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923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docx

第1章阶段性综合检测1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2.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3.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4.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5.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6.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见右图)。

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

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

A.1/4B.1/2

C.1/16D.1/8

7.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A.7/8或5/8B.9/16或5/16

C.3/8或5/8D.3/8

8.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9.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

现以杂合抗病水稻(Cc)为亲本,连续自交三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

A.

B.

C.

D.

10.下列有关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现型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B.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C.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相同环境下,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11.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

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12.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种类数是(  )

A.2B.4

C.8D.16

13.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状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是(  )

A.RrWw×rrwwB.rrWw×Rrww

C.RrWW×RRWwD.RrWW×rrww

14.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4种,1∶1∶1∶1B.3种,1∶2∶1

C.2种,1∶1D.4种,3∶1∶3∶1

15.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

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公鸡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FFEEB.FFEe

C.FfEeD.FfEE

16.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17.设玉米子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控制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子粒为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

某有色子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子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该有色子粒的基因型是(  )

A.AaCcRrB.AaCcRR

C.AACcRrD.AaCCRr

18.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若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19.(2010年高考安徽卷)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Aabb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D.AABB和aabb

20.(2010年高考上海卷)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

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

A.aaBBccB.AaBBcc

C.AaBbCcD.aaBbC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1.(12分)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小鼠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22.(12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年级为单位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对班级的统计情况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双眼皮

双亲只有一位双眼皮

双亲全为单眼皮

双眼皮

120

120

0

单眼皮

74

112

子代全部是单眼皮

请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婚配调查,可判断眼睑性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2010年高考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

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

蟠桃

乔化

圆桃

矮化

蟠桃

矮化

圆桃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

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解析:

(1)根据组别乙可知,乔化与乔化的桃树杂交的后代出现了矮化桃树,所以乔化为显性。

(2)根据表现型先写出亲本不完整的基因型是D_H_和ddhh,因为后代出现了矮化桃树和圆桃桃树,所以亲本为DdHh和ddhh。

(3)甲组的亲本为DdHh和ddhh,如果这两对性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而表格中的甲组的后代只有乔化蟠桃和矮化圆桃,且性状分离比约为1∶1,所以DdHh只能产生DH和dh两种配子,故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4)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Hh,Hh自交后如果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正常的蟠桃∶圆桃=3∶1,则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反之如果出现蟠桃∶圆桃=2∶1,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24.(14分)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

圆花粉粒(L)对长花粉粒(l)为显性。

已知W、w与L、l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请利用花粉粒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步骤

①用____________植株和____________植株杂交得F1植株。

②取__________加碘染色后,经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________,并记录数目。

(2)某同学观察一个视野后,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花粉粒性状

蓝黑色

橙红色

圆形

长形

数目

28个

17个

35个

12个

(3)结果分析

①上述同学的统计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吗?

试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②当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是正确的。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解析:

选C。

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在进行异花传粉之前,必须保证雌花没有受粉,因此要在花蕾期去雄。

2.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解析:

选D。

判断两对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要根据以下两个要点:

①同种生物;②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根据要点可知,D选项中,绵羊的长毛是指毛的长度,其相对性状应为短毛,细毛是指毛的粗细,其相对性状应为粗毛。

3.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解析:

选D。

在豌豆中,雄配子即花粉的数量较多,而雌配子即卵细胞的数量较少,两者之间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受粉过程中,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4.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

A

5.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

A

6.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见右图)。

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

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

A.1/4B.1/2

C.1/16D.1/8

解析:

选D。

根据题干可知约翰为平发际,他的父母都为V形发尖,说明V形发尖为显性性状,他的父母都为显性杂合子,所以再生一个平发际女儿的概率为1/4×1/2=1/8。

7.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A.7/8或5/8B.9/16或5/16

C.3/8或5/8D.3/8

解析:

选C。

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有两种情况(设红色A,黄色a,两室B,一室b):

①AABB×aabb,②AAbb×aaBB,这两种情况杂交所得F1均为AaBb,F1自交所得F2中,A__B__(双显性:

表现红色两室)占9/16,A__bb(一显一隐:

表现红色一室)占3/16,aaB__(一隐一显:

