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62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八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八)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技术时代的文化问题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カ,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离,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这其中的“御射”就是一种技术要求。

古时候人被要求“全面发展”,既要懂礼又要懂乐,还要懂得射箭、赶车、书法、数学等知识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

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去开发人的潜质,塑造人格。

这就为古代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前提,每个人能够学习到各种技能,以适应有机的社会生活,唯其如此,古希腊才涌现出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一方面,分工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体现着社会的发展程度;但另一方面,分工却又将人束缚在某个固定的职位上,无暇顾及其他,久而久之导致了人的片面性发展。

而且,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开始了越来越分裂的态势,自然科学越来越专业化,技术理性主宰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关怀让位于商业利润以及人的各种欲望追求。

当工业技术文明处在上升的时期,人类欢呼雀跃,憧憬着理性与技术能让人类渐入佳境,过上美好生活,但冷静思考我们会看到,人类性在今天也的确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有人曾统计,20世纪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远高于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

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并不是包治社会百病的良药,不能包打天下,因为它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而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我们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

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

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

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强调了人文和科学之间的相辅相成性,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

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因景。

所以哲学家海徳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摘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要求学生掌握“六艺”。

B.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并最终导致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彻底分裂。

C.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不能包打天下,不能包治社会百病,它对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统一的世界;人文和科学相辅相成,人文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来确定和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从社会分工、技术的作用有限、人的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B.第一段举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和古希腊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C.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从语言上看,本文的语言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有说理的形象性,其中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可以提高生产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这就说明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

B.目前,科学技术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但从长远看,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C.人具有二重性,既需要人文,也需要科技。

人文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D.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大学生走向二三四线城市的比例在上升:

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6%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6%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

其中本科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比高职高专毕业生高9个百分点(分别为21%和12%)。

智联招聘5月底公布的一份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一线城市吸引力在下降。

2017年签约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比例最高,为33.5%;部分二线城市(准一线,或者新一线,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为33.1%;而普通二线城市签约比例仅为19.0%;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签约比例为14.4%。

(摘编自肖明《大学生就业报告:

热点二线城市吸引力上升》)

材料二:

部分城市2018年人才新政

城市

落户政策

租住帮助

就业创业

西安

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身份证可在线落户

毕业3-5年内可申请租住公租房

19条政策帮助保障

南京

40岁以内本科及以上学历可直接落户

3年住房租赁补贴

一次性给予4000创业成功奖励

武汉

45岁以内本、专科可直接落户

提供人才公寓

免费共享创业工位,提供见习岗位

成都

45岁以内本科及以上学历可直接落户

7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贴息贷款支持

杭州

硕士及以上学历可先落户后就业

在杭工作硕博研究生一次补贴2-3万

郑州

专科及以上学历就业居住后可落户

双一流高校及硕博毕业生给予购房补贴

引进人才三年内每月发放补贴

济南

40岁以内大中专生交1-2年养老保险可落户

硕博研究生可获三年租房补贴

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

 

2012-2017年部分城市年末户籍人口增长数(单位:

万人)

城市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北京

19.6

18.8

17.1

11.8

17.7

-3.7

深圳

19.7

22.9

21.7

22.8

29.5

20.3

杭州

4.8

6.1

9.1

7.8

12.5

17.9

南京

2.1

4.6

5.6

4.7

9.4

17.9

武汉

-5.5

0.3

5.3

2.0

4.6

19.8

成都

10.0

14.7

22.7

17.4

20.2

36.4

西安

4.1

10.9

8.4

0.4

9.3

20.2

厦门

5.7

5.9

6.7

7.7

9.4

10.5

(数据来源于智联招聘)

材料三:

随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加入人才争夺战局,城市“流量”大战正不断升级。

今年3月起,南京向人才抛出面试补贴、降低落户门槛的橄榄枝,引发广泛关注;西安、成都、武汉、宁波等地人才新政也纷纷出台。

一直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重视未曾减少,可为什么突然之间,众多国内城市扎堆对人才“趋之若骛”?

