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15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docx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

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

〔提要〕对高强度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混凝土裂缝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危害性~并提出了预防这种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危害性预防措施

随着建筑材料技术的发展,工程建筑中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工程技术的发展形式,对各项目施工单位的试验工程师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本文是结合作者在重庆地区武水高速公路B10合同段石梁河特大桥施工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高强度混凝土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探讨。

石梁河特大桥是武水高速公路上的一座重点大桥,属于重点控制工程。

本桥位于曲线上设计为双幅式。

单幅全长652m,上部结构为2X40米+(66+3X120+66)米连续刚构+2X40米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主桥采用箱梁形式,箱梁为单箱单室,箱梁顶宽12m,底宽6m,单侧悬臂宽度3m,箱梁跨中梁高2.7m,墩顶根部梁高6.8m,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引桥上部结构采用40m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桥,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高2.2m。

主墩采用双肋式柔性薄壁墩,和空心簿壁墩两种结构。

过渡墩和引桥桥墩墩身采用钢筋混凝土双柱式结构,主墩最高71米。

最长的桩基48米。

主墩采用C55混凝土,其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2.74Mpa,弹性模量tk

4Ec=3.55χ10Mpa。

其中箱梁砼掺入聚丙烯纤维,掺量为每立方砼一公斤。

箱梁砼必须达到C55的强度,三天强度须满足50Mpa以上的要求。

由于本桥墩高(最高71米),联长(最长492米),温度应力比较显著,所以要求在主桥的主梁和墩身中加入微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

微膨胀剂的技术要求为:

(1)微膨胀剂具有抗裂,防渗,降低砼收缩徐变的功能;

(2)产品总含碱量:

小于0.5;(3)7天微膨胀率:

小于0.028;(4)28天微膨胀率:

大于0.040,小于0.050;(5)采用回旋窑生产,质量稳定可靠。

实际施工生产中,我们发现高强度混凝土最难控制的是防裂,因为砼设计强度我们可以事前通过严谨的大量的试验提前得到保障。

而混凝土裂缝生成原因及处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往往要实际施工生产中集合了各种因素才会暴露出来裂缝的原因,但我们也可通过提前预知混凝土中产生裂缝的多种原因,结合实际,理论和现场同步,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有害裂纹的产生。

混凝土产生裂纹主要是温

1

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不连续浇筑引起的不同收缩率的塑变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

-4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长

-4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泵送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

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

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

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温度应力的分析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

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

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

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

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

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

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

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

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

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

混凝土的组成和水泥:

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愈大、徐变越大;骨料越坚硬,徐变越小;构件体积大、徐变小。

养护使用条件:

养护时温度高、湿度大、徐变小(水泥水化充分);养护时温度高、湿度小、徐变大;高强混凝土的徐变比普通混凝土小得多。

2

混凝土的收缩:

砼在空气硬结过程中体积缩小的现象。

原因:

硬结过程中产生硬结收缩和自由水蒸发的结果。

后果:

1.构件未受荷之前产生裂缝;2.预应力构件中预应力损失(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一同回缩引起预应力损失);3.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

影响因素:

1.水泥品种:

水化热高强度等级越高,砼收缩越大2.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愈大、收缩越大;3.骨料性质:

骨料的弹性模量大,收缩小;4.养护条件:

温度、湿度越大、收缩越小;5.使用环境:

温度、湿度越大、收缩越小;6.混凝土制作方法:

越密实,收缩越小;7.构件的体积于表面积比:

比值越大,收缩越小。

温度和砼收缩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和砼收缩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高性能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外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本桥采取了微膨胀剂和聚丙烯纤维取得了良好效果,至今未出现有害裂纹。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老混凝土基础过大起伏;(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

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

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

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

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

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

2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

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

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

3

干缩裂缝。

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例如使用防裂减水剂(UEA)和聚丙烯纤维,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

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防裂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防裂减水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防裂减水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

防裂减水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防裂减水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聚丙烯纤维:

我们有时候对纤维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好像只要在混凝土中一掺加纤维,裂缝就不复存在,违背了纤维发生作用的机理和忽视了具体工程的个性条件。

合成纤维解决的主要对象是混凝土早期的原生裂缝,无限夸大纤维对裂缝的抑制作用是不对的。

事实上,混凝土掺加纤维,也只能是对非结构性裂缝的阻裂作用,不可能完全消灭裂缝。

聚丙烯纤维作用的实质及其综合效应

微细纤维掺加在混凝土中,以对裂缝的阻裂作用为主要表征,实际上由于低弹模的纤维掺加在相对高弹模的混凝土中,作用的实质是最大可能地降低了混凝土的脆性,从而解决了由于混凝土先天带来的某些不足方面的问题---因脆性引起的容易开裂等,对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不同于一般的加筋配筋,而是一种从根本上对混凝土自身缺陷的改善。

