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并描述了如何根据其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天性教育"。

卢梭根据这些理论,还第二次提出创办"幼稚园"的主张。

可以认为,卢梭不但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政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是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本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了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运动,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抓住了人性对感性活动以及活动效用的偏好,将理论与活动、经验与个性、教育与效用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较大影响。

美国八十年代形成的计人本主义教育"主流,既是对科学主义教育观的辩证否定,又是综合了各种教育观的长处,其中从皮尔士、詹姆士到杜威的实用主义,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中,强调教育促进人德智体美情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目前,中国的高校教师,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大学族",从大学中来,到大学中去。

偶尔有所谓"专家教授",其实多名不副实,称"学院教授"更恰当。

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少,这是中国高校教师第一大特点。

中国高校教师的第二大特点,就是专业知识丰富,教育知识贫乏。

打个比方说,他们是专业知识的老师,教育知识上的学生。

中国教师最欠缺的是教育素质,这是有其原因的。

中国教育界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假设,就是选择教师可以不设标准,唯高学历是选,唯名牌大学是选,唯专业成绩好者是选。

你愿干,你说你行,我看能行,你就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能行,也是不行。

这与中国教师长期待遇不高也有关系。

待遇不高,应征者寡,只有将就凑合(自然,这些情况现在有了变化)。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高校不重视对教师的职业培训。

一个人从大学到大学,工作前至多有一段象征性的职业理论学习,然后就摇身一变,从大学生变成大学教师,象是变戏法。

以后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化,变化权就牢牢地掌在个人手中。

可以变,也可以坚持不变。

欲要改进,全凭个人摸索、积累。

中国有些高校通过所谓"传帮带"引导教师新手,但实际效果如何,实在难表赞意。

原因是这种方法使人联想起了中世纪的"师傅带徒弟",也许从形式上有可取之处,但内容和效果上往往使新教师的新思想受到干扰和压抑,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新风格。

一个新教师站在如此贫脊的基础上耕耘一生,到头来的收获只能是越来越少。

归根结底,这个问题在本质上,仍然是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师选择和评价上的片面性所致。

  欲使工作炉火纯青,出类拔萃,就得研究教育学,欲研究教育学,就要抓住人性这个根本。

  人性是一个深奥的范畴,故始终得保持解放的思想。

古今中西,多多益善,但要注意自我辨别,嫁接移植,为我所用。

人文科学的大多数,例如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甚至研究消费的经济学,都广泛涉及人性内容。

因此一个教师的教学水乎,必与其人文知识的素质紧密相关。

研究人性,理论要重视,经验更值得积累。

民间谚语有: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而孔子曰:

"人者,仁也",哪个更内在一点,目前尚未定论。

不过,在我国,出于朴素的意识,人们更多地偏重科学主义。

如大学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其理论依据就是如此。

但是,这不可能解决学生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所以,大学里的心理辅导大有可为,只是不要再将它们变成有名无实的"道理论战"。

  人性的基本内容,应当从人与人的交往中去找。

因为人性的表现,乃是人们用于确立自己、对付他人的一种手段。

当今对人性需要研究比较系统具体者,首推马斯诺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

他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

各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在社会里成为一个自我完美,而又心灵健康,善待他人,受人热爱和富人生创造的理想人物。

假使一个教师,在其"教书"之时,如果能够与这五个需要,特别是学生的尊重需要、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相结合,就一定能打动人心,事半功倍。

卡耐基将人性分为"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弱点"两大方面。

人性最大优点,就是能够通过自我努力改变自己,扬长避短。

按其所言;"你如何思想,你就成为怎样的人"。

人性优点,就是战胜人性缺点的力量。

人性弱点,最大是渴望受人尊重和具有成就感。

称其为弱点,弱就弱在最易攻破,而一旦攻破,思想的大门就会自动敞开,外人的思想就可能"自由进出"。

具体而言:

人性弱点包括:

自尊、成就感、忧虑、恐惧、自负、虚荣、冷漠、懒惰、自私、偏见、缺乏恒心和韧力、动摇等等。

人性优点包括:

自我改变、自信、勇气、热忱、快乐、借时。

真诚、爱心、思考、爱惜生命、推己及人等等。

可以看出:

