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688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0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编号:

CNF/MSJZBCPCW-XXX

文件类型

文件页数

附录页数

版次

修订说明

受控编号

密级

CP

13

1

1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版

版次

完成日期

实施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权声明:

本文件属于公司内部管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目录

1.工作范围1

2.工程概况1

3.编制依据1

4.主要工程实物量1

5.施工部署1

5.1施工顺序1

5.2施工段划分1

5.3先决条件1

6.施工方法及工序2

6.1混凝土运输2

6.2混凝土取样试验2

6.3混凝土浇筑4

6.4施工缝的处理7

6.5混凝土养护7

7.施工进度计划7

8.资源计划7

8.1材料机具计划7

8.2施工人员计划8

9.质量要求8

9.1质量保证措施8

9.2外观缺陷处理9

10.HSE要求13

11.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措施14

1.工作范围

项目部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描述

2.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工程规模:

工程特点:

工程范围:

3.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主要工程实物量

根据工程量大小、及相关要求确定

5.施工部署

5.1施工顺序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取样试验→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外观缺陷处理→混凝土养护

5.2施工段划分

项目部根据各自工程特点划分

5.3先决条件

a)各种材料、机具、人员已按要求准备到位,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准备就绪。

b)混凝土泵车、罐车按计划进场,并按规定进行合理运输混凝土。

c)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理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

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

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楚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净。

泵送混凝土应将输送管铺设好。

d)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止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分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留有积水。

e)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合格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检、预检手续,经监理、甲方验收合格。

f)浇筑混凝土用的排架及马道已搭设完毕,走道板铺好并经检查合格。

g)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值班试验员已下达砼配合比通知单。

h)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天气预报收集工作,做好防雨措施。

i)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6.施工方法及工序

6.1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低点运至浇筑地点。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下表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min)

砼强度等级

气温

≥20℃

<25℃

<C30

120

90

≥C30

90

60

注:

A.采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B.对轻骨料混凝土,其延续时间应适当缩短。

2)塌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道内壁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预计泵送间歇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6.2混凝土取样试验

1)每次取样前要清理并湿润推车。

2)罐车就位后高速旋转1min才能取样。

3)入模温度测试:

a)测温探头插入混凝土超过1/2的长度;

b)探头在混凝土中停留2分钟以上;

c)待读数稳定后读数。

4)塌落度试验:

 

混凝土塌落度试验示意图

a)清理并湿润操作平台;

b)分3次将混凝土均匀的装入筒中;

c)插捣时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d)提起时,垂直平稳的提起塌落度筒,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

e)从开始装料到提塌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f)混凝土塌落度150±40mm。

5)混凝土试块制作与留置

在常温情况下,需要每次制作2组试块:

标养一组(28天试压)、拆模强度(15-20天试压)备用块一组,冬季施工期间,需要每次制作3组试块,标养一组(28天试压),冬施临界强度一组(3天试压)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

同条件试块的放置应能保证试块与结构处于相同的气候条件之下,为保证混凝土试块的尺寸,防止人为破坏。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的,每200m3取样一次;当不超过1000m3的,每100m3取样一次,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小于1次,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小于1次。

6.3混凝土浇筑

6.3.1垫层混凝土浇筑

a)把地基基层上的浮土、垃圾等用铲子剔掉,清扫干净。

b)大面积垫层施工时,可采用跳仓、分段法施工,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道伸缩缝;若垫层过厚,可布置间距200mm×200mm的抗裂钢筋网片。

c)混凝土浇筑前,在基地上钉短钢筋头,由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按照垫层设计标高控制钢筋外露长度,钢筋外露部分顶标高为垫层顶标高(钢筋间距2m左右),或采用提前预制找平墩进行标高控制。

d)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布料不宜过宽,方便刮杠找平。

布料一段距离时,用铁锹将混凝土铺平,厚度略高于找平墩以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凸起的铲掉,凹处补平,再用水平刮杠按照钢筋头顶部位置将混凝土面刮平,同时控制灰面标高。

e)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面层,把脚印压平。

当面层初凝前,地面面层上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提浆机进行二次精光收面。

f)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内,表面严禁上人、堆物和其他施工工作。

同时在混凝土面进行保湿、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6.3.2承台混凝土浇筑

a)浇筑前核对混凝土型号和配合比无误,浇筑区域内无杂物、污染物,对接触面和钢筋进行湿润后,才可以浇筑混凝土。

b)对于每一插点应控制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控制在20秒左右,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有明显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浆稳定为准。

c)对角落部位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时严禁振动棒碰到预埋件和插筋。

d)混凝土收面流程:

刮尺进行表面找平→木抹子进行表面压实、平整→提浆机进行砼表面磨压、提浆→木抹子抹平(收面完成)

e)混凝土刮平必须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进行,按照标高线进行操作,保证刮平的混凝土和标高线基本一致;

f)刮平时,人员应倒退式作业,不得在混凝土中留下脚印等痕迹,此过程最好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6.3.3短柱、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a)短柱、剪力墙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浇筑,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1.5m。

b)混凝土浇筑之前,柱底应先浇筑一层(50mm左右)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

c)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最大不超过500mm。

d)混凝土若采用汽车泵布料,极易出现浇筑速度过快的情况,导致侧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模板被混凝土挤压变形,因此应数根短柱、剪力墙同时浇筑。

e)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边振捣边观察,直至混凝土表面不冒气泡,但也不应过振,以免造成混凝土表面翻砂,影响混凝土观感。

f)整个截面都要予以振捣,特别是角部;上一层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但振动棒不宜插入下层混凝土太深,以免扰动下层已沉实的混凝土。

6.3.4墙体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并对混凝土基面浇水加以湿润。

b)根据墙体长度确定泵车数量及站位,浇筑时同时进行布料,以免分层间隔时间过长形成水平冷缝。

c)布料管下端距离浇筑面H≤1.5m,分层厚度h≤500mm,一层浇筑完后紧接着布下一层混凝土。

d)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梅花形插点布置,振动棒在使用时从低向高处振,做到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且上层混凝土的振捣需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e)在进行振捣时,振捣工沿着浇筑面推进方向排成一行,逐行振捣向前推进;振捣和布料一样分层进行,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5cm,插点间距不大于振动半径的1.5倍。

对于每一插点应控制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控制在10-15秒,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有明显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浆稳定为准。

f)对角落部位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在振捣时严禁振动棒碰到预埋件。

g)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振捣时,振捣棒应距离洞口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g)混凝土的振捣做到内实外光,混凝土面最终标高不超过控制标高。

h)在竖向钢筋上标记每一施工段的浇筑高度,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顶标高,否则会造成上部预留插筋搭接长度。

6.3.5梁板混凝土浇筑

a)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型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b)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设在板底下20~30mm处;第一层下料稍缓,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

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及埋件;

c)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托板抹平表面;

d)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e)施工缝设置:

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适用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双向受力板、厚大结构、拱、薄壳、水池、多层钢架等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施工缝宜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6.3.6楼梯混凝土浇筑

a)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

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木磨板)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b)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c)施工缝位置:

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适用范围内。

6.3.7冬期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a)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b)混凝土浇筑前,安排专人负责天气预报信息收集,必须事先收听天气预报,尽量选择气温较高时间段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用测温仪测出混凝土入模温度,入模温度一般5~10℃使混凝土不受冻害。

c)在浇筑前,按照常规条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模板、钢筋的检查,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污垢,振捣机械和工具的准备等。

模板各棱角及施工缝处加强保温。

检查汽车泵、罐车防风、保温措施是否按要求实施。

参与混凝土施工的各种机具、设备提前就位,并经试运行,保证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d)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确保水、电、照明不中断。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还应掌握天气变化情况,特别在雨天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施工需要和冬期施工特点,还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保温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e)在寒流突然袭击之前浇筑完混凝土,并采取一切保护措施,及时覆盖上薄膜及棉毡,保证混凝土不受冻害,并增设不少于2组同条件养护试块。

6.4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处理:

a)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

膜和松动石子以及松弱混凝土层,并用水冲洗干净;

b)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处浇水充分湿润但要排除积水,然后浇一层水泥

浆或与混凝土成风相同的水泥砂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c)新浇筑的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d)动力设备的垂直、水平施工缝隙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有地脚螺栓的设备基础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

6.5混凝土养护

a)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

b)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

凝土不得少于14天;

c)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

常温下每日浇水两次;

d)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其四周应压实至严密,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

e)可喷晒养护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达到养护目的;

f)养护用水与拌制混凝土用水应相同。

7.施工进度计划

具体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计划。

8.资源计划

8.1材料机具计划

混凝土选用商品混凝土。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及测量仪器详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泵车

2

插入式振捣棒

3

平板振动器

4

铁锹

5

木抹子、长抹子

6

胶皮水管

7

料斗

8

小翻斗车

9

小推车

10

水准仪

11

全站仪

8.2施工人员计划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人员详见下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振捣工

