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470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docx

薛吉岗铁路项目安质部门必备资料解剖

桥梁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

1.1施工调查

1.1.1施工调查重点内容

1跨越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最低水位、常年水位及相应水位的流速,河道通航条件及标准,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当地降雨、降雪量,冰冻期,全年的天气温度、气候状况、风向和风速。

2沿线桥梁工点分布情况,工点附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位情况,当地最大冻结深度及地震烈度等。

3可供施工利用的山坡荒地、需要占用的耕地和拆迁建筑物情况,施工期内对当地水利排灌和交通设施的影响情况及解决方案。

4当地劳力和生产物资供应、工业加工能力,通信设施和水陆交通运输能力,水源和电源供应能力,砂石料供应、可供利用的房屋数量、生活物资供应等情况。

5当地有无地区性疫病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施工队伍应注意的事项等。

6修建各项临时工程场地、施工机械组装场地及设置施工防排水设施等资料。

7桥梁所在位置的地上地下管线分布、交通运输及跨线工程情况,并调查提出制、架梁施工方案。

8当采用现场桥位制梁时,应调查桥位地形及地基情况、地面水文情况、桥下交通和通航条件等。

9当采用桥梁预制和运架施工方案时,应调查桥梁预制场的场址及地质地貌、水电供应、道路交通、施工排水等情况,运梁便道、路基、桥梁墩台及涵洞等有关运架梁工程的承载力情况,运梁车及组装后的架桥机运行地段的高压线、通信线、广播线、立交桥、隧道、渡槽及其它影响运架梁设备走行净空情况。

10当桥址位于文物古迹密集区、风景区时,应向当地有关部门了解文物古迹分布、保护要求情况及当地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和要求等情况。

1.1.2提出施工建议方案

1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队伍驻地、大型临时工程的设置方案。

2施工道路的布局及现有道路的改、扩建方案。

3施工供水、供电方案和工地发(变)电站的设置方案。

4砂石料场设置及其开采规模、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

5主要材料供应基地、试验室、制梁场及混凝土拌和站设置和规模。

6重点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7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方案。

8影响桥梁工程施工的障碍物拆迁方案。

9预制梁的运输路径和架设顺序。

10施工调查中发现的主要设计问题和优化设计的意见。

1.2设计文件现场核对

1.2.1现场核对重点内容

1桥梁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和地质资料。

2桥梁的结构、孔径、跨度和设计位置与既有铁路、公路及建筑物等的位置关系。

3桥梁的平立面位置、设计高程和主要结构尺寸的协调情况。

4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可行性。

5设计主要工程数量、材料与设备的品种、规格的准确性。

6设计征用土地界限及既有建筑物拆迁补偿数量的准确性。

7设计排水系统及导流设备位置的合理性。

1.2.2提交书面报告

对于核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提交有关方面进行解决。

设计文件核对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相关单位。

1.3技术交底

1.3.1技术交底方式

技术交底应分级进行,直至作业层。

一般交底方式: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部各部门及技术主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项目技术主管人员向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3.2技术交底资料

技术交底应形成书面记录,交底资料应签字齐全,留存备查。

1.4质量管理

1.4.1一般要求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

1.4.2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内容

1质量管理制度。

2施工技术标准。

3设计文件现场核对报告。

4地质勘察资料交接桩、施工复测资料。

5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

6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7施工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设置。

8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2明挖基础

2.1施工技术

2.1.1明挖基础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明挖基础施工流程图

2.1.2基坑开挖

1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2基坑边坡加固可选择喷射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围圈、挡板支撑护壁,必要时可采用钢板桩加固边坡。

3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应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土层用人工开挖。

2.1.3混凝土浇筑

1基础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混凝土终凝前不得泡水。

2应按设计要求,余留基础和墩台的连接钢筋。

3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进行凿毛处理:

混凝土浇筑前,应凿除既有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应用水冲净、湿润,但不得积水。

接缝面凿毛应在距混凝土外缘2cm~3cm以内进行,并使接缝面露出75%以上新鲜混凝土面。

混凝土凿毛时应达到下列强度:

人工凿毛时不小于2.5MPa,机械凿毛时不小于10MPa。

2.2质量控制

2.2.1基底地质条件检验

1基坑开挖到设计高程后,基底地质情况应由勘察设计检查确认。

2混凝土浇筑前的土质基坑不得泡水。

3基底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2.2.2混凝土浇筑

1严禁在有流动水的情况下浇筑基础混凝土。

2规模较大的基础,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因水化热过高,导致混凝土开裂。

2.3施工安全

2.3.1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施工,应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定经审批后实施。

