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137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x

届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第12单元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兴起;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

(2)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考点1宗教改革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背景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

(3)天主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

(4)直接原因:

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改革

(1)兴起:

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

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扩展

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4.性质:

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开展的反封建斗争。

5.影响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精巧点拨]       图解马丁·路德与罗马教会主张的基本区别

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

核心问题1 宗教改革的基本思想

[史料探究]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

史料 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

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

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

“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的观点。

提示:

“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史论拓展]

辨析“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核心问题2 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要点归纳]

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印证]

宗教改革历史作用的主要体现

史料 ①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②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

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③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通史》

[解读] 

(1)史料信息①反映了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变化。

(2)史料信息②反映了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3)史料信息③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

(1)主干知识: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的不同主张。

(2)史观角度:

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运用社会史观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主张对当时德意志民众信仰和文化的影响。

(3)社会热点:

以新时期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为切入,联系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命题,考查推动不同时期思想解放的重要因素。

(2016·扬州一模)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

“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16世纪

二抓关键——“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三析选项

选项

理由

结论

A

按照材料“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

错误

B

材料中“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这一关键信息,体现了马丁·路德对世俗生活的认可

错误

C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获救,这被称之为“因信称义”,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正确

D

按照材料所述,马丁·路德把信仰从精神领域扩展至世俗领域,其目的在于发动底层群众

错误

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2017·邗江中学模拟)一位法国思想家说:

“《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B.妇女解放

C.实行三权分立D.反对盲目信仰

D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分娩必痛,人与其他动物都一样,但动物并没有什么罪过与信仰,该思想家以此来反对盲目信仰。

]

2.(2017·阜宁中学模拟)“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

A.否定行为的重要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D.强调“道”的重要

B [由“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可知材料强调因信称义也即肯定信仰的权威,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提及;C、D两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

3.(2017·扬州中学模拟)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

这表明,宗教改革(  )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权威

B.打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A [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以此来反对教会的权威,故选A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

4.(2017·金陵中学模拟)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

A.人文精神开始传播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C.人们摆脱宗教信仰D.由此引发启蒙运动

B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题干左图反映的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联系需要经过教会和神职人员;而右图则是教徒与上帝联系无须经过教会,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其主要作用在于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

5.(2017·苏州中学模拟)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

”“同一过程”是指(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B [古希腊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故D项错误。

]

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都可以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挑战教会的权威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A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从材料中的“人人都可以直拨上帝的‘热线’了”可知,对上帝信仰不再借助教会,体现对教会权威的否定,故A项正确。

B项中“否定信仰上帝”说法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

考点2启蒙运动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背景

(1)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核心——“理性”

(1)含义:

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2)内容

①核心:

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②政治: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反对专制愚昧。

③思想:

提倡科学、自由、平等。

[精巧点拨]       图解理性主义

3.代表

人物

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①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

②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易错警示]      启蒙运动的内涵

欧洲启蒙运动既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也有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是说人生而自由并且思想也是自由的,是对人类自身最深刻的启蒙。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是反专制的启蒙。

4.影响

(1)欧洲: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

核心问题1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

比较伏尔泰、卢梭思想主张的异同

史料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

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

这些权利乃是:

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信》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卢梭《社会契约论》

根据史料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二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不同点:

伏尔泰主张法治;卢梭主张社会契约。

核心思想: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人身自由。

[史论拓展]

启蒙运动的内容

(1)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2)主张建立“社会契约”或人人享有主权的“理性王国”,亦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核心问题2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要点归纳]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