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038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鸦片战争后,——————————的矛盾乃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3、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除加重捐税,广开捐输外,还实行制度进行搜刮。

4、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5、在《校邠庐抗议》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6、洋务派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是由崇厚建立的。

7、19世纪70至90年代,以形式举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

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8、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捷,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倒台。

9、是19世纪末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10、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11、武昌起义风潮在1911年演变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三部分内容。

13、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

14、中国话剧是由留日学生曾孝谷、李淑同、欧阳予倩、陆镜若等人于年开创的。

15、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选多选少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属于“清未新政”的内容?

()

A、改革官制B、整顿财政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D、改革兵制

2、下列事件哪些发生在同一年?

()

①清末新政②同盟会的成立③“成都血案”④《朴次茅斯条约》的签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中法签定的《天津条约》的内容有:

()

A、公使常驻北京B、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D、废除公行制度

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那些历史性变化?

()

A、新式学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科举

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5、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B、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已

C、以分散的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D、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6、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芨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表述正确的内容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B、促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

C、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D、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

7、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C、“银贵钱贱”的现象更为严重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8、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的均衡发展B、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C、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D、打破了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9、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结果是()。

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引起了立宪派的分化

C、清政府仍处于困境之中D、增加了人民的捐税

10、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最主要的原因是()。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11、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变化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12、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改为“抚”,主要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D、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13、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主要有()。

A、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B、将京津地区的兵权抓在手中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D、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

14、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

A、“皇族内阁”成立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铁路国有”政策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5、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A、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工作

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16、1913年,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

1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共和制

18、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19、19世纪末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有()。

A、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

B、争夺中国铁路投资权。

C、倾销过剩的商品。

D、在华开设工厂。

20、为近代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孙中山B、林则徐C、段琪瑞D、詹天佑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林则徐

2、“天京事变”

3、《北京条约》

4、“东南互保”

5、“府院之争”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材料一:

(1899年)八月二十九日,清廷颁发渝旨,指出:

“国家振兴庶务,凡有益一国便于民首,均应随时兴办,以植富强之基,前因商务为当今要图,特谕刘坤一、张之洞就沿海一带先行试办。

……务期中外流通,确有成效,不得徒空言,致负朝廷力图振兴之意。

”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准许刘坤一所奏,宣布“农商人等联络群,考求物产”,“在所不禁”,但不准“妄议时政”。

引自周积明:

《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在经历了庚子事变后,西太后不得不对基本国策作了较实际的反思;“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肝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

”此后西太后于1901年1月以光绪的名义在西安颁布了“预约变法”的上渝,明令:

“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职情形,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己见。

(同上书)

材料三:

清末新政时期,西太后表示变法决心说:

“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礼苴所能挽回厄运。

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

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引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下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在“变法”问题上,其态度以及变法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清末“新政”进行评价。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大量倾销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但情况并不如他们想象的乐观,试分析其原因。

2、概述191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变化过程,论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陈连升2、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3、厘金4、俄国5、冯桂芬

5、天津机器局7、官督商办8、茹费理9、三国干涉还辽10、《辛丑条约》

11、保路风潮12、民族、民权、民生13、二次革命14、1907年15、民主与科学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ACD2、D3、AC4、D5、CD6、A7、BD8、C

9、CD10、ABCD11、ACD12、C13、ABD14、A15、CD

16、C17、A18、BCD19、ABD20、D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林则徐

福建侯官人,鸦片战争前,主张禁烟,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宜,严拿

烟贩,惩办不法官弁,晓喻外国烟贩,限期收缴所有鸦片,并于1939年6月主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2分)。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积极组织人员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新闻纸,了解西方,派人编写《四洲志》(1分)。

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积极整顿海防,认真备战,坚决抵抗外国侵略(1分)。

2、“天京变乱”

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关系逐渐疏远,宗派色彩日益明显(1分)。

1956年9月,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返回天京,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其眷属,血洗天京,洪秀全遂诛杀韦昌辉,后又有石达开带兵负气出走(2分)。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大伤元气,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破坏内部团结,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1分)。

3、《北京条约》

时间:

1860年(0·5分)。

条约主要内容:

确认了《瑷珲条约》中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的规定;将乌苏里江以东以南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并商定于日后对中国西北中俄边境进行勘分(3分)。

后果: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总共强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0·5分)。

4、“东南互保”

面对义和团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各帝国主义国家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1分)。

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2分)。

“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1分)。

5、“府院之争”

“府”指总统府,是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政治集团,“院”即国务院,指以段祺瑞为首的政治集团(1分)。

1917年,日本与美国都提出要求中国参战,围绕参战问题,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美国支持黎元洪坚决反对,“府”“院”争斗激烈,后黎被段派流氓包围,黎一气之下遂免去段的总理职务(2分)。

府院之争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日本与美国争夺在中国的霸权(0·5分)。

府院之争引发了“张勋复辟”,段瓦解张勋复辟后,又迫使黎元洪下台,控制中央政权(0·5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1、清政府对“变法”态度逐渐认可和明朗;改革的内容由最初的经济方面,继而扩展到政治体制方面(5分)。

2、清末统治者对变法态度的改变及实行“新政”,是鉴于当时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将危机自身统治而被迫为之,其目的是为了平息人民革命,消弭统治危机,因而注定要失败(5分)。

3、清末“新政”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大趋势,其“新政”的一些内容,亦符合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的潮流,客观上具有进步性(5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大量倾销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但情况并不如他们想象的乐观,试分析其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产品仍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4分)。

②英国资产阶级不顾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盲目倾销(3分)。

③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也使得外国商品在中国难以打开销路(4分)。

④鸦片贸易的继续泛滥排斥了正当的贸易(4分)。

2、概述191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变化过程,论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3分)。

