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079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保险)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分*5=10分)

1、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P24)

2、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先决条件的借贷行为

3、银行票据由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组成(P46)

4、信用证是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具的付款保证书(P47)

5、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的最高界限(P52)

6、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比来表示(P51)

7、月利率用本金的千分比来表示(P51)

8、日利率用本金的万分比来表示(P51)

9、年息三分表示年利率为30%(P51)

10、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P51)

11、长期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P55)

12、我国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叫储蓄存款(P97)

13、通货膨胀的定义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课件)

14、通货紧缩的定义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本币不断升值的过程(课件)(删除)

二、概念(4分*6=24分)

1、流动性——金融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而自身的货币价值又不受到损失。

(P23)

2、M0现钞——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P23)

3、M1狭义货币——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

(P24)

4、商业信用——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P39)

5、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贷款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P40)

6、国家信用——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其包括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

(P42)

7、分期付款——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或取得劳务时只支付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分期支付剩下的货款并加付利息的信用形式。

(P43)

8、背书——票据上所注明的收款人或持票人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署的行为。

(P45)

9、汇票——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P45)

10、本票——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P45)

11、支票——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P45)

12、短期信用工具——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以及进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信用证、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等。

(P45)

13、商业票据——在信用买卖商品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P46)

14、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P46)

15、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P46)

16、承兑——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作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

(P46)

17、商业票据的贴现——银行办理放款业务的一种方式。

商业票据的持有人需要现金时,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银行按市场贴现率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持票人。

(P46)

18、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P47)

19、银行汇票——由银行发出,交由汇款人自带或由银行寄给异地收款人,凭以向指定银行兑取款项。

(P47)

20、应收款项——在支票清算过程中已记入商业银行的负债,但实际上商业银行还未收到的那部分资金。

(P99)

21、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由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存放同业款项、应收款项等组成。

(P102)

22、同业贷款——即拆放同业,银行之间为调剂资金余缺而相互发放的贷款。

(P99)(删除)

23、信用卡贷款——当持卡人的支出金额超过他在发卡银行的支票存款余额时,其差额就自动成为银行对他的消费贷款。

(P99)

24、汇兑——付款人将现款交付给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收款人的一种业务。

(P102)

25、托收——收款人向付款人开出一张汇票,要求其付款,并把汇票连同有关单据一起交付给托收行,委托其代为收款。

(P102)

26、承诺业务——银行向客户作出承诺,保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或融资支持的业务。

(P107)

27、贷款承诺——是指银行向客户做出承诺,保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的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

(P108)

28、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唯一由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指中央银行占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独享垄断权;其二,是指中央银行必须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

(P188)(删除)

29、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组织,代理国库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P189)

30、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与一般商业银行一样,主要业务也是“存、放、汇”,但它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P188)

三、简述(6分*4=24分)

1、流动性的意义(P23)

答: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而自身的货币价值又不受到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称此发主要依据。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也就不同。

因此,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消费信用的作用(P43)

答:

消费信用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生产发展的手段。

一般而言,赊销商品的价格大多比较昂贵,消费贷款的利息率也比较高。

如果消费者到期不能偿付款项。

商品往往要被收回,已付的贷款也往往被没收。

但是,在一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发展消费信用一方面可以扩大商品销售,减少商品积压。

促进社会再生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量银行资本找到出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

3、票据(P45)

答:

票据是指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于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票据可将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反映在具有一定格式的书面凭证上。

由于这种书面凭证具有一定的格式,能够准确记载借贷双反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余额,又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能有效地约束双发的行为,所以,它具有法律效率,可以偿还、转让、贴现。

票据的种类很多,按其能否转让流通,可将票据分成流通票据和非流通票据。

4、支票(P47)

答:

支票是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出票人可以在支票上签发一定金额,要求银行于见票时或支票上指定日期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

支票有许多种:

按照支付期限,可以分为即期支票和定期支票;按照是否支付现金,可以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还有保付支票、空头支票等。

5、支票的意义(P47)

答:

随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支票作为信用流通工具在市场上也通行起来了。

由于支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付款人是银行,比商业票据有更大的信用保证,因此,它的流通范围比较广泛。