2.3.2进行系统监测

深基坑施工应对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应力、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与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基底隆起等进行系统监测,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可靠措施,预防基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3严禁掏挖“神仙土”

基坑开挖应视地质和水文情况、基坑深度按规定坡度分层进行。

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从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3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3.1施工技术

3.1.1严格控制挖孔桩

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方式(钻孔、挖孔)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受场地、设备等施工条件所限,确需将钻孔桩改为挖孔桩施工时,应办理变更设计手续,并从严控制。

3.1.2钻孔桩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钻孔桩施工流程图

3.1.3钻孔机械选择。

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冲击钻机、(正、反循环)旋转钻机、旋挖钻机和套管钻机等钻孔。

1冲击钻机。

一般适用于黏性土、砂类土、砾石、卵石、漂石、软硬岩层及各种复杂地层。

深度较大时浮渣困难,效率也较低。

冲击钻机具有如下特点:

(1)冲击钻机应用范围广,可适用于除淤泥和淤泥质土以外的各种地质条件的钻孔桩施工。

(2)冲击钻机(十字形钻头)特别适用于卵石、坚硬漂石、岩层及各种复杂地质钻孔桩施工,优势突出。

(3)冲击钻机造孔后,孔壁四周形成一层密实土层,对稳定孔壁、提高桩基承载能力均有一定作用。

(4)冲击钻孔速度相对较慢,不宜在普通土中使用。

2正循环旋转钻机。

一般适用于黏性土,砂类土,含少量砾石、卵石(含量少于20%)的土,软岩。

正循环旋转钻机具有如下特点:

(1)泥浆由泥浆泵从泥浆池输进钻杆内腔,经钻头射出,钻头旋转钻进时形成的钻碴由泥浆悬浮,沿钻孔上升至孔口,溢进泥浆流槽,返回沉淀池中净化,流入泥浆池再次使用,形成循环。

(2)成孔速度较慢。

(3)井壁靠水头和泥浆保护,对泥浆质量要求较高。

(4)施工场地占地面积较大,需要大量水和泥浆原料。

(5)泥浆护壁较厚,对桩周摩擦力有所降低。

3反循环旋转钻机。

一般适用于黏性土,砂类土,含少量砾石、卵石(含量少于20%,粒径小于钻杆内径2/3)的土,软岩。

反循环旋转钻机具有如下特点:

(1)泥浆由泥浆池流入钻孔同钻碴混合,通过泵吸,或射流抽吸,或送入压缩空气,将钻碴混合物从钻杆内腔中吸出,返回地面沉淀池,净化后泥浆再次使用,形成循环。

(2)钻孔排碴连续性好,钻孔速度高。

(3)所用泥浆耗土量少,粘度低,比重小,清孔和换浆时间短。

(4)泥浆护壁较薄,不减弱桩周摩擦力。

4旋挖钻机。

一般适用于各种土质地层,砂类土,砾石、卵石,软~中硬基岩。

旋挖钻机具有如下特点:

(1)旋挖钻机是利用可闭合开启的钻斗旋转切削土层,使钻碴进入钻斗,提升出孔外,出土后再入孔继续钻进,形成循环。

(2)钻进速度快,较其他类型钻机优势明显。

(3)低噪音、低振动,环境污染小。

(4)为自带动力履带自行式钻机,机械安装和场内移动方便,施工占地面积小。

(5)根据地质情况可进行无泥浆护壁干作业钻孔或采用稳定液(或优质泥浆)护壁钻孔。

泥浆护壁钻孔时对护壁材料要求较高,需采用稳定液或优质泥浆。

5套管钻机。

一般适用于黏性土层、砂类土,但不宜在地下水位下有厚于5m细砂层。

套管钻机具有如下特点:

(1)噪声低,振动小。

(2)用套筒护壁,不易坍孔,易于防止流沙,且适宜于靠近既有建筑物施工。

(3)桩体断面尺寸和形状控制较好。

(4)施工机具占用场地大,机械使用成本高。

3.1.4清孔

1清孔标准:

