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1423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 史学概论 期末复习 整理doc.docx

大一史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doc

绪论

-史学概论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

历史科学概论就是说明历史学是怎样的一门社会科学,应该怎样从事历史科学的研究以及怎样进行历史科学著作的写作。

吴泽《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是历史研究的反思学科,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讨论具体的史学实践,分析历史研究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揭示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问题。

姜义华《史学导论》:

史学概论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系统地研究历史学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更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与史学概论相关的概念

1)史学概论:

从横向的角度来分析史学性质、特点和内部结构体系与外在联系,探讨史学的运作方式和规律,确定史学发展的科学途径和方法,从而推动历史学不断朝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好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

2)史学史:

从纵向的角度探讨史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3)历史理论:

是围绕具体历史而提出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其对象是客观历史而非历史学本身。

4)历史哲学:

以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客观历史。

5)史学理论:

是对历史学相关理论的统称,包括历史学从哲学层次到具体方法层次的一切理论。

6)史料学:

是关于史料的本质、源流、整理、鉴别和运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史学概论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1)有关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指导理论

史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史学的学科性质

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史学的学科特点和体系

史学的功能和作用

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观与史学研究

史学的基本指导理论

2)有关历史认识的理论分析

历史认识的基本要素和静态结构

历史认识的一般过程及其特点

历史认识的思维形式及其运作方式

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历史认识结果的检验

推动历史认知的动力

3)有关史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分析

史学方法的理论界定

史学方法的结构体系

运用史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不同史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有关史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当代史学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史学现代化对史学和研究者的要求

史学现代化与传统史学的关系

-史学概论的历史与现状

-史学概论的某些研究内容,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

1.《左传》:

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2.《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的《史传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史学历史、研究目的、编纂体裁等问题的理论性文章。

4.唐代中期,史学家刘知几写成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5.宋代郑樵的《通志•总序》和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也是重要的史学理论著作。

・史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是近代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1889年德国学者柏恒撰写的《历史研究法教本》和1897年法国学者朗格塔瓦与瑟诺博司合著的《史学原论》,奠定了近代西方史学概论的理论体系的基础。

2.20世纪,西方史学概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五六十年代以前,为相对主义兴盛时期;二是六七十年代以后,为新叙述主义兴盛时期。

3.在中国,20世纪初,随着西方各种理论思潮的传入,史学概论也逐渐兴起。

当时,主

要是翻译有关的西方著作。

第一章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

第一节什么是历史

-对历史的不同理解

1.从历史著述的角度来解释,认为历史就是历史著述记录的人和事。

马叙伦《史学存微》:

古人之书皆史也。

2.从历史知识的社会作用角度来解释。

戴名世《南山集》:

夫史者,所以论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史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瘴恶,而为法诫于万世。

3.从历史记载的部分内容角度来解释

卡莱尔《成衣匠的改制》:

世界历史以及对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作所为的描述,实际上是对那些曾在同一时代工作过的大人物的描述。

他们是人类的首领,是创业者,是榜样。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世界历史是大人物的传记。

4.相对主义思潮对历史的解释

1)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的形成是由于人们想到了它,是人思维的结果,在人的精神之外没有真实的历史。

2)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回答和交谈,是过去事件同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目标之间的对话。

3)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历史是真相和想象的一种便利的混合物,也就是我们通常分别称为事实和解释的一种便利的混合物。

5.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历史的解释

1)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历史是指一切事物已往的客观运动过程。

具体又包

括两部分:

一是自然发展史,二是社会发展史。

2)自然史与社会史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自然史和社会史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时间上均属于过去。

4)自然史属于没有意识的物质运动,而社会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的结果。

5)狭义的历史就是指人类社会已往的客观运动过程,它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特点

1.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自然过程,因而具有客观性。

2.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因而具有主体性。

3.人类社会历史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活动,人类的发展首先就是生产发展史,因而具有物质性。

4.人类社会的主体性,使社会历史的表层运动显得极端复杂,因而具有偶然性。

5.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有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因而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