人性弱点和人性优点,联系得如此难解难分,以至于犹如一片树叶的正面和反面。

象自尊、成就感,它们本身就具二重性,在一定条件下是自我发展和成功的动力,在另一种条件下,则转化成其反面,成为自我发展与成功的阻力。

对自己,要扬长避短,扬长"消"短,要用人性积极的力量取代其消极的力量、对于他人,贵在真诚对待,尊爱优先。

赞其长,满其需,好其好,爱其爱,乐其乐。

避其锋芒,懈其防卫。

欲予取之,必先给之,不批不评,不贬不逆。

不害不伤,不攻不破。

宽宏海量,不懈耐心。

不急不躁,顺其自然。

不要争吵,不要企求战胜他人,不要相信苦口良药,必能人救。

而要遵循千年常理,绕道迂回,信其本能。

犹如给人治病,有时不用吃药打针,只要催其适量锻炼,调动其固有的免疫力。

常言道:

人不救,自救。

关键是促进其优点剧增,达到其"弱点"的自消。

让你的意见,先变成建议、帮助,再变成进谏,摘除批评的毒箭,你就胜了一半。

也只有这样,对方才会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因为他在想:

你在诚心诚意地为他着想,接受你的忠言,也是他的最佳选择,既不会低人一等,又不会损伤面子。

将心比心,你这样对他,他也会这样对你,卡耐基《人性的弱点》里说:

"如果你要采蜜,不可弄翻蜂巢"。

将以上理论研究深透,必能使你的教学工作节节提高,如虎添翼。

  探索人性,旨在顺应人性,因势利导,因此,用好用坏,大不一样,最糟糕的做法就是忽略人性,蔑视人性,甚至企图越组代疮,改变人性。

  作为教师,有无这方面的修养,大不一样。

目前众多老师,有的甚至是有影响的老师,他们相信"严管出才子",动辙动用惩罚手段,批评学生如家常便饭。

给学生教了些什么,他们自己充满自信,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是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内心并不买他的账。

若干年后,留在学生心目中的他,特别是受过其伤害的学生心目中的他,往往是怨恨的化身。

教师认为重要的,学生并不一定都认为重要。

如此强迫承认和接受,学生之人性焉能承受?

还有的青年教师,学生说他"似乎没上过大学",这种人自恃拥有某种等级文凭,根本不将学生在眼里放,象批评自己孩子一般批评学生,学生敢怒不敢言,故戏称其未上过大学,同样表示轻蔑。

在这一点上,倒是应该向一些老年教师学习,这些老师随见识和年龄的增长,有了较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谦虚、宽容、善解人意,认真而又不乏热情。

每个老师都应该自知自明,要知道,单纯的拥有知识,并不是学生们最最佩服的东西。

因为知识在发展,知识可传递,你拥有多少,如果愿意,学生将来也会拥有多少,还可能比你的更多更新。

学生对老师最最佩服的,不是知识,而是与知识传递相联系的你的人情,你的智慧,和你对他们内心的尊重、理解、关心和鼓励。

这些东西是你的专利,在专业课本上是无法找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教师,首先得能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善待学生,蒙其认可。

<<

怎样才算一个好教师

  一、热爱工作,执着追求

  一八三二年十月,在一艘驶往美国的轮船上,一位名叫杰克逊的医生,正在向大家展示一种"电磁铁"的新器件,他说:

"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

杰克逊所说的这个电磁学中最普通的常识,却在一位四十多岁的乘客的头脑中激起了灵感:

既然无形的电流能瞬息通过一根导线,那我们能不能电流来远距离传递信息呢?

他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兴奋得不能入睡,电报已经成为他心中的目标。

这个人就是有线电讯的开拓者、电报的发明人莫尔斯。

莫尔斯产生了发明电报的设想之后,便立刻投入到实践中去。

经过长达十二年的艰苦努力,一八四四年,莫尔斯终于梦想成真、如愿以偿,莫尔斯电报终于正式使用。

  按常人的想象,莫尔斯之所以取得成功,肯定是因为他是物理学家,有大学文凭,其实不然。

具有启发意义的是,莫尔斯在他头脑中有了电报设想之前,如常人一样,他对电磁学知之甚少,他既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工程师,而是一位画家。

莫尔斯的成功道路坎坷不平,为此他自修了电磁学,十二年饱尝了一般人难以遇到的艰难和失败。

他没有气馁,凭着自己对电报的执着追求和热爱,取得了非凡成功,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的潜力无限,只要有爱投人,干什么都会坚持到底,遇到困难,也会以苦为乐,百折不挠。

全身心地执着追求,不达到目标,也不会差得很远。

要成为一个好教师,没有对工作的陪,没有精益求精的卓越追求,一切都谈不上。

  松下幸之助,这位松下公司的创始人,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在他的经营管理名言中,总结了自己八十年的经商经验,他说:

"任何经验,说穿了都不值钱,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热爱"和"执着",要"打从心底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将工作看成"命令"或"乐趣",结果根本不一样。

