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79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集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学习重点】

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的思路,体会情感;

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

【学习难点】

1、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2、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两学时

一、【知识链接】

1、简介词的有关知识。

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

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

韶山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

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

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沁园春()百舸()峥嵘()寥廓()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2、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3、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三、【合作探究】

1、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

并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这首词中很讲究炼字,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本词,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哪些字用得特别生动传神,并说说理由。

3、诵读全词,说一说本词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四、【学后反思】

五、【拓展阅读】

1、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

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

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六、【链接高考】

1、成语积累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2、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类题目答题技巧

诗歌中,事物以特定的情意构成固定的关系,于是便生成了意象。

理解和分析意象历来就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都是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意象?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思路解析: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

(1)回答是什么意象;

(2)回答意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回答意象包含的意义(的情感)是什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沁园春(qn)

百舸(g)峥嵘(zhngrng)寥廓(lioku)挥斥方遒(qi)

浪遏飞舟()

2、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下阕抒情:

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3、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合作探究】

1、同学们这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

并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1)山、林、江、舸、鹰、鱼。

(2)万山(红遍):

红之广阔层林(尽染):

红得深透

漫江(碧透):

江水溢满清澈之极百舸(争流):

千帆争发充满生机

鹰击(长空):

矫健有力鱼翔(浅底):

轻快自由

2、这首词中很讲究炼字,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本词,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哪些字用得特别生动传神,并说说理由。

(明确):

遍、染、透、争、击、翔。

遍字表现了万山的颜色都变成了红色,范围很广;染字则把天然说成人工,仿佛那是人有意染成的壮美景色,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透字显出江水碧绿清澈,绿色又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一个争字,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又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显示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

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3、诵读全词,说一说本词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写壮景,意象开阔,抒发革命壮志豪情。

对比突出。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于明处对比,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讲究炼字,语言富有表现力。

《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学习重点】

1、反复品味两首诗的意象之美。

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习难点】把握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学时安排】两课时

一、【知识链接】

介绍:

1、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作品介绍

1、《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新月派简介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二、【自主学习】

1、知识积累

支撑()彷徨()寂寥()惆怅()颓圮()彳亍()青荇()漫溯(

)长篙()满载()河畔()斑斓()

2、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指什么?

3、《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合作探究

1、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体会诗的开头三个轻轻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时而放歌,时而沉默,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

说说你的理由。

3、古人云: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时至今日李叔同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抒离别之情的诗作可谓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呢?

四、【学后反思】

五、【拓展阅读】

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

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就其主流而言,新诗的特征主要为:

(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

(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

(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

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

(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

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

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六、【链接高考】

常识整合:

常见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描写技巧:

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相、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3、抒情技巧: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4、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5、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有何效果?

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

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

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答好表达技巧题需要注意:

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见常识整合)

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诗两首》训练案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彳亍()凄婉()

颓圮()青荇()长篙()

漫溯()笙箫()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譬如(b)讹传()穿凿附会(zo)

B.悭吝(qin)缜密(zhn)同仇敌忾(q)

C.拓片(t)啮齿(ni)锲而不舍(qi)

D.羞赧(nn)收讫(y)掎角之势(j)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悠长有尝寂寥寥廓愁怨

B.忧愁惆怅泠漠凄清迷茫

C.迷惘河畔艳影映射榆荫

D.浮躁浮藻装载揣摩幽雅

4.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

彳亍:

太息:

颓圮:

漫溯:

斑斓:

5.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中国小孩为自己破坏埃及古文物的做法公开道歉。

这说起来也是一件好事。

能主动承认错误总比麻木不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破罐子破摔心态要强得多。

倘若以此教训为契机,根治这种中国式陋习,并改头换面彻底型,倒不失为提升国人素质的明智之举。

A.麻木不仁B.破罐子破摔C.契机D.改头换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镉使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径是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的各种病变。

B.让知识分子获得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和相应利益,这会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思想空间。

C.面对中国文学的传统,谁又会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楚辞》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D.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建国大业》的卖点,以过亿的票房和近三百万观影人,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B.

C.D.

8.文学常识填空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_____(时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

_____《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雨巷》是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作______。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_____。

诗集有____《志摩的诗》

______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等。

四、延伸拓展

9.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棗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10.阅读戴望舒的《烦忧》,回答后面的问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诗人抒写了一种典型的东方情趣:

东方式的恋情,东方式的情调,追求东方人的含蓄深沉,追求隐藏与表现完美融合的诗境。

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2)《烦忧》整首诗有两节组成,下一节正好是上一节的回文。

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11.阅读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完成后面小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这首赠别诗被誉为徐志摩抒情诗中的绝唱。

第一句中的低头微妙而逼真地写出送别者——女郎的_____和

______。

短短五句,既有____又有____,更有

_______,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了诗人绘态传神的艺术功力。

(2)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3)用蜜甜修饰忧愁好不好,为什么?

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和同学交流。

《鸿门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文中的特殊的文言现象。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五学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近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2、文学常识: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明确重点

3、时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二、【自主学习】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鲰()卮()樊哙()杯杓()

毋内诸侯()()

卻()戟()刀俎()

要项伯()不敢倍德也()

彘()

眦()

玉玦()欲王关中()不蚤自来()

跽()

芷()郦山()与臣有郤()

(二)通假字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8.令将军与臣有卻。

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1.因击沛公于坐

(三)词类活用

指出加粗字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含义: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项伯复夜去

5.此其志不在小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