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586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三)

6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

(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

抒发了思乡之情。

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

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

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

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

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

以景写情。

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动静结合。

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悲欢对比。

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通感运用。

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巧用典故。

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评分标准:

(1)

(2)两题各5分,内容3分,语言2分。

其中第

(1)题答出某种感情,第

(2)题答出某种表现手法,各给1分,有分析各给2分。

本题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种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

评分标准:

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

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

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6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

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3)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

6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是引和衔。

(2分)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或远山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

(或:

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或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2分)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

(2分)

7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7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2分)

(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

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

为什么?

(4分)

答:

(1)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2分)

(2)同意,玉关情即思念良人,渴望良人平定胡虏早日回家团聚,已涵括后两句的诗意,去掉更加精炼含蓄。

不同意,有了这一句,使思想内容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或:

就使亲人之情上升到国家之爱,境界提升了一层。

)(4分)

7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7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在一起的?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

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这首诗既表达了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7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

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无聊赖,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人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大意对即可)

7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注:

高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

人心:

指尘心,俗念。

万籁:

指一切响声。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答: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7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点绛唇?

屏却相思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

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

(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3分)

(2)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的意境。

(3分)

答:

(1)屏却意谓放弃、排遣。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

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益,.徒令人心力交瘁!

(意思对即可。

释词1分,析前两句意思2分,共3分)

(2)词人举目西窗,惟觉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凉意。

凉月以纷纷形容,丁香以雪喻之,无理而妙绝。

丁香花本开在春夏之交,何以与寒冬之白雪关涉?

这是为强调颜色的相似性而出现的时令错位。

然而,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亡妻而难以为怀的悲怆冷寂心境,堪称绝妙。

(意思对即可。

3分)

7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分)

答:

本诗抒发的的是离别之愁。

(2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

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答出反衬2分,答出乐景写哀2分)

78、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

蘋:

一种水草。

酲:

Ch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答:

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答:

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

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7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

浩初上人:

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

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3分)

(2)整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愁苦之深。

(2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

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8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请扼要回答。

答:

(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8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的心情。

答:

(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

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意思对即可)

8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83、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8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写哪几种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

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8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

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

情是怎样的情?

答:

(1)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8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由达?

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

(1)答案要点:

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2)答案要点:

时序交替,触景伤情;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8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

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答:

(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

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88、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锦薛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

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2)织女忧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

(织女忧而非诗人忧)

8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答:

(1)诗眼是有情二字。

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

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

(2)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动。

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3)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90、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

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

(1)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

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9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

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

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

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

(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到今春的边愁。

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

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

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且句中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2)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

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

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9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答:

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9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

《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评析。

答:

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

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9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

推荐

9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

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

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何深意?

答:

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

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9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答:

(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言之成理即可。

如:

同意,因为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

不同意,因为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9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答: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

为什么?

答:

是和谐的。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98、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

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

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

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9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春回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

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

诗的前两句用了渲染手法,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诗的后两句,既表现出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