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65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docx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

作者:

赵光辉冯帆

来源:

《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2017年第11期

  

  [摘要]文章在对世界智能制造发展做出评价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和瓶颈问题,分析了我国智能制造的趋势及影响,提出了未来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政策建议与对策措施,如将基础系统软件开发与标准制定纳入顶层设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自主机器人品牌,培养技能工人,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完善落实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等。

  [关键词]智能制造;发展进程;政策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012

  智能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利用新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变革升级。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与产业革命,逐渐颠覆重塑了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其中,依托先进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制造成为各国发展布局的核心内容,如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等,都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希望借此增强本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与话语权。

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是我国整体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必然路径。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拐点期,面临众多痛点和复杂的发展环境。

如果对发达国家来说,基于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新经济本质上是通过信息化实现“再工业化”,那么对我国而言,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经济则是进行“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是通过智能制造转型为传统工业制造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实现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智能制造发展概况

  1�1美国:

以智能制造重塑竞争优势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不断崛起的大数据新技术正在推动智能制造不断发展,其装备也呈现出了模块化、个性化、开源化的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很多发展困境,比如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市场需应对外资的挑战、对系统软件的重视程度较低,等等。

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全球工业技术体系、竞争格局、发展模式将被全面颠覆,发生重大变化。

在这种形势下,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

  美国围绕“工业互联网”与“新一代机器人”布局智能制造战略;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以期借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欧盟推出了“2020增长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日本、韩国也推出了与智能制造有关的战略。

由此可见,在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方向,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

面对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的趋势,我国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要将智能制造基础系统软件的开发与标准的制定纳入顶层设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创建自主品牌,做好高级技工与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将相关配套政策落到实地,鼓励技术创新,使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我国制造业发展表现出了四大特点,分别是中高速发展、结构优化升级、挑战逐渐增多、有了全新的动力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借助智能制造,产业不仅能成功地转型升级,还能重塑竞争优势。

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讲,还是从实践上来讲,各界都普遍将智能制造视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结束之后,很多发达国家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快速回暖,重塑市场竞争力,推出了一系列国家战略,比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日本的“再兴”战略,韩国的“新增长动力”战略等。

虽然,这些战略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点,比如:

都关注新兴产业;都针对新兴产业制定了帮扶政策;都支持企业研发前沿技术;都对中小企业采取了扶持措施;都关注竞争环境的改善;都关注新产品市场的培育;都关注人才培育的改革;等等。

另外,这些战略还希望通过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对新要素、新市场环境的适应。

在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之后,为了刺激本国制造业再次发展,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规划了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展现了美国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主导权,以智能制造的发展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目的。

  继工业革命与互联网革命之后,通用电气公司(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革命”。

GE对工业互联网的解释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网络,能实现人、机器、数据的相互连接。

工业互联网倡导借助物联网及被软件定义的设备来对工业领域隐藏的巨大经济效益进行充分挖掘。

工业互联网在整合两大革命性转变方面有两大优势:

第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无数机器、设备、机组、工作站都涌现了出来;第二,在强大的网络革命的影响下,计算机系统、信息与通信系统产生并发展。

在这种发展态势下,三种元素逐渐融合,将工业互联网的精髓充分展现了出来。

  据GE预测,借助工业互联网,美国工业的年生产率将提升1%~1�5%。

未来20年,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将因工业互联网提升25%~40%。

在此期间,在工业互联网的作用下,全球GDP将增加10万亿~15万亿美元。

截至目前,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通用电气公司推出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已多达24种,包括铁路机车效率分析、石油天然气平台监测管理,等等。

美国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制约着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制造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引导高端制造业回归。

从2009年至今,美国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比如《制造业促进法案》《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等,这些政策文件均明确表示,要降低制造成本,拉动就业,实现能源独立,打造企业总部基地。

  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利用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重点发展新兴领域,比如清洁能源、生物与纳米技术、智能电网、新一代机器人、先进汽车、先进材料等。

另外,借助智能制造,制造业的用工需求将大幅下降,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支出能得到有效控制,科技优势能顺利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对于智能制造的实现来说,下一代机器人是关键。

美国政府在多个法案中都明确表示要发展先进机器人技术,并推出了下一代机器人研究计划,该计划预计耗资7000万美元。

  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国家机器人技术计划;2013年,美国机器人研发路线图制定完毕,该路线图涵盖了制造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保健机器人、国防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并从战略意义、重点发展领域、研究路线图等方面,对这些机器人的研发进行了剖析,以期借此推动机器人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强化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由此可见,美国将下一代机器人视作了其在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弥补了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的短板,缓解了其对制造业发展的限制,成功地重塑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1�2德国:

