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980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docx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

北京市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

(2006—2010)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1.             地理位置大兴区长子营镇北蒲洲营村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南临104国道,北依凤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距104国道1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马驹桥出口12公里,西侧民安路、东侧朱大路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图1)。

图1北蒲洲营村位置图

 

棚面积30亩;主要品种有香菜、茴香、菠菜、油菜、洋白菜、茼蒿等叶菜,没有主导品种,没有蔬菜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协会组织,蔬菜销售主要靠商贩来地边收购,菜价随市场变化波动较大,农民种菜收益不稳定。

村内有粮田532亩,实行冬小麦、玉米轮作,2005年生产粮食42.4万公斤,人均485公斤,基本满足口粮需求。

村内曾规划养殖小区30亩,现有1户农民从事养猪,存栏规模200头,另有鸭子屠宰厂一处。

5.二、三产业现状北蒲洲营村没有村自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集体用地出租收入,2005年集体收入12万元。

目前在本村落户的企业有7家,分别是:

北京市德联金属制品厂、机械加工厂、饲料厂、通风管道厂、打铁厂、小提琴制造厂和氢气厂,均为民营企业,除德联金属制品厂生产电线电缆年产值超2亿元外,其他企业规模很小,谈不上产业。

这些企业以较低的价格租得本村土地,对村集体经济的贡献不大。

其中,德联金属制品厂吸纳村民30人,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业门路。

6.基础设施现状村域内现有两条主要公路自北向南穿过:

东面为朱大路,为乡村公路,连接镇内村落,路宽6米,为柏油路,路面基本平整。

村西侧为2005年新建成通车的民安路,路宽9米,连接六环(马驹桥)和104国道。

本村用电基本解决,供电能力2650千瓦,能够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

村民生活用能源主要是靠煤和液化气。

各户已经通自来水,由镇水厂统一供水。

村庄内主要街道已硬化,但街坊路仍为土路。

为解决居民洗澡等生活用热水,全村已安装210台太阳能热水器。

7.社会公共事业现状村委会大院占地6000平方米,设施简陋,院内设有一间农民培训学校。

村委会西侧建有卫生服务站,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2003年建成使用。

村内有两家小卖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北蒲洲营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导产业不强北蒲洲营村目前以露地种植蔬菜为主,只有少量、简单的土温室设施,种植的品种、质量一般,缺乏农业生产组织或企业带动,未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村加工企业缺乏,产业链短,受市场制约大,产业效益较低。

2.集体经济十分薄弱2005年村集体收入只有12万元。

公共资金的严重不足造成一些公共福利事业、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事业难以为继,也给镇、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难度。

3.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目前,村内道路除主要道路已硬化外,街坊路均为土路,缺少路灯;自来水管道老化,无分户计量水表,不利于节水;村庄雨水、生活用水的排放为自然排放,80%以上的农户仍使用旱厕,且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村内尚未开通有线电视,更没有网络宽带;农业生产节水灌溉系统尚未形成,水利用率不高。

4.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仍然沿用老品种和常规技术,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普及程度不高,村内劳动力外出打工不多,除部分季节性短工外,95%以上的劳动力在家务农。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市场意识不强,思想相对保守,这与京郊农村比较富裕的情况相差较大。

5.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目前村内没有幼儿园、托老所、文化体育设施,尚未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除两家小卖部外,也没有其他商业服务设施。

6.村容整齐但不美观本村村庄是20世纪70年代末规划的,整体布局不尽合理,绿化少,户均宅基地占地面积250平方米,经过二十多年,各户基本上盖起了砖瓦房,户均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

村庄内现有10多家村民因各种原因离开村庄,但其低矮破旧的房屋尚在,也有极个别特困户无力翻新,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美观。

村庄绿化较差,缺少停车位等设施、空间。

二、发展需求与条件分析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需求

根据与镇、村干部座谈和实地调研,以及对182户、619名村民(均占全村的85%)问卷调查,95%的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

从调查情况看,北蒲洲营村广大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60%的村民认为要解决农业生产问题;29%的村民选择饮水、道路、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9%的村民认为要实现民主管理。

2.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8%的村民认为是资金投入;27%的村民选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6%的村民选择农产品销售;19%的村民选择农产品加工、处理。

