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705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只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

A.阴晦(huì)发窘(jiǒng)商酌(zhuó)佯装(yàng)嗔怒(zhēn)

B.煞白(chà)抽噎(yē)怔住(zhèng)疱官(páo)怄气(òu)

C.嗤笑(chī)栈桥(zhàn)带挈(qì)逞辩(chéng)嬉闹(xī)

D.恣睢(suī)拮据(jū)谮害(jiàn)收讫(qì)勾当(gōu)

2、下列各组字形和词义正确的一项是()

A.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觑,指发呆、

发愣。

)妖娆(娇艳美好)

B.恃才放旷(依仗自

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鄙夷(见识浅薄粗陋)

C.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愕然(吃惊的样子)

D.瑟索(即瑟缩,因害怕而蜷缩或兼发抖。

)桑梓(指家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C、我们学校篮球水平很高,这次比赛肯定会让你们甘拜下风。

D、潘小迪同学在各类学科比赛中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美籍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一赛成名”,身价不但暴涨,而且掀起一波波经济商机。

B.神州七号升空,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广州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广州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5、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报倾城随有太守(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从之多)

B、笑从双脸生(指脸颊)

C、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D、八百里分麾下炙(军旗

下面,指军营里)

6、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A、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B、时人莫之许。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贤能为之用。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7.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然忠志之士不懈于内,侍卫之臣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E.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F.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8、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②已是黄昏独自愁,。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⑤,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辛弃疾《南乡子》)

⑥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三、语用题(5分)

10.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1)“青春的烦恼”。

“全国爱眼日”前夕,某校同学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相关调查数据作了统计。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

调查对象

学段

男生

女生

调查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率

调查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率

小学

1236

307

24.8%

968

354

36.6%

初中

1140

619

54.3%

1100

708

64.4%

高中

599

405

67.6%

480

367

76.5%

(2)“青春的睿智”。

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

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

材料一:

《晋书》有言:

“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林则徐)

材料三:

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

(佚名)

材料四: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

“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

你应该消灭他们。

”“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林肯温和地说。

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2分)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7分)

四、诗歌鉴赏(5分)

【甲】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望江南》)

【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11、以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他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B.《望江南》短短27个字,却从时间、景物、人物情感的变化等容纳了很多内容,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C.《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D.《武陵春》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通过早春景物勾出人物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12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武陵春》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各有什么心态?

两篇文章最终都落到了主人公的“愁”的心态,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古诗词,请举一例。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

(共10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陈寿《隆中对》

(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由是先主遂诣亮遂许先帝以驱驰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4.下列各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临表涕零

C.卒中往往语D.复立楚国之社稷

15.对上述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同是写三顾茅庐,甲文段“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用略写的方式一笔带过,引出后文问对情节;乙文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表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忠诚。

B、丙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C、丙文陈胜吴广起义后,“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各地官员纷纷逃亡,从正面显示出起义军的声势浩大,也反映出秦王朝统治正走向衰败。

D、甲乙文段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深谋远虑,有雄才伟略的谋士,他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欲报之于后主,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丙文段的陈胜吴广善于斗争,具有反抗压迫的英雄气概。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六、现代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19题。

(共8分)

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O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②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起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森林被乱砍乱伐,大量的农田建成了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浙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③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氟氯代烷约占l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④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早,飕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17、下列属于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动态平衡”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B、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C、工业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D、部分地表热最有时能辐射到太空中。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与地球气温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动态平衡是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

 C、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植物转化为有机物质。

D、两极地区冰川融化已使许多城市、岛屿遭海水威胁甚至吞没。

19、本文第三段运用了哪些什么说明方法,介绍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4分)

(二)阅读下面文

段,完成20—24题。

(共19分)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

“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靠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

“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的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

“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停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

“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

“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

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

“谢谢!

⑥贝尔蒂严词呵斥道:

“收起你的那一套吧!

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

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⑾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

“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⑿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⒀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

“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⒁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

“霍夫曼,你认错人了。

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⒃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

“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

你头昏了吗?

⒄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

“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

你所谓的风度呢?

⒅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

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

⒆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

“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⒇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

”为什么?

你这是为什么?

”贝尔蒂微笑着说:

“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

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21)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22)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

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20、请贝尔蒂为陈述对象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每空限2个字。

(4分)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故事内容:

俘敌——(①)——被俘——(②

情感态度:

(③)——理性——(④)——微笑

21、第⑩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22、小说主要用了对比手法来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两例,作简要分析。

(4分)

23、文中反复出现“尊严”一词,细读全文,试分析主要人物贝尔蒂和霍夫曼的“尊严”有何不同?

