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496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docx

临床药学复习资料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临床药学专业)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2.感染/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3.机会性感染4.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5.显性感染(临床感染)6.潜伏性感染7.病原携带状态8.传染源9.传播途径10.易感者11.传染性12.传染期13.潜伏期14.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5.主动免疫16.被动免疫17.隔离18.消毒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影响因素是、。

而预防传染病应抓好、、三个环节。

3.保护性免疫反应分为、两种。

.

4.除“四害”是指除、、、。

5.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如下几期、、、。

6.确定某一传染病的检疫期限是依据该病的期;而确定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是依据期。

7.目前我国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共有类种,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应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和。

8.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要求在小时内上报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时限应为小时内。

9.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引起的,包括与。

三.选择题

1.关于感染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感染又称传染B.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C.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

D.传染亦包括所有寄生物对人体的共生状态E.感染后有5种表现形式,传染病仅是其中之一

2.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中,哪一种最常见?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病原体被清除

3.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哪种最少见但最易识别?

A.病原体被清除B.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

4.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咽拭子或粪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病理检查C.特异性免疫学检查

D.发现轻微的临床体征E.非特异性免疫如补体、溶菌酶等的检查

5.用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时,主要检测血中:

A.IgGB.IgMC.IgAD.IgEE.IgD

6.下列哪组疾病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

A.鼠疫,霍乱,肺炭疽B.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C.白喉,猩红热,麻风

D.脊髓灰质炎,肾综合征出血热,黑热病E.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病,炭疽

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免疫性B.有传染性,免疫及流行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D.有病原体,免疫性与传染性

E.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和易发性

8.关于传染病的预防,下列哪项不正确?

A.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应当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B.HFRS是以灭鼠防鼠为主C.丙肝是以防止医源性感染为主

D.乙脑预防的关键是抓好灭蚊工作E.预防流脑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9.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反比B.某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侧性

C.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D.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

E.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10.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限是依据该病的:

A.最短潜伏期B.最长潜伏期C.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E.隔离期

11.关于传染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治疗病人是预防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B.发热过高必须加以控制

C.抑制或消灭病原体是治疗措施中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D.一般传染病都可采用皮质激素治疗E.治疗必须个体化

12.我国规定的传染病管理报告制度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法定传染病分3类39种B.甲类2种C.丙类11种

D.乙类26种中有3种病应视同甲类E.AIDS/HIV均应强制管理

13.下列哪一种是被动免疫制剂?

A.伤寒菌苗B.卡介苗C.麻疹疫苗D.白喉类毒素E.破伤风抗毒素

14.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应以哪项为重点?

A.隔离及治疗病人B.流行季节大面积的对易感人群投药

C.发现和处理带菌者D.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的卫生运动E.提高人群的抗病能力

15.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B.伤寒C.鼠疫D.疟疾E.丙型肝炎

16.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时,主要检测血中:

A.IgGB.IgMC.IgAD.IgEE.IgD

17.下列出疹性传染病病程中,皮疹出现最早的是:

A.麻疹B.风疹C.猩红热D.天花E.伤寒

18.影响传染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毒症状轻重B.机体免疫力C.菌株毒力D.治疗的反应E.诊治不及时

19.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丙型肝炎B.艾滋病C.伤寒D.阿米巴痢疾E.流感

20.为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应通过:

A.病后免疫B.隐性感染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

D.免疫人群的迁入E.病原体的变异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年()月()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

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8月28日C.1989年9月1日D.1989年2月21日

2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D.以上都是

23.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隔离、消毒B.预检、分诊C.分类、隔离D.定点、隔离

24.()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A.医疗机构B.采供血机构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任何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一.名词解释

1.Dane颗粒2.乙肝窗口期3.HBsAg血清转换4.HBeAg血清转换

二.填空题

1.HAV抵抗力较强,煮沸分钟可灭活;而HBV抵抗力更强,煮沸分钟才可灭活。

2.可导致慢性肝炎的病毒有、、;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是、。

3.甲、戊肝主要经传播;乙、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等。

4.慢性肝炎指病程超过月,分为、、三度。

5.病毒性肝炎从病原学上划分为、、、、等五型;从临床表现上划分为、、、、型。

6.HBV复制及传染性的最直接、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是。

7.目前预防乙肝最好接种,应按照程序全程接种共针。

8.我国最常见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

三.问答题

1.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2.试述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标记物尤其是HBV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意义。

3.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4.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5.各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6.怎样预防甲、乙、戊型肝炎?