在支票流通条件下,商品交易和债券清偿大多可用支票来进行支付。

取得支票的人往往不去银行提取现金,而是把它存入自己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中。

这样,在支票流通的基础上就产生了非现金结算,即转账结算,这样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也节约了流通费用。

6、市场利率(P53)

答: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一般来说,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会下降,当资金供给小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会上升;而当资金运用的收益较高,资金运用的风险也较大时,市场利率也会上升;反之则反是。

因此,市场利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与运用的状况。

7、官方利率(P54)

答: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由货币管理当局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及其他状况来决定的,它可用作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

因此,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8、实际利率(P54)

答:

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r=(1+i)/(1+p)-1或r=i-p(r代表实际利率,i代表名义利率,p代表通货膨胀率),前一种计算方式比较精确,多用于核算实际成本、实际收益;而后一种计算方式比较直观,多用于估算成本、收益及理论阐述之中。

9、支票存款(P95)

答:

支票存款是流动性最高的一种负债,支票存款的所有者可以随时要求提取账户中的余额,也可以向第三者开出支票,由第三者凭支票到开户银行要求兑现。

因此,支票存款可以直接起到交易媒介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把它看作是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上,支票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随着其他业务的发展,支票存款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10、商业银行其他负债途径(P98)

答:

如果商业银行吸收的各项存款在规模或期限结构等方面不能满足资金运用(即资产)的需要,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其他负债途径借取资金。

其他负债途径包括:

向中央银行借款(称为再贴现贷款),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在美国称为联邦基金市场)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向母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借款,以出售回购协议的方式融入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入欧洲美元,等等。

11、存放同业款项(P99)

答:

存放同业款项是指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在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持存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同业之间结算收付及开展代理业务。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所开立的存款户都属于活期性质,可随时支用,因此,银行都将存放同业的资金视同现金资产,作为其营运资金的一部分。

12、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P99)

答:

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经营证券投资业务最初主要是为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因为证券的二级市场较发达,当银行需要现金头寸时,可随时出售证券,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求。

尤其是政府债券,安全性、流动性都很好,通常被作为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

证券投资除了能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求以外,还能为银行增加投资收益,并能通过资产多元化和证券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有效地分散风险。

13、货币市场投资工具(P100)

答:

货币市场投资工具包括所有到期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与证券。

商业银行最普遍使用定货币市场投资工具包括银行间的同业拆借资金(在美国称为联邦基金),中央政府通过财政部发出的短期国库券,大工商机构地商业票据,金融机构发出的可转让存款单、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等等。

货币市场投资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其市场风险很低。

并且,由于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的到期期限很短,这些工具的价格变动风险很小,但是,他们的再投资收益变化风险很大。

银行是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的主要投资者。

14、资本市场证券(P100)

答:

这类金融资产包括所有到期期限在1年以上的证券。

银行主要投资的债券类证券有中长期国库券、其他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以及高等级(如A级以上)公司债券等。

这些证券具有期限长、收益高的特点。

其中,国库券的流动性、安全性最好,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债券的流动性次之。

工商企业的债权收益性较高,而流动性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券类似,但其违约风险较高,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对持有公司债券采取很谨慎的态度。

15、中间业务(P101)

答:

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中间业务不占用或很少占用银行资产,除结算、租赁等极少数业务之外,也不直接涉及银行自身资产负债金额的变化,但能为银行增加收益。

在国际结算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信用证以及信托、咨询等业务,都属于传统的中间业务。

16、表外业务(P101)

答:

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习惯将广义的表外业务称为中间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就是指所有的中间业务,其中也包括在表内反映的信用证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负债的风险较高的表外业务,如:

承诺业务、担保类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业务。

17、租赁业务(P103)

答:

租赁是以收取现金为条件出让财产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它是由财产所有者按契约规定,将财产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缴纳一定租金给出租人,在租赁期间,出租人对财产保有所有权,承租人享有使用权。

租赁业务有两种类型,即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

18、经营性租赁(P103)

答:

经营性租赁又称为操作性租赁或服务租赁,适用于租期相对较短、通用性较强的财产、设备,如汽车、电脑、建筑机械等。

经营性租赁在租赁契约期内由出租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缴纳税金、支付保险费和提供专门技术服务等。

