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054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

松江管廊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松江管廊工程顶管施工案

1、编制依据、原则及围

1.1编制依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2)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旗亭路和白粮路段工程设计图纸

(3)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旗亭路和白粮路段工程施工合同

(4)《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旗亭路段工程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6)《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7)《顶管工程施工规程》DGTJ08-2049-2008

(8)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旗亭路和白粮路段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

(1)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有时实现的可能性。

案在资源、技术上提出的要求与已有的条件相吻合。

(2)量和施工安全,符合技术规、操作规和安全规程的要求。

(3)尽量降低施工成本,使案更加经济合理。

(4)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减少施工环境影响。

采用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技术和工艺,减少排放。

1.3编制围

编制围包括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中的顶管工程、护岸工程施工。

顶管长总共2*108m。

包括全段的管道吊运、安装、顶进等工程。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工程穿越洞泾港采用2根DN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顶管井井心间距108m,顶管中心距为7.5m(净距3.95m)。

顶管中心高程-11.000m,覆土厚13.7m。

洞泾港河口宽36m,河中心处底高程-1.72m,河底最浅处顶管覆土厚度8.5m。

顶管断面全部位于第④1层粘土层。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结构净尺寸为Φ21.0m,至底板深度18m。

洞口外土体采用Φ800@600高压旋喷桩加固,桩长10m,加固区宽15.2m。

顶进采用土压平衡顶管工艺,螺旋输送机出土,轨道车水平运土至井,吊车垂直运至地面。

触变泥浆减摩。

2段顶管不长度为216m,计划采用1台DN3000全断面土压顶管机施工。

2.2施工条件

2.2.1地质条件

根据设计案,顶管段埋深16m,由本次勘察结果表明,顶管管体位于④1层粘土。

④1层为软粘性土层,顶进阻力较小,但其强度低,渗透性差,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高,具触变形和流变性,施工易受扰动,容易导致开挖面失稳。

另外该类土层由于具有较高的粘性,极易粘着施工设备并引起管路堵塞等工程故障,使施工进行难度增加。

 

表2.3.1地基承载力一览表

层位

土层名称

重度

(KN/m3)

抗剪强度

静力触探试验

承载力

设计值

承载力

特征值

Ck

(kPa)

Φk

(°)

Ps

(MPa)

fd(kPa)

fak(kPa)

②3

灰黄~灰色砂质粉土

18.8

3

30.4

3.227

130

105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18.4

12

13.4

0.694

75

60

④1

灰色淤泥质粘土

17.7

11

11.6

0.760

75

60

2.2.2水文条件

根据上海地区经验,地下水由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和深部粉(砂)性土层中的承压(微承压)水组成,地下潜水位埋深为0.6~3.1m(高程1.45~4.18m),受潮汐、降水量、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变化。

微承压水主要为⑤32层微承压水,微承压水位一般低于潜水位,年呈期性变化。

3、施工重难点及对策

3.1重难点分析

(1)本工程是目前顶管施工的直径较大的顶管工程,对顶管机械设备的结构特性、运行参数、工作能力及配置要求较高。

(2)顶管过程中,管道阴暗、潮湿、温差大,测量环境差,不良因素多,测量精度难以有效保证。

测量作业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测量时需要暂时停止顶进,测量作业与顶进施工速度之间矛盾突出,因测量停顿时间还有可能引起顶力大幅上升。

(3)管线上及附近分布河道及新建护岸,对顶进引起的沉降要求高。

3.2对策

(1)本工程顶管工选用1台全断面大刀盘切削土压平衡式顶管掘进机,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需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条件和相关要求,对顶管机的动力、扭矩、转速、纠偏推力、螺旋输送机等技术参数进行合理设计。

优化顶管机结构,提高配置,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根据施工经验和相应规,对顶进阻力进行分析估算,合理配置主顶顶力。

同时运用触变泥浆减摩技术,制定合理的注浆减摩措施,降低管壁摩阻力。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施工测量自动化,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实现施工测量与管道顶进同步。

