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166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2 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docx

082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

 

秦皇岛经济发展研究

 

姓名:

系别:

班级: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摘要:

秦皇岛市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秦皇岛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分别达到930.5亿元和140亿元。

产业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粮油食品、玻璃建材、金属压延、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发展迅速。

随着环渤海都市圈紧密加强,秦皇岛一方面拥有北京、天津等地现有的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秦皇岛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二者相得益彰,随着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出台和未来各项具体政策的逐步落实,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联动趋势的加深,这一互动效应所能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得到深度激发。

秦皇岛要与本区域其他城市错位发展,扬长避短,避免被边缘化,争取做区域次中心城市,加强与京津两大都市的联系,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

同时,也要加强和唐山的经济合作,发挥两市经济互补效应,实现秦唐经济发展的双赢。

着重秦皇岛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外资利用不合理、人才大量流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区经济发展缓慢以及城市规划水平不高,功能不完善对秦皇岛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有力地推动秦皇岛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第一章秦皇岛与周边城市发展现状对比

  秦皇岛市处于东北华北交界地带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距周边的北京、天津、唐山、沈阳等大都市或重工业城市较近,而且交通便利。

这一优势首先作用在旅游业上,上述城市以发展各种工业为主与秦皇岛有较大的区域分工差异,因此秦皇岛可以利用其气候、环境、文化资源吸引这些周边城市的居民来度假、疗养、休息,把秦皇岛建成这些城市的后花园。

第二个作用是对于港口经济,这样的位置有利于周边城市的商品进出口在秦皇岛口岸中转,使该口岸扩充经营内容发展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从而带动该市商品集散市场的发展。

1.产业结构对比

秦皇岛的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3.29亿元,增长17.3%。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实现较快增长,轻工业回升缓慢,全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3.25亿元,增长20.0%,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04亿元,增长5.5%。

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1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1%。

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全市重要战略支撑产业得到精心培育,全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4.00亿元,增长24.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

近年来,秦皇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市场、龙头、能人、科技带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初步形成了三大成果:

一是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已建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10个,即肉鸡、酿酒葡萄、粮油加工、玉米淀粉、海洋水产、甘薯、生猪、蔬菜、牛羊、果品,其中前8个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前6个产业的规模在河北省名列前茅。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

已建成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9家,10亿元以上的2家(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骊骅、华夏、地王、野力、集发、海阳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企业被命名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三是农产品加工强市的目标正在形成。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粮油加工转化能力达335万吨,是全市粮油产量的3倍多。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

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粮食总产量达到86.82万吨,同比增长5.8%。

蔬菜生产形势喜人,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4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72.53万吨,比上年增长7.5%,成为农民收入重要的增长点。

畜牧生产扎实推进,水产养殖稳中有升,全市主要农畜产品实现较快增长。

全市各级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新民居战略和农业“六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7.30亿元,比上年增长6.5%。

2.资源能源对比

秦皇岛自由者丰富的资源,例如:

水利资源、海洋资源、林业资源、动物资源,这样的丰富的资源条件,周边地区甚至是全国地区都是很少可以达到的。

水利资源:

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河流6条,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23条,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条。

滦河在秦皇岛市境内流域面积3773.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4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6.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54亿立方米、地下水7.45亿立方米、两者重复量3.59亿立方米)。

兴建各类水库:

含桃林口水库283座,总库容14.86亿立方米。

不含桃林口水库282座,总库容6.2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秦皇岛市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为齐全。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56种,已开发利用的26种,已探明储量的22种。

优势矿种有金、铁、水泥灰岩及非金属建材,其中铁矿规模较大,储量达27515万吨,水泥灰岩储量达7.5亿吨,玻璃用白云岩1.5亿吨,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中国“万两黄金”县之一。

海洋资源:

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两翼。

海岸线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止昌黎县滦河口,总长162.7公里。

所辖海区15米等深线海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

全市现有捕捞作业渔场1万平方公里,有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80万亩,滩涂2万亩。

动物资源:

秦皇岛地区的动物区系属温带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是迁徙动物途经地与停留地,尤其是候鸟迁徙的必经地,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9目85科417种,其中候鸟有369种,被誉为世界“四大观鸟基地”之一。

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鸟类有白鹳、白鹤、金雕、丹顶鹤等7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54种,省级保护鸟类28种;其它省级保护动物6种。

林业资源:

秦皇岛市山区属燕山山脉东段,山区植被完好,有广阔林区。

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栎树、山杨等20余种。

林业用地435951公顷,有林地面积267664公顷,森林覆盖率34.45%,在全省列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有林地构成中,经济林111626公顷,用材林23972公顷,防护林125811公顷,特用林6255公顷。