6.人类社会历史是在时间中延伸的客观运动过程,因而具有一度性和不可逆性。

7.人类社会运动是众多辩证关系互相作用的过程,因而是一种辩证运动。

-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辩证关系

1.历史运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1)社会经济形态是决定各个时代政治和精神面貌的基础。

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只要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也会具有本质上相同的政治形态。

人类社会普遍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的自然过程。

2)每一社会经济结构存在于多样的具体形式之中。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彼此表现出不平衡性。

历史事物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古今不同,中外不同,各地区之间也有所不同。

2.历史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切历史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方面构成。

2)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运动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表现。

3)历史本质是指历史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是构成历史事物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4)历史现象与本质是一致的。

5)历史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3.历史运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1)历史运动的必然性,是指历史事物由自身主要矛盾所决定的那种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是由历史规律显示出来的历史运动的总方向和总轨迹。

2)历史运动的偶然性,是指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它是历史选择性的产物。

3)必然性决定偶然性出现的可能和范围,偶然性最终反映了必然性的趋势和方向。

4.历史发展的渐变和突变的辩证关系

1)渐变是历史运动处于量变阶段的运动形式,是指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逐渐的,但不显著的变化。

2)历史突变具体又可分为全局性突变和局部性突变两种形式。

3)全局性突变表现为旧社会形态的终结和新社会形态的产生。

4)局部性突变是指在不推翻原有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所发生的激烈变革。

其结果是原有社会形态在局部领域被改变。

5)渐变是突变的准备,突变是渐变的结果。

5.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

1)人类社会历史的各种辩证关系,构成了历史运动的过程。

2)由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历史发展又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表现为时而前进,时而倒退,时而停滞不前等不同形式。

反映在社会历史的总体轨迹上,就呈现出螺旋式的发展形式。

第二节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

一、历史学的概念界定

-历史学就是以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实证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

二、历史学的学科个性

1.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历史学本质上属于科学范围,是一门探讨规律的科学。

历史学运动形式和外在表现而言,又具有艺术的某些特征。

2.历史学与哲学比较

1)哲学注重抽象分析,历史学重点在于对社会历史的具体考察和分析,因而具有

实证性的特点。

2)哲学是将人类社会从各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中抽象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质和规律。

而历史学着重是从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具体社会发展和历史过程出发,探讨其中的具体性质和规律。

3)历史学在哲学提供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提供对历史过程的具体考察和分析,揭示具体的历史规律。

而哲学则是在历史学研究的具体结果的基础上,将众多不同的具体和特殊规律抽象为普遍的规律。

因此,哲学与历史学属于一般和特殊关系,属于研究人类社会运动过程的不同层次的学科。

3.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比较

1)综合性和整体性。

2)注重对事物原因的探究。

3)注重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采用双向思维模式。

三、历史学的内部学科体系

1.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体又可从不同角度划分许多小类。

1)历史哲学,是从整体研究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历史,并加以理论化、哲学化分析的学科。

2)通史。

包括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通史。

3)断代史。

主要研究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

4)专门史。

侧重于社会某一领域历史的研究。

5)事件史。

侧重于围绕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深入研究。

6)人物研究。

侧重历史人物展开深入研究。

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史学史。

以史学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史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史学发展的源流、史家及其思想、史学成就及其特点、史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属于对史学的纵向理论反思学科。

2)史学概论。

侧重横向角度对史学的理论反思。

3)历史编纂学。

侧重研究对历史的描述方法和史学成果的表现形式。

4)史学评论。

对不同历史研究成果展开各个角度的分析和评价。

3.以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辨伪学、校勘学、文献目录学、辑佚学、版本学、考据学、年代学、史料学等。

第三节历史科学

一、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基本要求

-历史科学,就是科学的历史学,即有科学指导、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历史学。

因此判断一种历史学是否真正科学,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科学性质。

・历史学要成为科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研究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主观想象和臆猜的东西。

2)研究的目的在于真是地解释和说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而不是主观的或表面的说明。