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为17~20s;沉渣厚度符合标准要求。

2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必须再次检查孔底沉渣厚度。

当检查指标未达到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清孔。

3严禁采用加大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3.1.5钢筋笼

1长大钻孔桩的钢筋笼宜在长线胎架上加工成型。

长线法钢筋笼加工场地应进行硬化,加工场应设置防雨措施。

2长大钻孔桩钢筋笼运输时应配备专用托架,采用平板车运至现场。

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发生较大变形。

3钢筋保护层宜使用混凝土轮型垫块,垫块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

4钢筋笼的接长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1.6混凝土灌注

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混凝土供应必须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2干作业成孔的钻孔桩混凝土可按水下混凝土标准进行配制,严格按照导管法干孔浇筑。

桩顶4m范围内的混凝土应进行振捣。

浇筑完毕后对桩顶部混凝土应进行养护。

3桩顶混凝土浇筑面高程应高出设计桩顶高程0.5~1.0m。

3.2质量控制

3.2.1地质情况。

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并记录地质变化情况,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

设计单位应对进入岩层的钻孔桩的持力层进行地质确认

3.2.2成孔质量。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倾斜度进行检查。

1孔位中心位置检测应恢复孔位中心点,采用尺量测定沿线路方向和垂直线路方向位置偏差。

2孔径检测可采用笼式检孔器或或其他专用仪器检测,前者以检孔器顺利通过为准,后者可根据直接测得数据进行验收。

3倾斜度检测可采用钻杆倾斜法、笼式检孔器检测法或电子测斜法。

4深度检测宜采用测绳直接量测。

孔深应沿孔周进行量测。

3.2.3对于混凝土灌注过程,一般采用旁站监理方式。

3.2.4桩身混凝土质量。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等检测桩身完整性。

3.3施工安全

3.3.1钻孔

1钻机安装时,机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架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张拉,地锚应牢固。

2停钻后,钻头应提出孔外安全放置。

3在高压线附近施工,应有防触电和防设备倾覆措施。

4基坑、泥浆池、钻孔桩四周必须设置护栏及明显的警示标志,夜间应悬挂示警红灯,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钻孔桩停止施工时,孔口应加盖防护。

3.3.2钢筋笼

钢筋笼需要在孔口连接时,孔内钢筋笼应固定牢靠,钢筋连接人员与起重操作人员应协调一致。

4墩台

4.1施工技术

4.1.1墩台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墩台施工流程图

4.1.2墩台施工方法主要根据采用的模板不同确定:

1实体墩。

当墩高在12m以下时,一般采用大块钢模板,一次浇筑成型。

墩高大于12m时分节浇筑。

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模板和钢筋采用吊装作业安装。

2.空心墩。

空心墩的高度一般在30m以上,可采用爬模或翻模。

4.1.3墩台模板及支架应经过设计计算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物各部形状、尺寸准确。

4.1.4混凝土的配制、输送及浇筑速度应应通过计算确定。

4.1.5墩台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整个截面内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分层应保持水平,分层厚度宜按30cm控制。

4.2质量控制

4.2.1墩台应在承台完工后尽快施工,缩短墩身与承台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

防止因墩身与承台混凝土收缩差异,造成墩身开裂。

4.2.2墩身模板必须与承台顶面密封,封闭材料不得侵入墩身。

防止墩身根部截面削弱。

4.2.3混凝土施工缝按规定设置并进行处理。

4.2.4加强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以及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4.3施工安全

4.3.1高大模板、爬模、翻模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4.3.2支架的地基应坚实,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4.3.3施工应加强对模板支撑系统和变形的检查。

4.3.4墩身钢筋安装应搭设支架临时加固,防止钢筋骨架倾覆。

4.4.5隧道或路堑的弃碴,严禁倾倒在墩台一侧,以免造成偏压。

模板拆除应遵循自上而下、分节分块、先挂后拆的原则进行。

5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

5.1施工技术

5.1.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工厂化集中预制,改善了施工环境,便于施工质量控制。

按施工方法主要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工程建设中以后张法为主,先张法使用较少。

结构形式以箱形梁、T形梁为主,也有其他结构形式。

5.1.2施工效率:

每制梁台座每月可制箱梁5~6孔、T梁6~10片;架桥机每天可架箱梁1~2双线孔、T梁3~4单线孔。

5.1.3预制梁场占地面积:

每天生产1孔箱梁的预制场占地不小80亩,每天生产2孔箱的占地不小160亩。

T梁预制场的占地面积相应小50%。

5.1.4地基基础处理:

箱梁制梁、存梁台座的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要求高,四支座下台座沉降差不超过2mm。

T梁的要求相对较低。

5.1.5存梁台座高度:

为满足养生、检查梁体混凝土的作业空间要求,存梁台座高出地坪一般不宜小于0.8m。

5.1.6供梁距离:

箱梁预制场单向供梁距离一般不超过20km,双向供梁距离控制在30km。

预制T梁不受运距限制,经济距离可达200km以上。

5.1.7混凝土浇筑时间:

梁体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次成型,预制箱梁不大于6h,预制T梁不大于3.5h。

5.1.8预应力筋张拉工艺:

预制箱梁一般采用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预制T梁一般采用初张拉和终张拉两个阶段进行。

5.1.9运输、架设方式:

预制箱梁采用专用大型运梁车、架桥机,预制T梁的运输、架设方式相对灵活。

5.2质量控制

5.2.1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应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

底板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腹板混凝土振捣宜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顶板混凝土振捣应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平板振捣器为辅。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应严防振捣器触及预留孔道胶管(棒)或波纹管。

5.2.2梁体混凝土养护:

1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静停期间棚温应不低于5℃,浇筑完4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

恒温养护期间养护环境温度不宜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超过65℃;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

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梁体拆模(放张)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及环境等通过试验确定。

2自然养护时,混凝土外露面宜采用保湿、保温材料覆盖,梁体洒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湿润,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

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湿、保温措施,不应对混凝土浇水。

3梁体养护期间及拆除保温设施时,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应超过15℃。

5.2.3预应力摩阻损失测定:

施工单位应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由锚具、喇叭口及管道摩阻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进行现场测试,设计单位根据实测数据调整预应力筋张拉控制有关参数,保证梁体有效预应力。

5.2.4孔道压浆: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筋终张拉完成后48h内进行。

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在5℃~30℃之间,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5.2.5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封锚(端)等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处理和封堵。

5.3施工安全

5.3.1制、存梁台座四周应设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浸泡台座发生不均匀沉降或冻胀。

5.3.2张拉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

张拉时,千斤顶后面和油管接头部位附近不得站人,也不得踩踏高压油管。

3.3.3抽拔胶管时,应清除卷扬机工作区域内障碍物。

梁端附近严禁站人,防止胶管回弹伤人。

制孔胶管应经常检查,禁止使用受损伤的胶管。

5.3.4端模和侧模拆除过程中,应将已拆下的模板支撑固定好,防止倒塌伤人。

5.3.5运、架设备通过的便道、桥涵、路基,应尽形成承载力检算。

6移动模架制梁

6.1施工技术

6.1.1移动模架制梁的主要特点是占地少,临时工程量小,施工组织和安排机动灵活。

当桥梁工程规模较小或现场不具备条件采用预制架设方案时可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6.1.2移动模架施工每孔梁的时间可按15~18天计算。

6.1.3移动模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

移动模架使用前使用单位应组织验收,移动模架设计、制造单位应参加验收。

6.1.4移动模架按其主承载结构(主梁)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行式和下行式两种:

主梁在待制混凝土梁体上方的为上行式移动模架,主梁在待制混凝土梁体下方的为下行式移动模架。

6.1.5移动模架的底模应设置预拱度。

预拱度应计入主梁荷载作用后的弹性变形影响,弹性变形应根据混凝土实际容重计算并结合有关试验数据修正后得出。

6.1.6移动模架制梁的活动支座安装除应根据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梁的收缩徐变调整上下座板的相对位置外,还应计入设计单位提供的梁体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的梁长压缩量。

6.1.7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流程图

6.1.8每套移动模架的首次预压荷载应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2倍,其余预压荷载应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

6.1.9浇筑过程中应对移动模架各部状况及挠度变化进行观测,必要时对移动模架受力进行监测。

6.1.10采用移动模架桥位制梁,两端桥台支承垫石以上部分宜安排在首、尾孔桥梁制完、且移动模架移开后再行施工,以避免高位制、落梁。

6.2质量控制

6.2.1移动模架制梁施工不宜在冬期进行。

6.2.2梁体混凝土宜在温差变化较小时段浇筑,并应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一次浇筑完成。

6.2.3在分批张拉预应力筋时,应注意混凝土梁的反拱度是否与设计相符,不得由于移动模架主梁的反弹而使混凝土梁体翼缘出现超拉应力,必要时应配合预应力的张拉分级调低底模高程。

