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822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docx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第二章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

㈠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凡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特定土层称为诊断层,如果用于分类目的都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

诊断特性与诊断成之不同在于所体现的土壤性质并非一定为某一图层所特有,而是可出现于单个土体的任何部位,常释泛土层和非土层的。

土壤诊断层可为土壤发生层的定量化和指标化,两者是密切相关而又相互平行的体系。

用于研究土壤发生和了解土壤基本性质,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发生层,而用于土壤系统分类,就必定要有一套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有的诊断层与发生层同名;有的诊断层相当于某一发生层,但名称不同;有些有一些发生成派;,有些诊断层则是由两个发生层合并或归并成。

大多数诊断特性是泛土层的;它们或重叠于某个或者某些诊断层中;或构成某些诊断层的物质基础;有些则是非土层的。

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温度状况,虽然在名称上与土壤的物理学中相同,但其定义和研究目的却迥然不同。

在土壤物理学中土壤水分状况指土壤剖面中中周年或者是某一时期内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而在土壤系统分类中,则指的是土壤水分控制层段或者某土层内<1500kpa张力持水量或者地下水的有无或者多寡,并根据土壤分类的需要,细分为干旱、半干润、湿润、常湿润、滞水、人为滞水、潮湿等土壤水分状况。

至于土壤温度状况,在土壤物理学中则是土壤剖面中周年或者是某一时期内温度的动态变化;而在土壤系统分类中则指土表下50cm的深度或浅于50cm的石质,准石质接触面处的土壤温度,而且除永冻温度状况定为常年土温≤0℃外,其他如寒冻、寒性、冷性、温性、热性和高热的温度状况均指的是年平均土壤温度(少数如寒性、冷性,则辅以夏季平均土温的说明)。

大多数人诊断特性有一系列有关土壤性质的定量规定,少数仅为单一的土壤性质,如石灰性、盐基饱和度等。

㈡诊断现象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还把在性质上已发生明显变化,不能满完全满足诊断层或诊断特性所规定的条件,但在土壤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即足以作为划分土壤类别依据的称为诊断现象,)主要用于亚类一级)。

其命名参照相应诊断层或诊断特性的名称,例如碱积现象,钙积现象,变性现象等。

各诊断现象均规定出一定指标及其下限,其上限一般为相应诊断层或者诊断特性的指标下限。

诊断现象在处理覆盖层与埋藏土壤之间的关系时,即在解决这种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位置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半干润淋溶土地区的人为土纲下旱耕人为土亚纲的土垫旱耕人为土类,其单个图体上部,从土表起必须具有厚度为50cm的堆垫表层,而不管其下面的埋藏土壤是什么;若被埋藏的半干润淋溶土上部的堆垫层厚度不足50cm,应视为堆垫现象,而作为划分其堆垫亚类的依据。

目前已建立的诊断现象有:

有机现象、草毡现象、灌淤县像、堆垫现象、肥熟现象、水耕现象、舌状现象、聚铁网纹现象、灰化电击现象、耕作淀积现象,水耕氧化还原现象,碱积现象、石膏现象、钙积现象、盐积现象、变性现象、潜育现象、富磷现象、钠质现象和铝质现象等20个。

㈢有关统一规定

⑴描述土壤形态的术语,按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土壤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8)和“土壤剖面描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协作组,1991)。

颜色描述按《中国标准土壤色卡》(南京出版社,1989)或日本《新版标准图色帖》(1973)。

⑵理化分析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用土壤实验室分析项目及方法规范”(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1991)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物理和化学分析方法补充”(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1992)。

⑶化学组成均以元素表示。

转换系数为:

Fe2O3→Fe:

×0.699

P2O5→P:

×0.437

K2O→K:

×0.83

有机质→有机C:

×0.58

二、诊断层(Diagnostichorizons)

诊断层按其在单个土体中出现的部位,可细分为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

㈠诊断表层(Diagnosticsurfacehorizons)

诊断表层是指位于单个土体最上部的诊断层。

在土壤系统分类中这种表层用epipedon表示,表明是单个土体的上部层段。

因此,它并非发生层中A层的同义语,而是广义的表层。

既包括狭义的A层,也包括A层及由A层向B层过渡的AB层;又如肥熟旱耕人为土的肥熟表层,应包括其上部的高度肥熟亚层(相当于A层)和下部的过渡性肥熟亚层(相当于AB层);另外,还包括在人为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人为耕作施肥活动造成的覆于原土壤单个土体上部、厚度达50cm或更厚的耕淤表层、堆垫表层等层段,不论它们是否已有Bp层(耕作淀积层)的分异。

