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388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docx

管理会计计算题练习

第二章计算分析题

1.已知:

某企业主要经营A产品,该产品连续10期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见表

期间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量(件)

25

28

29

30

27

26

28

29

31

26

总成本(元)

71000

82000

83520

84500

77750

74480

81560

83230

84560

75850

要求:

用高低点法对A产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31,84560)和(25,71000)

b=(84560-71000)÷(31-25)=2260元/件

a=84560-31×2260=14500

所以,A产品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14500+2260x

2.已知: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6年前10个月该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见表

月份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量(件)

150

200

300

250

300

250

350

300

250

150

制造费用(元)

16000

20000

27000

25000

26000

24000

28000

25000

23000

16000

要求:

用高低点法对该企业的制造费用进行分解。

解:

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350,28000)和(150,16000)

b=(28000-16000)÷(350-150)=60(元/件)

a=28000-350×60=7000(元)

所以该企业制造费用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7000+60x

3.已知:

某企业的设备维修费属于混合成本,2006年各月的实际资料见表

月份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机器工作小时

9

8

9

10

12

14

11

11

13

8

6

7

设备维修费(千元)

30

25

29

31

34

40

32

33

35

26

20

22

1.用一元直线回归法对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进行分解。

2.利用EXCEL函数,计算相关系数r,回归系数a和b,并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月份

机器工作小时x

设备维修费(元)y

xy

x2

y2

1

9

30000

270000

81

900000000

2

8

25000

200000

64

625000000

3

9

29000

261000

81

841000000

4

10

31000

310000

100

961000000

5

12

34000

408000

144

1156000000

6

14

40000

560000

196

1600000000

7

11

32000

352000

121

1024000000

8

11

33000

363000

121

1089000000

9

13

35000

455000

169

1225000000

10

8

26000

208000

64

676000000

11

6

20000

120000

36

400000000

12

7

22000

154000

49

484000000

合计

118

357000

3661000

1226

10981000000

n=12,∑x=118,∑y=357000,∑xy=3661000,∑x2=1226∑y2=10981000000

r=(12×3661000-118×357000)÷

(12×1226-1182)×(12×10981000000-3570002)

≈0.9785→+1(x与y基本正相关)

b=(12×3661000-118×357000)÷(12×1226-1182

)=2292元/小时

a=(357000-2292×118)÷12=7212元

因此,该企业的成本性态模型为:

y=7212+2292x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题(注:

计算变动非生产成本的业务量用销售量)

1.已知:

某公司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售量均为1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件、1200件和800件。

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000元,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为零。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年的营业利润。

第一年利润表单位:

贡献式利润表

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200×1000=200000

营业收入200000

减:

变动成本90×1000=90000

减:

营业成本

贡献边际200000-90000=110000

期初存货成本0

减:

固定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20000+90×1000=110000

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

可供销售商品生产成本110000

固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50000

期末存货成本0

固定成本合计20000+50000=70000

营业成本合计110000

营业毛利200000-110000=90000

减:

营业费用50000

营业利润110000-70000=40000

营业利润90000-50000=40000

(2)不用计算,直接判断第二年和第三年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因为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销售量与第一年相等,所以这两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都应当等于40000元。

(3)按照利润差额简算法分别计算呢第二年和第三年两种成本法的利润差额

完全成本法利润表单位:

期间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合计

营业收入

200000

200000

200000

600000

减:

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0

21333

0

本期生产成本

110000

128000

92000

330000

可供销售商品生产成本

110000

128000

113333

330000

期末存货成本

0

21333

0

0

营业成本合计

110000

106667

113333

330000

营业毛利

9000

93333

86667

270000

减:

营业费用

50000

50000

50000

150000

营业利润

40000

43333

36667

120000

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0;第一年的期末存货量=0+1000-1000=0

第二年的期初存货量=0;第二年的期末存货量=0+1200-1000=200(件)

第三年的期初存货量=200件;第三年的期末存货量=200+800-1000=0

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800×0=0

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1200×200=3333(元)