2

瓦工

3

力工

4

架子工

5

钢筋工

6

木工

9.质量要求

9.1质量保证措施

a)混凝土搅拌车进场后,应把好混凝土质量关。

检查混凝土搅拌车发车、运输、到达时间、检查坍落度、可泵性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合格者严格予以退回。

b)混凝土浇捣必须连续进行。

c)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由技术、质检人员全面负责,监督振捣质量。

d)混凝土浇捣前对新老混凝土接缝处的垃圾、杂物应清除干净,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e)在操作难度较高、钢筋密度较大的区域,应做好醒目标志,以加强管理,确保混凝土浇捣质量。

f)混凝土必须由专人负责按规定要求制作足够的试块,并标明标号、使用部位、日期及编号。

9.2外观缺陷处理

9.2.1外观缺陷判定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露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蜂窝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夹渣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裂缝

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连接部位缺陷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外形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民边凸肋等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外表缺陷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9.2.2原因及预防措施

a)蜂窝

产生原因: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柱、墙跟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适用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b)露筋

产生原因:

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c)麻面

产生原因:

拆模过早,模板表面不光滑,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d)孔洞

产生原因:

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或未经振捣或漏振形成。

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e)缝隙与夹渣层

产生原因: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预防措施:

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f)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g)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产生原因: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h)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精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i)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

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j)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有关规定。

k)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9.2.3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如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应当有专人统计裂缝数量、位置,根据裂缝的类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混凝土表面裂缝示意图

例如设计要求规定:

a)对于表面裂缝宽度小于0.3mm,深度≤0.1H(H为混凝土结构厚度,对有分层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厚度指分层厚度),且裂缝处无防水防渗要求时,可不作处理。

b)对于表面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时采取化学灌浆法。

c)化学灌浆法处理方法为:

清理:

清除混凝土表面泥土、水渍,压缩空气吹净后用溶剂擦洗干净。

粘贴压浆嘴:

缝面清洗干净后,在裂缝表面每隔30cm粘贴一个压浆嘴。

压浆嘴中心点应与裂缝相吻合,压浆嘴底片周围均匀涂抹环氧封缝胶,每个裂缝端点都需设置压浆嘴。

密封:

对清理过的缝面用环氧封缝胶进行封堵,涂抹厚度1mm左右,涂抹宽度裂缝两侧均应在5mm左右,即涂抹宽度应在10mm左右。

灌浆:

待环氧封缝胶完全固结后,用压浆泵进行灌浆处理,采用跳孔压浆顺序进行施工,压力控制在0.5MPa左右,稳压3分钟而不进浆即可认为浆液已罐满。

相邻两压浆嘴间裂缝灌浆处理后浆液应呈贯通状态。

9.2.4其他缺陷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表面容易出现蜂窝、麻面、错台等外观质量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

a)蜂窝、露筋:

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b)孔洞:

凿去输送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干净,支模后,先涂纯水泥浆,再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捣。

如孔洞较深,可用压力灌浆法。

c)麻面:

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

10.HSE要求

a)对现场施工人员和新进人员进行入场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b)特种工种必须持有效期内的证件上岗,在做好各工种上岗执证工作的同时,必须认真做好验证工作。

凡注明有效期的上岗证书,在人员培训记录中必须注明有效时间及复验时间,以确保上岗证书的有效性。

c)作业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保用品进行作业,高处作业必须100%系好安全带,禁止向下抛物扔件。

d)吊装作业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

e)设备经安全检验后方可进场,对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围护,保证安全使用。

f)施工用电须按要求,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并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保护”,保持整洁。

g)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所的设备,要加强监控、检查工作,发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h)所有工具摆放整齐,材料和零件有序堆放,每日做到工完场清。

11.附件

附件一:

JHA分析

序号

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预防措施

1

砼运输

砼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

伤人

伤害设备、(建)构筑物

上岗交底

道路平坦竖竖实

设置警示牌及防护设施等交通安全

2

临边作业

砼作业人员在高空的临边施工

高空坠落

临边防护栏,孔洞防护

技术交底

自身防护

3

倾倒混凝土

无挡车措施

人体伤害

高出落物

设置有效的挡车及防护措施

4

夜间作业

光线不足

人体伤害

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安排电工值班

5

振动

带电

触电

操作人员穿胶鞋,戴绝缘手套;

机具使用带有漏电保护的开关箱。

6

砼浇筑

过剩砼处理

污染环境

集中堆放、埋填

7

搅拌机、

废水

污染环境

指定地点清洗,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