四.选择题

1.中年女性,近一周以来,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两次,查体:

巩膜黄染,血ALT250U/L,追问二个月前曾因胃切除术输血400ml,为明确病原学诊断,应做的检查最重要的是:

A.甲肝抗体B.乙肝抗体C.丙肝抗体D.丁肝抗体E.戊肝抗体

2.起病已两周的亚急性重型乙肝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与下列哪一项最有关系?

A.ALT活性B.AST活性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D.肝肿大程度E.血胆红素定量

3.急性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理变化是:

A.毛细胆管淤胆B.肝细胞灶点状坏死C.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D.肝小叶及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E.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

4.一男性病人,无其他原因突然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和乏力,为早期做出诊断,应首选作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胆红素B.ALTC.HBsAgD.胆碱酯酶E.碱性磷酸酶

5.对于急性重症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高度乏力、恶心呕吐B.黄疸迅速加深C.肝浊音界缩小

D.精神、神经症状出现E.明显出血症状

6.下列症状与体征与甲型病毒性肝炎不相关的是:

A.发热、乏力、厌食、恶心B.尿色加深C.巩膜、皮肤黄染

D.肝大质软、轻度叩击痛E.可有肝掌、蜘蛛痣

7.乙肝疫苗的成分是:

A.HBsAgB.HBeAgC.HBcAgD.HBV-DNAE.Dane颗粒

8.属于DNA病毒的是:

A.HAVB.HBVC.HCVD.HDVE.HEV

9.目前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常选用:

A.补体B.溶菌酶C.干扰素+病毒唑D.备解素E.转移因子

10.男性38岁,既往健康,近1月来食欲不振,恶心,乏力,尿少色黄,目黄并进行性加深.查体:

重病面容,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水征(+),肝脾触诊不满意;血ALT538u/L,T-B21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35秒(对照17秒),最可能的诊断是:

A.淤胆型肝炎B.慢性重型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E.原发性肝癌

11.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最佳措施为:

A.隔离病人B.注射乙型肝炎疫苗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防护E.消灭蚊蝇

12.被带有HBsAg阳性血污染的针头刺破手指时,最重要的措施为:

A.过氧乙酸泡手B.局部擦碘酒消毒C.肌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D.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E.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

13.判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最重要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高胆红素B.高ALT活性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碱性磷酸酶高E.r-GT增高

14.输血后丙型肝炎,病程三个月,ALT仍高,选择使用哪种药物不合理?

A.干扰素α-2B300万单位,肌注隔日一次B.干扰素α2b500万单位,肌注,隔日一次

C.病毒唑(三氮唑核苷)800mg,静点一日一次D.小柴胡汤冲剂,一日两次,冲服

E.HBsAg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15.重型肝炎患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C.血管脆性增大

D.DIC形成E.再生障碍性贫血

16.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与无黄疸型实质上的区别在于:

A.病原体的不同B.基本病变不同C.基本病变的程度不同

D.临床经过不同E.传染源不同

17.肝性脑病的防治,以下措施均可采取,除外:

A.低蛋白饮食B.口服氟哌酸以抑制肠道细菌C.维持氨基酸平衡

D.定时用肥皂水灌肠E.防治脑水肿应及早使用脱水剂

18.抗-HBs和抗-HBc正确意义是:

A.两者均为自身抗体B.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

C.抗-HBs为自身抗体,抗-HBc为保护性抗体D.两者均为保护性抗体

E.抗-HBs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是保护性抗体

19.当血清中HBsAg(+),HBeAg(+)时,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B.乙型肝炎恢复期C.曾经感染过HBV

D.具有免疫力E.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20.下列重型肝炎病人的处理措施哪项不恰当?

A.观察黄疸是否进行性加重B.观察消化道症状是否改善C.绝对卧床休息

D.给予低糖、高蛋白饮食E.注意防治并发症

21.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最恰当的饮食是:

A.高蛋白、高碳水化和物饮食B.高热量、低脂饮食C.高蛋白、低脂饮食

D.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和物饮食E.适合口味的清淡饮食

22.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最恰当的治疗是:

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免疫制剂D.抗病毒药物E.维生素类药物

23.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的突出表现?