第一是整个宏观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尤其是新的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进,整个世界正处于从过去的投资到创新这样一个大变化过程。

第二就是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也使得各个城市都对人才高度重视。

然而也要看到,抢人混战中,各地释放出的引才信号较为笼统和重复。

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引才应各有重点,建立完善人才系统。

以南京为例,创新科学和技术型人才比较紧缺。

(摘编自刘丽薇《各地“抢人大战”再升级:

人才引得好还要用得好》)

材料四:

在楼市严控的环境中,用补贴的方式吸引落户者购房,看起来更像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向限购松绑。

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一些三线城市也加入到“抢人大战”,人才标准也开始一降再降。

还有声音担心,一些城市暂时还不能消化这么多大学生。

一位留在武汉的毕业生就感受到,武汉互联网公司开的薪水至多达到一线城市的七成至八成,传统行业更低。

几家招聘平台发布的互联网行业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武汉的1.5-2.0倍。

“人应该跟着产业走。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以IT产业为例,目前形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几个中心,如果一个大学生找工作,在正常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去这四个城市,因为那儿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

而大城市过多地政策倾斜,就极有可能出现“低层次就业”现象,如大学生当柜员。

(摘编自网易新闻《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是为了人才还是卖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整体来看,一线城市就业吸引力在下降,一些二线热点城市吸引力在上升,新一线城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

B.各个城市出台的落户政策、租住帮助、就业创业等相关优惠措施,对大学生而言,有较大的吸引力,这便于人才的引进。

C.2012-2017年,新一线城市户籍人口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而成都“给钱给户口”的政策,使其户籍增长数远高于其他地区。

D.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到创新的变化,以及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些都是国内城市对人才渴求的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准一线城市户籍人口增长数在2017年达到一个高峰,其给予高学历人才的优惠条件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B.尽管落户政策可能不如新一线城市,但从工作机会和薪水方面考虑,一线城市还是很多大学生的优先选择。

C.一些城市给予住房、租房补贴来吸引落户者购房,这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向限购松绑,也是一种变相的“抢人”。

D.尽管城市出台的优惠措施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但人才也会根据产业的发展潜力,来选择自己的就业城市。

6.当前的城市“抢人混战”存在哪些问题?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踵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眼

顾文显

①那年月找专家看病恰似攀珠峰,要是能住上院,简直就是驾云了,至少老管深有体会。

②老管站在省医院走廊,如同领小鸡崽的老母鸡突然发现当头俯冲下来一只鹰,慌乱得不知所措。

在省城可不比家乡那个城市,在这里再没人拿他当盘菜。

老婆这病,明知没救,可如果不让她住住大医院就这么等死,老管心里那会是什么滋味!

③那只鹰眨眼就变成一个穿夹克衫的人,朝他热情地伸出手:

“管同志,听说嫂子看病遇上了难事?

”老管只是机械地点头,对方怎么认得来自小城的工人,怎么就知道叫他管同志,怎么就知道他老婆要看病?

④夹克让老管稍等,很随意地进入走廊尽头一间办公室,片刻出来冲老管招招手。

老管如同遇上了蒙汉师,稀里糊涂地跟了过去……不到十分钟,院长亲自给管妻看病,并安排她住进了高级病房。

出乎意料的是,老妻死里逃生,居然又活了六年半!

老婆出院时,夹克来帮助办手续。

老管又像是做梦,一分钱也没用他掏!

⑤夹克叫林秘书。

林秘书带着老管走进一幢宽敞的居室,见到了省城的市长。

市长温和地拍老管的肩膀称他老哥,然后亲自让座,奉茶,老管惶惶地想,不是要割我的肾抵老婆看病的钱吧?

⑥市长微笑着说,你不必拘束,咱哥俩有前世的缘份呢。

听说老哥目光如电,有点小玩意请老哥给掌掌眼。

说着,夹克衫就用黄绸子托过一件东西。

老管吃了一惊,唐朝的文物,国宝级的!

他哆嗦着双手,目光痴痴地盯着那宝贝作声不得。

市长说,它不是纸糊的,老哥把玩把玩。

⑦拿在手里细看,老管那只手很快随意起来:

“乱真,简直可以乱真!

”“怎么,老哥看出是赝品?