基于工业4�0的智能生产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在欧洲地区,德国经济率先回暖,其中制造业出口为经济增长做出了2/3的贡献,是其经济回暖的主要驱动力。

一直以来,德国都非常注重发展制造业,注重对工业科技产品进行创新,对复杂的工业过程进行管理。

  2010年,德国推出了《高技术战略2020》,开始聚焦未来科技与全球竞争,将“工业4�0”纳入了十大未来项目之中。

2013年,德国联邦教研部联合经济技术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工业4�0战略”如何推行的文件,该文件在德国学术界与产业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工业4�0”战略也因此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在“工业4�0”战略中,智能工厂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工厂建立在信息物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社交网络能实现人机互动,将颠覆传统工厂模式下人与机械之间操控与被操控的关系,使其得以重塑。

  为了实现该目的,工厂要将智能终端广泛地用在制造装备、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设施等方面,借助物联网引导终端之间进行实时互动,自动交换信息,自动触发行动,进行独立控制,个性化管理整个生产过程。

另外,借助远程控制系统,人还能对生产系统进行调控,使其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工业4�0”战略还将构建嵌入式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生产构建所需的要素有很多,不仅有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等传统要素,还有数据等新型要素,其中数据这种生产要素甚至能对全局产生影响。

  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智能工厂生产出来的智能产品能实时生成数据,形成大数据系统。

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整理能形成智慧数据,通过对智慧数据进行可视化、互动式加工,将产品与工艺流程的实时优化方案反馈到智能工厂能形成一个闭环,推动生产系统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要想将这些设想变成现实,就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比如云技术等。

  智能工厂与智能产品联合在一起就能构成嵌入式制造系统,其特点是:

企业间的业务流程与企业内部的运营流程分别形成横向价值链与纵向价值网络,终端到终端技术实现横向与纵向整合。

以智能工厂为基础,在物联网与务(服务)联网的作用下,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的连接,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实现全面智能化。

  1�3英国:

新技术重构制造业价值链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英国一直在推行去工业化战略,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英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探索制造业重振策略。

为了让本国的制造业吸引世界各地的制造商,英国政府积极建设制造基地,面向全球制造企业进行招商。

  2011年12月,英国政府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倡议”,支持飞机、汽车等传统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等新型产业发展,并计划投入1�35亿英镑,构建一个先进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带动整个制造业再次振兴。

在新科学技术、产业形态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传统的制造模式被颠覆,全球产业格局得以重塑。

2012年1月,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预测制造业未来的战略研究项目,该项目以2050年英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定位,通过对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研究,提出推动制造业发展振兴的相关政策。

2013年10月,英国政府就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称:

制造业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制造产品、销售产品,而是“服务+再制造”,并倡导企业在多个技术领域进行布局,比如通信、绿色技术、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发光材料、增材制造等,以构建智能制造格局。

2014年,英国有关部门发布了《工业战略:

政府与工业之间的伙伴关系》,该文件的目的是:

提升英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该文件对英国制造业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对政府重点扶持的领域与技术做出了明示(这些领域与技术包括大数据、卫星、高效能计算、航天商业化、先进制造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等),提出要以平台创新将创新研发与工业衔接在一起,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对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扶持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商业合作模式的创新,构建公平、透明的政府采购体系。

  1�4日本:

制定推行机器人大国战略

  日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开始于1990年,当时,日本通产省提出了一个关于智能制造研究的十年计划,并与欧共体委员会、美国商务部合作成立了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委员会。

1990—2000年,日本在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方面共投入1500亿日元。

  1992年,日本、美国、欧共体提出要研发一种合作系统,该系统能使人与智能设备摆脱生产操作与国界限制。

1994年,先进制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其内容包括全球制造、分布智能系统控制、制造知识体系等。

之后,机器人迅速在日本的制造工厂普及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为八大汽车制造商采用,对自动化、信息化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给予了充分关注,借助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实现了有机集成。

  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工业机器人装机数量最多,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也非常大。

为满足产业变革需求,保住其“机器人大国”的地位,日本政府于2015年1月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制定了三个核心目标:

  

(1)让日本成为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

通过产、学、官合作引导用户与机器人制造厂商对接,刺激机器人创新。

同时,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下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开展国际标准化等,以进一步强化其机器人产业的培育能力。

  

(2)成为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

让机器人在制造、服务、医疗、自然灾害应对、农业、工程建设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一方面推进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另一方面做好环境建设,让机器人随处可见。