承租方在提前通知的前提下,可以中途解约。

经营性租赁的租期一般要短于设备的预期寿命,每一次租金的收入往往不足以全部抵消设备成本,因此,经营性租赁又被称为未完全付清的租赁。

租赁期满,不发生所有权转移,可以续租、退租,但不能以象征性价格购入。

19、融资性租赁(P103)

答:

融资性租赁又称资本性租赁,是一种国际通行的长期租赁形式,是指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人提供所需设备,承租方定期偿还租金并获得设备资产的使用权。

融资性租赁的租金大致相当于设备折旧、贷款利息与管理手续费的总和。

在融资性租赁契约期内,租赁的选挑,维修、保养、保险由承租人负责,承租人通常在租赁期满后以象征性价格取得设备所有权。

20、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P189)

答:

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以及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各国的银行法规都要求存款机构对其所吸收的存款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即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由中央银行统一集中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进而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及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中央银行有权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变更、调整存款准备金的上交比率,从而有利于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1、中央银行最终的贷款人(P189)

答:

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资金短缺而通过其他渠道有难以融通资金时,可通过再贴现或再贷款的方式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中央银行则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最终贷款人”。

最终贷款人的角色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能够有力地支持陷于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避免挤兑风潮的扩大,进而维护社会金融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的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社会信贷规模。

22、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P189)

答:

由于各存款机构都在中央银行设有准备金账户,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借记或贷记它们的准备金账户来完成存款机构之间的款项划拨。

中央银行通过组织全国银行系统的清算,一方面为各家银行提供服务,提高了清算效率,加速了资金周转;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了解和及时掌握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信息,从而有利于中央银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履行。

23、中央银行代理国库(P189)

答:

各国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一般都通过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具体包括协助财政税收部门收缴各项库款,收受国库存款,并根据财政支付命令向经费单位划拨资金,代理国库办理各种收付和清算业务,因此中央银行又被称为国家的总出纳。

24、中央银行给国家以信贷支持(P190)

答: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当国家财政出现收不抵支时,一般负有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

这种信贷支持应当严格限制在解决财政因先支后收而产生的暂时性资金短缺范围内。

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向财政提供长期贷款的责任,因为向政府发放中长期贷款将会陷入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的泥潭,会导致通货膨胀,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

同样,中央银行也不宜在一级市场上承购政府债券。

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虽然也是对政府的间接资金融通,但一般不会导致通胀,反而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

25、爬行的通胀(P360)

答:

爬行的通货膨胀又叫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幅度很低(年通货膨胀率约为2%~3%),速度比较缓慢,但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短期内不易察觉。

26、中度的通胀(P360)

答:

中度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幅度在一位数以内(年通货膨胀率约为5%~10%),但已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物价的变化明显可以察觉。

27、奔腾的通胀(P360)

答:

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幅度超过了两位数(年通货膨胀率为10%~50%),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人们对本国货币失去信任,开始抢购商品、挤提存款或寻找其他保值方式。

28、需求移动型通货膨胀(P371)(删除)

答:

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即使总需求并不多,只要需求在部门之间发生移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9、通缩的三因素定义(P380)(删除)

答:

(1)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2)货币供应的绝对量的减少(3)经济衰退

四、画图说明(10分*1=5分)

1、凯恩斯的需求拉上论(P367)

凯恩斯认为,一般物价水品的上升是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加所造成的,而总需求的增加却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

凯恩斯将经济区分为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两种不同的形态。

他认为,当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和闲置时,如果总需求增加,则只能促使就业就业和产量增加,并不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当经济逐渐接近充分就业时,货币供给增加所形成的过度需求一方面使产出增加,另一方面又使物价逐渐上升,从而产生所谓的“半通货膨胀”现象;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产出已达到最大化,吃时总需求增加,超出了最大可能的生产水平,形成所谓的过度总需求,过度总需求会使一般物价水平等比例上升,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

如图所示,纵轴P代表物价,横轴Y代表实际收入(即产出水平),D0、D1、D2、D3是不同水平的总需求曲线,SS为总供给曲线,Yf为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实际收入水平。