其中包括有效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减少裂缝,提高抗渗能力;减少裂缝,延缓钢筋锈蚀;减少混凝土结构受到的化学侵蚀;增强抗冻融能力,减少混凝土结构遭受破坏;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使表面混凝土的质量得以改善;减少裂缝,提高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等等。

所起的作用不是某几个强度指标能够体现的,而是多个指标的综合体现,尤其是混凝土耐久性。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成为国内理论界热衷研究的真正意义,也在于如何真正揭示、衡量纤维对混凝土作用的本质。

最近,国家纤维混凝土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用直接拉伸试验得到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全

4

3曲线,纤维混凝土在0.5--1.3kg/m时,抗拉强度比基准混凝土提高12-20%,极限拉伸应变提高37-49%,断裂能提高33-68%。

纤维发生作用的外部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可从纤维在混凝土中所处的形态以及纤维对集料的关系两个方面来理解。

纤维在混凝土中能否乱向均匀分布,是关系到纤维能否发生作用的关键。

纤维作用的机理无论怎样解释,都必须保证纤维在混凝土中呈均匀、乱向分布的状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微裂缝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纤维的阻挡,消耗了能量,使其难以进一步发展,从而阻断应力达到抗裂的作用。

由于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表面采用不同的活性剂配比进行处理,使纤维遇水均匀分散,再加上外力与混凝土各种集料搅拌进一步使纤维与各种集料握裹。

纤维便于分散均匀,是所有使用过该产品的人员所公认的。

我们一般在透明水杯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纤维进行搅动,便可以直观的发现纤维呈立体悬浮状乱向分散,且长时间放置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而某些同类的产品,经搅动后可能分散,但时隔不久便会上浮为一絮状层。

据反映凡是有后者情况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实际配制过程中多不易均匀分散。

这种观察办法和有人提出的“纤维层高稳定率”办法大同小异。

由于聚丙烯纤维密度小于水以及纤维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分散在水中的纤维受浮力及表面活化能的影响,会逐渐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层和离析的状态,将不同品牌的短纤维放置在量杯中搅拌后静置,在不同的时间段测量其悬浮状层高的办法来比较其稳定性的办法以判断纤维的分散性。

纤维对集料的握裹状况,是能否起作用的另一个关键。

纤维能够尽可能多的握裹集料,避免在受力时被拔出。

不同的纤维制成标准不同,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呈现不同的握裹集料的情况。

如果加入纤维后的混凝土塌落度没有损失,这种纤维不是分散不好就是握裹力差,纤维的作用无从谈起。

内部条件:

纤维能够起作用,还在于纤维本身的力学性能。

如抗拉强度、拉伸极限、纤维均匀度、抗酸碱腐蚀和紫外光的老化能力等。

据纤维专家解释,抗拉强度和拉伸极限成一定的反比关系。

这种关系要适当,并非纤维的抗拉强度特别高才能产生高的阻裂效用。

纤维在受到拉力的过程中发生拉伸变形,如果比值不适当,则抗拉强度不可能达到要求。

当然,由于制成材料的限制,该数据只能尽量满足要求。

聚丙烯纤维抗拉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脆性加大。

拉伸极限过大,混凝土中的纤维在受力变形过程中又可能无法控制裂纹。

据了解,纤维的拉伸极限15%左右已经接近天然纤维,需要一定的控制技术才能生产。

纤维的改性也表现在这一方面。

拉伸极限指标也是衡量纤维抗裂能否真正达到作用的一种指标。

材料的复合效应才能使纤维最大可能发挥作用

要真正认识每一种材料的特性和优劣,强调一种材料排斥另一种材料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材料是不断

5

变革的,要不断认识和使用新的材料。

只有充分发挥材料的复合效应,才能综合解决工程中所遇到问题。

纤维吸收能量的优点,对混凝土内部的缺陷产生协同作用,既可以有效增强又可以有效增韧。

当然,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说到底是一种辅助作用。

我们通常将其称为次要加强筋。

混凝土当然要求正常施工养护,不能认为添加了纤维就不会有裂缝而忽视正常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

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

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

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所以在施工时我们要谨慎的处理这些事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处理。

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事要注意的,在施工时采用何种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的,还有早期保养。

调查手段

本次调查采用的设备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裂缝位置主要根据设计图,借助于钢尺、相机等进行检查调查,并绘制裂缝分布图。

(2)裂缝宽度使用塞尺、刻度放大镜、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3)裂缝长度刻度放大镜、游标卡尺测量。

(4)裂缝深度使用塞尺、刻度放大镜、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表1裂缝统计

裂缝数裂缝宽度裂缝数占墩面总裂占墩面总部位(条)b(mm)(条)缝数(%)裂缝数(%)

b?

