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414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docx

第六单元语文教案

表三: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专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它由四篇课文组成。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单元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4.注重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单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单元教学难点

注重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单元

课时

划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7课时,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4—5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2—3课时。

教学

准备

课件与小黑板。

表四:

教学设计(表一)

课题

21乡下人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张艳梅

参与

教师

邹毅李光霞

 

1.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具、学具准备

课前准备:

课件与小黑板。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题,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

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试着说一说。

二、看图读文,初步感受。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

“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1.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2.“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一遍课文,这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用一个词来形容。

(如可爱、朴素、独特、自然、和谐、迷人)

3.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波浪线划下来。

(乡下人家,不论白天、傍晚还是夜里,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布置作业。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1.归cháo()装shì()mì()食tǎng()若

2.冠:

guàn()guán()率:

shuái()lù()

1.提问: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1.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⑵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⑶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

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2.评价:

很会学习,马上就能用上课文中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能用上课外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的词语积累很丰富。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教师归纳并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中鸭戏水院落吃晚饭夜听催眠曲

二、品读1、2小节,交流感悟。

1.前搭瓜架:

“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

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2.门前种鲜花:

理解“朴素中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能用在一起,谈谈自己的理解。

3.屋后春笋冒:

用“探”好在哪里?

能用别的什么词替换?

三、全班交流,体会生活的美。

1.你还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1.学生回答:

作者写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

表六:

教学设计(表三)

五、布置作业。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1.归cháo()装shì()mì()食tǎng()若

2.冠:

guàn()guán()率:

shuái()lù()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植物动物

院中鸡觅食(悠闲自得)

河中鸭戏水(快乐游戏)

院落吃晚饭(和谐自然)

夜听催眠曲(快乐歌唱)

乡下人家

(朴素华丽)

(春天)

(夏天)

(秋天)

人物

 

 

 

 

《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美文,读后让我久久回味。

字斟句酌越品越有味,一种桃园风光般的仙境,滋润着我们这些大乡的儿女!

故乡的情悄然涌上心头!

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

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

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

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表四:

教学设计(表一)

课题

22牧场之国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张艳梅

参与

教师

邹毅李光霞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8个生字。

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牧场之国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题新课,交流资料。

1.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的美誉,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你知道是哪儿吗?

二、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1.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三、初步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到受了异国的风情。

读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四、快速浏览全文,体味荷兰是牧场之国。

第二课时

一、读第2自然段,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然后交流。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2.小结: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二、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

1.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它们是谁?

知道“公爵”是什么意思吗?

3.小结: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三、学习第4自然段,讨论: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1.你猜,它们是怎么赞许的?

3.小结: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四、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问题:

2.圈出一个最能概括晚上荷兰特点的词。

圈出一个最能概括晚上荷兰特点的词。

(寂静)

1.齐读课题。

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如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2.从本段的哪儿能看出它们是这个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的原野)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

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

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

3.学生自由读,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4.充分地体会。

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体会其意味,互相交谈交谈。

1.导语:

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马群、小鸡、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

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表六:

教学设计(表三)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近、反义词。

 

①碧绿草原、黑白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②成群骏马,膘肥体壮(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白天

③绵羊猪群,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④晚霞满天,牛羊歇息(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

牧场之国(总)(分)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

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往往是读着很美,但真正要说出美在哪,为什么觉得美就很难。

第一单元的一篇《七月的天山》,同样是语句非常优美,读完之后都觉得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但几乎没多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那种美。

也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侧重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

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

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

 

表四:

教学设计(表一)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张艳梅

参与

教师

邹毅李光霞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第一课时

一、学习《乡村四月》,导入课题,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阅读诗歌,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①词语理解:

【山原】山陵和原野。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②诗意:

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四、小结与拓展。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预设: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初步交流感受。

3.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4.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1.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

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2.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2.理解题意:

《四时田园杂兴》共6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我们学习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小结与拓展。

这首是描写农村的春天。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3.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⑵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1.诗歌朗诵指导。

①诗歌朗诵指导

2.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1、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四、总结本诗,交流探究。

1.明确:

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同时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五、课堂课外作业。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三课时

渔歌子

一、复习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激情导趣,理解学习《渔歌子》。

1.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2.简介作者。

三、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全班自学交流:

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3.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四、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1.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学习词语。

2.试着翻译词义。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六、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

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1、品后指导诵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2.小组朗读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3、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1.诗歌的写法。

(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

(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教师小结: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3.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表六:

教学设计(表三)

布置作业

1.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2.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江南农村初夏风光

绿遍白满乡村四月

热爱、赞美规声烟雨

繁忙紧张劳动景象

四月人忙蚕桑插秧

四时田园杂兴

昼耘夜绩各自当家

不解耕织傍桑种瓜

成人童孙

热烈、勤劳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热爱大自然

和风细雨不须归

 

 

 

 

 

古诗教学中,只有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真真正正地健康地成长起来。

表四:

教学设计(表一)

课题

24麦哨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张艳梅

参与

教师

邹毅李光霞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直观激趣。

1.观看盛夏田园风光,说说感受。

2.你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2.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三、生自由读课文,感悟文章。

2.读后交流,回答问题。

⑴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

“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⑵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四,步“欢快、柔美”的课堂。

1.导语:

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

“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第二课时

一、悟“欢快、柔美”的内涵与意境。

1.《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

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

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

1.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2.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3、快速默读课文后,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表五:

教学设计(表二)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备课

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二、课件出示句子,师生解析。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三、学完课文,谈感受。

四、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