3.关于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58%的村民选择国家政策扶持;29%的村民选择村干部能力;还有13%的村民选择农民素质。

4.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51%的村民认为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49%的村民认为要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5.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29%的村民选择道路建设;26%的村民选择文化娱乐设施建设;21%的村民认为主要是盖新房;另有24%的村民认为村庄的清洁卫生设施是建设重点。

(二)发展条件分析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规划中运用现代管理学分析方法对北蒲洲营村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机会与挑战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主要的优势

(1)土地资源相对较多。

目前人均耕地面积近2亩,高于大兴区人均耕地1.3亩的水平,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土地资源。

(2)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离北京城区较近,属于亦庄新城的发展规划区域,能比较方便地获得城市的人才及技术支持;土地将不断升值;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运输;面对北京广阔的市场;位于城乡结合部,便于吸引市民来村参观旅游;离留民营村不到2公里,可以享受其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位于北京亦庄—通州—顺义产业带的边缘,产业带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必将使村庄的未来发展受益。

(3)有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和经验。

这一点对选择蔬菜作为主导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况且,有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更有利于在现有基础上应用新的技术,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大兴西瓜和留民营村的生态蔬菜品牌,可为北蒲洲营村绿色有机蔬菜“借牌上市”提供基础。

(4)相对的经济优势。

北蒲洲营村的人均收入(6500元)虽然比整个大兴区(7570元)和北京市(7860元)的平均水平低,但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255元)高出近一倍,农户具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

(5)村民居住相对聚集,集中在167亩的规划区域内。

村庄的道路和农宅规划十分整齐,村民住宅已全部是砖瓦房。

(6)村民勤劳、民风朴实。

村领导班子整体状况良好,积极向上,有为村民服务和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村民的勤劳和朴实,成为团结和谐的积极因素。

2.存在的劣势

(1)生产设施落后。

缺少反季节生产蔬菜的日光温室,蔬菜销售价格高的季节却不能大量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2)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

与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的联系不紧密,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不能获得新技术带来的较高收益。

(3)缺少有效的产业组织。

目前蔬菜生产,一个农户为一个生产单元,未统一组织对外销售;依靠商贩来田头收购的产品销售方式,无法实现与销售市场对接,只能被动接受较低的价格。

(4)集体经济力量薄弱。

村中产业结构单一、缺少村办企业,无论是举办公益事业,还是兴建基础设施,缺乏集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5)缺少特色资源。

北蒲洲营村是一个普通的平原村,既不依山傍水,也没有文化遗产等其他特色资源。

(6)分田到户后土地调整难度大。

3.发展的机会

(1)外部大环境有利。

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北蒲洲营村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机会。

北蒲洲营村既是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被列为全国35家先行启动的省部共建示范村,将得到直接的建设指导和政策扶持。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北京市、大兴区和长子营镇党委、政府对北蒲洲营村新农村建设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区里已委托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为该进行村庄整体规划,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的设施蔬菜建设项目已率先启动,完成了工程量的60%。

(3)大兴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2006年大兴区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较强的资金支持。

(4)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房地产业、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快速向郊区延伸。

目前村所在的长子营镇已进行总体规划,将形成倚高速公路的千亩自然水域、千亩片林为依托的牛坊至佟庄居住发展带;沿凤河、长采路、万亩菜田形成的留民营、镇工业区至路城营的宜居发展带;依托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果品基地,沿安大路、和顺场至再城营的宜居发展带。

三个宜居发展带的形成将为旧村改造和城市人口疏散创造良好的居住发展空间。

位于亦庄新城发展区及宜居发展带的北蒲洲营村,发展机会将越来越多。

(5)兴办奥运机会难得。

2008年将要举办的奥运会,将对北京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北蒲洲营村也面临这个机遇。

4.主要的威胁

(1)环境污染压力:

北蒲洲营村作为离城市较近的郊区农村,面临日益加重的都市环境污染,自身发展中产生的污染也在不断地积聚。

村东凤河的污水、村南旱河的污水,以及村东垃圾填埋场,对本村的发展构成了污染威胁。

(2)老龄化趋势加剧:

由于村内部分人口外迁,村中人口自然增长已进入负增长,且劳动力逐步老龄化,对将要发展的劳动密集型蔬菜产业构成了长期的威胁,但在近期,由于吸收了部分外来打工劳动力,这种威胁的影响还不显著。

(3)水资源紧张:

北京作为资源性缺水地区,这里也将面临长期的水资源不足的制约,必须考虑节水措施。

目前村里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分析表明,北蒲洲营村新农村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已经具备有利的外部环境,自身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但在设施、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劣势和挑战,因此,规划建设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机会和环境,克服和规避不利因素。

(三)发展模式

根据北蒲洲营村的实际情况,本村定位为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城郊生态型新农村,兼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发展模式参见图2、图3。

图2城郊生态型农村发展模式图

 

图3城郊型生态农业以中型沼气为核心的物质循环系统规划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村容村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不断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变革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尽快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充满活力并具有京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坚持从北蒲洲营村实际出发,明确主导产业,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北京郊区的经济技术优势。

2.突出产业,全面发展切实打牢产业发展基础,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注重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的同步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北京城郊型农业的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分阶段实现,分步到位。

4.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稳妥,留有余地,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最迫切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5.依靠群众,加大扶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加大政府政策和项目扶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建美好家园。

6.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制,政府给政策,集体出主意,民主管理,分工合作,增强活力。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村内建设整体实现较大改观。

——主导产业形成:

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建成高标准蔬菜产业园区600亩,建成观光采摘果园300亩。

养殖业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建成与园艺主导产业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养殖小区一座。

——经济持续发展:

村办二、三产业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确立。

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一番,达到1.2万元以上。

——科技文化进步:

建成设施完善的农民培训中心,农民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覆盖面实现10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农民文化娱乐、健身休闲设施完备,完成现有通讯及电力电缆改造任务,实现有线电视宽带入户,丰富文化生活。

——基础设施完善:

完成村内危旧房改造任务。

村域内主要道路实现硬化翻新目标。

全村饮水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全部实现水表入户和清洁用水。

发展清洁能源,逐步实现太阳能、沼气入户。

建设集雨节灌设施,条件成熟时建设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

——生态环境良好:

完成村庄及周边道路绿化,村庄绿化美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全村保有绿化大树20000棵左右。

全村农户旱厕全部改为三格水冲式无污染厕所。

实现村内卫生环境专人整理,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化和垃圾封闭化、无害化处理,消灭村内卫生死角。

——管理科学民主:

村务公开形成制度,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行使,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总体布局

北蒲洲营村现有地域面积2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680亩,村庄占地167亩,生产道路、旱河以及绿化等面积153亩。

耕地面积中,菜地面积700亩,保护地面积90亩,粮田532亩,果园种植154亩,养殖小区30亩,村工业用地29亩,未利用土地145亩。

按照北蒲洲营村生态有机蔬菜产业为主的发展目标,村域土地分为设施农业生产区、养殖区、休闲采摘区、居住区、基本园田、基本粮田和其他区。

1.现代农业标准化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区位于民安路东侧至居住区,南至旱河,总占地600亩。

农产品物流集散区位于该区靠近民安路,便于对外交通运输。

2.养殖小区村里已规划了养殖小区。

位于村东南,占地30亩。

目前村里有一个生猪养殖户,一个屠宰场,其他的养殖户已改为工业生产。

考虑到北京对养殖业有一定的限制,目前暂保留这部分养殖用地。

根据村民意愿,养殖小区可适当向旧河道一侧扩展。

根据粪污的量,建设相应规模的粪污沼气化处理设施。

3.时令水果采摘休闲区利用本村零散的地块,基本上沿道路和旱河两侧布置,总面积300亩。

4.居住区位于村域中心、朱大路西侧,现占地面积167亩,规划对居住区内部用地进行适当整理,增加绿化面积,不再额外占用耕地。

村中央原有酱菜厂废弃地和现有饲料厂用地,以及村委会和卫生站统一规划建设为村行政中心和文化广场。

5.基本园田考虑到种植习惯,村东北部近400亩土地已分田到户,原则上予以完整地保留现有性质不变。

6.基本粮田在村东侧调整450亩粮食生产用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通过工程和技术措施,建成高产稳产粮田,保障村民口粮基本自给。