6.3施工安全

6.3.1移动模架制梁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时,应设置防护区并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6.3.2风力大于6级时,不得进行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所有支腿均应处于锚固和锁定状态,外模板应闭合。

6.3.3雨季施工应配备雨蓬或其他覆盖设施。

夜间施工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6.3.4对桥墩或桩基承台的受力应进行检算,必要时采取加强措施。

6.3.5摩擦型高强螺栓严禁重复使用。

7支架法制梁

7.1施工技术

7.1.1支架法制梁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地基不需特殊处理即可满足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要求,跨越旱地或浅水河流且桥墩高度较低(不宜大于20m)的桥梁工程。

支架法施工每孔简支梁的时间可按25~35天计算。

7.1.2支架形式可分为满堂支架、梁式支架或其组合结构。

其中,满堂式支架可分为碗扣式钢管支架、门式钢管支架等,不应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

7.1.3支架结构型式一般应根据桥长、桥下净空、通车通航要求、桥位地质和环境条件、现有可用临时器材及其受力性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

7.1.4支架结构应进行专项设计检算,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7.1.5支架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并做好地面的纵向和横向排水处理。

软土地基应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冻土地基上应采取防胀融措施。

7.1.6利用桥墩台承台作支架基础时,应按最不利荷载组合对桥墩台基础及基底进行受力检算。

7.1.7底模应依据检算变形量并结合预压数据,预留适当的沉落量和施工预拱度,确保梁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预拱度的最高值一般设在梁跨中,并以梁的两端支点为零按设计线型(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

7.1.8支架应进行预压,以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消除其非弹性变形、观测结构弹性变形及基础沉降情况。

预压荷载应不小于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

预压加载可按最大施工荷载的60%、100%、110%分三次加载,每级加载完毕1h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加载完毕后宜每6h测量一次变形值。

预压卸载时间以支架地基沉降变形稳定为原则确定,最后两次沉落量观测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即可终止预压卸载。

7.1.9支架法制梁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支架法制梁施工流程图

7.2质量控制

7.2.1支架法制梁应避免冬期施工。

7.2.2梁体混凝土应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一次浇筑完成。

7.2.3寒冷地区应对冬期停工时已完成的支架及地基基础采取保护措施;恢复施工时应对支架及地基基础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7.2.4对受洪水、大风等因素影响暂停施工的支架,恢复施工时应对支架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7.3施工安全

7.3.1支架法制梁安全风险高,影响因素多,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7.3.2支架预压应选用重量稳定和易于计量、装卸的材料,当采用砂(土)作加载材料时应防止雨水影响其重量。

支架预压期间,降雨可能带来预压荷载的增加和地基承载能力减弱,在预压材料的选取、支架承重平台排水和地基基础防排水措施上要有充分考虑。

7.3.3支架在承重期间,不得随意拆除任何受力杆件。

8悬臂浇筑连续梁(刚构)

8.1施工技术

8.1.1悬臂浇筑施工方法适用于跨越江河、深谷、交通道路、桥位地质不良等条件下的高墩、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刚构)。

悬臂浇筑连续梁的时间,0#段可按40~85天、合龙段可按30~45、其他梁段8~12天计算。

8.1.2连续梁悬臂浇筑的一般施工方法如下:

1墩顶梁段与桥墩实施临时固结(连续刚构墩顶梁段与桥墩整体浇筑)形成T构施工单元。

2采用挂篮在T构两侧按设计梁段长度,对称浇筑混凝土。

3在梁段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弹性模量及养护龄期后施加预应力。

4将挂篮前移进行下一梁段施工,直到T构两侧全部对称梁段浇筑完成。

5边跨非对称梁段一般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

6按设计要求合龙顺序进行合龙梁段现浇施工。

7实现梁体结构体系转换,使全桥连接成为连续结构(刚构)。

8.1.3挂篮结构必须经过设计计算,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挂篮走行和浇筑混凝土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2。

8.1.4悬臂浇筑连续梁的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悬臂浇筑连续梁的施工流程图

8.1.5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前,应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结牢固。

连续刚构墩顶梁段与桥墩整体浇筑。

8.1.6悬臂浇筑过程中,应对每一施工梁段的中线、高程及预拱度等,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以保证成桥线形与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8.1.7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段预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