A.全身乏力B.食欲不振C.皮肤瘙痒D.恶心、呕吐E.腹胀、厌油

24.甲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起病前两周和起病后一周B.黄疸期C.整个病程

D.发病后4~12周E.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一致

25.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

26.人被HBV感染后多表现为:

A.慢性重型肝炎B.急性无黄疸型肝炎C.急性黄疸型肝炎

D.隐性感染E.慢性肝炎

27.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聚集现象B.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28.下面哪一项不是急性肝炎的常见表现?

A.流感样症状B.黄疸C.持续发热D.肝大E.恶心、呕吐

29.不以输血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毒性疾病是:

A.乙型肝炎B.丙型肝炎C.戊型肝炎D.丁型肝炎E.艾滋病

30.关于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B.肝外损害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有关C.秋冬季节多见

D.肝细胞病变主要与机体免疫力有关E.初次感染HBV的年龄越小,慢性化率越高

31.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D.慢性乙型肝炎E.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慢性丙型肝炎

32.对于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以通过输血制品传播B.明显的临床表现C.容易慢性化

D.目前无理想的疫苗预防E.可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33.下列哪项不是戊型肝炎的特点?

A.通过污染食品和水二传播B.孕妇患者病死率高C.需抗病毒治疗

D.是成人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E.黄疸比甲型肝炎严重

34.世界肝炎日是每年的月日。

第四节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一.填空题

1.流行性感冒简称,其病原体是,独特而显著的特征是。

2.流感流行的特点是和,主要传染源是和,好发于季节,

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传播途径是和。

3.流感的确诊依据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是。

4.我国卫生部已于规定将新甲型H1N1流感归属于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5.流感的肺外并发症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传染源是,传播途径

有、、;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定为天。

7.目前WHO推荐作为人禽流感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应在发病小时内使用疗效更好。

8.人禽流感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二.问答题

1.解读下列流感毒株的命名:

A/Chicken/Hongkong/200/97(H5N1)。

2.流感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3.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措施。

4.人禽流感的诊断依据。

5.试述人禽流感的抗病毒治疗。

三.选择题

1.关于流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B.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重C.人群普遍易感D.病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力E.可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预防流感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A.隔离、治疗患者B.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C.加强锻炼与营养

D.减少公众聚会E.服用金刚烷胺无预防作用

3.下列哪项不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A.突起高热伴畏寒、寒战B.全身酸痛、乏力明显

C.急性热病容D.可有咽痛、干咳E.腹痛、腹泻

4.流感主要治疗措施不包括:

A.呼吸道隔离B.解热镇痛与支持C.抗菌治疗

D.金刚烷胺等抗病毒治疗E.注射免疫球蛋白

5.关于禽流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体变异性强B.症状以发热、流涕、咳嗽、咽痛、全身疼痛等为主

C.可发生Reye综合征D.主要为H5N1亚型所致E.目前已有人传人的确切证据

6.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

A.起病急,早期与流感相似B.多相继出现病毒性肺炎C.临床表现差异大

D.X线检查提示肺实质炎症及胸腔积液E.以上都是

7.有关人禽流感的临床特点,哪一项正确?

A.潜伏期长B.临床表现类似普通感冒C.不同毒株亚型,临床表现不同

D.起病急,病死亡率低E.常为隐性感染

8.人禽流感的潜伏期是:

A.2周B.7~10天C.4周以上D.2~4周E.一般为1周内,2~4天多见

9.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毒株亚型是:

A.H5N1、H7N7B.H5N1、H3N2C.H3N2、H7N7

D.H9N2、H3N1E.H3N2、H3N1

10.有关人禽流感的临床与预后,哪一项正确?

A.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B.并发全血细胞减少症者预后不良

C.胸片检查大多数有胸腔积液D.儿童较成人预后好E.Reye综合征多见于老年

11.与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的饲养员,3天后出现低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应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住院治疗B.在家服用常用抗病毒药即可C.隔离留观

D.预防用药首选金刚烷胺E.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

12.患儿应用解热镇痛剂阿斯匹林退热时最易诱发:

A.溶血反应B.凝血反应C.Reye综合征D.中毒反应E.虚脱

13.我国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范畴,属于:

A.甲类传染病,但按乙类的方法执行B.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的方法执行

C.乙类传染病,但按丙类的方法执行D.丙类传染病,但按乙类的方法执行

E.甲类传染病,但按丙类的方法执行

14.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点可慨括为,除外:

A.突然发生B.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C.发病率高

D.流行期长E.常沿交通线传播

15.目前公认的能较好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药物是:

A.红霉素B.氧氟沙星C.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

D.氟康唑E.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

16.对于疑似人禽流感患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进入正常诊疗程序B.留院观察,收入单人观察室,需家属陪护

C.无需住院治疗D.安排医学隔离观察,可采用居家隔离观察并随诊的形式

E.留院观察,收入单人观察室,为避免交叉感染,不允许家属陪护

第九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填空题

1.乙脑的好发季节为;其主要传染源为;传播途径为。

2.典型乙脑分四期即、、、。

3.其主要致死原因为,治疗关键是把好三关即、、。

二.问答题

1.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

2.乙脑与流脑的鉴别要点。

3.乙脑的诊断与预防要点。

三.选择题

1.乙脑流行呈散发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乙脑有严格季节性B.蚊虫分布不均C.病人得到了早期隔离与治疗

D.隐性感染率高E.家禽及猪分散饲养

2.乙脑重危的临床表现指标最可能是:

A.发热持续三周以上B.昏迷超过一个月C.反复惊厥

D.呼吸节律不整,瞳孔大小不等E.深浅反射消失

3.乙脑治疗的主要原则是:

A.把住"三关",即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关B.发生脑水肿要严格限制入水量

C.降温D.控制惊厥,防止呼衰E.为防止昏迷加深,禁用大剂量镇静剂

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是:

A.外周性呼吸衰竭B.低钠性脑病C.缺氧D.中枢性呼吸衰竭E.昏迷

5.下列疾病中,最易发生后遗症的是:

A.乙型脑炎B.慢性活动性肝炎C.钩端螺旋体病D.疟疾E.伤寒

6.乙脑的临床表现少见的是:

A.高热、惊厥B.头痛、恶心呕吐C.意识障碍D.呼吸衰竭E.循环衰竭

7.乙脑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A.丘脑B.间脑C.脊髓D.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E.中脑

8.乙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不张B.败血症C.支气管肺炎D.尿路感染E.褥疮

9.夏季,4岁男孩,咽痛6天伴发热2天,今头痛呕吐,肢体疼痛,躁动拒抱。

查:

T39.8℃,颈强直,膝腱反射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脑脊液清亮,WBC轻度增加,糖、蛋白、氯化物正常,涂片细菌检查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隐球菌性脑膜炎D.乙型脑炎E.脊髓灰质炎

10.乙脑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最早的抗体是:

A.补体结合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C.中和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E.特异性IgA抗体

11.在下列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哪项为主?

A.控制隔离患者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纹

D.接种乙脑疫苗E.防蚊、灭蚊与接种疫苗

12.患者女性,发热4天,体温40℃伴神志不清,反复抽搐,瞳孔对光发射迟钝,考虑乙脑,应施行:

A.消化道隔离B.呼吸道隔离C.虫媒隔离D.接触性隔离E.保护性隔离

13.关于乙脑,错误的是:

A.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外周血WBC升高C.有严格的季节性

D.仅仅见于儿童E.隐性感染率高

14.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3种凶险表现是: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C.高热、惊厥、昏迷

D.高热、昏迷、呼吸衰竭E.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第十四节艾滋病

一.名词解释1.艾滋病窗口期2.HIV职业暴露

二.填空题

1.AIDS(艾滋病)是的简称,其病原体为,其传播方式有、、、。

2.我国将AIDS分为、、三期。

3.AIDS防治日是每年的月日,人们常常佩带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4.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是和。

三.问答题

1.艾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什么?

2.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哪些?

3.怎样预防艾滋病?

4.怎样预防HIV职业暴露?

一旦发生如何处理?

四.选择题

1.关于艾滋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HIV对外界抵抗力较HBV强B.无症状感染期有传染性   

C.测定HIV-1血清抗体,是目前确定有无HIV感染的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D.HIV不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E.人工受精时亦可能会感染HIV

2.目前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是:

A.应少去公共场所B.尽可能地切断多种传播途径C.肌注丙种球蛋白

D.期待疫苗的应用E.严密隔离和管理患者和HIV感染者

3.以下哪一个不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A.静脉药瘾者B.男同性恋者C.卖淫嫖娼者

D.与HIV感染者有日常生活接触者E.多次接受输血、血制品者

4.HIV主要侵犯下列哪种免疫细胞而导致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

A.抑制性T淋巴细胞B.辅助性T淋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