(4分)

24、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试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5~28题。

(共15分)

简·爱

⑴那天下午,因天气不好不能散步。

我于是溜进餐室,里面有一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

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⑵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

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

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

⑶当时,我膝头摊着书,心里乐滋滋的,就怕别人来打扰。

但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⑷“嘿!

苦恼小姐!

”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

⑸“幸亏我拉好了窗帘。

”我想。

我真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

约翰·

里德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

“她在窗台上,准没错,杰克。

⑹我立即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这个杰克硬拖出去,身子便直打哆嗦。

⑺“什么事呀?

”我问。

既尴尬又不安。

⑻“你到这里来。

”约翰·里德说。

他在扶手椅上坐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

⑼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

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副病态。

⑽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两个月,说是因为“身体虚弱”。

但他老师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的,做母

亲的却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

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总是欺负。

他经常欺侮我,虐待我。

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

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

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⑾我向来对约翰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

他拼命向我伸出舌头。

我明白他会马上下手,一面担心挨打,一面凝视着这人那副令人厌恶的嘴脸。

突然他二话没说,狠狠给了我一拳。

我一个踉跄,从他椅子跟前倒退了一两步才站稳身子。

“这是对你的教训,”他说,“谁叫你鬼鬼祟祟躲到窗帘后面,谁叫你两分钟之前眼光里露出那副鬼样子,你这耗子!

”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

⑿“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

”他问。

“在看书。

”我答道。

“把书拿来。

”他又说。

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⒀“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

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

现在我要教训你。

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

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

⒁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

但是

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晚了,那本书己经扔过来,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

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另外的心

理紧接着占了上风。

⒂“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

”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

”“什么!

什么!

”他大叫大嚷,“那是她说的吗?

伊丽莎、乔治亚娜,我还能不去告诉妈妈吗?

不过我先要……”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揪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我已经跟他肉搏,我发现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

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

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

伊丽莎和乔治亚娜早已跑出去讨救兵,里德太太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

我们给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

“哎呀!

这样撒泼,竟敢打约翰少爷来。

⒃里德太太又补充说:

“把她拖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

”于是马上就有两双手按住了我,把我拖上楼去。

【注】杰克:

即约翰·里德伊丽莎、乔治亚娜:

约翰·里德的姐妹

(节选自《简·爱》宋兆霖译,有删改)

25、那天下午,“我”有哪些不幸的遭遇?

(4分)

26、第⑽自然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27、“远处,只

见白茫茫一片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

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

”这一处是什么描写?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28、结合全文,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并概括“我”的性格,然后补填表格。

(3分)

情节

“我”的表现

性格

开端

“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

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发展

软弱,逆来顺受

高潮

“‘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

’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

’”、“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

结局

“我”被关进红房子。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29、作文

世上很多秘密,为什么会有“秘密”呢?

有人说“秘密”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人说“秘密”会让生活充满了丰富与惊喜;还有人说“秘密”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秘密”有大有小,有善意的,有阴暗的……

请以“秘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600字左右,不能出现流露你的真实信息的内容。

 

2013-2014学年初三上学期期中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

选B。

B煞白shà;A佯装yáng、嗔怒chēn;C带挈qiè、逞辩chěng;D谮害zèn、勾当gòu】

2、【答案及解析:

选C。

A觑,看;B鄙夷,看不起;D瑟索,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3、D4.D5、(随观者之多)

6.A

二、古诗文默写

四、诗歌鉴赏(6分)

11.D12.答:

(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1分),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1分)。

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任意一句含有“愁”的诗词即可(1分)。

例子: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13.B14.D15.C

16.(1)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遂、用、猖獗1分一点)

(2)假使仅能免于斩刑,但因守边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借第、令、戍死、固、十六七)

六、文学类阅读(42分)

(一)(8分)

17、C18、B

19、(说明方法3分,说明事物特点1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

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把有二氧化碳和没有二氧化碳进行对比,还运用了比喻,

充分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二)(19分)

20、答

案:

(1)护敌

(2)赴死(3)得意(4)镇定(平静)

21、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霍夫曼眼神的锐利和准备报仇的残暴,反衬出下文贝尔蒂的冷静。

22、答案:

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的虚伪卑劣与贝的真诚、高尚的对比;贝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的视死如归相对比;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目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23、答案:

贝尔蒂的尊严是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维护;霍夫曼的尊严则是入侵者对法国人的傲慢和泄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