后者能成大事,而前者是经受折磨。

据说松下本人是亲临寺庙,观摹教徒们"义务"劳动时,顿悟这一原则不但对工作有效,对做人也有效。

松下本人并不信教,但在一位宗教主持再三劝诱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寺庙、结果收获意外。

他看到一群教徒为寺庙建设做奉献性劳动,不为一文,却热情合作,干劲十足,而想起自己的一些员工,挑三拣四,斤斤计较,将工作当负担,他感慨万分。

由此,他意识到了激发员工工作意识的重要性,并得出了宗教精神对于经商,并不都是消极影响的结论。

他在所著的经营管理名言集里说:

"你要经得起这种磨炼,万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对工作必须有莫大的兴趣,兴趣毫无,在诸事被动,受斥骂、折磨、欺负,心中就徒留痛苦或是不满,如此一来,任何工作要诀都无法确切掌握。

依我之见,工作也好,做人也好,都是相同的。

'我是不是喜欢这一份工作?

'不断如此自问,设法使自己爱上从事的工作,这种努力,千万不可间断。

致力于从工作中寻出乐趣,享受各种滋味,我想,这样的人,不但可以成为成功的干部,也能成为一个从工作的痛苦、辛劳中获得解脱,在人生路途中辟出康庄大道的人。

"(原载台湾《实业家》1986年25期旧页)

  常言道:

有志者事竟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热爱和追求,就绝不会成为一个真正好的教师。

  二、用教育学武装自我

  经验是宝贵的,但经验不能使你精益求精。

人人都拥有经验,但常常被经验束缚着手脚。

经验的东西,只有用崭新的理论重新统摄,才能显现其金色的闪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技艺,同样是宝贵的,但它很难使你掌握必然,推及普遍。

经验和技艺,造就的是工匠和手工作坊,而它们与科学相结合,造就的就是了程师和机器化人生产了。

  教师的教学表现于外,而根据于内,如人之表现与蕴藏其身之内的精气神的关系。

平时不懂内功修养,用时方感力个从心。

教师的内功,包括专业、人格、经验、技艺、理论诸多方面,这里指教学理论的学习,积累的更新。

目前许多教师凭经验办事,学校方面也推波助澜,这是摆错了位置。

  孙膑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兼军事理论家,孙膑的雄才大略,丰功伟绩,首先得益于他对军事理论的融汇贯通和发展。

孙膑早年曾在深山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刻苦学习兵书战策。

鬼谷子先生把《孙子兵法》十三篇传授给孙膑,据说不到三天,孙膑即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并能发挥出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鬼谷子当时十分惊奇,赞曰:

"这下孙子可后继有人了"。

正是运用这些理论,使得孙膑在戎生成马生涯中,能够战无不胜,屡战奇功。

他效忠的齐国原是一个弱国,但经过一系列外交和征战,终于以弱胜强,取代魏国,称霸中原。

三十六计上的"围魏救赵",就是他的好手笔。

他晚年著有《孙膑兵法》,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发展。

由于有兵法理论指导,故使他与一般"名将"不同。

他掌握了兵法灵魂,故不但善用前人理论,而目能够自我创新,他不但重视军事,而且重视外交与内政的紧密结配合。

他的军事思想,既使在其他方面也会得到折射和表现。

著名的"田忌赛马",以弱胜强,其中就是他出的主意。

孙膑初到齐国后,并不受齐威王的赏识。

有一次孙膑观看田忌和齐威土赛'马分为三等,双方都以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结果田忌连输三局。

孙膑发现,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足力相差不大,就在下次比赛时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用上二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用下等马对齐威工的下等马。

比赛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千金。

齐威工事后,探询个原委,方知孙膑之智慧。

从此赛马谈兵,孙膑一鸣惊人,一跃而为齐国军队的统帅,在战国上雄争立角逐中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教师的最大差别,其实质在于教育思想,换句话说,老师的层次和差别,不在于一两节课是否有惊人的突出表现,而是决定于蕴藏在这些表现之中之后,始终一贯的"教学教育内功"。

事实上,一个缺乏教育思想的头脑的老师的干巴巴的"专业"表演,与一个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功底支持的老师的有血有肉的讲述,在行家眼里那是一目了然的。

虽然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是请你相信,学生们终究不会去冤枉一个真正的好教师。

  一个好教师必然有其内在的一套,有其整体上的独到考虑。

因此,对一个教师评价,应当坚持内外结合和全面的原则。

要探其想,重其言,审其行,归其功。

只有这样,才能判断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

现今流行靠听某某老师一两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