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624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题

乌鲁木齐地区2016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

历史试题

(卷面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学者张鸣说,周商易代,不仅有正史记载,而且还有专门描写这一过程的民间小说,《封神演义》就是一个典型,只不过神话色彩过重,人间的征伐倒变成了天界神仙们的大战。

“征伐”变成了“大战”说明

A.流传的古代文献大都符合历史事实B.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现象需要详加考辨

C.历史记载只有经过考古证实才可靠D.文学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具有史料价值

2.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

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B.解决军粮供应问题

C.发挥地方上的自主性D.加强对“三司“的管理

3.下图为《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的一幅漫画,名为《官方的礼物》,并写道:

“为纪念中国的这次运动,将要给端郡王载漪送上漂亮的首饰(项链、锁链和手链)。

”据此判断,“这场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4.二十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5.“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

”与毛泽东这段话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6.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只要父母中有一方为雅典人,那他满18岁时自然就成为雅典公民。

到了公元前451年,伯里克利下令,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公民权。

伯里克利此项规定的目的是

A.限制贵族权势B.扩大公民范围C.加强城邦联系D.实现男女平等

7.法国《1791年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称“积极公民”,有选举权;《1793年宪法》则规定,凡年满21岁的男子都享有选举权。

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B.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8.丘吉尔在二战后极力鼓吹欧洲联合,但在表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时却用“with”一词而不用“of”一词。

这表明丘吉尔

A.正视英国战后国际地位的下降B.奉行英国传统的外交思想

C.试图建立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D.积极推动欧洲联合的进程

9.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那种挑战”指

A.不结盟运动的萌动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美苏冷战的正式结束

10.1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勃列日涅夫胜利地宣告:

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

“新宪法”的通过表明苏联

A.全面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B.摆脱了思想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C.人民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D.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

11.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对某些特定商品实行专营的制度。

宋人韦骧评述道:

“榷财之制非古也,自汉武始之矣。

……晋、魏、隋、唐以来,皆沿而为法,盖后世财用浸阔,不可一日无榷也。

”禁榷制度

A.强化君主专制是前提B.有利于增长国家财政

C.弱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是历代王朝采用的经济政策

12.《明史·舆服志》记载:

“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

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这一政策旨在

A.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B.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C.完善市场管理制度D.严格限制商人服饰

13.通常认为,洋务运动自1861年清廷于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始,而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

A.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世界整体化的要求D.清政府推行“新政”

14.历史文物反映着历史变迁。

下列图1到图2的“报时”方式的变化较能反映出

A.生活方式的变化B.思想观念的变化

C.政治制度的变化D.殖民地化程度的变化

15.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

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

这样做有利于

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

“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

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

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

”“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畅通B.欧洲的商业革命

C.朝贡贸易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扩张

17.“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

C.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18.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

这体现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B.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D.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发展

19.“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

曰: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

A.儒家重视德治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

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

20.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

其实质是元朝

A.利用儒学维护统治B.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C.对汉人的高度重视D.否定宋代程朱理学

21.有学者认为:

“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

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

”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22.康有为在《儒政诸子考》中写道,“见秦王无道,人人皆得而诛之,而陈涉、项羽首先亡秦,可以代秦,是亦一汤、武也。

”康有为借此

A.提倡“中体西用”B.宣扬“托古改制”

C.阐发“三民主义”D.反对“尊孔复古”

23.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最大胆学说”指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三权分立思想D.自由主义思想

24.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让人类终于有机会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

“某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25.艾瑞克·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能够体现“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的艺术流派是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9~第3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1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由他的家族世袭。

皇帝代表帝国,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

皇帝任命宰相和其它行政官员,也可以免除他们的职务。

皇帝为陆海军最高统帅。

皇帝被赋予召集两个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开会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

皇帝以下设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

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仅有的一名大臣,就是帝国宰相,他本人又任命政府各部的负责人,称国务秘书,仅作为助手对宰相负责。