7.其他区绿化用地、垃圾填埋场、农业产业建设等用地100亩。

详细规划见图4。

图4长子营镇北蒲洲营村土地利用规划图

四、建设重点

(一)主导产业建设

北蒲洲营村的产业发展应立足大城市郊区的特点,以大都市郊区现代农业为目标,明确绿色有机蔬菜园艺产业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养殖业和观光采摘业。

设施园艺栽培,主要是蔬菜、瓜果。

观光采摘果园,主要是桃子、杏、柿子、桑葚、葡萄、李子等时鲜水果。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建设:

1.现代标准化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园建设蔬菜种植园位于村西,总占地600亩,是长子营镇规划的蔬菜主产区之一。

一期占地350亩,投资建设标准化节能日光温室210栋,配套建设蔬菜净菜包装车间和冷库,初步建成蔬菜生产产业链,预计每年生产名特优稀绿色有机蔬菜1200吨,年实现产值600万元。

二期占地250亩,建设标准化薄膜温室10万平方米,优化一期种植品种,进行标准化生产优质种苗、花卉供应北京市场,年新增产值1500万元。

在设施生产中,充分利用北京的技术优势和品种优势,采用绿色有机栽培方式、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生产高品质蔬菜瓜果。

2.300亩时令瓜果采摘休闲园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村南旱河两侧和道路两侧,总占地300亩。

一期由部分边角地果园扩大到150亩,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种植品种,培养技术能人,并开展果树苗、绿化苗木培育,实现年销售收入60万元。

在完善新村村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展示农耕文化设施,开发绿色农家菜餐饮,依靠瓜果基地、蔬菜基地的采摘、参观,年满足5万人次的就餐需要,每年再增加收入100万元。

二期再扩大150亩,达到300亩规模,作为长子营镇千亩采摘园的一部分,依靠科技延长采摘期,采摘和销售总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树立品牌,吸引城市人气,在旱河边开辟出200亩现代农业休闲实习基地,作为城市人群了解现代农业、体验农业生产乐趣的基地,每年再增加收入100万元。

3.蔬菜加工厂建设按照长子营镇的统一规划,在民安路的西侧农业产业区内,建设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的蔬菜净菜加工包装车间和冷藏库,对本村及周围蔬菜进行整理、清洗、预冷、净菜包装、储藏等,实现净菜上市。

4.现有养殖小区完善现有养殖小区位于村东南,占地三四十亩。

在规划期内,市里对六环以外的区域尚不限制养殖业的发展。

根据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需要和北蒲洲村土地的消纳能力,适当发展养殖业是可以的。

可按照村民意愿,在现有养殖小区的基础上适度发展。

选择品种有北京地方优良品种北京油鸡、生猪等。

为实现养殖小区内的生态循环,在养殖小区内配套建设沼气生产设施一套,为养殖小区每日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沼气,并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来源。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工程北蒲洲营村的道路建设包括三部分:

修建一条连接线,硬化村内街坊路,修建田间道路。

道路连接线:

规划拟硬化居住区到民安路的连接道路。

该路穿过温室区,是本村连接东西两条主干道的村域内主要道路。

路宽9米,长900米,拟采用柏油路面,两边绿化。

硬化村内道路:

北蒲洲营村主要街道两横两竖已硬化,但是村内街坊路仍为土路,影响群众出行,需要对现有的道路进行拓宽和修缮。

道路建设时应预留绿化、路灯、通讯管网铺设位置。

规划建设翻新村内主要街道2000延米,路面宽7米;新修街坊路3000延米,路面宽4.5米。

道路采用水泥硬化路面。

在村庄的道路一侧布置路灯,路灯间距30米,共安装路灯112盏。

田间道路:

对生产区内的道路,采用宽4米的砂石路,以方便运输和机械化作业。

2.饮水及灌溉工程目前北蒲洲营村的饮水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自来水管道老化,二是缺少节水灌溉系统,灌溉水源依靠地下水,且主要是深层水(因浅层水水质不佳或受到污染)。

为此,需重点实施两项工程:

一是更新改造自来水管道系统,二是建设集雨节灌系统。

自来水管道更新改造:

北蒲洲营村需更新自来水管道约12000米,由镇中心水厂管道接入。

为实施节水措施,每户安装水表。

村东南的养殖小区现不通自来水,养殖环境较差。

结合养殖小区的建设,自来水一并考虑,增加自来水管道约2000米。

集雨节灌系统:

集雨节灌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包括三个分项工程:

①雨水蓄积工程:

温室建成、村庄地面硬化后,每年雨季将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

若无组织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造成土壤和肥分的流失。

规划首期拟在日光温室生产区内建立雨水蓄积池,远期拟将雨水通过明沟集蓄到村南的旱河进行综合利用。

②节水灌溉工程:

在农业生产中全面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设备。

设施温室生产采用微喷灌、滴灌;时令蔬果种植采用滴灌;对苹果等大株距果树采用小管出流或微喷。

村东粮田和东北角的菜田,实行管道灌溉和喷灌。

输水渠道采用U型渠硬化防渗。

改造后的旱河将成为河两岸农田的灌溉水源,其他种植区域仍然利用现有机井作为水源。

③村南旱河治理工程:

配合大兴区水利部门的总体规划,对旱河北蒲州段进行综合治理,拦蓄、排洪兼顾,进行生态化设计。

治理后形成的河流水面,可自然放养鱼和水禽,在两岸铺砌砖石,布置农耕文化小品,与蔬果采摘园共同构成休闲基地,提升农村环境品位。

3.能源利用工程北蒲洲营村用电已基本能够保证。

下一步,重点实施三个工程:

利用养殖粪污及生活污水建设沼气池工程:

在北蒲洲营村东南角的养殖区内,建设沼气池,并配套建设沼气输配管网、前处理系统等。

植物秸秆、养猪及生活产生的粪污,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供养殖小区内照明、做饭用气。

沼液、沼渣作为肥料在生产区利用。

住房节能改造工程:

北蒲洲营村的现有住房隔热保温性能较差,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在进行现有住房节能改造时,应充分通过南窗、阳光间、保温蓄热墙等太阳房建筑技术进行保温蓄热,为冬季北方农村房屋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新建的居民住宅和村公共建筑设计应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应采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工程做法、保温门窗和节能节电采暖照明器具,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系统效率。

建设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

这是一种新的洁净能源技术,能有效避免采用煤而产生环境污染。

地下水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潜层水所储藏的能源作为冷热源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它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

通常地下水水源热泵消耗1千瓦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千瓦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北蒲洲营村作为长子营镇中心村,在建设中心村行政社区服务中心和扩建村民聚居点时,考虑建设一套这样的系统,解决新建居民住房及公共建筑供热空调系统的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

4.电信工程为解决目前村里尚未通有线电视的问题,拟配合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网络与电信布置相结合,首期规划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内建设有线广播系统,以便播放背景音乐、启事、通知等。

5.供配电工程目前村里用电基本解决,供电能力2650千瓦,基本能够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

为满足村镇建设的需要,以及生产负荷中心的转移,现有用电设施需要进行改造。

根据电力线路的敷设要求和用电单元的分布情况,配电由变压器至各用电单元电缆沿道路侧埋置。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绿化工程在村边、路边、河边,宜树则树、宜林则林,蓄积雨水,涵养水源。

2006年已栽种树苗6000多棵,在保活的基础上,规划期内再增加10000棵绿化树,使村域内大树保有量达到20000株以上,使村庄淹没在绿树当中,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道路绿化是以道路为主线,乔、灌、花、草合理布局,绿化、美化、香化有机结合,使道路沿线林木成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最终把每一条路都建成绿化线。

在村委前的村民健身休闲广场的街心公园,绿化植物的配置形式为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等。

对村东南角现有小公园进行绿化修整,使其接近乡村自然景色,同时注重人性化设计,便于村民日常使用。

2.环境治理工程村庄排水治污系统建设:

规划拟在2006年底前完成全村农户厕所改造210户,全部改成三格水冲式无污染厕所;村内建设无障碍水冲式公厕2座。

污水排放实行雨、污分流。

雨水进入蓄积系统,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无害化治理。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为加强村内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实行“村集、镇收、区运”的运行机制对村内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2006年购置垃圾桶,大垃圾箱,垃圾清运车等对垃圾实施密闭化、无害化管理。

垃圾首先运至村东部的镇垃圾转运站进行分检,能就地填埋的有机物填入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