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313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讲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

第12讲山地的形成

【课后巩固训练】——同步考查全面提升能力

【*基础达标训练*】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

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

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1.B 2.A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解析】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答案】D

4.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C.砂岩D.砾岩

【解析】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B

5.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④,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A

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

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中间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为等高线,从a至b,经过了山谷、山脊,且a处海拔在150~200m之间,只有A图符合。

【答案】A

7.图中甲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山谷——背斜B.山脊——向斜C.山谷——向斜D.山脊——背斜

【解析】从等高线上看,甲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为山脊;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甲处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是向斜。

【答案】B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

9.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10.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解析】第8题,丁处岩层最新,向两翼变老,故为向斜。

第9题,甲处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第10题,甲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大,岩层破碎,受外力作用易成谷地,丁处为向斜构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答案】8.C 9.A 10.D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

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解析】选C。

图中显示地形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

12.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砌石护坡B.植树造林C.种花植草D.修建梯田

【解析】选A。

因为铁路经过之处进行了工程切坡处理,使得道路两侧山坡变陡,只有砌石护坡才能防止滑坡、崩塌。

1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3分)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6分)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1分)

(4)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

试述其成因。

(6分)

14.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材料2: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2)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

(3)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的影响。

(4)在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经过尽量多的居民点。

【答案】

(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 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2: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4)喜马拉雅山上       作用明显。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有                    。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    (岩石)。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

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

(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

(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 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

(4)冰川侵蚀(5)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6)沉积岩

 

【*能力提高训练*】

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1.【解析】③岩层是在①②岩层形成后才形成的,②岩层比①岩层形成的时间要早。

【答案】D

2.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解析】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两者不可能含有化石。

【答案】B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读下图,完成3-4题。

3.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B.②C.③D.④

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是背斜构造。

【答案】3.C4.A

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见下图)于2010年3月始接连两次爆发,引发洪水,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等产生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7.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

理由是什么?

(4)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6)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分析其区位优势。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判断、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和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知识。

由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该地为一背斜构造,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为一盆地(谷地)地形。

结合该地岩石构成及等高线分布判断丁地应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

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答案】

(1)背斜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溶蚀)作用

(2)喀斯特地貌

(3)A处。

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4)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5)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6)甲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拓展冲刺训练*】

下图是某区域水系分布图,该区城植被破坏严重。

读后回答1-3题。

1、关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B、地形破碎,地势较低平

C、地势由西北和东南向中部倾斜D、最长的山脉呈东西走向

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段以溯源侵蚀和侧蚀为主

B、乙河段易形成洪涝灾害

C、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丙河段东岸比西岸陡

D、丁河段河道平直,河断面呈“V”型

3、根据当地资源,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该地应优先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A、煤炭B、水能C、地热能D、太阳能

【答案】1.A2.B3.B

【解析】1.根据图中山峰海拔和河流分布,可知图示地区地形特征是以低山丘陵为主,最长的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位于中部,所以地势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倾斜。

2.甲河段位于河流源头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乙河段河流弯曲易形成洪涝灾害,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即西岸侵蚀),丙河段西岸比东岸陡,丁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河道平直,河床变宽,河流流速减慢,河断面呈“U”型。

3.根据当地资源,水系密集,河流落差大,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因而水能资源丰富,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优先开发利用的能源是水能。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危机。

回答4-6题。

4.下图是全球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日本的板块交界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5.世界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区位因子是()

A.交通B.地质构造C.铀矿资源D.水源

6.核辐射危机具有全球性,影响其全球化的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水循环B.水循环和生物循环

C.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D.地壳物质循环和大气环流

【答案】4.D5.D6.A

【解析】4.日本是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并且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是消亡边界,根据全球板块(六大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再结合板块之间关系和板块的大小,可知④符合日本的板块交界类型。

5.根据题干提示“世界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可知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区位因子是水源,而交通不符,因为核电站需要的核原料量很小,对交通要求不高。

6.核辐射危机具有全球性,主要是由于被核污染的物质通过大气运动和水的运动(洋流)转移到全球各个地区。

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地貌说法正确是

A.M、O、Q均为背斜山B.M、O、Q均为向斜山

C.M、O、Q均为断层山D.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

8.关于图中N、P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N处地下可能含有金、银、铜等矿产B.P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

C.N处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D.P处为断裂下陷形成的

【解析】7.通过对比分析地貌景观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可知,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

8.图中N、P两地分别对应向斜和背斜构造,P是背斜构造,其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

【答案】7.D8.B

读图3和图4,完成9-10题。

9.图3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10.图4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9.图3中,形成该河谷是先形成U型谷,再进一步形成V型河谷,即先是冰川作用再说流水作用。

10.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即②、④。

【答案】9.C10.D

11.读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

(2)题。

(1)河流R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2)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

A.火山喷发B.滑坡C.地震D.泥石流

【解析】

(1)从等高线地图中可以看出,西边高,东边低,因此,河流自西向东流。

(2)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地区等高线稠密,而且坡度陡,题目中又指出是由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形成的,很显然是山体的整体滑坡造成的。

【答案】

(1)B 

(2)B

12.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避开___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应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山坡上修建交通运输线应沿等高线,呈“之”字形,这样坡度小,工程量小,行驶安全。

【答案】

(1)呈“之”字形分布陡坡

(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3.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米以上。

(4分)

(2)沿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①        

           ;②                    。

(6分)

(3)在河流③和④两处中:

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

(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地质剖面图的读图分析能力、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解答时,应把握以下关键点:

(1)题,注意分析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水系分布,分析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特征。

(2)题,把握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中的地表起伏变化。

第(3)题,把握地质剖面图中岩层的弯曲变化状态,图中显示①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②处地下岩层存在一个断层构造。

【答案】

(1)陡崖 50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3)③ 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 ④ 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地理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炎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不仅遍布多样化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而且分布着为数众多的“自然极限”。

这些“自然极限”记录着地质沧桑的若干细节,展现着自然伟力的造化杰作。

为此,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了对中国自然的“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基础地理”五大类极限的考察。

下面是这次考察线路图之一。

(1)请你选取这次考察活动的某一个重点,简要列举其主题和内容提纲。

(2)在图示区域,请你任选一种可能存在的中国自然地理极限,并作出说明和解释。

【解析】本题既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只要考生对中国地理知识基本了解,并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就可以轻松作答。

该题考查新疆的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等特征。

【答案】

(1)重点①:

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A.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各种沙丘类型。

B.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演变特点。

重点②: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A.干旱地区河流的特点;塔里木河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塔里木河是否是一条漂移的河流?

塔里木河历史上漂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