甲午战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洋务派无力控制民族资本主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的扩张,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3分)。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2分)。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难已独立发展(3分)。

《中国近代史》试题

(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洪秀全与孙中山提出的土地纲领中,都有“平均”主张,前者主张平均,后者主张平均。

2、《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湖北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湖北的为通商口岸。

3、1853年5月,太平军将领、率军从扬州出发,开始北伐。

4、战争后,清政府在台湾建省,任台湾省第一任巡抚。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是。

6、最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最能充分说明“五四运动”意义的事件是。

7、1866年,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府提出一篇,他威胁说,如果中国人触犯了外国人的权益,他们必然干涉,这和当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所写的《陈显海军条例》中的观点相同,实质都是。

8、近代历史上,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是。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政治家B、是领导禁烟的民族英雄

C、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师夷长技”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

2、《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B、指明救国救民的道路

C、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D、传播了西方的政治思想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既是帮凶,又是单独作案凶犯”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4、《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我国最北和最南的城市分别是()。

A、营口、汕头B、营口、琼州C、烟台、琼州D、天津、汕头

5、下列英国攫取的在华权益,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的是()。

A、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B、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并拥有居住权D、英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6、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国运动的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抗击对象的不同

7、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因为()。

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具有垄断性买办性

C、得不到人民支持D、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8、《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的内容是()。

A、赔款数额巨大B、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开辟运输新航线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9、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新学”,认为历代统治者提倡信奉的古文经学是“伪学”

B、认为孔子是主张改革的至圣先师

C、斥责了孔孟学说的虚伪

D、指出封建信条不足为训

10、下列哪一个事件不是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

A、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B、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在郁闷中死去。

C、北洋军阀分裂D、“府院之争”

11、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那些历史性变化?

()

A、新式学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科举

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12、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B、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已

C、以分散的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D、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13、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

14、下列外国人在中国活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

A、璞鼎查B、额尔金C、蒲安臣D、赫德

15、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结果是()。

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引起了立宪派的分化

C、清政府仍处于困境之中D、增加了人民的捐税负担

16、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变化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17、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变革始于:

()

A、《南京条约》签订B、总理衙门设立

C、海关总税务司设立D、外务部的建立

18、洋务派能够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条件是:

()

A、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B、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C、他们都是地方实权派D、他们对资本主义有清醒的认识

19、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

A、中法战争福建水师的军舰被击毁B、甲午战争北洋队全军覆灭

C、“经远”、“定远”、“致远”号被摧毁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的根本原因是()。

A、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B、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了列强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以应付局面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林则徐2、《天朝田亩制度》3、洋务派4、《辛丑条约》5、“府院之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甲午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1、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五、小论文(30分)

1、试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2、太平天国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一个总结,请围绕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历史评价,自拟题目,做一篇小论文,要求论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土地地权2、汉口沙市3、林凤祥李开芳4、中法战争

刘铭传5、荣县革命政府6、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7、《局外旁观论》赫德干涉中国内政外交8、上海轮船招商局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D2、A3、C4、B5、C6、C7、D8、D9、AD

10、B11、D12、CD13、C14、D15CD16ACD17、B

18、C19、B20、BC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林则徐

福建候官人。

鸦片战争前,主张禁烟,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宜,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弁,晓喻外国烟贩,限期收缴所有鸦片,并于1939年6月主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分)。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积极组织人员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新闻纸,了解西方,派人编写《四洲志》(1分)。

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积极整顿海防,认真备战,坚持抵抗外国侵略(1分)。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

理想。

规定把田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丰荒相赈,无分男女,自16岁至60岁皆可分得土地一份。

与此同时规定以25户为一基层单位,其生产及分配方式皆有规定。

期图通过这个制度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分)。

《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平均思想,反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0·5分)。

但是,其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并且具有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落后性(0·5分)。

3、洋务派

18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提出学习西方军工技艺,引进西方军事制造技术,仿效西方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以强化清朝封建统治的主张,后来这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引进,逐渐扩展到自然科学技术领域(2分)。

其在中央的代表有奕等,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左宗崇、李鸿章等(0·5分)。

洋务派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和社会实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0·5分)。

4、《辛丑条约》

1901年,清廷同俄、英、美、法、德、意等11国家分别订立了《辛丑条约》(0·5分)。

其主要内容为:

赔款4亿5000万两;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清廷向各国赔礼道歉;惩办支持过义和团的官员,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抗;拆毁大沽炮台,允许从北京、天津到山海关的主要地区驻扎外国军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2分)。

《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0·5分)。

5、“府院之争”

“府”指总统府,是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政治集团,“院”即国务院,指以段祺瑞为首的政治集团(0·5分)。

1917年,日本与美国都提出要求中国参战,围绕参战问题,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美国支持黎元洪坚决反对,“府”“院”争斗激烈,后黎被段派流氓包围,黎一气之下遂免去段的总理职务(1·5分)。

府院之争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日本与美国争夺在中国的霸权(0·5分)。

府院之争引发了“张勋复辟”,段瓦解张勋复辟后,又迫使黎元洪下台,控制中央政权(0·5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甲午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①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更加腐败,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分)。

②中国人民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发展,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3分)。

③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在远东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实力大大加强(2分)。

④日本继续其对外扩张政策,但受到俄、德、法的抵制,由于英国在远东地位下降,遂与日结成同盟,共同对抗俄国,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争夺更加激烈(2分)。

2、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个独立的国家,尽管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在缓慢发展,但以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2分)。

②战后,西方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逐渐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3分)。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从此主要由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三部分组成,这是典型的半殖民半封建经济(5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