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826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

春人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解析版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能力提升卷(解析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6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浙江杭州高三月考)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书院,1905年更名为圣约翰大学,后来其部分系科与教师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1906年,英、美两国的6个教会共同创办了北京协和医学堂,即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

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

B.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

D.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在日益加深

【答案】B

【解析】A项“根本性”说法错误,故排除;由材料可知,外国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故B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并非强调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故D项错误。

2.(2020·浙江衢州月考)《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此材料不能说明五禽戏

A.根据动物形态演化而来B.华佗所创,可强身健体

C.可治疗疾病,临床试用D.可防治疾病,有益身体

【答案】C

【解析】“治疗疾病,临床试用”的说法错误,五禽戏是强身健体之术,并非中医临床学,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佗因观察动物形态而创立五禽戏,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五禽戏由华佗所创,据材料“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以强身健体,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防治疾病,并对身体有益,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北京海淀月考)中国的针灸学博大精深,《玉龙歌》首见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本歌取120穴位,治疗80余种病证。

下列关于针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B.唐朝时出现针灸铜人

C.至今针灸临床经验不足D.针灸治疗适应证有限,简便经济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针灸学在中医药中发挥巨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A项正确;北宋时期出现针灸铜人,排除B项;针灸学临床经验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针灸典籍,排除C项;针灸治疗适应证广泛,效果显著,简便经济,排除D项。

4.(2020·北京四中月考)王延庆在《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一文中指出,罗马历史上有三次记录详细的瘟疫:

公元65年的瘟疫、皇帝马可·奥勒留统治期间的“安东尼瘟疫”(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

当然,除了这三次瘟疫外,罗马还发生过多次瘟疫。

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有

①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②导致了罗马经济的衰退

③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④造成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

⑤改变了以后西方的医学史⑥导致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⑤是对西方医学史的影响,不符合题干设问“对罗马的影响”,排除;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排除⑥;①②③④都是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故D正确,排除ABC项。

5.(2020·山东潍坊月考)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

对此,李时珍说:

“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

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

”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李时珍对于过去不敢用的药采取利用,显然是探究创新的尝试,B正确;现实态度不符合材料信息,A错误;观察不符合材料事实,C错误;理性批判不是李时珍材料中信息,D错误。

6.(2020·山东滨州月考)《论语》记载,伯牛生病了,孔子去慰问他,隔着窗户握着伯牛的手说:

“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一记载

A.说明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了疫病隔离制度B.反映了儒家学派对探视病人的礼节规范

C.可作为研究当时传染病防治的一手资料D.可用于论证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来源

【答案】C

【解析】《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论语》中关于伯牛生病,孔子隔窗慰问的记载能够证明当时可能出现了传染疾病,可作为研究当时传染病防治的一手资料,故选C;该记载不能证明春秋时期建立了疫病隔离制度,排除A;孔子慰问伯牛并没有反映探视病人的礼节规范,排除B;“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排除D。

故选C。

7.(2020·海南海口月考)《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病从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

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答案】A

【解析】望是指看气色,闻是听声音,问是问病情,切是把脉,材料中内容反映的只是“四次面见”并没有体现出其他的三项内容,所以答案选择A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学

8.(2020·海南儋州月考)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学工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中医药学经验进行有效防控。

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工作者要研究古代中医学必读的书籍不包括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D.《氾胜之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都是中医学必读的书目,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汜胜之书》是农学著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2020·浙江台州月考)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有关针灸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精华

C.以经络学为基础D.受到全世界的青睐

【答案】C

【解析】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临床经验丰富,C项正确;针灸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关系不大,A项错误;中医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成就,但不能全面体现中医精华,B项错误;针灸不仅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备受青睐,但不能说受到全世界的青睐,D项错误。

10.(2020·浙江丽水月考)人类与瘟疫的抗争从未停止,一些世界名画记录了“战疫史”。

意大利画家皮耶特·布鲁格尔在1562年绘制的板面油画《死亡的凯旋》,记录了这场让人类历史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瘟疫。

这场疫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许多人开始信奉科学胜过信奉上帝B.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文艺复兴

C.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向D.使人们更加信仰天主教的说教

【答案】D

【解析】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蔓延,大量人口死亡,人们陷入绝望,对天主教的说教产生了怀疑,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1.(2020·河南郑州一中月考)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

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

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A.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B.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

C.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D.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的