制定合理的测量控制案,定期复测控制点,采用人工测量定期复核自动导向数据,保证顶进施工测量的精度。

(4)针对在粘土层顶进的特点,利用混凝土输送泵和输送泵管,泵送挖掘出的泥土,实现泥土高效运送。

同时采取注入减摩剂等措施,降低输送阻力,确保顺利顶进。

(5)顶管顶进穿越护岸、洞泾港时,要求降低顶进速度、控制出土量、控制压浆压力和压浆量、增加观测次数等措施控制。

1)穿越前设置模拟试验段,收集分析土压、顶速、顶力、出土量等数据,总结最合适的施工参数。

穿越过程中必须格控制正面土压力及有关的施工参数,尽量减少土压力的波动。

2)加强与第三监测单位的配合,及时根据反馈的监测数据对施工参数进行微调,实现信息化施工。

3)格控制机头纠偏量,在确保机头偏差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以减少顶管施工对地面的影响。

4)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及时、足量地进行同步压浆以减少后期变形的重要环节。

由于浆液的失水收缩固结,部分浆液劈裂到围土体中,或者曲线推进、纠偏,开挖面为椭圆形等原因,实际压浆量要大于理论压浆量,一般要大于200%理论压浆量。

如发现地面沉降较大,还应及时补浆。

压力略大于该处水土压力之和,尽量做到填补空隙而不造成对土体的劈裂。

5)顶管接近护岸时应放慢顶进速度,并加大触变泥浆注浆量,以控制护岸的沉降。

6)一旦顶进结束,立即利用原注浆向管外壁压注水泥浆,以置换原来的触变泥浆,置换浆的容积为原减阻空隙的2倍,置换体的强度为0.2MPa。

4、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部署

本顶管工程为双排顶管,共计2*108m。

施工任务包括各顶段顶管设备安装拆除、管道顶进、管道清理等施工任务。

顶进期间施工队24h轮班连续作业。

顶管工作井下沉到位后,顶管施工队开始陆续进入施工现场,进行顶进施工准备。

管道全部贯通后撤离。

5、顶进施工案

5.1顶进法及设备

5.1.1顶管法比选

顶管所处的地层主要是

1层淤泥质粘土,局部遇及③层砂质粉土,属于典型软土,具有高含水量、空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等不良工程地质特性,而且软土还有低渗透性、触变性和流变性等特点,管道沿线穿越洞泾港河道,干管附近分布着各种市政公用管线,顶进必须使用平衡能力强的封闭式顶管机械,目前主要有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这两种主要施工法及相应的顶管机械。

下面是两种顶进式的对比,在土压平衡顶管施工中,若能实现连续出土,其顶进速度可与泥水平衡顶管接近,但其成本、施工用水、弃土等面要比泥水平衡顶管优势大得多,因此在本工程中选择采用土压平衡顶管式及相应的顶管机械。

表5.1.1泥水平衡顶管与土压平衡顶管对比表

项目

泥水平衡顶管

土压平衡顶管

平衡效果

出土式

泥浆

干泥

施工用水

用水量大,约60m3/m

用水量小,5m3/m

出土式

泥浆式连续出土

斗车出土

干泥泵送连续出土

顶进速度

顶进快,50cm/min

顶进较慢

顶进快,50cm/min

弃土量

泥浆量大,约70m3/m,

干泥量小,约17m3/m,

弃土运输

泥浆运输,成本高

干泥运输,成本较低

弃土处置

处理困难,直接排放污染环境

干泥填埋,环境影响小

5.1.2顶管掘进机选型

顶管机选用TP3000型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采用全断面刀盘掘进,大直径螺旋输送机出土。

TP3000土压平衡掘进机主要结构见下图:

1—刀排注浆、2—中心刀、3—中心注浆、4—搅拌棒、5—前壳体、6—主轴传动箱、7—行星减速器、8—铰接止水密封圈、9—纠偏油缸、10—主轴驱动电机、11—螺旋输送机、12—后壳体、13—先行刀、14—面板、15—主切削刀、16—边刀。

图5.1.2TP-3000土压平衡顶管机结构

顶管采用全断面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进行掘进施工。

本设备具有如下特点:

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操作容易。

刀盘采用变频调速电机驱动,节能环保同时有利于沉降控制;土仓的土压力通过调整螺旋机的转速及顶进速度来控制,以保持开挖面的稳定;排出的渣土不需要二次处理,运输堆放都比较便;机头分成前后两段,中间由4组纠偏油缸联接,通过油缸行程传感器控制铰接角度纠偏,4组油缸都设置有独立的测压装置实现测压纠偏,有利于机头的姿态控制,保证隧道轴线的偏差在设计围。

刀盘采用条辐半面板式刀盘,开口率45%,适合在上海软土地层顶进施工。

图5.1.2-2刀盘结构示意图

5.2工作井安装

5.2.1安装洞口止水圈

工作井预留洞口浇筑时,预埋穿墙管,安装止水装置。

采用橡胶圈、牛油盘根挡板等构成的复合止水装置。

橡胶圈采用天然橡胶制成,不得采用再生胶。

5.2.2安装洞口注浆管

工作井预留洞口预埋6根弧形注浆管,布置式沿圆均布。

当洞口止水装置失效需要修理更换时,通过注浆管注入聚氨酯密封材料,临时封堵管壁与洞口的间隙,再对止水装置进行处理。

图6.2.2洞口注浆管安装示意图

5.3导轨安装

导轨采用H型钢焊接而成,利用在底板上预留的地脚螺栓,将导轨安装固定在工作井钢筋混凝土底板上。

用垫铁调整导轨安装位置,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

导轨安装允偏差:

轨面高程:

3mm;中心水平位置:

3mm;两轨间距:

±2mm。

为保证导轨与底板连接牢固可靠,在使用中不位移,调整检测完毕后,立即对导轨横梁底部用细混凝土填充。

5.4顶管顶进

5.4.1顶进出土

由于顶进距离不长,启动螺旋输土机向斗车装土,斗车容积2m3,装满暂停顶进。

由人工向外推出斗车,将泥土运至工作井,再由起重设备吊装到地面,斗车装满后重约5t。

DN3000顶管每顶进1m出土约10m3,每次将斗车装满向前顶进约200mm。

5.4.2土压仓压力控制

土压平衡必须满足以下两个面的条件:

在顶进的过程中,顶管机与其所在处的土层的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其排土量与顶管机切削刀盘破碎下来的土的体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主千斤顶固定在支架上,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在管道中心的垂线上,略低于管道中心线。

主千斤顶选用2000kN×3000mm双级液压千斤顶,额定压力32MPa。

DN3000顶管选用4台主顶。

千斤顶的油路并联,每台千斤顶单独控制,高压油管顺直,转角少。

千斤顶、液压站及连接高压油管安装完毕,进行试运转。

检验整个系统耐压性能,系统应无泄漏,千斤顶运行平稳,推进速度、行程满足使用要求。

液压站设置在主顶附近操作平台上。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进行流量调整。

5.5顶力计算

5.5.1允顶力计算

根据JC/T640-2010《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附录A,D2600柔性钢承口管用顶力参考值为12300kN,D3000柔性钢承口管用顶力参考值为17100kN;

根据设计文件,本工程工作井设计允顶力12000kN,故施工中D3000顶管控制顶力设置为12000kN;

DN3000钢筋混凝土管允顶力:

Fdc=KcfcAP

Fdc——混凝土管允顶力N

Kc——混凝土管综合系数,取KDC=0.391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AP——管道的最小有效传力带面积

Fdc=KcfcAP=0.391*50*((3500/2)2-15002*3.14=49877kN

大于工作井设计允顶力12000kN,因此将主顶的控制顶力定位12000kN。

顶进过程中主顶顶力不得大于此数值;

5.5.2顶力计算

根据《给排水管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土压平衡顶管顶力计算公式:

Fp=πD0Lfk+NF

Fp——顶进阻力(kN)

D0——管道外径(m),D3000顶管,D0=3.5m

L——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L为108m

fk——管道外壁与土的单位平均摩擦阻力(kN/m2)

根据上海地区同类淤泥质土层顶管施工经验,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技术fk一般可降至1kN/m2,最低可达到0.7kN/m2,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本工程取fk=4kN/m2;