3)研究的结果是按照事物自我的内在特性和规律来说明该事物,从而成为一种完备的知识形态。

二、近代资产阶级史学与科学

1.客观主义史学与历史科学

2.文化形态学派与历史科学

3.相对主义思潮与历史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是科学的历史学

1.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科学的哲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从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睢物主义出发来认识历史,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真正发现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一般本质,使历史学有可能深入分析和解释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2.马克思主义史学承认并坚持史学研究对象即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性,把社会历史当作一个有着内在规律的运动发展过程去研究,这不仅实现了史学研究出发点上的深刻变革,而且使历史学有可能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客观性。

3.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史观的实际运用,获得了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研究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从而有可能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具体的规律性,并依照相应的规律性去描述和解释历史过程的实证性科学。

第二章历史学的功能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

一、史学功能的性质

-史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同其他文化形式相比,史学有自身的特殊性:

1.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础性文化。

2.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综合性文化。

3.它是系统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载体。

4.它是人类总结自身经验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

-史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功能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性功能。

这种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就历史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言,史学功能是一种精神性功能。

2.就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而言,史学功能也是一种中介性功能。

3.就史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而言,史学功能又是一种传播性功能。

二、史学功能的两种形态及其转化

-史学功能有两种基本形态,即潜在价值和实际影响。

1.史学功能的的潜在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意识领域:

1)就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把握而言,由于史学致力于揭示以往各种人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中折射出人的本性,总结出人的经验,从而为人们确定自身的人生规范提供广阔的认知视野和参照依据。

2)就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发展而言,由于史学包容了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发展

过程及其内涵的演变,并以某种形式保存于历史认识结果中,从而为各种文化

知识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系统认知奠定了基础。

3)就人类认识活动的思维方式而言,由于史学特别注重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既从现实出发去认识历史,又从历史角度解释现实和未来,从而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了一种使历史、现实和将来统一起来的思维。

2.史学功能由潜在价值向实际影响的转化,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特定社会环境对史学的基本要求

2)史学研究者的思想观念

3)史学受众的状况

-上述影响史学功能由潜在价值向实际影响转化的诸因素中,除史学研究者的思想观念属于史学自身的范围,其他都不是史学所能控制的,这就意味着,史学的潜在价值与实际影响并不一致。

三、史学功能实际影响的具体表现

1.史学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1)史学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历史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开创将来

3)历史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本身

2.史学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1)对国家政治活动的影响

2)对社会阶级、集团、群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3)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3.史学在人类科学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

1)史学是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历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种根据事物或对象的发展方向,依顺时时态的纵向考察

3)历史学的发展有助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促进一系列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四、史学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的关系

-史学的社会价值是其社会功能的体现,反映了历史研究的现实性。

・史学的学术价值是其文化功能的体现,反映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历史研究的现实性与科学性是对立统一的:

1)科学性是现实性的前提和基础

2)现实性是科学性的最终归宿

第二节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是史学的理论指导,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史学朝一定方向发展。

2.历史学是哲学的实证基础,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具体研究,为哲学提供事实上的依据

和实证。

二、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历史学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在研究对象上与其他社会科学有相互交叉和重叠之处。

-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交叉重叠之处,决定了他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和提高的。

・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是互通的,需要互相吸收和借鉴。

1.史学与考古学

1)考古学所发掘和整理出来的大量物质资料,为历史研究,特别是古史研究增添了大量新的内容,解决了仅凭文献资料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

2)考古发掘和研究,有助于验证部分文献资料记载的正误,判断某些习以为常的成见。

3)考古材料具有原始性和直观性,从而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文献资料。

4)考古学有助于丰富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5)考古资料有助于扩大历史学的研究领域,促进新的史学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2.史学与民族学

民族学也称为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是调查和研究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社会制

度、风俗习惯及其演变的一门学科。

1)民族学对民族群体,特别是落后地区民族群体状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历史学提供在先进地区现实生活中早已绝迹、很难理解的材料。

2)民族学调查材料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序列“模型%

3.史学与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属于地理学的范围;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又与历史学有着密切联系。

1)历史地理学研究,为史学研究提供了社会发展的空间区划和特征,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内部状况。

2)历史学研究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不能离开相应的地理环境的认识,而这正是由历史地理学提供的。