现有国营林场6个(海滨、渤海、团林、都山、老岭、山海关),总经营面积48.82万亩,有林地面积20.54万亩。

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其中,2004年发展优新果树面积66.7万亩。

昌黎、抚宁、青龙三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昌黎、青龙两及山海关区还被国家林业局分别授予“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大樱桃之乡”的称号。

3.经济水平对比

秦皇岛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处正在迅速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毗邻京津,联结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480公里。

全区规划控制面积56.72平方公里。

分东西两区,东区位于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老龙头东侧,西区紧邻著名避暑胜地北戴河。

拥有海岸线6公里,海域面积23.81平方公里。

在政务服务方面,秦皇岛开发区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创新服务内容,全力打造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软环境。

目前已经形成了项目引进审批“一条龙”、项目建设“全方位”和项目投产后的“经常化”等三个服务体系,并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全程代理代办制。

2002年初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赋予开发区市级审批管理权,开发区进一步形成了集中决策、封闭管理、高效优质服务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机制。

在2007年底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秦皇岛开发区被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之一。

在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软环境的同时,开发区不断创新项目载体和平台。

2003年9月,秦皇岛出口加工区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8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行;燕山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河北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04年,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秦皇岛)正式通过省信息产业厅和省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并开工建设。

2005年1月,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审批,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秦皇岛开发区成为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科院计算机所秦皇岛分部正式签约落户,省软件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资源、物流、人才优势,准确定位,全力推进定向招商、产业招商。

截止2007年底,全区已累计批准各类项目4857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656个,总投资47.2亿美元,合同外资30.1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6.6亿美元;内资项目4201个,实际引进内资243.7亿元。

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美国铝业、ADM,德国德玛格、威乐、KHS,英国TI,澳大利亚邦迪,韩国LG、三洋,日本旭硝子、伊腾忠,泰国正大,新加坡丰益,台湾富士康、万基以及中信、中粮、中油、中远、中船、中包、首钢、广东控股、哈动力、天威、耀华、华龙日清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在区内投资兴业。

初步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和玻璃建材等五大特色产业,产业聚集效应凸现,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增长势头日益强劲。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京津冀都市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工贸易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化基地、高附加值服务业承接基地、区域物流的重要枢纽、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

产业布局上,体现"西精东重、西高东大"的特色。

西区发挥工业基础好、设施配套齐全的优势,侧重开发精密型、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布局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突出西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东区侧重开发重型、大型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集中布局港口依托型重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及物流企业,突出东区临港型和高外向度的经济特色。

第二章秦皇岛经济发展对策

1.港口

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竞争全球化的发展,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枢纽,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际多式联运与全球综合物流服务的发展,现代港口其功能将更加广泛,秦皇岛港开展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迫在眉睫,当前,秦皇岛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处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

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是秦皇岛港现在和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经济角度看,秦皇岛最大的特色和资源优势是港口。

秦皇岛口岸以国家投资的秦皇岛港为主体,还拥有地方和企业投资建设的新港和大晴纶厂码头,它以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已形成年吞吐量1.27亿吨的设计生产能力。

该口岸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有经济腹地深远的优势。

200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9812万吨,在沿海开放城市的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中居第二。

秦皇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促进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很好的分析秦皇岛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及省内的机遇和挑战,找出了影响秦皇岛港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针对秦皇岛港口城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秦皇岛港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注重发挥自身的资源、环境、经济和区位优势,抓住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有利时机,确定秦皇岛作为现代港口城市的战略发展定位,制定有利于秦皇岛港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对秦皇岛现代港口城市建设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秦皇岛现代港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对于实现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省政府重视沿海经济的发展,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战略目标。

沿海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加快港口建设是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日本和荷兰的发展离不开优良港口的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沿海经济突飞猛进,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大连、青岛、威海和长江三角洲沿海城市的开发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全国沿海经济的发展。

秦皇岛已经具备了现代港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实现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秦皇岛港口城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统筹岸线资源,调整港口建设布局;统筹区域合作,打造冀东经济板块;配合河北省“一线两厢”的发展战略;统筹港口腹地,服务“东出西联”战略;以人为本,加强人才的引进、共享与合作;抓住并利用奥运经济给市内相关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的对策建议。

发展港口物流的独特优势。

  

(一)区位条件优越

秦皇岛地处中国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咽喉要道,距北京380公里,距天津243公里,距沈阳461公里,而且东北、华北,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交汇于此,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二)交通条件便利

