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64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docx

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拔高训练第七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

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

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隋文帝时正式形成

B、唐朝创设进士科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民国是才被废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l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

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太宗看着科举考生一个个排队参加考试,说“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说明科举考试的最大得益者是谁()

A、平民

B、统治者

C、官员

D、贵族子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

”这一制度应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判断下列史实描述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①隋文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______

②南昌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______

③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长春试制成功。

______

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蓝天的梦想。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

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意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朝高明《琵琶记》

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顾炎武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什么?

此选官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

它强调以什么作为选官标准原则?

材料一中“进士科主要考诗赋”现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出现的?

材料三中顾炎武把“八股之害”和什么历史事件相比较?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二: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材料三: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

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一中“长策”指什么制度?

它于什么朝代创立?

由谁正式确立?

什么时候得到完善?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它是如何完善的?

“太宗”实施“长策”出于什么目的?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科举制度?

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46岁时金榜题名。

他不禁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朝看尽长安花

”的诗句

根据材料回答,唐朝举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你知道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科举考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唐代是个繁荣而开放的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向东至朝鲜日本,西至波斯、大食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材料一与唐朝时期的什么制度有关?

这种制度诞生于何时?

何时完善?

“风吹金榜落凡尘”与这一制度设立的哪一科目有关?

材料二中“朕独爱之如一”,请举例说明。

依据材料三,列举两个表现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具体史实。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创立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技术篇: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唐朝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探究三文化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李白、杜甫分别享有什么美誉?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