如果原诊断表层上部因耕作被破坏或受沉积物覆盖影响,则必须取上部18cm厚的土壤的混合土样或加权平均值(耕作的有机表层取0-20cm混合土样)作为鉴定指标。

本系统分类共设11个诊断表层,可归纳为4大类:

即有机物质表层类、腐殖质表层类、人为表层类和结皮表层类。

A.有机物质表层类(Organicepipedons)

它们是由含高量有机碳的有机土壤物质组成的诊断表层,包括有机表层和草毡表层。

1.有机表层(Histicepipedon)

矿质土壤中经常被水饱和,具高量有机碳的泥炭质有机土壤物质表层;后备水分饱和的时间很短,具极高量有机碳的枯枝落叶质有机土壤物质表层。

⑴泥炭质表层具有以下全部条件:

a.大多数年份至少有一个月被水分饱和(人工排水例外);和

b.厚度:

(a)若水藓纤维按体积计<75%,或有机土壤物质主要为半腐和高腐的,或土壤容重(潮或湿态)为0.1-0.4(Mg/m3),则为20-40cm;和

c.有机碳含量

(a)在符合b(b)项条件的各亚层中(不包括所夹的矿质层次):

i.若矿质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则有机碳含量≥180g/kg;或

ii.若矿质部分不含黏粒,则有机碳含量≥120g/kg;或

iii.若矿质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则有机碳含量应≥[120g/kg+(黏粒含量g/看×0.1)];或

(b)若该泥炭层表层上部为耕作层,则0-25cm深度内土层混合后的有机碳含量为:

i.若矿质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则≥600g/kg;或

ii.若矿质部分不含黏粒,则≥80g/kg;或

iii.若矿质部分黏粒含量<600g/kg,则≥[80g/kg+(黏粒含量g/kg÷7.5)]。

(2)枯枝落叶质表层具有以下全部条件:

a.大多数年份被水分饱和时间不到一个月;和

b.厚度≥20cm;和

c.有机碳含量≥200g/kg。

有机表层按原有植物物质分解程度和种类可细分为四类:

纤维的、半腐的、高腐的和和枯枝落叶的(简称落叶的)其定义参见“诊断特性”一节中有机土壤物质。

附有机现象(Histicevidence):

表层中具有有机土壤物质积累,但不符合有机表层厚度条件的特征。

其厚度下限定为5cm,或在干旱地区定为3cm。

2.草毡表层(Matticepipedon)

高寒草甸植被下具高量有机碳有机土壤物质、活根与死根根系交织缠结的草毡状表层。

它具有以下条件:

(1)厚度≥5cm,它有一定弹性,铁铲不易挖掘;和

(2)缠结根系按体积计≥50%;和

(3)缠结根系之间有不同分解程度的其他有机土壤物质,色调为7.5-10YR,润态明度<3.5,干态明度<5.5,润态彩度<3.5;和

(4)碳氮比一般为14-20。

(5)大多数年份被水饱和的时间<1个月;和

(6)容重为0.5-1.1Mg/m3;和

(7)具寒性或更冷的土壤温度状况。

附:

草毡现象:

表层草毡状有机土壤物质发育较弱的特征。

厚度为2-5cm,或草毡按体积计仅占10%-50%。

B.腐殖质表层类(Humicepipedons)

它们是在腐殖质积累作用下形成的诊断表层,包括暗沃表层、暗瘠表层和淡薄表层。

主要用于鉴别土类,亚类一级,但暗沃表层加均腐殖质特性则是鉴别均腐土纲的依据。

“暗沃”、“暗瘠”除反映其腐植质含量较高,且土壤颜色的明度和彩度值较低外,还分别说明盐基的饱和与贫瘠状况。

“淡薄”表示该诊断层或是腐殖质含量较低,且明度和彩度值较高,或是厚度较薄。

1.暗沃表层(Molicepipedon)

有机碳含量高或较高,盐基饱和,结构良好的暗色腐殖质表层。

它具有以下条件:

(1)厚度:

a.若直接位于石质,准石质接触面或其他硬结土层之上,为≥10cm;或

b.若土体厚度≥75cm,应≥25cm

(2)颜色:

具有较低的明度和彩度;搓碎土壤的润态明度<3.5,干态密度<5.5,润态彩度<3.5;若有c层,其干、润态明度至少比c层暗一个芒塞尔单位,彩度应至少低两个单位;和

(3)有机碳含量≥6g/kg;和

(4)盐基饱和度(NH4OAc法,下同)≥50%;和

(5)主要成粒状结构,小角块状结构和小亚角块状结构,干时不呈大块状或整块状结构,也不硬。

2.暗瘠表层(Umbricepipedon)

有机碳含量高或较高,盐基不饱和的暗色腐殖质表层。

除盐基饱和度<50%和土壤结构的发育比暗沃表层稍差外,其余均同暗沃表层。

3.淡薄表层(Ochricepipedon)

发育程度较差的淡色或较薄的腐殖质表层,它具有以下一个或一个以上条件:

(1)搓碎土壤的润态明度≥3.5,干态明度≥5.5,润态彩度≥3.5;和

(2)有机碳含量<6g/kg;或

(3)颜色和有机碳含量同暗沃表层或暗瘠表层,但厚度条件不能满足者。

C.人为表层类(Anthropicepipedons)

它们是在人类长期耕作施肥等影响下形成的诊断表层,包括灌淤表层、垫积表层、肥熟表层和水耕表层。

分别是由浑水灌溉形成的灌淤土壤、由人为堆垫作用形成的堆垫土壤、长期种植蔬菜的高度熟化菜园土壤和长期种植水稻,并具有特定发生层分异的水田土壤的诊断依据。

其中堆垫表层还根据其物质来源不同细分出泥垫和土垫两亚型;前者是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地区泥垫旱耕人为土的鉴别依据,后者则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的鉴别依据。

关于肥熟表层的有效磷指标,并对原来的定量指标提出修订建议。

基于此,《修订方案》对肥熟表层的一系列指标作了全面调整,还重新规定了肥熟旱耕的诊断依据,除肥熟表层外,还应具有磷质耕作淀积层。

与此类似,水耕表层尽是水耕人为土亚纲的诊断依据之一,后者还必须具有一个诊断表下层——水耕氧化还原层。

1.灌淤表层(Stltigicepipedon)

长期引用富含泥沙的浑水灌溉(Silitigation),水中泥沙逐渐淤积,并经施肥、耕作等交迭作用影响,失去淤积层理而形成的由灌淤物质组成的人为表层,它具有以下条件:

(1)厚度≥50cm;和

(2)全层在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碳酸钙含量等方面均一;相邻亚层的质地在美国农部制质地三角表也处于相邻位置;和

(3)土表至50cm有机碳加权平均值≥4.5g/kg;随着深度逐渐减少,但至该层底部最少为3g/kg;和

(4)泡水一小时后,在水中过80目筛,可见扁平状半磨圆的致密土片,在放大镜下可见淤积微层理;或在微形态上有人为耕作扰动形貌——半磨圆、磨圆状细粒质团块,内部或可见有残存淤积微层理;和

(5)全层含煤渣、木炭、砖瓦碎屑、陶瓷片等人为侵入体。

附:

灌淤现象:

具有灌淤表层的特征,但厚度为20-50cm者。

2.堆垫表层(Cumulicepipedon)

长期施用大量土粪、土杂肥或河塘淤泥等并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人为表层。

它具有以下全部条件:

(1)厚度≥50cm;和

(2)全层在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碳酸钙含量等方面均一;相邻亚层的质地在美国农部制质地三角表也处于相同或相邻位置;和

(3)土表至50cm有机碳加权平均值≥4.5g/kg;和

(4)受堆垫物质来源影响,除具有与邻近起源土壤相似的颗粒组成外,并且具有下列之一的特征:

a.有残留的和新形成的锈纹、锈斑、潜育斑、或兼有螺壳、贝壳等水生物残体等水成、半水成土壤的特征(泥垫特征);或

b.有与邻近自成型土壤相似的某些诊断层碎屑或诊断特性(土垫特征);和

(5)含煤渣、木炭、砖瓦碎屑、陶瓷片等人为侵入体。

附:

堆垫现象:

具有堆垫表层的特征,但厚度为20-50cm者。

3.肥熟表层(Fimicepipedon)

是长期种植蔬菜,大量施用人畜粪尿,厩肥,有机垃圾和土杂肥等,精耕细作,频繁灌溉而形成的高度熟化人为表层。

它具有以下条件:

(1)后度≥25cm(包括上部的高度肥熟亚层和下部的过渡性肥熟亚层);和

(2)有机碳加权平均值≥6g/kg;和

(3)0-25cm土层内0.5mol/LNaHCO3浸提有效磷加权平均值≥35mg/kg(有效P2O5≥80mg/kg);和

(4)有多量蚯蚓粪;间距<10cm的蚯蚓穴占一半或一半以上;和

(5)含煤炭、木炭、砖瓦碎屑、陶瓷片等人为侵入体。

附:

肥熟现象:

具有肥熟表层的某些特征。

①厚度不够,但有效磷含量符合要求,即厚度<25cm,但≥18cm,有效磷加权平均值≥35mg/kg。

或②厚度和有机碳含量符合要求,有效磷含量稍低,即厚度虽≥25cm,而且有机碳加权平均值≥6g/kg,但0-25cm土层内有效磷加权平均值为18-35mg/kg(有效P2O540mg/kg~80mg/kg)。

或③厚度和有效磷含量符合要求,但有机碳含量较低,即厚度≥25cm,且0-25cm土层有效磷加权平均值≥35mg/kg。

但全层有机碳加权平均值为4.5-6g/kg。

4.水耕表层(Anthrostagnicepipedon)

在淹水耕作条件下形成的人为表层(包括耕作层和犁底层)。

它具有以下条件:

(1)后度≥18cm;和

(2)大多数年份当土温>5℃时,至少有3个月具人为滞水水分状况;和

(3)大多数年份当土温>5℃时,至少有半个月,其上部亚层(耕作层)土壤因受水耕搅拌而糊泥化(Puddling);和

(4)在淹水状态下,润态明度≤4,润态彩度≤2,色调通常比7.5YR更黄,乃至呈GY,B或BG等色调;和

(5)排水落干后多锈纹、锈斑;和

(6)排水落干状态下,其下部亚层(犁底层)土壤容重对上部亚层(耕作层)土壤容重的比值≥1.10。

D.结皮表层类(Crusticepipedons)

它们是根据干旱表层和盐结壳两诊断表层结构状况的归类。

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干旱土纲的建立曾与ST制一样,采用干旱土壤水分状况作为诊断依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类课题组,198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课题组等,1991)。

可是在我国干旱地区仅极少数的定位研究站有条件获得关于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观测资料,对于广大面积的各种干旱土来说,只能根据布点很稀的气象站,而且是有限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估算并推断至一定的面。

例如《首次方案》建议可用Penman经验公式估算,凡年干燥度>3.5,大致相当于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方法,其适用性和代表面均存在着问题,而且这种所谓的水分状况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土壤性质,另一方面,即便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壤也不一定都属干旱土,例如《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等干旱正常盐成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干旱正常新成土等,以及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干热冲积新成土、干热砂质新成土、干热正常新成土等。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反映干旱土发生、便于在野外鉴别,为干旱土自身的属性的诊断层来定义干旱土纲。

为此提出了建立干旱表层的建议。

1.干旱表层(Aridicjepipedon)

在干旱水分状况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分析的表层。

干旱表层就其腐殖质积累特征来看,相当于腐殖质层中的淡薄表层。

但在干旱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和由此决定的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条件下,这种腐殖质表层在下列因素影响下,发生了特有的形态分异:

①有限的水分供给和强烈的水分蒸发,导致土壤水分的浅层下行和上行;②浅层的水分条件使土壤的冻融作用主要在土壤上部的浅层内进行;虽然干冻作用可涉及较深的部位,但对土层争议不发生影响。

③无植被或植被稀疏,而且主要是短命和类短命植物,在经常受大风吹刮的情况下,土壤表面不断的遭受风蚀、风积作用的影响。

因此,在干旱土剖面上,不形成了特有的孔泡结皮层和片状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定地表特征。

它具有以下条件:

(1)具有下列之一的地表特征:

a.有砾幂;砾石、石块表面有荒漠、漆皮或风湿刻痕,或两者兼有;或

b.有砂层、砂砾层或小沙包;或

c.有多边形裂缝,并有地衣和藻类组成的黑色或兼有其他颜色的薄有机结皮;或

d.为光板地:

并由宽数毫米至1cm,深1-4cm的多边形裂隙,裂隙内多填充有沙砾和/或粉砂粒;多角形体表面有极薄成黏粒结皮;或

(2)从地表起,无盐积或钠质孔泡结皮层或其下垫的土盐混合层;和

(3)从地表起,有一厚度≥0.5cm,含不同数量气泡状孔隙的孔泡结皮层(除非遭受强烈风蚀);紧接孔泡结皮层之下由厚数厘米至10cm、呈鳞片状或片状结构的片状层,含较少气泡状孔隙和/或变形气泡状孔隙,(除非遭受强烈风蚀);或

(4)孔泡结皮层下片状层发育微弱或由于有多量石膏聚积而不发育;或

(5)在向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过渡的土壤中,即当润态明度<3.5,干态密度<5.5,润态彩度<3.5时,孔泡结皮层和/或片状发育微弱,但必须符合

(1)b或

(1)c条件。

2.盐结壳(Saliccrust)

有大量易溶性盐胶结成的灰白色或灰黑色表层结壳。

它们具有以下条件:

(1)从地表起,厚度≥2cm;和

(2)易溶性盐含量≥100g/kg。

㈡诊断表下层(Diagnosticsubsurfacehorizons)

诊断表下层是由物质的淋溶、迁移、淀积或就地只有我知道你若迁移,电机,或就地富集作用在图标,突然,表层之下所形成的具诊断意义的土层。

包括发生层中的B层—例如莲花城和E层—例如漂白层。

在土壤遭受剥蚀的情况下,可以暴露于地表。

本系统分类共设20个诊断表下层。

1.漂白层(Albichorizon)

有黏粒和/或游离氧化铁淋湿,有时伴有氧化铁的就地分凝,形成颜色主要决定于砂砾和粉粒的漂白物质所构成的土层。

它具有以下全部条件:

(1)厚度≥1cm;位于A层之下,但在灰化淀积层、黏化层、碱积层和其他具有一定坡降缓透水层如黏磐、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等之下;可呈坡状或舌状过渡至下层,但舌状延伸深度<5cm;和

(2)由≥85%(按体积计)的漂白物质组成(包括分凝的铁锰凝团、结核、斑块等在内)。

漂白物质本身显示下列之一的颜色:

a.彩度≤2,以及或是润态明度≥3,干态明度≥6,或是润态明度≥4,干态明度≥5;或

b.彩度≤3,以及或是润态明度≥6或是干态明度≥7,或是粉粒、砂粒色调为5YR货更红,明度同a。

2.舌状层(Glossichorizon)

由舌状淋溶延伸的漂白物质和原土层残余所构成的土层。

它具有以下两个条件:

(1)其上覆土层或微调白城,或为其它土层,但本层内漂白物质的舌状淋溶延伸深度必须≥5cm,故舌状层厚度至少应为5cm;和

(2)舌状漂白物质占土层体积的15%-85%。

附:

舌状现象:

由呈宽窄舌状的漂白物质所构成的特征。

窄舌状淋溶延伸深度>5cm,(其宽度见表2.1),但漂白物质按体积计<15%。

由上述可见,漂白层、舌状层以及舌状现象三者在性质上反映了漂白物质数量及淋溶延伸状况的差异(表2.1)

【表2.1漂白层、舌状层、舌状现象钟漂白物质的特征】(见文档37页)

3.雏形层(Cambichorizon)

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的,无或基本上无物质淀积,未发生明显黏化,带棕、红棕,红、黄或紫等颜色,且有土壤结构发育的B层。

我国则考虑到干旱土以及具寒性或更冷土壤温度状况土壤的特点,规定至少为5cm,其他土壤则为≥10cm。

它具有以下一些条件:

(1)除具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或寒性、寒冻温度状况的土壤,其厚度至少5cm外;其余应≥10cm,且其底部至少在土表以下25cm处;和

