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467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docx

孔凡礼略谈《三苏年谱》

孔凡礼:

略谈《三苏年谱》

来自:

慧仁(三界無家誰是親十方唯有一空身)

1979年,我在点校苏轼诗文集的同时,着手编撰《苏轼年谱》(以下简称《轼谱》)。

此书于199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在此以前的几年,我开始为编撰《苏辙年谱》做准备,稍后,我又把编撰《苏洵年谱》付之于行动。

经过6年的努力,《辙谱》于2001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与此同时,《洵谱》亦完成。

在学术界和出版界一些朋友的鼓励下,我合以上三者为一书,融以上三书于一整体,打乱各书原有次第,删除其重复的部分,增入应该增加的内容,自成体系,定名为《三苏年谱》。

经过3年的努力,此书现在已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轼谱》问世后,陆续出现和发现一些研究苏轼的珍贵资料,举其重要者有:

一、《郁孤台法帖》。

南宋理宗时知赣州事聂子述刻石,石久亡,幸有宋拓孤本,1999年1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影印行世。

此帖收苏轼作品20篇,其中大多数为苏轼佚文,是研究苏轼最可信赖的第一手资料。

如《叠辱书教帖》、《数日远勤徒驭帖》,是苏轼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谪贬惠州途中,写给庐陵至虔州之间一个县的叶姓县尉的。

简中云及“野次窜逐”,可以形象地了解到苏轼途中的狼狈相。

此前,苏轼现存著述中从未云及。

再如《府事想益清简帖》、《知灼艾想已有验帖》,是元FCCC八年(1093)十一月,写给友人知真定府刘安世(器之)的,其时苏轼知定州。

苏轼称安世为铁人,相知甚深,此二帖有助于对苏、刘二人友情深层次的了解。

《法帖》所收作品,有的虽已见于苏轼诗文集,但文字有不同处,对研究苏轼有重要意义。

如《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见《苏轼诗集》卷二五,而《法帖》之题则为:

“欧育旧为南京将官,永乐之役在焉。

近除杭州钤辖,出旧所赐刀剑战袍,求诗赠行。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西夏败宋于永乐。

欧育参加了永乐战役,勇猛无前,武艺超群,苏轼在诗中对他进行了热情赞颂。

《法帖》的诗题,对研究欧育和永乐战役都有重要意义。

二、见于宋刊孤本《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九的宋李清臣《超然台赋》。

《轼谱》熙宁九年(1076)纪事谓“清臣赋已佚”,我于2001年春在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发现。

苏轼熙宁七年末知密州。

八年,作超然台。

九年春,李清臣因公到密州,登超然台,乃作赋。

清臣在赋中劝告苏轼应该具有忧患意识。

苏轼认为他说得对,把他的赋刻石超然台上,并作跋文,赞清臣“善自持”,自己应该“自儆”。

这是一篇研究苏、李关系及苏轼当时思想的重要文献。

三、苏轼手书《花蕊夫人宫词》30首拓本影印件,我于2003年始见到。

苏轼对花蕊夫人的诗评价很高,并为之刻石,已见《轼谱》熙宁五年纪事。

此手书,有助于深入了解苏轼为何对花蕊情有独钟。

四、2002年湖北美术出版社影印上海书店所藏孤本南宋曾宏父所刻《凤墅帖》残拓。

其中有萧世范所作《拙句四篇奉简故人兼呈苏公端明》五律4首。

萧世范,字器之,绍圣四年(1097)为虔州通判,元符三年(1100)为广州通判,已见《轼谱》各该年纪事。

苏轼在南贬惠州、儋州期间,给萧世范写过信,与他有过唱酬。

萧此4诗诗题中所说的“苏公端明”就是苏轼。

诗作于苏轼南贬时,是研究苏轼与萧世范交往的第一手新资料。

五、见于《三苏全书》第14册《苏轼文集》卷九六的《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苏轼书写此经,是为了追荐亡妻王弗百日。