【答案】C

【解析】材料“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疫病,主要是因为宋代首都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而古代医学落后,所以一旦发生疫病,无法有效减病降灾,故C项正确;宋代守内虚外,但驻军制度与疫病频发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出市坊制度打破后的环境状况,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两宋首都疫病多发,没有说明民众的信仰造成疫情,故D项错误。

12.(2020·山东菏泽月考)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

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

这表明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

【答案】B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制定检疫章程,严格检疫,这促进了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海关检疫主要是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能据此认为国外传染病严重,排除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2020·天津耀华中学月考)《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由此可知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可知,国家重视医疗卫生问题,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当前药品供应问题严重的结论,加强医疗立法只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排除A项;B项中“完善”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我国加强医疗立法并提出相关要求,无法说明“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排除D项。

14.(2020·山东滨州北镇中学月考)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计划,目前我国实施的基础免疫计划中有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可以免费接种这些疫苗。

这表明

A.基础免疫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确保儿童健康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儿童的免疫计划

C.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D.疫苗接种后可以终生免疫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免疫计划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儿童的疫苗接种问题,并没有提到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健康情况,故A项错误;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疫苗的接种问题,故C项错误;儿童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终生免疫,故D项错误。

15.(2020·山东潍坊月考)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

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

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

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降低了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B.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

C.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D.推动了公共卫生的建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材料信息“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不能反映人均寿命降低,故A项错误;“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说明了注重改进卫生环境,认识其重要性,故D项正确;“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供水系统的改进”反映了具备供水系统,不是缺少,故B项错误。

16.(2020·山东日照月考)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

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上山下乡运动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严重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对农村实行的医疗卫生改革,也是调整的表现,因此C正确,ABD排除。

故选C。

17.(2020·浙江宁波月考)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答案】B

【解析】材料“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B正确,ACD排除。

18.(2020·浙江丽水月考)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对许多非洲国家派出大批医疗队,使得非洲一系列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全球蔓延,在国内疫情基本控制的前提下,中国又向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和医疗物资。

这主要体现了

A.中国对盟国大力援助B.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C.我国医疗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D.中国要扩大世界影响力

【答案】B

【解析】中国派出大批医疗队帮助其他国家主要体现了中国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我国医疗技术在某些领域是世界上先进的;扩大世界影响力并非材料主旨。

19.(2020·北京八中月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

关于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C.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技术D.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国卫生运动不能提高医疗技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均属于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0·山西临汾一中月考)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

而在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一个月的时间蔓延全世界,成为全球公共安全事件。

导致新冠病毒肺炎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B.新冠病毒肺炎具有超强传染性

C.防疫措施不到位D.科技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加快了传染病的蔓延,因此A正确;B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21.(2020·河北承德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

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

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

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

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

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

明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

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

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

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

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

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

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

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

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

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

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

(6分)

【答案】

(1)措施:

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民;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斋戒祈祷趋避疫病;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作用:

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

(2)背景:

宗教观念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发展。

意义:

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解析】

(1)措施:

由材料“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可归纳为政府减免税收和发放钱财赈济民;由材料“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可归纳为针对疫病施医送药,并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由材料“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斋可归纳为戒祈祷趋避疫病;由材料“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可归纳为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作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疫情本身的控制、社会矛盾的缓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等方面入手分析。

(2)背景:

由材料“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可归纳为宗教观念的影响;由材料“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可归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由材料“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可归纳为封建王权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4至17世纪中期,欧洲出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

意义:

由材料“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可知,卫生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由材料“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可知,卫生革命提高公民卫生意识;由材料“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可知,卫生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22.(2020·浙江金华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

李鸿章认为:

“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

”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

材料二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医学著作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中医学堂

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医学研究

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中西医学研究会;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医药改良

仿效西法,“请求化学以精泡制”。

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

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

(7分)

【答案】

(1)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的科技文化对传统的“中学”形成冲击;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将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西医并存的局面,传统医学面临严峻挑战。

(2)措施:

近代以来,传统医学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并著书立说;中医积极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借鉴西方医学弥补不足,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创办学会并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侵及医林”等信息可从西方列强侵略、西方的科技文化的冲击、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中医学堂”“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等信息可从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并著书立说、吸收西方医学、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改造和创新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改良传统医药等方面回答措施即可。

23.(2020·四川雅安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

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

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

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

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

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

这些暴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

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

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