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08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docx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

 

1总则1

2术语2

3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4

3.1机制砂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4

3.2机制砂的检验规则5

4机制砂的质量标准6

4.1分级与规格6

4.2质量标准6

5机制砂的试验方法9

5.1  试样9

5.2试验方法9

6机制砂普通混凝土10

6.1原材料10

6.2配合比设计11

7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13

7.1基本规定13

7.2原材料14

7.3配合比设计18

8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21

8.1基本规定21

8.2原材料管理22

8.3混凝土搅拌22

8.4混凝土运输23

8.5混凝土浇筑25

8.6混凝土振捣26

8.7混凝土养护27

8.8混凝土拆模29

8.9质量验收30

1总则

1.1为适应公路建设对机制砂不断增长的需要,促进和规范公路领域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保证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特制订本指南。

1.2本指南适用于公路领域各等级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验。

1.3在按本指南配制混凝土和生产混凝土制品时,除应执行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术语

2.1人工砂(manufacturedsand,orsyntheticsand)

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2.2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orcrushed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在4.75mm以下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亦称破碎砂。

2.3混合砂(blendsand)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2.4石粉含量(rockfines,microfines,rockdustsorrockfillers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2.5泥块含量(claylumpcontent)

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

2.6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

2.7压碎指标(crushingvalue)

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

2.8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

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Na+和K+)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成分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破坏的膨胀反应。

包括碱-硅酸盐反应和碱-碳酸盐反应。

2.9胶凝材料(cementitiousmaterial,orbinder)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沸石粉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配比中的用量,通常以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质量比)表示。

2.10粉体材料(powdermaterial)

机制砂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与石粉的总称。

2.11水胶比(water-binderratio)

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质量比。

当使用液体外加剂(如减水剂)时,混凝土实际用水量的计算还应考虑外加剂的含水量。

在高强或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常以胶凝材料用量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水泥用量,并以水胶比取代传统的水灰比,作为判断混凝土密实性或耐久性的一个宏观指标。

2.12水粉比(water-powderratio)

机制砂混凝土中水与胶凝材料和石粉质量之和的比值。

2.13机制砂普通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normalconcrete)

以机制砂为全部细集料配制的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45的水泥混凝土。

2.14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highstrengthconcrete)

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并满足工程其他特殊性能和匀质性要求,用水泥、机制砂、碎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配制而成的水泥混凝土。

本指南特指C50~C80强度等级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在配合比上特点是掺加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采用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并在制作上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其达到良好的工作性、均匀性、密实性和体积稳定性。

 

3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

3.1机制砂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3.1.1矿山选择

1.新建砂场应做好矿山资源的勘察工作,应避免选用覆盖土层较厚、夹层含泥较多、母岩强度低以及岩石分层成片状等质量差的矿山。

2.经现场取样,用于机制砂加工的母岩不应具有潜在碱集料反应活性,抗压强度不宜低于80MPa。

宜使用洁净、质地硬质、无软弱颗粒及无风化石的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岩石生产机制砂,不宜使用泥岩、页岩、板岩等岩石生产机制砂。

3.石料场确定后,应人工或机械清除表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层裸露。

在开采时,应防止泥土、风化岩、树根、草皮等杂物混入。

3.1.2机制砂生产

1.制砂机安装应离采石场爆破区150m~200m以外,确保开采与制砂作业安全。

2.机制砂的生产是将块石,经若干次的破碎后,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其粗碎、中碎一般分别采用鄂式破碎机与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细碎制砂机宜选用冲击式破碎机、棒磨机等,不宜采用单纯的锤式破碎机。

3.机制砂生产工艺参数应按设备的特性进行优化,并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及时更换易磨损设备,稳定机制砂的质量。

制砂机的进料粒度一般控制为20mm左右,机制砂的细度模数通过调试振动筛的角度和筛孔尺寸进行控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按除粉工艺和设备特点,选择合理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4.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通过干法或湿法除粉工艺进行调整,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除粉设备。

干法除粉利用收尘设备可控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7~10%,采用选粉设备适用于各级机制砂生产。

湿法除粉应选用轮式洗砂机,不宜选用螺旋洗砂机。

5.加工好的机制砂在连续10次(每小时抽样1次)抽样检测,至少有9次的细度模数与10次抽样的细度模数平均值相差不大于0.2。

6.机制砂应按规格、级别分别堆放,机制砂的堆放场地要求清洁硬化。

为防止颗粒离析,出料皮带上宜喷洒适量水,干砂堆料高度不易超过5m,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粉尘飞扬,污染环境,避免泥土等杂物混入。

3.2机制砂的检验规则

3.2.1  检验分类

1.出厂检验

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每批产品应按同规格、同级别进行出厂检验。

机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为:

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松散堆积密度、压碎指标。

2.型式检验

机制砂应进行型式检验,同时向有关管理部门备案。

机制砂的型式检验项目为:

碱集料反应、母岩抗压强度、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有害物质、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有下列情况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和老产品转产时;

b)原料资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

c)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检验时。

3.2.2  组批规则

按同规格、级别、适用等级及日产量每600t为一批,不足600t亦为一批;日产量超过2000t,按1000t为一批,不足1000t亦为一批。

当确认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时,可按1000t为一批。

3.2.3  判定规则

1.检验(含复验)后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本规定的相应类别规定时,可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2.检验中质量指标若有一项不符合本指南相应级别的要求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要求的项目进行复验。

复验后,该项指标符合本指南要求时,可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仍然不符合本指南的要求时,则该批产品降级使用或判为不合格。

 

4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4.1分级与规格

4.1.1分级

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Ⅰ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60的混凝土;Ⅱ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5~C55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Ⅲ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

4.1.2规格

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二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砂:

3.7~3.1

中砂:

3.0~2.3

4.2质量标准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本指南第4.2.1条~第4.2.8条的规定。

4.2.1颗粒级配

机制砂按60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二个级配区(见表1),其颗粒级配应处于表4-1中的任何一个区以内。

机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表4-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区

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mm)

9.50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累计筛余(%)

Ⅰ区

0

10~0

40~5

65~35

85~71

95~75

100~85

Ⅱ区

0

10~0

30~0

50~10

70~41

92~65

100~80

注:

1)当采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相关部门认可后方允许使用。

2)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3)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

4.2.2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

机制砂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2的规定;机制砂经亚甲蓝法试验MB值判定后,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2的规定。

4.2.3有害物质

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

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4-2机制砂中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限值

项目

指标

Ⅰ级

Ⅱ级

Ⅲ级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5

≤1.0

≤2.01)

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MB<1.40或合格

≤5.0

≤7.02)

≤10.03)

MB≥1.40或不合格

≤2.0

≤3.0

≤5.0

注:

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机制砂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

2)石粉含量大于7%但小于10%情况下,根据使用部位和用途,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相关部分认可后方可使用。

3)石粉含量大于10%但小于15%情况下,根据使用部位和用途,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相关部分认可后方可使用。

表4-3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

项目

指标

Ⅰ级

Ⅱ级

Ⅲ级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

<1.0

<2.01)

<2.01)

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

<1.0

<1.0

<1.0

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质量计,%)2)

<0.5

<0.5

<0.5

注:

1)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机制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0%。

2)机制砂中如发现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则要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

4.2.4压碎指标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表4-4的规定。

表4-4机制砂压碎指标

项目

指标

Ⅰ级

Ⅱ级

Ⅲ级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4.2.5岩石抗压强度

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对配制C50及以上混凝土的机制砂,其母岩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

4.2.6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4.2.7碱集料反应

在碱集料反应试验前,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集料的品种及所含活性矿物的类型和数量。

当检验出集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时,应采用快速碱硅酸反应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检验出集料中含有活性碳酸岩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

机制砂不得具有潜在碱活性。

4.2.8磨光值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

 

5机制砂的试验方法

5.1  试样

机制砂的取样、试样数量、试样处理应按《建筑用砂》(GB/T14684)有关规定执行。

5.2试验方法

5.2.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有害物质,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等试验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和《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执行。

5.2.2机制砂的母岩抗压强度试验应按《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执行。

5.2.3机制砂碱活性的岩相法、砂浆长度法检验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的规定执行,快速碱硅酸反应法检验可按《建筑用砂》(GB/T14684)的有关规定执行,碱-碳酸盐活性检验方法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执行。

 

6机制砂普通混凝土

6.1原材料

6.1.1水泥

1.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1条的规定;道路硅酸盐水泥应符合《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的规定。

2.C30及以下混凝土宜选用32.5级水泥,C35~C45混凝土宜选用42.5级水泥。

6.1.2机制砂

1.机制砂应符合本指南第4章规定;路面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3.4.1条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砂的规定。

2.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7范围。

3.当采用的机制砂级配不符合本标准4.2.1条技术要求,或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考虑采用机制砂与适宜细度模数的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掺配的混合砂,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混凝土。

4.不应简单地通过堆积密度或空隙率的大小来判断机制砂级配的好坏,因为机制砂一般级配不良,但由于其中较高的石粉含量,导致其堆积密度增大,空隙率减小。

5.配制C30及以下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Ⅲ级砂的规定,石粉含量宜控制≤10%(MB<1.4时),压碎指标<30%;配制C35~C45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Ⅱ级砂的规定,石粉含量宜控制≤7%(MB<1.4时),压碎指标<25%。

6.机制砂中含有5%~10%的石粉,宜作为改善普通中低强度特别是泵送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的手段,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流动性越大,机制砂石粉含量宜控制越高。

6.1.3粗集料

粗集料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3条的规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粗集料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3.3.1条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碎石的规定。

6.1.4矿物掺合料

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矿渣粉、磷渣粉等。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粉煤灰的规定,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8046-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粉煤灰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3.2.1条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粉煤灰的规定。

磷渣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的规定。

表6-1磷渣粉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

5

密度,(g/cm3)不小于

2.8

比表面积,(m2/kg)不小于

300

活性指数,(%)