完全成本法下第三年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333(元)

完全成本法下第三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800×0=0

两种成本法下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差额=3333-0=3333(元)

两种成本法下第三年的营业利润差额=0-3333=-3333(元)

(4)不用编利润表,计算第二年和第三年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根据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和利润差额,可计算出下列指标: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的营业利润=40000+3333=43333(元)

完全成本法第三年的营业利润=40000-3333=36667(元)

(5)根据本题计算结果,验证两种成本法广义利润差额特殊变动规律的合理性P54

2.已知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

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800件,期初存货为零;贡献边际率为60﹪;原材料为6000元,计件工资为4000元,其他变动性制造费用每件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件0.2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总额为300元。

(1)根据给定的贡献边际率确定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6000+4000)/2000+0.4+0.2=5.6(元/件)

单价=5.6/(1-60%)=14(元/件)

(2)按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2000/2000=6.4(元/件)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5.4(元/件)

(3)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总额(写出过程,需分步计算)

利润表单位: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营业收入1800×14=25200

营业收入25200

减:

营业成本

减:

变动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0

变动生产成本5.4×1800=9720

本期生产成本6000+4000+2000+0.4×2000=1280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800×0.2=360

期末存货成本(2000-1800)×6.4=1280

变动成本合计9720+360=10080

营业成本1800×6.4=11520

贡献边际25200-10080=15120

营业毛利25200-11520=13680

减:

固定成本

减:

营业费用1800×0.2+300=660

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300

固定成本合计2300

营业利润13680-660=13020

营业利润15120-2300=12820

(4)说明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不同的原因。

因为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中包含固定生产成本200元(2000/2000×200),其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就比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少200元,故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多200元

3.已知:

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4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生产量1000件,销售量600件,单位售价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a)单位产品成本

b)期间成本

c)销货成本

d)营业利润

方法

项目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

10+5+7=22

(22+4000)÷1000=26

期间成本

4000+1000+600×4=7400

1000+600×4=3400

销货成本

22×600=13200

26×600=15600

营业利润

40×600-(22+4)×600-(4000+1000)=3400

400×600-26×600-3400=5000

4.已知某公司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见表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生产量(件)

8000

10000

销售量(件)

8000

6000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件)

15

15

固定性制造费用(元)

40000

40000

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元)

10000

10000

单位(元)

40

40

该厂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第一年为150000元,第二年为100000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

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的各年营业利润。

第一年的产销量绝对平衡,两种方法计算确定的营业利润相等,即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等于零,则: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50000元

第二年期初存货为零,产量大于销量,有期末存货时,广义营业利润大于零,则:

简算法下的营业利润差额=40000÷10000×4000-0=16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00000+16000=116000(元)

5.已知: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

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

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为发生财务费用。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

期间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销售收入

140000×5=700000

160000×5=800000

减: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140000×3=420000

160000×3=480000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700000×5%=35000

800000×5%=40000

变动成本合计

420000+35000=455000

480000+40000=520000

贡献边际

700000-455000=245000

800000-520000=280000

减: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150000

1500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65000

65000

固定成本合计

150000+65000=215000

215000

营业利润

245000-215000=30000

280000-215000=65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

期间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5×140000=700000

5×160000=800000

减:

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116471

本期生产成本

(3+150000÷170000)×170000=660000

(3+150000÷140000)×140000=570000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0+660000=660000

116471+570000=686471

期末存货成本

(3+150000÷170000)×30000=116471

(3+150000÷140000)×10000=40714

营业成本合计

660000-116471=543529

686471-40714=645757

营业毛利

700000-543529=156471

800000-645757=154243

减:

营业费用

65000+700000×5%=100000

65000+800000×5%=105000

营业利润

156471-100000=56471

154243-105000=49243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确定的营业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增加了26471元(56471-30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471元(150000÷170000×30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第二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减少了15757元(49243-65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10714元(150000÷140000×10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结转到下一年度,同时期初存货吸收又释放了第一年的26471元(150000÷170000×30000)固定性制造费用,两个因素相抵后,使第二年营业利润减少了15757元(10714-26471)