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按照GB50268-2008中表6.3.4-1土压平衡顶管公式选择计算:

NF=π/4Dg2P

Dg——顶管机外径(m),取3.62m

P——控制土压力(kN/m2),顶管机位于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中,顶管段埋深16m。

P=PA+PW+ΔP

pA——掘进机处土层的主动土压力(kPa)

pw——掘进机处土层的水压力(kPa),粘土中不考虑地下水作用,Pw=0

Δp——土仓施加的预加压力(kPa),一般情况下取20kPa

:

γt——土的容重(kN/m3)

H——地面至掘进机中心高度(m)

φ——土的摩擦角

查勘探资料γt=17.7kN/m3,φ=20.2°,C=24.0kPa,H=11.0m。

计算得pA=61.3kPa

土仓压力根据埋深土仓压力控制

P=PA+PW+ΔP=81.3kPa

NF=π/4Dg2P=(3.14/4)*3.622*81.3=836kN

总顶力Fp=3.14*3.5*108*4+836=5584kN

计算顶进阻力小于控制顶力,故本工程无需安装使用中继间接力顶进。

5.6管材进场检验

本工程顶管用混凝土管均为工厂加工并进行了外防腐以后的成品砼管,钢管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需由专人对管材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可投入施工。

(1)管材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卸车前,需检查随管道同车到达的管道厂检测报告,无检测报告不得卸车。

(2)管道卸车前,需对管道进行以下检验,检验不合格管道不得卸车:

1)首先,沿管道边,量测管道长度及管壁厚度是否与规定相符;

2)其次,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对管道的轴向圆度及断面垂直度进行检测;

(3)管道卸车后,检查管道防腐层的外观。

如有轻微破损,采用符合规定的法进行修补、检测后可投入施工;如破损较为重,要求厂家到现场处理或者返厂处理。

5.7顶管进出洞施工

5.7.1起重吊装

DN3000管节单米重量约为7T,设计要求顶管管节长度为2m,单根管节重量约为14.1T,起吊半径达到14m,起重量按照1.5倍的安全系数选取,采用80t汽车起重机作为管材卸车及吊装的起重设备。

5.7.2顶管出洞段顶进施工

(1)封门形式

工作井预留洞采用砖砌体封堵,侧“井”字形H型钢格构加固,井外土体高压旋喷桩加固。

(2)顶管出洞的施工步骤

出洞前先切割拆除型钢,再将顶管机推入预留洞,然后启动刀盘切削封门砖砌体并通过螺旋输送机排渣,直至刀盘通过加固区进入原装土体。

(3)出洞段顶进施工

施工缓慢向前推进顶管机,刀盘通过止水胶板时要注意保护,防止划伤胶板。

启动刀盘切削砖封门,要防止扭矩过大而转动机壳,注意观察倾斜仪的变化,及时调整刀盘转向修正机壳转角。

通过刀盘中心向挖掘面注入适量清水,以降低刀盘阻力,并对刀具降温保护刀盘。

刀盘进入加固区掘进时,保持慢速度顶进,加入适量清水来软化或润滑水泥土,降低刀盘阻力,保持螺旋输送机出土顺畅。

顶管机进入原状土后,为防止机头“磕头”,宜适当提高顶进速度,以减少对正面土体的扰动及出现地面沉降。

将机头与管节、管节与管节(前三节)之间采用槽钢连接,使其重心后移。

(4)出洞段的各类施工参数

顶管机从始发井出洞后,应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好地面沉降。

应不断根据地面沉降数据的反馈进行参数调整,逐渐由小增大调整正面土压力、顶力、出土量、顶进速度,摸索出上述等各种施工参数以及注浆量和压力等最佳值,为正常段施工服务。