苏轼夫妇笃于琴瑟之谊,此跋是研究其夫妇间恩爱情意的珍贵资料。

与此同时,学术界推出了一些研究苏轼的新成果。

其中以词学最为突出,其代表作一为三秦出版社出版的薛瑞生先生的《东坡词编年笺证》,一为中华书局出版的邹同庆、王宗堂二先生《苏轼词编年校注》。

他们在编年上的成果,为全面进一步深入考察苏轼行实提供了便利,今做了很多采择。

作家兼为学者的阎华先生所撰的长篇历史小说《万古风流苏东坡》,在陆续出版中。

他对苏轼早年在家乡眉山的那段生活,有独到的研究,有理有据,如关于苏轼与王弗的结合等,今参考苏轼有关作品适当采入。

这些年,我个人的苏轼研究,一直在继续,并有一些新的成果。

《苏轼诗集》卷一六有《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诗。

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十年八月纪事,知此宋国博乃宋靖国。

经过进一步深入考察,知宋靖国乃宋祁之子。

《苏轼佚文汇编》卷三有《与王仲志三首》。

今考王仲志即王仲至,名钦臣,与苏轼交往颇多,《宋史》有传。

苏轼续娶夫人王闰之卒于元FCCC八年八月。

据简,知此前病已久。

绍圣四年,苏轼自惠州谪儋州,老朋友李思纯的儿子光道送别,轼作《潜珍阁铭》赠之。

《轼谱》引《舆地纪胜》卷九九,谓光道乃惠州人,进士。

今查徐积《节孝集》卷六、华镇《云溪居士集》卷五及卷八等、邹浩《道乡先生邹忠公文集》卷一,都有诗及光道,知光道能诗,有抱负。

这些诗,对研究李光道及苏轼、李光道的交往,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料。

苏轼与李光道有深厚的忘年友情,非同一般。

绍圣四年苏轼谪儋时,苏辙亦自筠州谪雷州,长子迟送行。

轼与辙遇于藤州,同行至容州。

据元柳贯《待制集》卷一九《题坡翁书寄邓道士诗》,知轼在容州尝书惠州所作《寄邓道士》(次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韵》)赠迟。

据前些年在河南郏县三苏坟出土的辙次子《苏适墓志铭》,知轼爱适,“喜与之论政事”。

又据适子籀《双溪集》卷一《雪堂砚赋》,知轼尝以所琢紫金石砚赠适。

轼对侄辈甚为关怀、爱护,《轼谱》未载。

以上云云,均分别入本谱。

似此者尚多。

《轼谱》的特点是简练。

到1988年,我为编撰《轼谱》已经积累了足足二百万字的资料。

为了达到简练的目的,我做了两次大的压缩。

一是1988年,一是1994年;至于局部压缩,则随时为之。

这样,到出版时,字数为99万字。

当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了当时读者的购买力。

我在《写在苏轼年谱出版之际》一文中,做了说明。

该文收入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1998年)。

《轼谱》问世后,有些专门从事苏轼研究的朋友看到了此文(还包括一些对苏轼研究有兴趣的朋友),给我写信,希望将来有机会,还是把已经删去的资料有重点地抄录出来,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翻检之劳,对苏轼研究有好处。

在编撰本谱时,考虑到了上述情况,于是,详赡便构成了本书的特点。

如:

苏轼在知密州时建了超然台。

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措施,是一件大事。

为了让读者对此有全面的了解,本谱全文录出了苏辙、鲜于侁、文同、李清臣、张耒等所作的《超然台赋》和文彦博、司马光为超然台所作的诗。

以上作品,《轼谱》只提了书名和所在卷次。

又如,熙宁十年,苏轼在知徐州任上,与军民一起战胜了特大黄水。

第二年,为了纪念此事,做了黄楼。

今全录秦观《黄楼赋》、陈师道《黄楼铭》以为研究之资。

《轼谱》未录二文。

晁补之是苏轼的得意门生。

熙宁五年,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中,补之拜见了他。

晁补之此时所作的《上苏公书》、《再上苏公书》及长篇赋体文字《七述》,是研究苏轼与晃补之的十分重要的资料。

今录出三者全文六千多字。

以上三文,《轼谱》只提及篇名。

李廌是苏轼的另一个得意门生。

元佑元年,苏轼由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李廌有《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诗、《金銮赋》,表示热情的祝颂。