3)历史地理学研究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原貌。

4.史学与目录学

-目录学是研究文献著录的一门学科,它是随着文化典籍的不断丰富,人们在进行书籍目录整理的长期实践中逐渐产生的。

“目”指书名、篇名:

'录”指对作者、书名、篇名、版本、内容、流传等情况的考证和记录。

1)目录学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工具。

2)目录学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社会学术文化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把握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

5.史学与文学

-文学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学作品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历史:

1)历史学家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历史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优秀艺术典型,较之历史文献所记载的那些孤立的、呆板的历史事实,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有历史真实性,更能反映和说明历史。

3)文学作品中包含大量可以补正史事的历史信息。

4)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本身就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也是文学家反映其思想的一种形式。

三、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1.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因而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人类社会进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也具有统一性。

2.自然科学发生、发展的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3.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为史学提供了大量与社会发展有关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方法论、认识论等理论和研究手段,从而推动历史学不断向前发展。

4.在自然科学中,部分学科与史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史学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第三章历史观与历史研究

第一节唯物史观创立以前的历史观

・一、什么是历史观

-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既是对已往社会活动过程的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人们自身所处的现实社会认识的一种反映。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主要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历史观。

-二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较为系统和理论化的历史观。

-哲学意义上的历史观,所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一是社会历史的本质问题,也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形式问题,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构、发展过程和阶段、发展形态等。

-三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问题,也就是社会历史的内在矛盾及其演变。

-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特点,即时代性和阶级性。

-时代性,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历史观也在不断发展。

-阶级性,指自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活动最终都可归

结于一定的阶级范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历史观的出现,也是适应某

一阶级或集团需要而产生的。

・对于历史观要从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在阶级社会,一切历史观都具有一定阶级性。

-第二,一定时代的阶级状况,为相应的历史观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第三,不同时代,不同人们的历史观会有所不同,同一时代,同一阶级的历史观在具体表现上也有所差异。

-二、古代社会的历史观

-就中国古代社会而言,占统治地位的是天命史观。

-《诗经商颂》: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大雅》: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繁露》:

天子者则天之子也。

立为天子者,天予是家。

-与天命观相辅相成的是具有神意性质的历史循环观。

-《孟子》: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邹子》:

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与天命观和循环观相联系的还有英雄史观。

-《礼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有,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汉书》以下则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自是而史乃变为帝王家谱矣。

-三、近代资产阶级的历史观

-1、人文史学与理性史学

-2、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3、空想主义

-4、黑格尔与“绝对精神”

-四、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源

・1、睢心史观的两大缺陷

-第一,睢心史观最多只是深入到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能进一步探究和说明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根本原因,没有认识到物质生产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最根本的根源,也没有发现和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二,睢心史观重视少数人物的活动及其社会影响,很少注意到人民群众的活动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无法正确地看待和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条件和事实。

-2、唯心史观为何能长期流行并占主导地位

-从认识根源方面来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人们从一定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意愿去展开活动,彼此互相影响,形成了社会表层运动的极端复杂性。

这种社会运动形式很容易使人们将人的思想动机看成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因。

-从社会根源方面来看,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如人们的活动范围、各种社会关系的表现形态、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

-从阶级根源方面,统治阶级总是要想方设法维护既有制度,把它说成是具有永恒的合理性。

为此,他们将其统治权力归结为“天”或“上帝”的旨意,或归结于少数统治人物的个人意志。

因此,以精神解释历史的唯心史观也就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节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

-1、19世纪中期,唯物史观产生的三个重要条件:

-其一,由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经济的发展和地域扩展,使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联系加强,人们眼界大开,从而有可能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在生产中所处的位置,有可能摆脱以往那种片面狭隘的思维和观念,对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其共同性和普遍性,进而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二,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是被各种宗法的、宗教的或者其他各种外在表现所掩盖着,人们很难深入这些表象背后深入认识历史本质。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工业化所引起的大机器生产,不仅给人们以支配自然的巨大能力,而且建立了生产劳动的社会组织。

这种社会组织使得阶级关系日益明朗、简单,社会的经济根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