宰相的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行的。

——丁建弘著《大国通史:

德国通史》

材料二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基本,是在于把“万世一系”的“神圣”的天皇规定为统治权的总揽者。

天皇拥有决定行使各部的官制、对文武官员进行任命等强大的行政权。

因此,各国务大臣是对天皇负责,而对议会的责任却不明确。

天皇在帝国宪法中具有广泛的权限。

同时还规定天皇是神圣的化身,所以,天皇可以不必承担政治责任。

根据这条规定,政府能够以天皇的名义对国民行使强大的统治权,又可以对国民及议会逃避政治责任。

另外,条文上虽然承认信教自由,但实际上也是徒有形式。

因为天皇是神道的最高祭祀者,神道事实上是国教,受到了国家的种种保护。

——(日)依田憙家著《简明日本通史》

(1)材料一中“宰相的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行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二中,德国、日本两国宪法呈现出的政治体制有何共同点?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试比较德国皇帝与日本天皇在权力上的异同。

(4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国家

贸易状况

1955年8月

埃及

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

次年,中埃正式建交。

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

1955年9月12日

缅甸

中国售往缅甸的物资到达仰光:

计13480吨钢材、266吨生丝、8000件棉纱、3000箱玻璃、5000条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

1955年12月29日

缅甸

中缅签订缅甸大米与中国商品换货议定书。

1956年4月

柬埔寨

经济代表团访华,两国签订贸易与支付协定,双方各出口500万英镑的货物。

1956年5月

日本

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

1956年5月

巴基斯坦

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中国供应巴基斯坦30万吨煤的合同。

1956年6月

柬埔寨

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

1956年6月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

1956年10月

印尼

贸易代表团访华;11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期限一年,双方各出口1200万英镑的货物。

1957年7月

阿富汗

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

1958年7月

苏丹

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发展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的背景及特点。

(14分)

28.(11分)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民化。

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

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

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

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

”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8分)

(二)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29、30、31、32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开皇元年,杨坚刚做了皇帝,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在朝廷废除北周模仿《周礼》所建立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开皇三年,在地方职官方面,把齐、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开皇元年与三年,修订成新律《开皇律》,“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轘裂之法。

其流徒之罪皆减从轻。

”三年十一月,下诏曰:

“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遣,朕将铨擢。

从开皇元年开始,隋文帝、隋炀帝曾经三次继续推行均田制度。

开皇三年,隋文帝又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隋文帝还下令“大索貌阅”。

朝廷按照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

查出有谎报年龄者,基层官吏保长、里正都要流徙远方,并鼓励民户互相检举。

根据高颎的建议,实行了“输籍之法”。

朝廷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每年正月,地方官负责在乡里挨户依照标准定等,当作征发差役、确定税额等的依据。

开皇五年,隋廷又在各地设置义仓。

要百姓与军人都要按规定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备荒年之用。

开皇九年正月,陈朝灭亡,全国又告统一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9分)

(2)根据材料,分析隋文帝改革的特点。

(6分)

3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起源于市民社会。

所谓市民社会就是基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商品的自由交换的基础上而组成的社会。

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

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为美国后来发展奠定的思想基础。

(6分。

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的原因。

(9分)

31.(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3月15日,根据列宁的建议,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布列斯特和约》。

3月17日,《布列斯特和约》也经德国批准并开始生效。

《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相当德法两国领土总和的土地,将近5000万人口,损失了煤占全国90%、铁矿占73%、工业设备占全俄的1/3、铁路的33%,还有大量赔款。

1922年4月16日,德国、苏俄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该协定共六条,主要内容是:

(一)相互放弃要求赔偿战争费用、战争损失及战俘费用的权利。

(二)德国放弃因俄国实行国有化对德国国家财产和私有财产造成损失的赔偿要求,但以俄国也不给予第三国同类赔偿为条件。

(三)两国立即恢复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

(四)两国根据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建立贸易和经济关系。

缔约后,1922年德国对苏出口增加1倍多,从苏进口增加了13倍。

列宁认为它体现了“两种所有制的真正平等”。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德国先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拉巴洛条约》的不同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巴洛条约》的突出特征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分)

32.(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松,清代地理学家,1781年生于浙江绍兴,二十九岁担任提调兼总纂官,辑录了如《河南志》、《宋会要辑稿》500卷、《中兴礼书》等重要的唐宋典籍,并开始了他考据学的力作《登科记考》、《唐两京城坊考》的撰著。

这些成果,奠定了他作为清代实学——乾嘉学派后期中坚的地位。

1811年因受诬陷、打击被清政府流放至伊犁。

时任伊犁将军松筠,是一个有远见的封疆大吏,他在徐松的帮助下编纂、修订了一部名为《西陲总统事略》的志书,这部志书得到新继位的道光帝的青睐,于1821年赐名《新疆识略》,并亲自撰序,付武英殿刊行,“新疆”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专有地名,首次被清朝启用。

1819年,徐松赦还回到北京。

他积极召集志同道合者探讨边疆问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研治边疆学问的氛围,当时热衷于西北边疆的学人几乎都和徐松“交往甚密”,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京师西北学人群”。

后人评价徐氏的《西域水道记》和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几乎是学术界“双星”,开风气之先,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乾、嘉的琐节考据,引向祖国的西北史地和少数民族,“这是学术通向经世致用,通向救危图存的一条新路”。

——刘长明《徐松与<西域水道记>》

(1)根据材料,概括徐松的学术成就。

(8分)

(2)根据材料,分析徐松的治学特点。

(7分)

乌鲁木齐地区2016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C

C

B

A

B

C

B

D

B

A

C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B

A

D

B

C

D

D

二、必考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1分。

26.(10分)

(1)含义:

宰相主持内阁工作但由皇帝任命,宰相对皇帝负责;(2分)

共同点: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宪政色彩(或者代议制民主形式);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4分)

(2)相同点:

拥有广泛的权力,具有专制性。

(2分)

不同点:

日本天皇带有神权色彩,受到国家的保护。

(2分)

27.(14分)

背景:

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新中国及独立后的亚非国家致力于经济建设;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8分)

特点:

外贸工作配合外交工作;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以初级产品为主,具有互补性;贸易对象国逐渐增加,既有官方交流,也有民间交往;体现国家独立,富有灵活性;中国拥有一定贸易主动权和优势地位。

(6分)

28.(11分)

(1)趋于平民化;受众范围扩大;善于吸收和借鉴。

(3分)

(2)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抗日根据地文化生活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百花齐放的艺术方针。

(8分)

三、选考题(考生在第29、30、31、3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作答时请写清楚题号。

29.(15分)

(1)措施:

政治上:

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实行地方机构改革,修订法律,重用人才;

经济上:

实行均田制,减轻赋税,整顿户籍,设置义仓。

(6分)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完成统一,为唐朝盛世奠定基础。

(3分)

(2)特点:

政治经济并重;革新制度;关注民生。

(6分)

30.(15分)

(1)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

(6分)

(2)经济滞后;思想文化落后;市民社会不发达;部落体制根深蒂固;照搬美国的政治体制。

(9分)

31.(15分)

(1)《布列斯特和约》:

一战后期同盟国面临失败;德国两线作战;苏俄宣布退出战争,巩固政权;(3分)

《拉巴洛条约》:

战后凡尔赛体系确立;协约国排斥苏俄和德国;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德国致力于改善战败国地位。

(4分)

(2)特征:

平等性;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2分)

影响:

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德国战后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及合作。

(6分)

32.(15分)

(1)考据古代典籍;编纂新疆志书;研治边疆学问;开启经世致用学风。

(8分)

(2)精于考证;实地调查;关注边政。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