(2)具有极细砂,壤质极细砂或更细的质地;和

(3)有土壤结构发育并至少占土层体积的50%,保持岩石或沉积物构造的体积<50%;或

(4)与下层相比,彩度更高,色调更红或更黄;或

(5)若成土母质含有碳酸盐,则碳酸盐有下移迹象;和

(6)不符合黏化层、灰化淀积层、铁铝层和低活性富铁层的条件。

4.铁铝层(Ferralichorizon)

由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土层。

它具有以下条件:

(1)厚度≥30cm;和

(2)具有砂壤或更细的质地,黏粒含量≥80g/kg;和

(3)阳离子交换量(CEC7)<16cmol(+)/kg黏粒和实际交换阳离子交换量(ECEC)<12cmol(+/kg);和

(4)其部分亚层(厚度≥10cm)CEC7<24cmol(+)/kg黏粒;和

(5)不符合铁铝层的条件。

6.聚铁网纹层(Plinthichorizon)

由铁、黏粒与石英等混合并分凝成多角状或网状红色或暗红色的富铁、贫腐殖质聚铁网纹体组成的土层。

聚铁网纹层具有以下全部条件:

(1)厚度≥15cm;和

(2)聚铁网纹体按体积计≥10%;和

(3)土壤剥蚀后裸露于地表,经日晒和反复干湿交替作用,则硬化成不可逆的铁石硬磐或不规则形体聚集体。

附:

聚铁网纹现象:

土层中含有一定聚铁网纹体的特征。

厚度为5-15cm或聚铁网纹体按体积计为5%-10%。

7.灰化淀积层(Spodicepipedon)

由螯合淋溶作用形成的一种淀积层。

它具有以下两个条件:

(1)厚度≥2.5cm,一般位于漂白层之下;和

(2)由≥85%(按体积计)的灰化淀积物质组成。

其指标为:

a.水提(1:

1)ph≤5.9,有机碳≥6g/kg;和

b.润态颜色为:

(a)色调5YR或更红;或

(b)色调7.5YR,明度≤5,彩度≤4;或

(c)色调为10YR或N,明度和彩度≤2;或

(d)芒塞尔颜色值为10YR3/1;或

c.在色调为7.5YR,润态明度≤5,彩度为5或6时,其形态或化学指标为:

(a)单个土体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被有机质和铝或有机质和铁、铝胶结,胶结部分结持坚实;或

(b)砂粒、岩屑表面有≥10%的断裂胶膜;或

(c)活性铝、铁≥0.50,而且在上覆的暗瘠表层、淡薄表层或漂白层中其数量只有它的一半或更好少;或

(d)草酸盐浸提液的光密度值(ODOE)≥0.25,而且在上述的上覆土层中其数量只有他的一半或更少。

附:

灰化淀积现象:

土层中具有一定的灰化淀积物质的特征。

灰化淀积物质按体积计占50%-85%,并且:

(1)单个土体中被有机质和铝或有机质和铁、铝胶结的部分占10%-50%;或

(2)砂粒、岩屑表面有1%-10%的断裂胶膜;或

(3)活性炭、铁百分数<0.50;或

(4)ODOE值<0.25。

8.耕作淀积层(Agrichorizon)

旱地土壤中受耕种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淀积层。

位于紧接耕作层之下,其前身一般是原来的其他诊断表下层。

它具有它具有以下一个以上条件:

(1)厚度≥10cm;和

(2)在大形态上,孔隙壁和结构体表面淀积有颜色较暗、厚度≥0.5mm的腐殖质—黏粒胶膜或腐殖质—粉砂—黏粒胶膜,其明度和彩度均低于周围土壤基质;数量应占该层结构面和孔隙壁的5%或更多或者在微形态上,这些胶膜应占薄片的1%或更多;或

(3)在艳色土壤中,此层颜色与未受耕作影响的下垫土层相比,明度增加,彩度降低,色调不变或偏黄;或

(4)在酸性土壤中,此层PH值和盐基饱和度高于或明显高于未受耕作淋淀影响的下垫土层;或

(5)在肥熟土中,此层0.5mol/LNaHCO3浸提有效磷明显高于下垫土层,并≥18.mg/kg(有效P2O5≥40mg/kg)。

附:

耕作淀积现象:

旱地土壤心土层中,具有一定耕作淀积的特征,厚度为5-10cm,田间可见的腐殖质—黏粒胶膜或腐殖质—粉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