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实验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以及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2.下列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
3.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B.NH4H2PO4属于复合肥
C.从图中得知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D.当农作物出现倒伏症状时,说明缺钾
4.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
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对于复分解反应:
X+2NaOH═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CuO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X>Y
C.Y可能是Na2OD.Y可能是NaCl
6.在物质X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另外三种溶液,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酚酞溶液
铁锈
碳酸氢钠
物质X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为黄色
产生气泡
A.Ca(OH)2B.CuSO4C.NaOHD.HCl
7.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B.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存在
C.加入Ca(OH)2并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红,说明有NH4+存在
D.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OH−存在
8.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钾。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9.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
除去下表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除杂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O2(SO2)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NaCl溶液(Na2SO4)
足量硝酸钡溶液
C
Cu粉(Fe)
足量的稀硫酸
D
CuSO4溶液(H2SO4)
足量的氧化铜粉末
A.AB.BC.CD.D
10.【最新】4月10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有机合成材料中成功观察到“长余辉”现象。
并研制出纯有机的“夜明珠”。
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汤勺B.塑料玩具C.羊毛围巾D.纯棉T桖
11.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能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铁;③双氧水和二氧化锰;④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他少记了一处。
下列对该笔记“三”处的补充正确的是()
A.CO2、Fe2O3B.Na2CO3、NaClC.KOH、Ba(OH)2D.HNO3、H2CO3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根据它们自身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反应现象,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FeCl3 NaCl Ba(OH)2B.KCl HCl NaNO3
C.Na2SO4 HCl H2SO4D.CuCl2 NaNO3 K2SO4
14.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
例如:
Al2S3+6H2O=2Al(OH)3↓+3H2S↑。
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15.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
二、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
(3)测定番茄汁的酸碱度可选用的是(______)
A.酚酞试液B.氨水C.pH试纸D.石蕊试液
17.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它能增强人的抵抗力,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主要在蔬菜和水果中。
(1)维生素C所属的物质类别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___。
A.食盐B.纯碱C.硫酸钾D.苛性钠
18.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图1描述了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稀盐酸中加入适量镁条的实验中:
①宏观表征:
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镁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②微观表征:
如图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示意图表示的离子符号:
反应后溶液中增加的离子
________;减少的离子
________。
19.近日上线的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网上博物馆,立体展示了出土的精美文物,有效利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吸引不少网民浏览欣赏。
如图是网上博物馆展出的3件文物。
(1)上述三件文物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2)出土的铁质编磬锈蚀严重,金饼却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20.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2Na+C12=2NaCl,反应前后Na、C1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
如:
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物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____。
21.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
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部分同学认为此设计方案不够严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理解为:
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1)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2)在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23.某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你能预测澄清石灰水将会发生的现象,并作出解释吗?
(1)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15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
有关数据记录见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
的损失忽略不计)
95
65
14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_____。
A.钠元素B.碳元素
C.钡元素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____g。
(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5.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
SiO2属于___________(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2,若这些 CO2按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______亿吨甲醇[CH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探究题
26.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杀菌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
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工业用的过碳酸钠往往含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工业用的过碳酸钠的纯度,某小组选择利用一部分下列仪器(包括药品)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取该实验需要的装置,并按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仪器中的试剂皆足量)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判定过碳酸钠样品是否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方法以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过碳酸钠样品已经完全反应,那么你认为可能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是(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___________(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28.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
(1)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提示:
Cu2O与稀H2SO4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2)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①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________次称量;
②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利用灼烧后铜元素质量和红色固体质量关系列式。
)
29.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1)小华:
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敏:
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认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的溶质含有_______________。
30.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
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
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
31.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
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
(3)进一步探究:
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
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_____
32.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
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
他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
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
1
1.5
2
4
水/毫升
4
3.5
3
V1
V2
0
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_________毫升;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1)(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________
②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
(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________
34.固体铵盐A.B的成分可能是(NH4)2SO4、NH4HSO4,或是两者的混合物。
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要确定A和B的成分,并测定B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甲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了数份相同质量的样品A溶于水,然后加入40%NaOH溶液(图中用氢氧化钠质量表示),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
该气体经干燥后用足量浓硫酸完全吸收,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如图。
分析该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b段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A的成分是_________,C点的数值是__________。
(2)乙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了数份不同质量的样品B,测定方法与甲组同学大部分相同,不同的是,他们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mLNaOH溶液中(含8.12gNaOH),测定结果如下: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Ⅳ
铵盐的质量(g)
10.00
20.00
30.00
50.00
浓硫酸增加的质量(g)
m
m
1.36
0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编号为_______的实验中,氢氧化钠足量,铵盐中的铵根离子完全转化成气体。
②计算B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四、简答题
35.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
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3)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_______g。
(4)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
(列式计算,下同)
(5)求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天平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要放入玻璃容器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B。
2.D
【详解】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是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故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是盐酸与指示剂反应,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能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A说法错误。
B、NH4H2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说法正确。
C、避免雨天和高温天气使用,说明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故C说法正确。
D、能抗倒伏的化肥为钾肥,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4.A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
【详解】
A、“可燃空气”是应该是氢气,而氢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选项A正确;
B、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之后,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选项B错误;
C、“可燃空气”是从酸中置换出来的,选项C错误;
D、金属和酸生成氢气和盐,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氧化铜不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A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相等,
由此可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2Y+18,说明X比Y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故B正确。
C、若Y是Na2O,根据反应前后个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则X为氧化铜,X不可能为氧化铜,故Y不可能为Na2O,故C错误。
D、根据Y中一定有钠元素,复分解反应是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如果Y是氯化钠则化学方程式不平,故D错误。
故选:
B。
6.D
【详解】
能和铁锈反应之后溶液成黄色,且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的,所以该物质X为酸,D符合题意,故选D。
7.C
【详解】
A、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以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出现白色沉淀为氯化银,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故A正确。
B、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存在,故B正确。
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OH−存在,故D正确。
故选C。
8.C
【分析】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
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
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
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白色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故选C。
9.B
【详解】
A、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A选项正确。
B、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故B选项错误。
C、铁是活波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C选项正确。
D、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C选项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
A、不锈钢汤勺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羊毛围巾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纯棉T桖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1.B
【详解】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
②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