实际上,这种祝颂,代表了当时文坛广大文士的愿望。

今全录二文。

《轼谱》未录。

元佑八年,苏轼知定州。

青年新进文士赵鼎臣有《贺苏内翰启》、《上苏内翰端明启》。

苏轼这时已是公认的文坛领袖,誉满四海。

从赵鼎臣的二启中,可以看出苏轼当时在文士心中的崇高位置。

今全录二文。

《轼谱》只提及,未录。

以上赋、书、诗、启之类文字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不过是举例。

《轼谱》为了压缩篇幅,都没有录。

本谱考察各该作写作时间,次第录入适当年份。

我初步估计了一下,苏轼的交游约达1300多人。

在编撰《轼谱》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绝大部分可考者的传记资料作了相当丰厚的积累。

《轼谱》重点用了一些。

现在看来,还有一些可以拿出来用。

如任孜(遵圣),眉山人,与二苏交往很深。

文同《丹渊集》卷一哭孜诗,是一篇了解任孜的重要资料。

《轼谱》熙宁十年“闻任孜讣”条下提了一下,未录诗,今全录出。

元佑八年八月,苏轼尝书唐人李德裕诗赠晚辈王觏,《轼谱》唯云“觏字天粹,见《全宋诗》14360页”。

今录出《全宋诗》之诗,并另录一诗,以为研究王觏之助。

此类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苏轼与友朋之间交往诗篇很多。

友朋给苏轼的诗,除掉上面提到的贺诗外,还有很多的寄诗、寄题诗。

如见于文同《丹渊集》卷一〇的《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按,即谓苏轼)官居诗四首》,就对苏轼行实研究有重要价值。

《轼谱》熙宁五年只提到了此4诗,未录出。

今全录之。

《轼谱》中似此者皆录其诗。

交往的诗篇更多的是倡酬诗,今大略说一点苏轼倡友朋次韵的诗,举二例。

一为元FCCC元年十一月在汴京所赋《武昌西山》赠邓润甫(温伯、圣求)诗,次韵者包括邓润甫在内,共有30余人,今存者尚有苏辙、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刘攽、孔武仲6人之作,可见一时盛况。

一为元佑八年在定州所作《雪浪石》诗,次韵诗今存者尚有李之仪、晁补之、释道潜、秦观、张耒5人之作。

这些次韵诗对研究苏轼和苏轼的诗,都是重要的资料,《轼谱》未录,今全录之。

《轼谱》中似此者皆录其诗。

《东坡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苏轼被系御史台狱审讯的原始记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苏轼诗集》有关诗篇注文中引了一些。

因为这个原故,《轼谱》只是重点引录。

今以《苏轼诗集》所引者很多为节文,且《诗集》与本谱非一书,读者研读不便,乃根据《诗案》内容,分别全文录入有关条下。

著述是年谱重要考察部分。

一是诗、文、词等具体作品的编年。

苏轼的诗,《轼谱》没有编年的,约为十分之二。

中华书局出版的、由我点校整理的《苏轼诗集》的卷一至卷四五都是编年诗。

我发表于1988年第4期《社会科学战线》的《苏轼诗集编次订误》一文中,指出该书16首编次有误,后来又发现了几首有误,合起来约为20首。

除此以外,大体可信。

对于《轼谱》未系入诸诗,我据《诗集》进一步深入考证,一般都编入并作说明。

《诗集》卷四六所收诗,有明确岁月可考,已入《轼谱》。

《诗集》卷四七、卷四八所收诗,除个别篇尚待考证外,亦皆可以编年,今亦编入。

尺牍属于文。

苏轼的尺牍,《轼谱》没有编年的,约为十分之二三。

经过深入考察,其中很大一部分仍可编年,今亦编年。

这对苏轼行实的研究,也就更深了一步。

苏轼的词,《轼谱》未编年的,约为十分之三四。

上面已经说了,近些年有两种研究苏词的力作问世。

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做了考察,把《轼谱》未编年的大部分词编入。

二是综合叙述。

寓言集《艾子》,是否为苏轼所作,一直存在着争论。

我根据新发现的材料,写了《艾子是苏轼的作品》一文,发表于《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于是遂成定论。