港口有着便利的集疏港条件。

京山、沈山、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口,京沈高速公路、102、205国道、秦承公路与疏港路相连。

港口建有170多公里的自有铁路,有国内较先进的机车和编组场。

先后修建了5座立交桥,改建扩建了港区公路,形成铁路、公路、管道、船载、空运等循环合理的港口集疏运网络。

  (三)基础设施发达

秦皇岛港生产设施较为齐全,全港有生产用库场182万平方米,自营铁路172公里,公路45公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装船机、先进的装卸机械、机车车辆、港作船舶及其他生产配套设施。

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自动化煤炭装卸码头,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自动化煤炭装卸设备,有杂货泊位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

  (四)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对旅游业和2008年奥运会大力支持,旅游业和已成为我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人流带动物流,以生态休闲旅游带动港口经济繁荣,将有力地促进现代港口物流发展。

2.旅游

秦皇岛市的旅游业走到了一个重要的两个转变时期.即发展目标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的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实现这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是走大旅游之路,而实现大旅游的前提是更新旅游观念。

秦皇岛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秦皇岛南临渤海,沿124.4公里长的海岸线有优质沙滩和海滨浴场;北依燕山,三区四县分布有各具特色的祖山老岭、碣石山、长寿山、角山等;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人所共知的夏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天下第一关到秦皇求仙入海处,从山海关区明清建筑到海港区开滦一条街的晚清、民国建筑,再到北戴河百年来各界名人避暑疗养留下的百幢各式别墅,都是时代特征和民族传统的沉积。

现代科技文化体育事业逐渐发展,奥体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多个国家队在秦皇岛设集训基地。

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及交通优势

  秦皇岛市西邻京津,南临渤海,东接辽东,是东北与华北的联系纽带,自古就有“两京锁钥无双地”的美誉;且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环渤海经济圈内,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发展契机。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日趋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特别是近几年公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五横三纵一沿海的公路交通主框架已经完成。

市内空中运输日趋完善,航线可达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秦皇岛港是天然的不冻良港,更是能源输出大港,也是北方主要的杂货运输港之一;海上客运航线可连接烟台、等滨海城市。

  秦皇岛市共有公路桥梁1442座54069延米,其中特大桥11座7740延米,大中桥333座30603延米途经秦皇岛市的高速公路1条,国道2条,省道13条,县道15条;秦皇岛有四个主要火车站,秦皇岛站、站、北戴河站、昌黎站,这几处火车站几乎涵盖了秦皇岛市的主要旅游地。

  

(二)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秦皇岛市旅游资源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关、城、港、寺、庙、园、别墅、候鸟与珍稀动植物等为一体,旅游资源类型丰富,逐步形成了以长城、滨海、生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秦皇岛市开辟了长城文化、海滨休闲度假、历史寻踪、观鸟旅游、名人别墅、山地观光、海洋科普、国家地质公园、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城乡双向游、会议旅游、工业旅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

  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自然资源以山、海文明,人文资源以关、城最为突出,社会资源以北戴河最具魅力。

海水污染程度低,水质清洁,阳光充足,成为秦皇岛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三)城市旅游环境优势

  城市旅游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

秦皇岛作为优秀的滨海旅游城市,不仅优美、干净,而且气候宜人。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因此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秦皇岛市连续多年开展了全民性的绿化美化后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扩大公共绿地,提高绿化覆盖率。

同时对沿海海岸线进行了综合治理,通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大规模的整治,海岸线的旅游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应有的改善。

  (四)政府政策的支持

  为缩小与其他滨海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差距,2009年秦皇岛市委确立了“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的重点。

并以高位规划为先导、基础设施为前提、项目投入为载体、生态保护为根本,整合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确立了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的方针,全力构建以旅游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滨休闲度假胜地。

第三章秦皇岛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1.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一)文化优势

在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是秦皇岛。

秦皇岛的山海关又是中国唯一以山、海、关合并命名的文化名城,秦皇岛的北戴河又是中国唯一由清政府开辟的中外游客避暑休闲首开之地,是我国滨海避暑度假的发源地,是中国近现代旅游业的摇篮,在中国近现代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秦皇岛的四县都有不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形制迥异、人文资源殊胜。

因此,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如此神奇迷人,让人心生向往。

秦皇岛,古称“碣石”,其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几十万年前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2000多年来,伯夷叔齐、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等众多帝王名士为秦皇岛留下了许多历史掌故。

长城旅游是秦皇岛的标志,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在秦皇岛,374.5公里古长城横亘在秦皇岛境内,连山、海、关、城于一体,是万里长城最精华部分。