6.已知:

某公司按变动成本法核算的20X2年1月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该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单位产品成本50元,本期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元,期初存货数量500件,本期完工产品6000件,本期销售产品5500件,销售价格100元/件,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45000元。

已知上期产品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为5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50+30000÷6000=55(元/件)

期末存货数量=500+6000-5500=1000(件)

期末存货成本=55×1000=55000(元)

(2)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5500×(100-55)-45000=202500元

7.已知: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产量分别为8000件和5000件,销售量分别为7000件和6000件。

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生产成本为:

每件变动生产成本10元,固定生产成本每件发生额为8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每件5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60000元。

要求:

(1)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期间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变动成本法

10

10

完全成本法

10+80000÷8000=20

10+80000÷5000=26

(2)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

期间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7000×50=350000

6000×50=300000

减:

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20000

本期产品成本

20×8000=160000

26×5000=130000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160000

20000+130000=150000

期末存货成本

20×(8000-7000)=20000

0

营业成本合计

160000-20000=140000

150000

营业毛利

350000-140000=210000

30000-150000=150000

减:

营业费用

7000×5+60000=95000

6000×5+60000=90000

营业利润

210000-95000=115000

60000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

期间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销售收入

7000×50=350000

300000

减: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7000×10=70000

6000×10=60000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70000×5=35000

6000×5=30000

变动成本合计

70000+35000=105000

90000

贡献边际

350000-105000=245000

210000

减: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80000

800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60000

60000

固定成本合计

140000

140000

营业利润

245000-140000=105000

70000

(3)分析两种成本计算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第一年

第二年

期初存货

0

1000

产量

8000

5000

销售量

7000

6000

期末存货

1000

0

营业利润调整表单位:

期间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105000

70000

加:

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

80000/8000×1000=10000

0

减:

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

0

10000

完全成本法系的营业利润

115000

60000

第四章计算分析题

1.已知:

A、B、C、D四家公司互不相关,在过去一年中他们的损益情况见表

损益资料价值单位:

公司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贡献边际率

固定成本

净利润(或净亏损)

A

180000

(1)

40%

(2)

12000

B

300000

165000

(3)

100000

(4)

C

(5)

(6)

30%

80000

—5000

D

400000

260000

(7)

(8)

30000

要求:

填写表4—1中用编号表示的指标数值。

(1)108000

(2)60000

(3)45%(4)35000

(5)250000(6)175000

(7)35%(8)110000

2.已知:

某企业上个月的保本额为50000元,假定本月的固定成本增加5000元,其他指标不变,为实现保本,本月需要增加销售额8000元。

要求计算以下指标:

(1)上个月的固定成本。

某期保本额=改期的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上个月的保本额=50000=上个月的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本月的保本额=50000+8000=(上个月的固定成本+5000)/贡献边际率

解上述连理方程组,则:

上个月的固定成本=31250元

(2)贡献边际率。

根据上述方程组,可求得:

贡献边际率=62.5%

(3)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1-贡献边际率=1-62.5%=37.5%

3.已知:

某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8000元,三宗产品的有关资料见表4—2相关资料

品种

销售量(件)

销售单价(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件)

A

60

2000

1600

B

30

500

300

C

65

1000

700

(1)用综合贡献边际发的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量。

价值单位:

项目

销售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

贡献边际率

销售收入

比重

固定成本

A

60

2000

1600

400

20%

120000

60%

B

30

500

300

200

40%

15000

7.5%

C

65

1000

700

300

30%

65000

32.5%

合计

200000

100%

19800

综合贡献边际率=60%×20%+7.5%×40%+32.5%×30%=24.75%

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000(元)

A产品的保本量=80000×60%÷2000=24(件)

B产品的保本量=80000×7.5%÷500=12(件)

C产品的保本量=80000×32.5%÷1000=26(件)

(2)计算该公司的安全边际额和营业利润。

安全边际额=200000-80000=120000(元)

营业利润=(2000-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