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008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I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勾结/勾当 扫除/扫帚咽气/狼吞虎咽 兴奋/兴高采烈

B.奔跑/投奔 空气/空闲 累赘/罪行累累 丧礼/丧心病狂

C.栏杆/竹竿 侪辈/肚脐 投缘/不容置喙 俘虏/饿殍遍野

D.宣布/渲染 凄怆/呛人 旺盛/矫枉过正 假装/久假不归

【答案】B

【解析】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表率黄粱梦震聋发聩弥天大谎

B.坐阵绩优股礼义廉耻涣然冰释

C.怄气和事老指手画脚苦思冥想

D.通缉急就章钟灵毓秀额首称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项,“震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B项,“坐阵”应为“坐镇”,“镇”为动词,本义为“镇守”“压镇”。

D项,“额首称庆”应为“额手称庆”,意思是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感到庆幸。

点睛:

本题考查正确书写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在这类题目中,同音字、形似字、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是高考字形题的常考内容,本题中考查到的“震”和“振”,“阵”和“镇”,“首”和“手”都是同音字,识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①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②字形辨识法。

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义辨识法。

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

④结构分析法。

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说做到“字不离词”。

⑤语境辨识法。

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②春节后,争抢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从珠三角、长三角局部地区______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

③葬礼没了众多与此无关的热闹,老人的身后却多了一份______,老人本来就是寂寞的。

A.必须漫延清净

B.必需蔓延清净

C.必需漫延清静

D.必须蔓延清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从词意看,“必需”是“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得要”,如:

“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从词性看,“必需”是动词,在句子中主要与别的词结合做定语;“必须”是助动词,在句子中只做状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

“蔓延”,就是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扩展;“漫延”是指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向周围扩展。

第二个句子用“蔓延”更好。

“清净”指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安定,不纷扰;清洁纯净;简明不繁;指远离恶行与烦恼之意,重点在于“净”。

“清静”指安静,不嘈杂,重点在于“静”。

第三个句子强调的是远离尘世烦恼,用“清净”恰当。

点睛: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

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本题所给词语中。

“必须”和“必需”词性不同,语法功能不同;“蔓延”和“漫延”适用对象不同;“清净”和“清静”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根据这些信息,可正确答题。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语序不当,把“信任媒体”放到“善待媒体”之前。

C项,句式杂糅,“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

D项,“奠定”与“宝座”搭配不当。

“奠定”宜与“基础”搭配。

所以选B。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A.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

B.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

C.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

D.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

【答案】D

二、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冯骥才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

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

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

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的倾向。

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文化先觉首先来自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之中。

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这种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

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

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

它由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到时代性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

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

先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和知识精神的知识界。

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

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关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文化先觉缘何产生?

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

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

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似乎在更高一层;但它又是知识分子所要具备的。

它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必需具备的。

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

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对于转型期间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因此说,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自觉的意义,并成为文化先觉者,就是要求知识分子成为敏锐的觉察者。

B.知识分子要以文化无觉作为自己的责任,主要是著书立说,用自己的先进学说去分辨当今社会的文化迷茫。

C.知识分子要有文化先觉的责任,并成为文化先觉的实践者,能够在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D.知识分子要具有文化先觉的精神,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觉察是实现知识分子文化先觉的要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应走在全社会文化自觉的前列,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主动积极地引领文化的走向。

B.“五四”时期的各类知识分子,都为那个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今天的知识分子要以他们为榜样。

C.文化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

判定和验证自己。

D.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上既充满活力和希望,也存在冲突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文化先觉”的一项是

A.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加痛斥,他同情弱小国民的疾苦,怀有怜悯心,追求平等等,这样人道主义对当世和后代的思想都有重大影响。

B.鲁迅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而他不单单是批判当时的社会,也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解剖,促使人们不断地觉醒。

C.龙应台担任台湾文化部长时,看到山区孩子的文化环境不佳,提出文化“泥土化”的政策,让台湾山区的孩子也得到优质的文化待遇。

D.梁思成为保护北京的古城墙四处奔走,在无力阻止古城墙被破坏时,他痛心地对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说:

“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

【答案】6.C7.B8.C

【解析】试题分析:

6.A项“文化先觉者,就是要求知识分子成为敏锐的觉察者。

”错误,文化先觉者除了要求是察觉者之外,还要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B项“著书立说,用自己的先进学说去分辨当今社会的文化迷茫。

”于文无据。

D项“觉察是实现知识分子文化先觉的要求。

”以偏概全,还有责任,实践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章的主旨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选项的侧重点是否和文章的主题对应,大部分是偏向于文中的某一点或某个局部,选项从文义上看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和文章的“主旨”有距离。

答题时注意核对选项,此题B项于文无据,A.D项以偏概全。

7.B项“都为那个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以偏概全,原文是“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此题B项,“挫折感低的人需要提高挫折感才能应对逆境”曲解文意;B项以偏概全。