5.7.3顶管进洞段施工

(1)接收井封门形式

接收井封门形式与工作井基本相同,由砖砌体封堵、侧型钢加固、井外高压旋喷桩组成。

顶管机进洞前应从接收井,在砖墙上下左右4个位置,钻4个Φ40mm探,确认加固土体质量,无漏水涌砂现象。

(2)顶管机位置、姿态的复核测量

当顶管机头逐渐靠近接收井时,应加强测量的频率和精度,减少轴线偏差,确保顶管机能准确进洞。

对洞门位置的坐标测量确认,根据实际标高安装顶管机接收基座。

顶管贯通前的测量是复核顶管所处的位、确认顶管状态、评估顶管进洞时的姿态和拟订顶管进洞的施工轴线及施工案等的重要依据,使顶管机在此阶段的施工中始终按预定案实施,以良好的姿态进洞,正确无误地坐落到接收井的基座上。

(3)进洞接收架搭设

进洞前,应在接收井预先搭设接收架。

接收架的具体高程根据进洞前实测的机头姿态计算确定,应保证机头顺利跑上接收架,同时不产生大的落差。

(4)顶管进洞

因接收井一侧无始发井的橡胶板止水装置,顶管机头进洞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让顶管机头顺利进洞。

1)在顶管到达距接收井6m后,开始停止第一节管节的压浆,并在以后顶进中压浆位置逐渐后移,保证顶管进洞前形成完好的6m左右的土塞,避免在进洞过程中减摩泥浆的大量流失而造成管节边摩阻力骤然上升。

2)在顶管机刀盘进入接收井洞口加固区域时,应适当减慢顶进速度,调整出土量,逐渐减小机头正面土压力,以确保顶管机设备完好和洞口结构稳定。

3)顶管机刀盘切削砖封门时,缓慢顶进,降低正面推力,尽量避免将砖墙全部推倒。

4)第一节管节离接收井壁约50cm时停止推进,将机头与管节脱开。

5.7.4顶管进洞后的施工

(1)顶管机头吊出

顶管机全部进入接收井,后续管节露出约500mm,分离顶管机与管节,采用100吨吊车将顶管机头整体吊出接收井。

(2)封堵洞口间隙

顶管机头吊出接收井后,马上用砖头跟双快水泥砌墙将两头洞门与管节间的间隙封临时堵完成后,立即用钢板将管节与工作井钢洞门焊接成一体。

(3)浆液置换

注入双液浆,置换出触变泥浆,对管节外的土体进行加固。

双液浆的水玻璃和水泥重量比为1:

6。

(4)拆除设备、管道清理

拆除井导轨、后靠、主顶等设备,清理井下和顶进管道。

6、主要技术措施

6.1顶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土压平衡的控制

顶管顶进速度是保证切口土压力稳定、正面出土量均匀的主要手段,所以在顶进时,应对顶进速度作不断的调整,找出顶进速度、正面土压力、出土量三者的最佳匹配值,以保证顶管的顶进质量,也能让顶进设备以最和顺状态工作。

(2)顶进轴线的控制

顶管在正常顶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顶进轴线的控制。

在每节管节顶进结束后,必须进行机头的姿态测量,并做到随偏随纠,且纠偏量不宜过大,以避免土体出现较大的扰动及管节间出现角。

(3)顶进阻力控制

制定合理的压浆工艺,格按压浆操作规程进行。

为使顶进时形成的建筑间隙及时用润滑泥浆所填补,形成泥浆套,达到减少摩阻力及地面沉降。

压浆时必须坚持“随顶随压、逐压浆、全线补浆、浆量均匀”的原则,注浆压力控制在0.15MPa左右。

(4)顶进技术措施

1)穿越前对全套机械设备进行彻底检查,保证其顶进时具有良好的性能。

2)格控制顶管的施工参数,防止超、欠挖。

3)顶管顶进的纠偏量越小,对土体的扰动也越小。

因此在顶进过程中应格控制顶管顶进的纠偏量,尽量减小对正面土体的扰动。

4)施工过程中顶进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30mm/min左右,尽量做到均衡施工,避免在途中有较长时间的耽搁。