当总需求由D0增加到D1时,SS曲线较平坦,实际收入由Y0增加到Y1,而价格变动很小;当总需求由D1增加到D2时,SS向上倾斜,实际收入增加的同时物价水平也随之上升,这种现象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而当总需求从D2增加到D3时,SS为垂直线,表明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实际收入已不能再增加,此时总需求增加的结果,只是物价水平由P1上升到P2,凯恩斯称之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论(P369)

成本推进论主要观点是: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租金及利率等)上涨,致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如图所示,横轴为产出水平Y,纵轴为价格P,S为总供给曲线,D为总需求曲线,Yf为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

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总供给曲线由S0向左上方移至S1,再由S1移至S2。

当总需求不变时,价格水平由P0上升到P1,再由P1上升到P2,而产出则由Yf减至Y1,再由Y1减至Y0。

由此可见,生产成本的提高将会导致企业生产的压缩、失业增加和总供给的减少。

因此,成本推进论认为,生产成本的提高,既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也是失业增加的根源。

根据成本推进论的观点,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工资推进。

工人在强大的工会力量支持下要求增加工资,工资的提高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而物价上涨后,工人又要求增加工资,从而再度引发物价上涨。

如此反复,使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但是,这类通货膨胀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工会的存在。

二是利润推进。

垄断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垄断利润,肆意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是生产要素推进。

除了工资和利润两个因素以外,生产要素(原材料、能源等)也会成为从供给方面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现代经济通常称之为供给冲击。

由于成本推进的通湖膨胀均是由卖方原因引起的,有时人们又称之为“卖方的通货膨胀”。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前提的。

五、论述(16分*2=32分)

1、论M2广义货币(P24)

答:

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准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但由于他们在经过一定手续后,能够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进而加大流通中对货币量,故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由于M2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因此,对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货币供应量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具有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就出现了由M1向M2转移的趋势。

2、论金融票据(P46)

答:

金融票据又称“融通票据”或“空票据”,它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发生的票据,而是专门为了融通资金签发的一种特殊票据。

金融票据是在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后产生的,一方(通常为资金需求者)作为债权人签发票据。

另一方作为债务人给与承兑,出票人于票据到期前将款项送达付款人(即承兑人),以备清偿。

金融票据有由商人出票、商人承兑的,也有由商人出票、银行承兑的,还有由银行出票、银行承兑的。

金融票据不反映真实的物质周转,只是为套取资金而签发的,常被投机者所利用。

当金融票据进入银行,成为发行银行券的准备金时,就会使银行券的流通状况恶化。

3、论商业信用证(P47)

答:

商业信用证是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支付能力并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客户申请开立信用证时,必须预先向开证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

商业信用证既可用于国内商业活动,也可以用于国际贸易。

在国内商业活动中,购货商申请银行开发商业信用证后递交卖方,卖方可按信用证上写明的条款向银行开出汇票、收取货款。

在国际贸易中,商业信用证是银行保证本国进口商有支付能力的凭证,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主要支付方式。

进口商要求银行开出商业信用证须预交货款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保证金。

可以直接把商业信用证寄给出口商,允许其在一定期间和一定金额的限度内,向进口商开出汇票,银行则保证其承兑冰到期付款;也可以由出口商直接向开证银行或其联行、代理行开出汇票,由银行自己承兑和付款。

4、论信用创造(P94)

答: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因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

在部分准备的制度下,商业银行在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保留一定库存现金后,可运用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

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过程中,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

商业银行利用派生存款在增发新的贷款,进而又产生新的派生存款……而每一次存款的派生都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因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能迅速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当然,在经济运行的实践中,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绝不是无限的,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限度,受到原始存款的规模大小、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自身的现金准备率、客户的存款提现率,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贷款需求等因素的制约。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能够充分发挥货币对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作用。

因为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增长对货币资金的客观需求,通过派生存款而提供相应的“银行货币”,以支付和促进企业单位的生产、流通与发展,形成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支撑力量。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制约机制,又发挥着现代社会宏观经济调空的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

中央银行通过变化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就能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