8.C项没有体现出文化先觉的引领作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外延的题目命题方式是用文章以外的内容考核文章中的概念,首先对文章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看列举的事例是否符合文中的概念的内涵的要求。

如此题的考核的概念是“文化先觉”,A.B.D三项都对文化先觉有了符合文本的理解。

C项没有体现出文化先觉的引领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

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

州滨重湖,多水盗。

寿昌籍民船,刻著名氏,使相伺察,出入必以告。

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盗为少弭,旁郡取以为法。

富弼、韩琦为相,遣使四出宽恤民力,择寿昌使湖南。

或言邵州可置冶采金者,有诏兴作。

寿昌言州近蛮,金冶若大发,蛮必争,自此边境恐多事,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知阆州,大姓雍子良屡杀人,挟财与势得不死。

至是,又杀人而赂其里民出就吏。

狱具,寿昌觉其奸,引囚诘之曰:

“吾闻子良与汝钱十万,许纳汝女为妇,且婿汝子,故汝代其命,有之乎?

”囚色动,则又擿之曰:

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立取子良正诸法。

郡称为神,蜀人至今传之。

知广德军。

寿昌母刘氏,巽妾也。

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

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

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

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

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曰:

“不见母,吾不反矣。

”遂得之于同州。

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

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

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争为诗美之。

寿昌以养母故,求通判河中府。

数岁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

既葬,有白乌集墓上。

拊同母弟妹益笃。

又知鄂州,提举崇禧观,累官司农少卿,易朝议大夫,迁中散大夫,卒,年七十。

寿昌勇于义,周人之急无所爱,嫁兄弟两孤女,葬其不能葬者十余丧,天性如此。

(选自《宋史·朱寿昌传》)

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

减少B.作:

开工

C.几:

几乎D.易:

改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B.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C.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D.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州,,是“知某州军州事”的简称,其中“军”指地方军队,“州”指民政,宋代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州政。

B.“军”是宋代行政区域,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

《文献通考·舆地》:

“凡十八路,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

C.这里的“氏”是古代对已婚女子的称呼,常于其父姓之后称氏。

如《左传·隐公元年》:

“姜氏欲之,焉辟害?

D.“熙宁”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从汉武帝开始,一个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

12.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朱寿昌治理境有方。

岳州水盗很多,他在代理岳州知州期间,通过登记民船,刻下姓名,互相伺察,出入报告等一套措施,逐渐消除水盗,被其他地方效法。

B.朱寿昌善于断案。

在他担任阆州知州时,有一个大姓雍子良杀了人,却贿赂乡人出来接受审讯。

朱寿昌发觉了隐情,把雍子良正法,郡里百姓称他为神人。

C.朱寿昌事母至孝。

为了寻找母亲,他苦身力行,别家弃官,四方奔走。

接回母亲,为便于奉养,他请求做河中府通判。

母亲去世,他守丧几乎双目失明。

D.朱寿昌急人之难。

他生活中没有其他爱好,天性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之事,他曾经把兄弟的两个孤女嫁出去,帮助没有能力埋葬死人的人埋葬死人十多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

(2)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3)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

【答案】9.A10.B11.D12.D

13.

(1)水盗出发,验明船的方向穷追讨伐他们

(2)况且废弃了几百顷良田,这不是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方法,朝廷下诏立即停止了这种做法。

(3)京兆钱明逸把他的事情报告朝廷,朝廷下诏让他回来担任官职,从此他凭借孝行闻名天下。

【解析】

9.试题分析:

A项“盗为少弭”的意思是“水盗逐渐消除”,“少”应为“稍稍”“逐渐”的意思。

B项,“有诏兴作”意思是“皇上下诏动工”,C项“寿昌居丧几丧明”意思是朱寿昌守丧几乎双目失明,D项“易朝议大夫”意思是改为朝议大夫,根据这些句意,可知这三个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本题中,把所给加点字的解释代入到原文中,就会发现A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而BCD三项对加点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10.试题分析:

画线句子上文说的雍子良杀人后花钱请里民顶罪,给了那个里民十万钱,并答应娶里民的女儿为媳妇,让自己的儿子做那个里民的女婿。

朱寿昌发现了这一情况来审问犯人,对应上文的信息可知“汝”指囚犯,“汝女为婢”“钱为顾直”“婿汝子”分别提到了囚犯的女儿、囚犯收到的钱、囚犯的儿子,所以其后皆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和C项。

“悟”的主语应是“囚犯”,据此可知D项断句错误,答案为B项。

11.试题分析:

D项“一个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说法错误。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文化常识的的题目,这类题目在大纲卷中出现后一直是课标中的必考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是人物传记,考查的常识主要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年号、行政区划,选项错误比较明显。