7d不小于

50

28d不小于

70

流动度比,(%)不小于

95

含水量,(%)不大于

2.0

三氧化硫,(%)不大于

4.0

P2O5,(%)不大于

3.5

烧失量,(%)不大于

3.0

安定性

合格

6.1.5外加剂

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5条的规定。

6.1.6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

6.2配合比设计

6.2.1基本要求

1.机制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3节的规定,满足设计和施工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凝结速度及硬化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等质量要求。

2.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4.1节的规定。

3.机制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

6.2.2配制强度

混凝土配制强度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3.0.1节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附录F-4的规定进行确定。

6.2.3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取

1.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仍基于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中天然砂混凝土强度水灰比与强度关系式进行计算。

2.机制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仍基于天然砂混凝土根据坍落度要求进行初选。

在不掺减水剂下,达到相同坍落度,机制砂混凝土比相应天然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宜适当增加,并且石粉含量越高,用水量越大,具体增加量由试验确定。

为避免由于机制砂混凝土用水量的提高而增大水泥用量,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宜掺用减水剂,若掺有减水剂,则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有最佳石粉含量范围,一般为7%~10%。

3.机制砂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根据上述计算的水灰比和选取的用水量计算得到。

与天然砂混凝土相比,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无需增加水泥用量。

特别是配制水灰比较大的中、低强度塑性混凝土或大坍落度混凝土时,机制砂的高石粉含量对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节约水泥用量非常重要,同时可利用机制砂中的石粉解决高强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或大坍落度混凝土时的混凝土强度富余过大与和易性较差之间的矛盾。

4.机制砂普通混凝土选取“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完全出于和易性考虑时,可代之以“最大水粉比”和“最小粉料用量”的概念。

5.与相同情况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相比,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砂率宜较天然砂混凝土高2%~4%。

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砂率不宜按天然砂混凝土砂率的选取方法直接选取,而应根据机制砂自身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并按所选水灰比(同时参考水粉比)及碎石最大粒径通过试验确定。

用于泵送混凝土应相应增加砂率。

6.机制砂表观密度一般较天然砂大,导致机制砂混凝土容重高,因此在采用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机制砂混凝土的假定容重应控制约比相应的天然河砂混凝土高约20~40kg/m3。

7.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减水剂掺量应按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高低酌情增减,可近似地按混凝土中粉体材料质量(胶凝材料与石粉质量之和)百分比确定。

8.机制砂配制对抗冻性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时,应充分考虑机制砂品质的影响,并可通过掺入适量引气剂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

9.机制砂配制混凝土时,矿渣粉、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掺用可不考虑石粉含量的高低,并且机制砂中的石粉可替代粉煤灰作掺合料使用,其掺量可在胶凝材料质量的10~20%范围通过试验确定。

6.2.4配合比的试配、调整

1.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砂率优选试验宜按“五点法”进行,即在砂率范围34%~42%范围内每间隔2%选取一个砂率进行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试验,以混凝土的和易性达到最佳为合理砂率。

机制砂细度模数越小、级配越好、石粉含量越大,合理砂率越小。

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良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取较小的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

2.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对用水量的改变和砂率的变化比较敏感。

一旦机制砂级配不良、砂率选择不当、用水量偏高、减水剂掺量过高,易造成机制砂混凝土在出机、卸料过程中离析、振后易泌水,在配合比设计和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7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7.1基本规定

7.1.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的承载安全可靠。

关于C50、C55和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等设计指标,可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3.1.3、3.1.4、3.1.5、3.1.6的规定取值。

7.1.2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应保证结构的耐久使用,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预定功能进行耐久性设计。

应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矿物掺和料以及适当的水胶比,并采用适当外加剂。

7.1.3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具体指标见表7-1。

表7-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要求

耐久性项目

技术要求

碱骨料反应

无危险

早期抗裂(平板试件抗裂性等级)

Ⅲ级及Ⅲ级以上

碳化深度

≤15mm

抗硫酸盐侵蚀(5%Na2SO4干湿循环)

≥150次

抗氯离子渗透性

56d龄期的6h总导电量≤1000或28d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4.0×10-12cm2/s

抗冻等级

≥F300

7.1.4应重视收缩和徐变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关于C50、C55和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应变和徐变系数的终极值,可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表6.2.7的规定取值。

7.2原材料

7.2.1水泥

1.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P·Ⅰ、P·Ⅱ)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其中的混合材料宜为矿渣或粉煤灰;配制C50、C55混凝土宜采用42.5级水泥,28d胶砂强度不宜低于50MPa,也可采用P·O52.5级水泥;配制C60~C80混凝土宜采用52.5级水泥,28d胶砂强度不宜低于58MPa。

2.高性能混凝土不得采用立窑水泥。

为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水泥的技术要求除满足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水泥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不得超过400m2/kg;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当量计)宜≤0.6%,应≤0.8%;水泥中Cl-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0.10%,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应≤0.06%。

7.2.2矿物掺和料

1.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矿物掺和料可为粉煤灰、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简称矿渣粉)、硅灰、天然沸石粉以及复合矿物掺和料等。

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固定。

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