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201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docx

部编版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2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二课时作业必修8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二)

课时目标

1.了解亚马孙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了解亚马孙开发计划的内容。

2.了解亚马孙雨林的保护措施。

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

1.关于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

D.开辟大型农牧场

答案:

C

解析: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过度的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所在。

2.关于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保护热带雨林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

B.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不可调和的

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只对当地国家有利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答案:

D

解析:

亚马孙雨林具有全球的生态环境效应,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砍伐森林等获利,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保护热带雨林。

3.人们之所以格外关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它里面生活着世界上最奇特的生物

B.它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

C.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资源特别丰富

D.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巨大

答案:

D

解析: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非常显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巨大,故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引起人们的关注。

伴随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被毁,全球环境在恶化,气候在变暖,与此不同的是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雨林地区却在发展生态农业。

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

比较亚马孙雨林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展现状,完成4~5题。

西双版纳地区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

4.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发展的是生态农业,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

B.模拟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D.环保却不经济

答案:

A

解析:

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是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既是立体农业又是生态农业。

5.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不利于热带雨林保护的是(  )

A.雨林观光

B.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C.生态旅游

D.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答案:

D

点题训练(20分钟,30分)

知识点一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

据此完成1~3题。

1.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B.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政策鼓励

答案:

A

2.亚马孙平原上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答案:

A

3.由于贫困而导致雨林被毁的最直接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C.开辟大型农牧场D.商业性伐木

答案:

D

4.巴西政府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高原上新建的巴西利亚,其主要目的是(  )

A.里约热内卢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

B.巴西利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济发达

C.巴西利亚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内陆地区的开发

D.巴西利亚位于亚马孙平原,有利于亚马孙流域的大规模开发

答案:

C

解析:

巴西迁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实行人口均衡政策,也与巴西高原气候凉爽,环境优美有一定的关系。

5.历史上亚马孙雨林一直没有造成太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围是发展中国家,比较落后

B.丛林的阻碍和湿热环境

C.印第安人注重环保

D.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亚马孙流域雨林破坏程度较小,主要原因是周边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地区。

亚马孙地区因丛林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

6.阅读材料,结合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和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回答相关问题。

20世纪60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

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

在高峰时期,每月有57000多名移民来到这里。

(1)根据上图分析,下列有关朗多尼亚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970年至1988年,人口从10万人增加到100万人

B.1970年至1988年,雨林砍伐面积从不足10万hm2增加到180万hm2

C.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面积呈正相关

D.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面积呈负相关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北两侧。

全球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分别是东南亚地区、非洲________流域和南美洲________流域。

(3)当前,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的发展需求。

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答案:

(1)D

(2)赤道 刚果河 亚马孙河

(3)人口增长 贫困 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大规模开发农场和牧场等。

解析:

(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面积呈正相关,故D项错误。

(2)问,参看教材可知热带雨林的分布特点。

第(3)问,生态环境的破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口的增长以及贫困导致的发展需要;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因此应从人类活动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知识点二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下图是亚马孙雨林地区的一张卫星照片,拍摄的是巴西家铁矿区对“地球之肺”所造成的破坏。

据此回答7~9题。

7.雨林与地球物种的关系是(  )

A.雨林是地球繁衍物种最多,但保护时间不长的场所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2/5以上

C.雨林不断削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

D.雨林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灭绝的物种可慢慢恢复

8.图中“地球之肺”出现斑斑“疤痕”,针对此“疤痕”带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表植被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B.矿渣堆积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C.开矿及矿渣堆积物中的污染物易进入水体,导致水污染

D.矿渣中含有大量无机矿物养分,使周围地区植物生长茂盛

9.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的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答案:

7.C 8.D 9.A

解析:

本题组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保护措施。

第7题,热带雨林物种丰富,雨林的削减,将导致雨林物种灭绝速率加快。

第8题,矿渣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植物生长。

第9题,保护雨林要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其中树木有40%销往中国,另外40%销往欧洲,用于制作地板、装饰、花园家具等奢侈木制品。

读图,回答10~11题。

10.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11.与会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加强热带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①②③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刚果盆地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是造成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

第11题,只砍伐名贵木材会导致这种物种消失,故④不正确;严禁砍伐树木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故⑤不正确。

12.读“南美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A:

________,B:

________。

A、B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与A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地区,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________是导致A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破坏的方式有哪些?