秦皇岛长城气势雄伟,风光秀丽,建筑精美,文物丰富,敌楼关隘众多,传说故事优美,为万里长城所仅有,所以秦皇岛被称为“天然的长城博物馆”。

(二)自然地理环境优势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位于环渤海与东北亚结合部,是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全市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三个城市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总面积7812平方公里,人口285万。

秦皇岛自然禀赋优越,半径5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关、城、港、寺、庙、园、别墅、温泉、湿地、候鸟、珍稀动植物与国家地质公园等多种优质资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162.7公里优良的沙质岸线,北方唯一、国内少有。

动物种类繁多,尤以鸟类为最,达409种,是世界四大观鸟地之一,被称为“观鸟的天堂”。

阳光、沙滩、海洋、绿色、空气,生态旅游的五大要素,秦皇岛应有尽有。

秦皇岛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暑期平均气温为24摄氏度。

滨海休闲度假是秦皇岛旅游的王牌,滩缓水清,沙软潮平,是我国北方最优秀的海水浴场和海上活动场所,拥有中国最浪漫的海滩。

50年前,毛泽东主席满怀深情写下了著名诗篇《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既表现了一代领袖的伟大气魄,又描绘了秦皇岛临海的壮观景色。

同时,北戴河也是中国现代旅游的摇篮,在中国旅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港口交通优势

秦皇岛港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良港,常年不淤、不冻、浪小、雾少。

有百年历史的秦皇岛港是我国北方四季不冻的天然良港,也是年吞吐量上亿吨的煤炭输出港,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河北等地的煤炭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华东、华南等地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年吞吐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从1958年,国家多次对老砪头进行全面改造,经过50年的建设与奋斗,秦皇岛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口和对外贸易的综合大港,年最高吞量达到8312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在国有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6位。

建国以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朱鎔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港口视察指导工作,使港口建设蒸蒸日上。

现在全港共有码头泊位49个,其中生产泊位28个,拥有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煤码头、输油管道与大庆油田连接的现代化原油码头,配有先进设备的杂货码头,并拥有各种规格的拖轮和豪华游轮共计22条,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使之具备了国际知名港口的硬件基础。

京山、沈山、京秦、大秦4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口,京秦高速公路现在已经开通,交通的迅速发展为秦皇岛港带来了勃勃生机,使秦皇岛港的贸易往来贯通南北横越全国,经济腹地包括华北、东北、西北各省、市、自治区,经营项目包括煤炭、石油、粮食、木材、化肥、水泥、矿石及饲料等多种项目,近年来集装箱业务也蓬勃发展,开辟了秦皇岛至日本、香港、韩国等集装箱班轮航线,并承担国内货物的中转,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保持着经常性的贸易往来,日益走向多元,成为以能源输出为主的综合性国际港口。

到20世纪末,港口规划能力将达到1.3亿吨,跻身于世界大港行列。

在这个“洪波涌起,歌以咏志”的时代里,秦皇岛港如一条入海的乌龙,腾飞在渤海的浩渺烟波之中、燕山的蜿蜒龙骨之上,成为秦皇岛市对外开放的一道灿烂的风景。

  (四)秦皇岛市变动优势

    

(1)秦皇岛口岸以煤炭输出为主,散杂货尤其是集装箱业务发展缓慢,而周围的唐山港、黄骅港、天津港则积极发展集装箱业务,使秦皇岛口岸的区域竞争优势减弱。

但是入世和西部大开发则给秦皇岛口岸这座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一,口岸货运总量将不断增加,具体表现为:

传统的煤炭运输优势有望进一步发挥,粮食、矿石、化肥进口在秦皇岛上岸机会增多,水果进口将成为一项发展迅速的口岸业务。

其二,货运量的增加必然使秦皇岛口岸产生较大的物流,从而引起全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促进临港物流服务业、临港商业和临港加工业的发展。

    

(2)随着全国旅游业的扩张,秦皇岛周边一些沿海城市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使其传统旅游资源阳光、沙滩、海水的吸引力下降,但新的优势可能恰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发掘出来的。

政府、学术界、旅游界重新思考这座旅游名城的发展方向。

比如对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再思考、旅游市场的多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全面管理等都将推动港城旅游资源的新一轮开发。

此外入世将给这座海滨城市带来发展国际贸易的更多机会,随之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此旅游。

 (3)秦皇岛市环境质量较好,投资环境良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对吸引外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有重要作用。

2.本身的缺陷

秦皇岛市对产业结构调整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