5)在穿越过程中,必须保证持续、均匀压浆,使出现的建筑空隙能被迅速得到填充,保证管道上部土体的稳定。

6.2泥浆减阻措施

注润滑泥浆减少顶进管边摩擦阻力,是顶管施工中一种可增加顶进距离、减小顶力的最为经济的手段。

触变泥浆是长距离顶管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

(1)润滑泥浆的配置

减阻材料采用膨润土,调制浆液时,必须经过充分搅拌。

浆料采用ZJ-40型高速旋流搅拌机进行搅拌,每次最多可搅拌400L浆液。

浆液配比为25kg浆料+300kg水,每次搅拌不得低于3min。

现场设5m3塑料存储罐2只,搅拌均匀的浆液输送至存储罐中静置2小时以上,充分膨胀以后才能使用。

(2)注浆管道的制作与布置

注浆布置在砼管中间位置,沿圆环向均布6个。

注浆的制作法是在砼管上钻,然后焊接带丝的短管。

注浆设置专用的塑料注浆单向阀,避免停止注浆时浆液倒流浆套被破坏,同时也可防止泥砂倒流入注浆,堵塞注浆管。

顶管施工结束后用标准DN25管堵封堵注浆。

6个注浆用橡胶软管串联后汇入注浆主管,支管起始位置设一只DN25球阀。

注浆主管为DN40钢管,螺纹连接。

主管上每隔100m设置一只注浆单向阀,以防止浆液倒流。

注浆管一直通到设在井口地面的注浆泵上,采用管螺纹的式进行连接,随着顶管的延伸逐渐接长。

注浆管固定在井壁和管道壁上,洞口处、中继间出采用橡胶软管连接。

(3)注浆减阻

注浆分为机头尾部同步压浆和沿线及洞口补浆。

机头同步压浆以形成原始浆套,填充固有间隙和纠偏间隙。

顶管机附近设1m3储浆灌和注浆泵,同步压浆由设在顶管机附近的注浆泵完成,操作为随顶随压、先压后顶;注浆压力控制在0.2~0.5MPa之间,格限制最高注浆压力不得超过0.5MPa。

注浆量按照每顶进1m长度0.3~0.6m3进行控制。

补浆用以补充管道沿线因润滑浆因液失水而造成的浆套缺失,该操作在顶进时或停止时均可进行。

补浆操作法为从前往后依次开启各个注浆环的阀门,每次只开启一组,每组注浆环应开启足够时间,并有足够量的浆液注入。

补浆操作一般每班进行一次,每组注浆注浆量控制在0.2~1m3之间,根据顶力增长的实际状况,适当调整补浆操作次数和补浆量。

补浆操作由于顶进距离长,一次压浆无法到位,需要接力输送,为此在管道设置一只泥浆接力泵,泥浆接力站间隔600m。

正常顶进时,注浆或补浆均以控制注浆量为主。

注意注浆压力表的变化,发现注浆压力异常升高或降低时,说明注浆管道堵塞活地层或泄漏,都要及时停止顶进分析和寻找原因。

6.3顶进测量与纠偏

(1)控制测量

根据总承包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点2个,高程控制点2个,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每30d进行一次期性复测。

在顶管井附近布设两个平面加密控制点和两个高程加密控制点,控制点布设在井边,便于向井下传递。

加密控制网每30d进行一次期性复测。

(2)联系测量

在工作井井壁上设置3个棱镜,精确测定其坐标作为井下控制点。

顶进施工过程中,井下的自动测站通过这3个控制点,采用后交汇的法进行定向,向管道传递坐标。

高程传递通过悬挂钢尺,测定井下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作为顶进施工高程控制点。

图6.3-1顶管井高程传递测量

图6.3-2工作井坐标传递立面示意图

(3)顶进测量

顶距在400m以时采用激光导向的法,为顶进指引向。

工作井安装J2JS激光经纬仪,按设计轴线发射红色激光束,在顶管机前端标靶上形成光斑,指示顶管机水平高程偏差。

顶进距离超过400m后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1)施工过程中对顶管机的水平轴线和高程、顶管机的姿态等进行测量,发生偏差应及时纠正。

2)顶进施工测量前对井的测量控制基准点进行复核;发生工作井位移、沉降、变形时应及时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3)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测量控制基准点进行复核。

4)为了保证顶进向的准确,顶进过程中定期对自动测量导向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