  (3)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及数据应用水平的提升,借助互联网,所有物联都能实现互联,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产生海量的大数据。

所以,机器人数据交换与存储也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安全与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智能制造设计研发的一大特征就是技术严格保密。

为了保证核心技术的安全,日本所有大中型制造企业都建设了智能制造“设计中心”,将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固化在生产出来的智能制造装备中。

比如,发那科(日本机器人制造商)以“黑匣子”的形式压缩控制软件,将其交给客户,以保证该软件的安全;天龙工场燃气仪表制造公司的所有设备都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都是自主研发、制造出来的。

总之,日本的制造企业通过对核心技术的加密与保护,切实为其智能制造产品的长期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1�5中国:

智能制造的发展势头猛劲

  随着工业化进入后期,中国的工业化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与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智能制造迅速发展,实现普及应用。

  

(1)智能制造战略框架逐渐完善。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更好地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我国智能制造战略的框架逐渐清晰、完善。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一项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培育、如何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智能制造装备视作了重点发展方向。

2012年5月,一项关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问世,该规划明确了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四类重点发展产品,分别是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2012年4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智能制造科技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的五大阶段性重点任务,分别是基层理论与技术研究、制造过程智能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智能化装备、系统集成与重大示范应用、智能制造集成技术与部件。

2011—2014年,国际发改委连同财政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面落实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对自动控制系统、伺服和执行部件、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进行重点突破,从金融财税政策方面加大了对智能制造的支持。

2015年3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同年,“中国智造2025”升级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智能制造迅速发展,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国家战略、国家规划的出台、落地,我国智能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与发展领域逐渐明确,智能制造战略框架逐渐完善。

  

(2)中国国内发达地区率先发展智能制造。

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的要素供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力制约、能源制约、土地制约相继出现,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该阶段,制造业要发展,必须以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为驱动力,于是,对智能制造产生了迫切需求。

受需求拉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率先制订了关于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计划。

比如,2012年,浙江省开始推行“全面推进机器换人”项目,并为这一项目注资5000亿元,预计到2017年全面落实这一项目。

自2014年始,广东东莞每年投入2亿元对企业的“机器换人”计划进行扶持,已有大量机器人在生产线中得到了应用。

另外,受政策扶持,机器人制造商越来越多,广东、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都成立了“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业联盟”。

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于2013年3月在北京成立,随着这一联盟的成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也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3)中国国内领先制造企业加速智能制造布局。

2012年,海尔数字化互联网工厂进入了规划建设阶段,对智能制造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截至目前,海尔已建成了两大支撑平台(众创汇用户交互平台、海大源模块商资源平台),四大互联工厂(沈阳冰箱工厂、佛山洗衣机工厂、郑州空调工厂、青岛热水器工厂),开始推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与工业4�0的智能制造之路相契合。

在海尔的数字化互联网工厂中,用户可以从多个终端进入工厂的交互平台,对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全过程(定制下单、订单下线、订单配送等过程)进行实时追踪。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用户一改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产品的设计创造者。

而位于生产制造另一端的零部件供应商则升级为模块商,直接与用户需求对接,和用户一起设计产品,对产品的增值空间进行拓展。

总之,海尔的互联工厂对家电业的制造模式进行了创新,引领了全球家电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汽车生产领域,奇瑞在汽车智能制造方面做出了成功示范。

为了做好智能生产,奇瑞建立了机器人公司,将自主研发的200台机器人投入生产,打造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在通信设备领域,中兴、华为引领了智能制造,其中,中兴建设了25条全自动生产线用于生产智能手机,并在多个环节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

  1�6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评价

  

(1)智能制造是经济增长新渠道。

智能制造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成为经济学研究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之后,为了探寻经济增长新渠道,很多国家开始将目光重新放到了制造业领域。

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相继推出了制造强国战略,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制备等,新一轮增长竞赛拉开序幕,各国都火力全开以期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自此之后,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纷纷制定了诸多政策、措施,以鼓励、支持本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比如,美国先后颁发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出口倍增计划》《美国创新战略:

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等法案,鼓励高技术清洁能源产业、新一代互联网产业、生物产业、汽车工业更好地发展。

德国政府围绕智能工厂制定了“工业4�0战略”,鼓励工业领域研发、创新技术以推进新一代制造业革命的开展。

日本提出了新增长战略,将环保型汽车、太阳能发电、电力汽车等列为了重点产业。

韩国制定了“新增长动力规划与发展战略”,规定了未来制造业重点发展的6大产业及22个重点方向,其中6大产业有能源与环境产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等,22个重点方向包括太阳能电池、绿色汽车、海洋生物燃料等方向。