提醒考生在文化常识备考中要注意分类整理,强化记忆。

12.试题分析:

D项“他生活中没有其他爱好”说法错误。

选项对应的信息为“周人之急无所爱”,意思是“解救别人的危急没有什么吝惜的”,文中的“爱”应解释为“吝啬”,选项中却解释为“爱好”,所以D项是错误的。

1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所考查句子取自所给选文,难度不大。

考生翻译时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语境推断句子大意,然后找出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逐一落实,最后将翻译好的句子理顺即可。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

(1)“所向”,所指向的地方,方向;“穷”,极尽,竭力;

(2)“且”,况且;“良田数百顷”定语后置,几百顷良田;“敦本抑末”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诏”,下诏。

(3)第一个“以”,把;第二个“以”,凭借;“闻”,使……知道,报告。

参考译文:

朱寿昌字康叔,是扬州天长县人。

因父亲朱巽的荫庇任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

州濒临重湖,有很多水盗。

朱寿昌登记民船,刻下姓名,让他们互相窥伺侦察,出入一定要报告。

水盗出发,验明船的方向穷追讨伐他们,水盗逐渐消除,别的郡都加以效法。

富弼、韩琦任宰相,派使者到四方宽缓体恤民力,选择朱寿昌出使湖南。

有人说邵州可以设置冶匠采金,皇上下诏动工。

朱寿昌说邵州接近蛮人地区,金矿如果被开发,蛮人必定会争抢,从此边境恐怕生出很多是非,况且废掉几百顷良田,不是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办法,皇上下诏立即停止了这件事。

知阆州,大姓雍子良多次杀人,依仗钱财和势力没有被判死罪。

到这时,又杀了人却贿赂他的里人出来接受审讯。

已经判罪定案,朱寿昌发现其中的奸诈,把囚犯带出来责问他说:

“我听说雍子良给了你十万钱,答应娶你的女儿为媳妇,并且让你的儿子做女婿,所以你代他受罪,有这种事吗?

”囚犯脸色动了一下,就又指责他说:

“你就要死了,书券上把你的女儿作为婢女,把钱说成是雇佣劳动的报酬,又不让你的儿子做女婿,你又能怎么样呢?

”囚犯醒悟,泪流满面,说:

“我差一点错死。

”就把实情说了。

朱寿昌立即把雍子良抓来法办了。

郡里称赞他是神人,蜀地人至今传颂他。

知广德军。

朱寿昌的母亲刘氏,是朱巽的妾。

朱巽守京兆时,刘氏正在怀孕而离家出走。

朱寿昌出生几年后才回到父亲家里,母子有五十年没有相见。

他走遍四方寻找他的母亲没有找到,饮食很少喝酒吃肉,一说起就流泪。

用浮屠的方法灼背烧顶,刺血写佛经,只要力所能及的,他没有不做的。

神宗熙宁初年,他和家里人告别,丢掉官职进入秦地,说:

“不见到母亲,我就不回来了。

”于是在同州找到了他的母亲。

刘氏时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嫁给党氏生有几个孩子,他全都把他们迎回来。

京兆钱明逸把他的事情报告上去,皇上下诏让他回来担任原来的官职。

从此他以孝闻名天下。

从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都争着写诗赞美他。

朱寿昌因为要供养母亲的缘故,请求做河中府通判。

几年后母亲去世,朱寿昌守丧几乎双目失明。

埋葬了母亲之后,有白鸟聚聚在墓上。

抚养同母的弟妹更加深厚。

又知鄂州,提举崇禧观,积功升官至司农少卿,改为朝议大夫,迁为中散大夫,去世,时年七十岁。

朱寿昌勇于为义,解救别人的危急没有什么吝惜的,把兄弟的两个孤女嫁出去,帮助没有能力埋葬死人的人埋葬死人十多次,他的天性就是这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风筝

曹雪芹①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

孔尚任②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①《石头记》中曹雪芹托探春作。

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后。

②孔尚任,少时岁考不中,后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等。

创作《桃花扇》,后获罪,被免职。

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

(1)请简要描述两首诗描写的情景的异同。

(2)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

(1)相同点:

都是写儿童在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不同点:

①曹诗写清明时节(暮春时候),断线的风筝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②孔诗写早春时节,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

(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①曹诗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无助;②孔诗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而风筝不得高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

点睛:

本大题包括两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解答时需要分别阅读两首诗歌,分别找出两首诗的中的人物、时间及所写主要事件,然后对比,找出异同即可。

第二小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诗所用手法,然后找到两首诗共用的手法,再分别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就可以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2)既窈窕以寻壑,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答案】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亦崎岖而经丘(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4).吴楚东南坼(5).谁怕,一蓑烟雨任凭生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要注意“崎岖”“坼”“蓑”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

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

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

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

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

父亲拿着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