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

答案:

(1)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2)刚果盆地 东南亚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3)人类的开发 焚耕开垦;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对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措施有: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等。

课后作业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在80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61亿公顷森林,近1/2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目前,地球上仅存有39亿公顷森林和12亿公顷的稀疏林。

被破坏的世界森林面积估计每年在1000万公顷以上,许多著名的“森林之国”(如泰国)已名存实亡。

早在1977年,泰国已从木材出口国变为木材进口国,泰国呵叻高原葱郁的森林已不复存在,裸露出砖红色的土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上述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

②世界上的森林面积没有什么变化

③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④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使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成分 D.涵蓄水源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材料主旨内容有两部分:

森林遭受破坏,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被破坏后,土壤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第2题,冲刷20cm厚土层所需时间:

无林区40年,有林区需75年以上。

有林区冲刷同样厚度土层所需时间比无林区长,说明森林对水土有保持作用。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3~5题。

3.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5.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

A.新年祭祀树神B.长街酒宴庆新年

C.稻田养鱼D.土司制度

答案:

3.A 4.C 5.A

解析:

第3题,图中森林分布在高海拔地带,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地表径流,使村寨有清洁的水源;森林没有分布在农田周围,不是护田林;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分布在城区绿地的功能。

第4题,村寨都建在半山腰梯田的上方,不能减轻劳动强度;可以避免洪涝灾害与建在梯田上方无关;梯田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被污染;可以观赏美景不是主要原因。

第5题,新年祭祀树神,将森林神化,坚定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减少或禁止破坏森林,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6~7题。

6.巴西北部人口很少,是因为(  )

A.海拔高,地形复杂

B.气候温差大,潮湿闷热

C.经济落后,资源贫乏

D.分布着热带雨林,开发晚

答案:

D

解析:

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

7.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根本原因 ②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根本原因 ③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直接原因 ④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直接原因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当前造成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则有迁移农业、农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以及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依据资料推断(  )

A.油棕种植注重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B.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C.为保护雨林生态,农业生产宜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9.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D.棕榈油榨取工业宜应靠近原料产地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图中显示由于将雨林开垦为油棕种植园,导致红猩猩失去栖息地,濒临灭绝,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A错,B正确。

“刀耕火种”的方式会导致雨林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会保护雨林生态,C错。

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有矛盾,但并不是不可协调的,D错。

第9题,图中油棕生已成为方便面生产的重要原料,是商品农业,A错。

油棕产业相关的生产部门较少,一般不会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B错。

方便面生产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C错。

棕榈油榨取是原料导向型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D正确。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①蒸发量增多 ②下渗量减少 ③径流量减少 ④气候更加湿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自然灾害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多,因而下渗量减少,气候变干。

第11题,对比两图可知,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渗量的减少意味着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量和蒸发量的增加意味着旱涝灾害的增加,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会下降。

一棵10米高的树长成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约50天,不到5年便可以利用;因此,竹子产业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

中国的成片竹林面积、年产竹材、年产竹笋数量分别为世界总量的1/3、1/3、1/2,位居全球之首。

完成12~13题。

12.要发挥竹子的经济效益,应着眼于(  )

A.发挥优势,扩大竹子的种植面积

B.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深加工

C.扩大竹笋食品的出口

D.加强管理,提高竹子产量

13.竹子产业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是因为(  )

A.常年绿色,多用作园林绿化

B.能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C.适应性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都可推广种植

D.分布广,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竹子生长速度快,环境效益好,要发挥其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故选B。

第13题,“黄金绿色产业”的“绿色”是指成材快、环境效益好,“黄金”是指用途广、经济效益好,故选D。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4~15题。

14.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15.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14题,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20世纪80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

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第15题,湖泊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

二、综合题(30分)

1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经过对青藏高原的长期考察,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的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目前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但是经过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 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9℃,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地区简图。

(1)M湖是________(名称),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2)说出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3)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答案:

(1)青海湖 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地区近年来降水偏少,造成入湖水量减少;同时由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蒸发量增加,入湖水量少于蒸发量,使湖面缩小;再次,湖泊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加剧,截留了不少流入湖泊的水量,致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2)优势:

光照条件好;劣势:

热量差。

(3)①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②该地区地势低洼,附近河流向此聚集,排水不畅,同时黄河也流经此地区,水源充沛;③该地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全年气温均比较低,蒸发微弱。

解析:

结合材料和地图判定该湖为青海湖,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入湖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加。

青藏高原气候资源优势是光照充足,劣势是热量不足。

沼泽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 建设历时35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

“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

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

答案:

(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

(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对径流量的影响:

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

对水质的影响: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解析: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2)题,“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结论。

第(3)题,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第(4)题,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可以使长江径流量趋向平缓,长江含沙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