欧盟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欧洲2020战略”,该战略规定了三大发展重点,其中再工业化的重点内容就在智能增长中有所体现。

之后,欧盟又于2012年10月发布了《指向增长与经济复苏的更强大的欧洲工业》,对“再工业化”战略的目标做出了进一步明确,其目标为:

到2020年,工业在欧盟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提升到20%。

欧盟的成员国也为“再工业化”战略目标的实现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再工业化”战略。

比如,2011年,英国在《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之路》报告中规定了六种优先发展的行业;2011年,西班牙提出了“再工业化援助计划”,从政府手中融资4�6亿欧元为国内再工业化项目的发展提供支持;2012年,法国成立了生产振兴部支持法国工业振兴发展。

日本政府在2009—2012年提出了5轮经济振兴对策,其中心内容是增强日本工业的竞争力。

安倍政府不仅扩张货币与财政,也十分关注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并于2013年6月提出“日本再兴战略”,提出了三大重点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产业再兴战略。

同时,安倍政府还提出了产业再兴的6项具体措施,分别是紧急结构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地区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改革雇用制度、构建世界领先的IT社会。

  

(2)智能制造呈现服务化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客户需求越发个性化、现代科技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与生产组织方式,其典型表现就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

据统计,目前,全球500强企业涉及的行业多达51种,其中服务业有28个;全球500强企业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占比56%,并且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70%,制造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占比也是70%。

跨国制造企业都在积极为制造服务化转型提供助力,吹响了制造业服务化时代到来的号角。

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标志着制造业已走向高级化。

实现服务化之后,制造业生产将由传统的产品制造转向提供集产品与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产品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售后的边界将日渐模糊。

据研究,在美国,34%的制造业从业者在从事服务类工作,并且在整个制造业产出中,其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投入占比达到了20%~25%。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我国198家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服务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小于10%的企业占78%,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20%的企业占6%。

在利润方面,企业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在10%以下的企业占81%,剩余企业的服务净利润贡献率都在10%~20%。

  (3)各国智能制造竞争的焦点是规则与标准。

世界范围内所有的竞争都会围绕规则与标准展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国际竞争中,技术专利与标准控制已成为两个最重要的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意识到,要想进一步掌控科技与产业,就必须掌握标准,尤其是与安全、健康、环保等有关的标准。

比如新能源汽车,美国、德国8家汽车生产厂家宣布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使用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该标准将在美国、欧洲国家推广使用。

对此,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做出了规定,自2017年,凡是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的新电动汽车都要使用这个新的接口标准。

德国、美国8家汽车生产厂家制定充电接口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借联盟之力在全球市场推广标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据制高点,主导、控制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不只是做好本土市场的经营。

  2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特征、趋势、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与主要问题

  2�1智能制造产业的主要特征

  智能制造有四大特征:

一是生产系统纵向整合及网络化;二是价值链横向整合;三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四是技术应用指数式增长。

借助这四大特征,制造企业有机会利用各种制造新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

  

(1)生产系统纵向整合及网络化。

生产系统纵向整合与网络化是智能制造的首要特点。

面对不断变更的订单需求、库存水平及各种突发故障,借助信息物理系统(CPPSs),网络化的生产系统能对其做出快速响应。

智慧工厂能实现自我管理及定制化生产与个性化生产。

前提是,数据要充分整合在一起,依靠智能传感技术与自动化系统帮助。

生产资源与产品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原料与部件能根据需要在任意时间被送往任意地点。

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系统能对每个环节,每个差错进行记录,以帮助工厂对订单变化、质量波动、设备停机等问题进行快速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浪费。

对资源,尤其是生产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是信息物理系统最大的优点。

当然,要将信息物理系统的优势发挥出来,相关员工还要拥有相关的技术与能力。

  

(2)价值链横向整合。

全球价值链横向整合是智能制造的第二大特点。

价值链横向整合形成的新价值链是一个能实现实时优化的价值链网络,能让价值链更加灵活、透明,以更迅速地对各种问题、故障做出响应。

全球或本地的价值链与生产系统网络化非常相似,能借信息物理系统实现连接,其内容涵盖了物流、生产、仓储、市场营销、销售、下游服务等多个环节。

在该系统下,与产品相关的数据、信息都能保存下来,任何产品数据与产品运行轨迹都可查询。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覆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容纳供应商、企业、客户等主体的透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