《轼谱》于元符三年提及,未详叙,今详述之。

建中靖国元年,《轼谱》用了一千多字对苏轼著作做了简述,并提到了几种托名苏轼的著作。

本谱为了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了解,用了一万多字。

苏轼著作,大体说来,分为文学和学术两大类。

先说文学著作。

一为诗集,二为文集,现合在一起说。

本谱考察了自宋到今有影响的苏轼诗、文集版本的情况,并说明在此基础上整理《苏轼诗集》、

《苏轼文集》。

明确告诉读者,苏轼现存诗2700多首,文4300多篇。

三是词集。

在上面提到的薛瑞生先生等著作的基础上,考察了《全宋词》、《全宋词补辑》,说明苏轼现存词320多首。

四是寓言集《艾子》,上面已提到。

五是笔记。

考察了《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东坡先生志林》这些单行于世的随笔杂记体文字。

再是学术著作。

本谱简要考察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解》的版本和流传。

考察了与沈括合撰的医药学专著《苏沈良方》及单行于世的学术著作《广成子解》。

与此同时,考察了托名苏轼的著作《历代地理指掌图》、《物类相感志》、《调谑编》、《格物粗谈》、《杂纂二续》、《东坡问答录》、《渔樵闲话录》及《东坡事实》、《杜陵句解》等,告诉读者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书。

长时间以来,在苏轼生平的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着对苏轼著作(包括题名苏轼之作)做这样比较全面而又概括的叙述。

《轼谱》问世以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1999年,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由于牵涉面过大过广,还是出现了个别疏漏(有的是学术界的朋友们指出的),如:

嘉佑五年五月系蔡襄知开封府。

按:

朝廷其时虽有蔡襄权知开封府之命,但襄未到任;

熙宁元年系苏轼“过长安”,“〔十二月〕二十日,韩琦座上观王颐、石苍舒草书”。

按,其时韩琦不在长安;

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系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与陈襄、苏颂、孙奕、黄灏等游石屋洞题名”,谓“时颂知婺州”。

按,其时苏颂乃自婺州移守亳州过杭州;

元佑二年岁末系“本岁”“与〔黄〕庭坚同作《清人怨》”。

按,同作为元佑三年事。

本谱均予以一一更正。

本谱考察的苏洵、苏辙的作品,有的不见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三苏全书》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栾城集》及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辙集》。

本谱之末立《余编》一卷,一在略述苏辙政和二年去世后苏轼、苏辙各子的事迹,一在略述历代对于苏洵、苏轼、苏辙之褒崇,在年谱的编撰中有新意。

本谱的内容,大体就是这样。

不妥之处,尚望读者赐正。

附记:

本书付印以后,从200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何家治先生的《从景苏园帖碑阁到三苏祠南园碑亭》一文中,见到了刻石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的苏辙碑文,对苏轼、苏辙研究很有价值。

《栾城集》、《苏辙集》及本谱均未收。

现将苏辙的碑文抄在下面:

乐哉子瞻,居水中坻。

野衣黄冠,非世所羁。

横策欲言,问者为谁。

我欲褰裳,溯游从之。

有叩而鸣,亦发我私。

人曰吾兄,我曰吾师。

李伯时笔,子由词。

元佑五年五月十六日。

《轼谱》绍圣四年(1097)第1282页引《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五转引宋翟汝文《翟忠惠先生集•东坡远游并序》,其序云:

“龙眠居士(按:

即李公麟,字伯时)画东坡先生黄冠野服,据矶石横策而坐,子由闻而赞之。

”苏辙(子由)之赞,即以上所引之赞。

《轼谱》谓“〔轼〕入儋后,李公麟(伯时)为苏轼,弟辙……有赞”,实误,应系入元佑五年。

《三苏祠》2004年第4期载何家治先生《苏东坡真赞——三苏祠盘陀画像碑》一文,知苏辙此赞即刻于《盘陀画像碑》上。

何先生的文章,影印了《盘陀画像碑》,碑上除苏辙的赞外,还有黄庭坚(鲁直)的赞。

据黄赞,其文作于元符中(1098—1100),《轼谱》第1282页与苏辙赞并提,亦系绍圣四年,亦误。

又,黄赞见《黄豫章先生文集》卷一四,然无《盘陀画像碑》开始“元佑中龙眠李伯时作东坡先生画像,元符中,江□黄庭坚赞”24字。

《轼谱》系此文于元符三年(1372页),应再有若干文字说明,容他日为之。

《三苏年谱》亦袭其误。

乃知学无止境,学问之道无穷,不禁抚卷慨然者久之。

原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5年第8期总第41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