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365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W.docx

甘肃省秦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W

秦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级第三次检测

历 史

命题:

高三历史备课组命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

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

4.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

“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此材料表明

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5.“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

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

”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6.《政治秩序的起源》在描述某一时期时说:

“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

”此材料表明

A.君主和臣民平等协商国事B.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7.学者阎步克认为:

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

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此材料反映

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

8.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

“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

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9.《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

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0.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11.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政府管理

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系减弱

12.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东晋南朝时期,与北方都市发展经历的起起落落相比,江南三吴地区的宣城、吴郡、东阳以及长江中游的襄

阳、江陵、长沙等日益繁华,尤其是南海(今广州)周边“人竞商贩、不为田业”。

这表明当时江南

A.经济地位逐渐上升B.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

C.政府商业政策松弛D.弃农经商现象逐渐增多

15.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三十顷;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顷,少者一顷;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授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授田数量和普通平民一样。

这种均田制度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D.对地主官僚有利

16.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17.明朝初年,政府规定使用大明宝钞,“钞者制于官,帷上得而增损之”,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交易。

明朝后期,白银普遍流通,“夫银产于地,人得而私之”。

这一变化

A.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          B.导致银价大幅贬值

C.形成官民争利的局面          D.削弱了中央集权

18.据历史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

6上下,

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

15之多。

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19.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

材料说明

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

20.苏州地区明清碑刻中常见“切铺均隶浙绍,在长元吴三邑各处,开张浇造烛铺,城乡共一百余家”,“职等原籍常郡……遵例领帖纳税,开设猪行”,“身等原籍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缘异乡投苏,帮伙甚多”等文句。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同业又同乡现象常见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地域性商人群体普遍        D.城乡之间差距缩小

21.明清时期,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

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

这反映了山西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商业资本进入到生产领域

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          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

22.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

“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

”这表明当时

A.洋钱流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D.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23.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

材料主要说明

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

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

24.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

”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25.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26.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趋势图,曲线C代表的是

A.官督商办企业

B.外国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萌芽

D.民族资本主义

2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己经形成了规模优势。

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28.“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

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

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

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

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29.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聘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

1918年4月,上海某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

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这主要表明

A.妇女较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男尊女卑观念不复存在

30.下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

“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

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

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

”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A.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

B.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

D.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31.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32.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33.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34.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35.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

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36.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

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37.某同学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准备了下列材料。

其研究视角是()

A.生态史观B.整体史观C.现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

38.下表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由表中内容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年份

棉织品

生铁

汽船

铁路

毛织品

亚麻布

人口

1750

1

1.0

1.0

-

-

1.0

1.0

1.0

1800

24

2.1

6.7

1.0

1.0

1.4

3.0

1.5

1850

267

10.6

83.3

56.0

62.4

2.2

7.3

3.1

1900

788

53.2

337.2

2402.7

191.6

7.2

5.4

5.6

英国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

A.新式工业增长速度极快B.新式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传统产业增长速度很慢D.新技术体现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9.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

这主要说明当时该国钢铁企业

A.规模迅速扩大B.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C.内部竞争激烈D.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40.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 

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41.苏俄领导人在总结的经验时明确指出:

“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

”横线上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新经济政策

42.“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材料反映的经济变革是

A.允许部分企业私有化            B.全面恢复私有制

C.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禁止私人贸易

43.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44.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1973年德国公路上的马拉汽车

45.由于在欧盟建立“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开征金融交易税以及欧盟中期预算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英国民众的“疑欧”“退欧”情绪高涨乃至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宣布退出欧盟,材料反映英国退欧的主要原因是

A.“孤立主义”政策的深远影响B.欧盟移民挤占了英国的就业机会

C.经济利益冲突不断加剧D.欧盟及其他国家民众对英国日渐不满

46.20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实际上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协作完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给了有16家多国中小技术公司协助的DigitalDomain公司,音乐制作包给了索尼公司,它的髙质量的音乐制作使该片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这反映了

A.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B.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合作

C.文化产业在全球化下加强了对全球资源的争夺D.文化信息产业国际化的基础是全球文化市场的开拓

47.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

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

“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48.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

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ofthe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

“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ofall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

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C.《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二、非选择题(52分)

4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

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

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

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

……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10分)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10分)

50.(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第十六条:

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

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

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

……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

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10分)

(2)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10分)

5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

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

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秦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级第三次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