0.11030.322.2

0.1,b?

0.21751.537.8墩面330.2,b?

0.3515.211.1

b,0.313.032.2

6

裂缝数裂缝深度裂缝数占墩面总裂占墩面总部位(条)b(mm)(条)缝数(%)裂缝数(%)

b?

0.1541.711.1

0.1,b?

0.2541.711.1墩面120.2,b?

0.3216.74.4

b,0.3000

裂裂缝宽深度裂缝数部位占墩面总裂缝数(%)缝数(条)b(mm)(条)

b?

0.11533.3

0.1,b?

0.22248.945汇总0.2,b?

0.3715.6

b,0.312.2

表2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大裂缝深度允许值

序号结构物使用环境最大允许的裂缝深度(mm)

1无侵蚀介质、无抗渗要求0.3

2轻微侵蚀、无抗渗要求0.2

3严重侵蚀、有抗渗要求0.1

表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

序号结构物使用环境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mm)

1干燥环境,有保护层0.4

2潮湿空气,土壤中0.3

3冻结环境(加防冻剂)0.18

4海水环境0.15

5贮水构筑物0.1

根据上述我国有关标准,将上述分类的混凝土裂缝定性为:

(1)宽度小于标准规定值者属于无害、可修复的裂缝;

(2)宽度超过规定值者,一般需要由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有关方面共同商定处理方案。

(3)活裂缝需要进一步观察,待其基本稳定后,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根据本工程实际所处环境和用途,裂缝宽度的允许值取0.3mm为宜。

认为本工程地质均匀,结构对称,荷载均匀,不会产生沉降差;内外难处于恒温环境,会产生温度差;但由于采取了添加微膨胀剂(UEA)和聚丙烯纤维,已完全可以保证混凝土不裂且密实。

7

预防裂缝的措施和建议

(1)在搅拌站应该加强原材料质量检测和控制,特别是砂石含水量和含泥量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本身的质量稳定;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比,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对一些必要的试验检测工作应予加强,如混凝土收缩试验,膨胀率等。

(2)施工人员应该重视施工质量和加强质量管理,特别是要重视混凝土振捣、养护工作,保证模板的牢固,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等;作好日常的施工记录,包括养护记录、施工异常情况处理记录、施工日志、质量检查日志。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特别是要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3)悬灌段砼浇注必须按对称、平衡原则进行,为了确保在灌注砼时不影响墩身的受力,应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要对称进行,且混凝土浇筑的重量相差值尽可能小,以达到墩身两端平衡。

以此原则循环交错浇注砼。

砼浇注按先底板,后侧板,再顶板,分层浇注并振捣密实。

为了确保浇注砼的质量,砼配料必须加缓凝剂,并加快浇注速度,以防砼初凝而在后期浇注时产生裂纹。

悬浇段施工采用泵送砼,若悬浇竖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均较大时,采用多级泵送的方法输送砼。

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振捣后表面积水产生裂缝,采用表面真空吸水多次抹压的方法,即采用1台真空泵,接1块l5m2真空吸水垫将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吸走,再经两次抹压,保证混凝土表面没有有害开裂。

砼施工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2)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外加剂。

要在配合比设计范围内。

(3)重庆地区白天气温高时,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

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

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8

(4)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5)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

(6)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

以上,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低于50Mpa。

(7)采用二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二次振捣:

当混凝土入模经过第1次振捣,待其坍落度消失并开始初凝时,再进行第2次振捣。

若慢慢拔出振捣棒混凝土能够均匀闭合,而不会留下孔洞,此时进行二次振捣最为合适。

考虑到冬季施工水分损失较慢,经试验这一时间定在第1次振捣后3h左右。

(8)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9)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膨胀剂掺量8%,12%,使用高效减水剂。

掺量

31%,2%。

掺加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kg/m

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理论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裂缝由温度梯次变化引起为主因,特别是砼内部水化热和砼外表大面积受风产生的温差引起的可能性较大。

(2)发现的裂缝由温度变化和砼自身沉降变形收缩共同引起的可能性较大。

(3)从目前情况看,现有裂缝对本工程的安全没有危害,不需要特别处理。

参考文献

1(蒋元驹~韩素芳主编《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海洋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

2(王铁梦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