”林秘书脸色如同锡纸,而市长依然微笑着。

老管把那宝贝举到市长眼前,指出这东西的两处败笔:

“古玩在唐代达到登峰造极,特别是金银器,至今难以比拟。

这物件模仿得惟妙惟肖,可细看仍有瑕疵。

”“笑话,”市长仿佛重复着一个没有笑点的笑话,“600万,弄个假货?

⑧几天后,林秘书悄悄地对老管说,您老好运气来了。

市长从来不给别人办事的,这回要把你调来省城工作。

老管脑袋摇成他家那破电扇:

“不中不中……我算过卦,离开家乡,人就不旺性。

”老管做梦都想进省城。

可为熟人安排工作是以权谋私。

市长是老婆的救命恩人,老管害谁也不能连累市长!

⑨从此,老管经常跑省城。

市长战友的儿子残疾,好可怜呀,市长就帮残疾孩子做收藏生意,好歹帮他混口饭吃。

残疾人倒腾的什么好玩意假玩意,都要经老管先过一眼。

老管小时候受爷爷真传,加上悟性高,肯钻研,所以从未走过眼。

在那座中等城市里,他倒是第一把交椅,可这是省城,这是市长!

⑩老管成了市长的知己。

没有理由不知己,那么平易近人的领导。

老管往返省城的车费,市政府和他厂子抢着报销。

有人攀比老管不干活,厂长在大会上义正辞严:

“谁敢攀比老管师傅?

能让省城市长高看一眼,这是为提高咱厂、咱市的知名度做贡献。

哪个若也被市长看上,我不但不让他干活,还发他奖金!

⑪老管这鉴定顾问做了12年,从老管被人称作管老。

期间有许多慕名者高薪聘他做顾问,管老摇头。

除却巫山不是云,除了市长,他谁也不伺候。

⑫突然听说市长被双规了。

听说市长是个巨贪,哪里有什么战友的残疾儿子,这市长………他老婆开古玩店替他洗赃款,那些收藏品都是下属贿赂的!

听说市长欣赏老管的眼光独到、为人性子耿直,才煞费苦心把他挖到跟前。

⑬老管傻了。

想破脑袋也不敢信那些传言,怎么可能。

但是报纸上白纸黑字,若不是市长交待出比他更高的贪官,枪子儿是吃定了!

市长被判无期。

管老悲痛欲绝,你说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

管老自认为市长是天下最好的人。

世上那么多清官,谁能帮助他老妻多活了六年半?

哪个在大街上用黑眼仁看过他一眼?

只有市长。

⑭当年老伴走时,管老也没这么撕心裂肺过。

市长判刑是法律的事,可他受人之恩不能负义。

管老千里迢迢探监去。

知道监狱不让送吃的,他带去了一些钱。

⑮憔悴苍老的市长隔着玻璃叹气:

“老哥是第一个来看我的,那些下属平时孙子似的追随我,说的好话能甜倒牙,如今半个人影也没见到。

唉,走眼了,白混了这些年月,一个人也没看准。

”管老叹气:

“兄弟,你不交我这个朋友算什么,千错万错的是不该得罪人民!

走了,往后一年看你一回。

⑯回到家,管老把珍藏多年的书卖了废品,换回一瓶酒,喝得昏天黑地。

管老边哭边骂:

“走眼了。

人都看不明白,我他娘的配看什么文物!

”管老门外贴着一张纸条:

本人洗手,不做鉴定。

⑰陆续有人登门。

本省的外省的,许以重酬请他做顾问。

管老摇头:

“眼神不中,不干了。

”来人:

“管老跟钱有仇吗?

⑱管老右嘴角使劲往下一咧,算是笑了笑。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方怎么认得来自小城的工人,怎么就知道叫他管同志,怎么就知道他老婆要看病”,连用三个“怎么”,既表现了老管内心的疑惑,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第⑧段划线句“市长从来不给别人办事的”与后文市长因巨贪而被双规形成对比,颇具讽刺意味。

C.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凸显人物形象。

D.这篇小说通过老管带妻子到省城看病这件事,展现了普通人看病难的现实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结合小说情节,简析老管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6分)

9.小说以“管老右嘴角使劲往下一咧,算是笑了笑”结尾,有何好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1)雷渊,字希颜,应州浑源人。