表现黄色两室)占3/16,aabb(双隐性:

表现黄色一室)占1/16。

若为第一种情况AABB×aabb,则F2中重组类型(红色一室和黄色两室)占3/16+3/16=3/8;若为第二种情况AAbb×aaBB,则F2中重组类型(红色两室和黄色一室)占9/16+1/16=5/8。

8.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解析:

选D。

无尾猫自交,后代中无尾猫多于有尾猫(比例为2∶1),且与性别无关,可确定有尾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亲代中的无尾猫全为杂合子。

若测交的话,无尾猫:

有尾猫=1∶1。

故选D。

9.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

现以杂合抗病水稻(Cc)为亲本,连续自交三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

A.

B.

C.

D.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杂合子自交的相关计算问题,解答本题可从以下两点突破:

①杂合子Cc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CC∶Cc∶cc=1∶2∶1。

②自交后除去不抗病水稻与不除去不抗病水稻子代中各遗传因子组成(表现型)的比值不变,但各遗传因子组成(表现型)概率改变。

10.下列有关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现型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B.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C.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相同环境下,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解析:

选C。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遗传因子组成是与表现型有关的遗传因子组成。

表现型既受遗传因子组成决定,又受环境的影响,表现型是遗传因子组成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若环境不同,则表现型不同。

11.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

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解析:

选B。

在F1自交过程中,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与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随机结合形成16种合子,其中9种合子发育成黄色圆粒,3种合子发育成黄色皱粒,另3种合子发育成绿色圆粒,1种合子发育成绿色皱粒,其比例为9∶3∶3∶1。

在豌豆花中,雌配子数量有限,但雄配子却多得难以计数,因此在F1的自交过程中,雌、雄配子的数量之间没有对等关系。

保证F2中有足够数量的个体是为了提高概率统计的准确性。

12.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种类数是(  )

A.2B.4

C.8D.16

解析:

选A。

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只含有一对等位遗传因子(A,a),所以无论这些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还是连锁遗传,该二倍体生物只能产生两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

ABcD和aBcD。

13.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状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是(  )

A.RrWw×rrwwB.rrWw×Rrww

C.RrWW×RRWwD.RrWW×rrww

解析:

选C。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要使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应保证每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均只有一种表现型。

A项后代表现型有2×2=4种,B项后代表现型有2×2=4种,C项后代表现型有1×1=1种,D项后代表现型有2×1=2种。

14.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4种,1∶1∶1∶1B.3种,1∶2∶1

C.2种,1∶1D.4种,3∶1∶3∶1

解析:

选A。

单独分析每对基因,Yy与yy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即Yy∶yy=1∶1,rr与Rr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即Rr∶rr=1∶1。

故Yyrr与yyRr杂交得F1的基因型种类是2×2=4种,比例为(1∶1)(1∶1)=1∶1∶1∶1。

15.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

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公鸡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FFEEB.FFEe

C.FfEeD.FfEE

解析:

选C。

由题干中给出甲、乙、丙的性状都是毛腿豌豆冠,可知公鸡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F__E__,又从一对相对性状分析,毛腿×毛腿→光腿,豌豆冠×豌豆冠→单冠,推出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双杂”。

16.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解析:

选D。

AaBbCc×AabbCc

分解为:

①Aa×Aa→

AA、

Aa、

aa 2种表现型

②Bb×bb→

Bb,

bb 2种表现型

③Cc×Cc→

CC,

Cc,

cc 2种表现型

乘法原理:

表现型=2×2×2=8种,所以B错。

AaBbCc个体比例=

Aa×

Bb×

Cc=

,所以A错。

Aabbcc个体比例=

Aa×

bb×

cc=

,所以C错。

aaBbCc个体比例=

aa×

Bb×

Cc=

,所以D正确。

17.设玉米子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控制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子粒为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

某有色子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子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该有色子粒的基因型是(  )

A.AaCcRrB.AaCcRR

C.AACcRrD.AaCCRr

答案:

D

18.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若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解析:

选C。

若不能正确理解题干中信息“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会造成误选,应明确花色种类与所含显性基因(A或B)的多少有关系。

19.(2010年高考安徽卷)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