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574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浙教版.docx

中考科学总复习化学专题测试题第30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浙教版

第30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分类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点梳理】

1.物理变化:

_没有生成其他物质__的变化,一般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

如玻璃破碎、冰雪融化等。

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变,只是粒子间隔可能改变。

2.化学变化:

_生成其他物质__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_颜色改变__、_放出气体__、_生成沉淀__、_发光__、_发热__、_吸热__等现象。

如铁的生锈、煤的燃烧等。

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粒子。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_其他物质__的变化

生成了_其他物质__的变化

本质

区别

宏观:

没有_其他物质__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__粒子__不变,只是__粒子__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

有__其他物质__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_粒子__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_粒子__

【活学活用】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2.(2013·衢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铁丝弯折 B.吹肥皂泡 C.食物霉变 D.电灯发光

分类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考点梳理】

1.物理性质:

物质_不需要__发生_化学变化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_颜色__、_状态__、_气味__、_硬度__、_熔点__、_沸点__、_密度__、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_化学变化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3.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性质_决定__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内在属性,在有关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常常会用到“能”、“会”、“是”、“具有”、“难”等字眼,而变化是一个过程,在表述时,不会用到这些字眼。

【活学活用】

3.(2013·台州)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4.(2013·绍兴)下列用途与物质的性质不对应的一项是(C)

选项

物质的性质

用途

A

氮气较不活泼

食品防腐

B

铜有导电性

作导线

C

汽油易挥发

作燃料

D

稀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

除铁锈

分类三  物质的溶解性)

    知道溶液的组成)【考点梳理】

1.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_溶质__和_溶剂__组成。

2.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一般来说,相对较多的那种物质称为溶剂,而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溶质,如果有水那么水就是溶剂。

【活学活用】

5.根据溶液的组成填写下表:

(①~④填物质的化学式)

溶液

稀盐酸

医用酒精

溶质

①_HCl__

②_C2H5OH__

溶剂

③_H2O__

④__H2O__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分)

【考点梳理】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通常是水)里,_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通常是水)里,_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活学活用】

6.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D)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③⑤D.①②⑤

7.(2014·丽水)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

请回答:

(1)图中“?

”是指__溶剂__;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

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__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__。

    理解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1.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_温度__下,某物质在_100__克溶剂里达到_饱和__状态时所溶解的_质量(克)__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_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__、_温度__,气体的溶解性随_温度__升高而减小,随_压强__增大而增大。

3.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_溶解度__,横坐标表示_温度__,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4.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有: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__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__,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_温度__的变化情况。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_溶解度__相同。

【活学活用】

8.(2013·台州)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B.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溶液质量分数增大

9.(2014·嘉兴)下图所示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

B.t2℃时,将a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有晶体析出

C.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分类四  物质的酸碱性)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梳理】

1.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溶液为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可由_酸碱指示剂__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酸碱度)可由_pH__来表示。

2.溶液酸碱性判断方法以及酸碱度表示法

01234567891011121314

_酸__性增强——中性——_碱__性增强 

紫色石蕊溶

液的变化

酸性:

_红__色

中性:

_紫__色

碱性:

_蓝__色

无色酚酞溶

液的变化

酸性:

_无__色

中性:

_无__色

碱性:

_红__色

3.pH试纸的使用

用_洁净的玻璃棒__蘸取待测液滴在_pH试纸__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标准比色卡__对照,确认待测液的酸碱度。

【活学活用】

10.pH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

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

C.pH=7.0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

11.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用下列花瓣压榨成汁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记录如下:

指示剂

(花汁)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盐酸

酒精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石灰水

红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月季花

浅红色

红色

黄色

黄色

根据以上信息在下列题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1)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万寿菊__,既能测出溶液酸性又能测出碱性的是_月季花__。

(2)用_红玫瑰(月季花)__花汁测某无色碱性溶液时,溶液颜色会变成_绿色(黄色)__。

(3)栀子花是家庭养的一种花卉,此花在酸性土壤中可正常生长,在碱性土壤中则会枯死,在中性土壤中生长不良。

若用月季花汁测得土壤浸出液变浅红色,则土壤显_酸__性,这种土壤_适合__(填“适合”或“不适合”)种植栀子花。

    应用物质的性质解释生活现象)

【活学活用】

1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_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__;

②_氨气极易溶于水__。

(2)化学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碱__性。

专项一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重点提示】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

【例1】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割金属的保护气

D.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

【点拨】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等;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割金属时的保护气;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是利用了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起到抗腐蚀的作用。

【答案】D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D)

A.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B.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C.用盐酸除铁锈

D.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

2.(2013·温州)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

选项

A

B

C

D

物质

氯化钠

二氧化碳

浓硫酸

氧气

用途

除铁锈

用于灭火

作干燥剂

供给呼吸

专项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重点提示】以固体溶解度曲线为载体,考查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

以固体溶解度曲线为载体,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考查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例2】(2013·福州)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1)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4)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大于乙,当降温到T1℃,甲溶液析出晶体变成T1℃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为T2℃时的数值(溶解度<65g),故填“大于”。

(5)①甲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为65g,故50g的水最多溶解32.5g甲即达饱和状态;B中50g水只溶解了20g甲,为不饱和状态;C中共加入了50g甲,已达饱和状态;升温至T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则50g的水最多溶解45g甲即达饱和状态,故D仍然饱和。

②根据信息“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说明“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又恢复到室温状态,同时说明加入甲物质后,由于其溶于水放出了热量,使得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故全部溶解。

【答案】

(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3.(2014·湖州)图甲是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图乙烧杯中盛有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00克。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升高温度,该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在t℃时,恒温蒸发烧杯中的水分有晶体析出

D.在t℃时,该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是a克

专项三  溶液的酸碱性)

【重点提示】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

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例3】某校科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请回答:

测定时刻

6:

05

6:

10

6:

15

6:

20

6:

25

6:

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_______(填“是”或“否”)。

在测定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逐渐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烧碱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

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则测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度相关知识。

(1)酸雨的pH<7,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2)SO2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答案】

(1)是 增强 

(2)SO2+2NaOH===Na2SO3+H2O (3)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雨水滴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D)

物质

酱油

厕所清

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

灰水

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水、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探究    酸、碱、盐的性质)

【例1】(2013·长沙)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

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_______(填“酸”“碱”或“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振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________(提示:

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

溶液中的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

“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

”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考查对探究实验的分析与评估能力,难度较大。

(1)Na2C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

(2)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法,分别让碳酸钠溶液中含的所有微粒逐项与酚酞试液接触,以此得出探究结论。

实验Ⅰ中的氯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中都含有钠离子,目的是探究钠离子能否使酚酞变色;向氯化钠溶液中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中的所有粒子都不能使酚酞变红。

(3)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实验Ⅰ中已经验证了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实验Ⅱ没有必要再做。

(4)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中性氯化钙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说明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CO32-。

(5)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可以猜想,碳酸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的。

【答案】

(1)盐 

(2)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酚酞试液中含有水分子(或NaCl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4)白色沉淀 (5)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常见误区】

1.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依据是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的物质,不能依据有气体、有固体产生,或发光、变色等现象进行判断,这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理解,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2.谈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3.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溶液的pH可以为0,pH为0的溶液显强酸性,而不是显中性。

4.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用水润湿,如果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得酸性溶液的pH偏大,测得碱性溶液的pH偏小。

【例2】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错解】此题易错选B。

【点拨】此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实质。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根本依据。

【答案】D

1.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D )

                

A.发出蓝紫色火焰B.发光

C.放热D.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2014·杭州)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B )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B.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总数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