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

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

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

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

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

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

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

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

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

坐此为人所讼,罢去。

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

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为人躯干雄伟,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为文章诗喜新奇。

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税,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

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

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节选自《金史雷渊传》)

(2)雷渊,崇庆二年进士,授泾州录事,不赴,改东平府录事,以劳绩遥领东阿县令。

东平,河朔重兵处也,骄将悍卒不可制。

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

不数月,家有渊画像。

虽大将亦不敢以书生遇之。

调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巡行河南,搒掠藏吏,风采凛凛。

蔡下一兵与权贵人有连,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

渊捕得,数以前后罪,杖杀之。

老幼聚观,万口称快,然亦坐是失官。

先是,北兵突入倒回谷,势甚张。

平章芮公逆击之,突骑退走,填压溪谷中,不可胜算。

诸将议不定,释之勿追。

渊请急歼之,主兵者不能用。

后闻北兵狼狈而西,马多不暇入衔,始悔不从渊言。

渊学甚博,文甚奇。

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摧折,卒不能变也。

(节选自宋濂《哀志士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B.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C.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D.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依次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殿试。

B.《易》,《五经》之一,它既是儒家经典,也是道家经典。

《易》又称《周易》;后因尊儒尊孔,又称之为《易经》。

C.太学,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等学府。

入太学学习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管理者称祭酒。

D.豪右,封建社会中的富豪家族。

汉代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与之对应的是闾左;而在一般的兵车,侍卫在右卫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渊在东平做官前,当地骄将悍卒挟外敌自重;其上任后,便扭转了骄将悍卒不可制的局面,因此受到百姓拥戴。

B.前文概况写,后文详写,叙写了雷渊敢于惩治赃吏,处置权贵手下作恶多端的士兵。

其本人也因此被免了官职。

C.倒回谷一战的记叙,前文对人物描写较为粗糙;后文则写出主战、主和两派人物,从侧面表现雷渊的军事谋划能力。

D.两文都重点记叙了雷渊的铮铮风骨,嫉恶如仇的秉性。

写他遇有不平之事,则慷慨激昂、痛斥邪恶,较为生动形象。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2)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

渊捕得,数以前后罪,杖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思南郑军中①

陆游

五丈原②头习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③。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④?

眼昏不奈陈编⑤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此诗作于开禧元年(1205),诗人已八十多岁高龄,致仕家居,无所事事。

当时朝中大将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

南郑:

陕西汉中。

②五丈原:

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侧,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曾屯兵于此。

③亚夫营:

即细柳营,在长安不远处,汉将周亚夫曾驻兵细柳,军令整肃,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④西平:

即唐将军李晟,曾因征服朱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

⑤陈编:

古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秋风”点“秋夜”,用“五丈原”“亚夫营”点“南郑军中”。

一开始便强烈显示了作者同南郑的特殊关系。

B.颔联作者由昔时回到现实。

在南郑军中,不失为“埋剑”,仍有破土而出的机会;今天却似“闲云”。

“闲云”二字含有对朝廷的失望之意。

C.诗中多处使用典故,用“埋剑”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用西平郡王的典故,表达自己想继西平王之后,出师北伐为国效力的愿望。

D.尾联以年老反衬南郑生活可思不可得,流露悲凉之意。

“不奈”二字,更表现诗人壮心难耐之状。

15.这首诗如何围绕题目中的“思”这个字展开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高骚》中提到,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_________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

第II卷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茶道是完美的终结,而中国人饮茶的方法是一种途径。

中国人饮茶不落实到具体的点上,总是在实践着天人合一的过程——过程本身,就代表着终结。

也因此,中国茶是随着不同的时代精神而变的。

煎茶,点茶,泡茶,分别代表着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也牵扯着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情感。

在明朝以来,冲泡的散茶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而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真味和形美的绿茶,更成为文人的心头好。

()。

他们对于茶叶的品评鉴赏、制茶泡茶的技巧、茶具的设计制作等,无不精益求精。

而且这些文人雅士本身的素养使得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升为“琴棋书画诗酒茶”,变成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一种恬淡情调的组成部分。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上面文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