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docx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王子猷见戴安道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
[注释]①王子猷:
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
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
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
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
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
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
(二)司马光逸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注释】①凛然:
稳重的样子。
②指:
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
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
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
奢华。
⑥闻喜宴:
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
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退为家人讲()
(2)光持石击瓮破之()(3)同列语之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4.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
(三)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
萧氏子至京师
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
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
,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
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
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
京城。
③馔(zhuàn):
准备食物。
④果蔬:
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
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
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觉饥甚而不敢去()
(2)旁置()菜羹而已(3)公取自食()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四)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
“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
“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亦奚
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
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
山名。
奚:
何,什么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2、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4.给下列句子断句。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五)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
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
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
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⑵借者无不皆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4.给下列句子断句。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六)秦穆公食骏马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穆公谓曰:
“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
“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
”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
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
“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
”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
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释】①秦穆公:
春秋五霸之一。
②不饮酒者杀人:
不喝酒会死人的。
③次:
次序。
④出死:
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
⑤惠公:
晋国国君。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其骏马(死亡)B、是吾骏马也(这)
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D、遂溃围(冲破)
3、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秦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
4.给下列句子断句。
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七)窃槽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③谓之曰: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
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
“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道理:
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
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
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
酒方。
⑤仕:
做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主酒家(主持,掌管)B.以鲁酒渍之(浸泡)
C.索而饮之(索取)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3.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4.给下列句子断句。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
(八)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③,贸贸然④而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
“嗟⑥,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⑦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饥:
饥荒。
②黔敖:
齐国富商。
③蒙袂辑履:
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
④贸贸然:
眼睛昏花无神的样子。
⑤奉:
捧着。
⑥嗟:
叹词,表示呼唤。
⑦唯:
因为。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翻译:
2.你认为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3.由上文生发出来的成语是□□□□
4.给下列句子断句。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
(九)、读书佐酒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
“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
“君臣相遇,其难如此!
”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
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
岳父。
③率(lǜ):
标准。
③子弟:
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
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给下列句子断句。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十)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日: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
“甚善,谨记之。
”
【注释】①令尹:
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
指都城。
③吊:
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
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
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
(2)
(3)
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除甲、乙两文之外)
示例:
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十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
“善哉!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3)臣闻之()(4)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答:
(十二)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
①长:
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十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
(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十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1)“何不试之以足?
”
(2)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通
(2)反归取之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译文:
(2)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十五)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②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
①列子:
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
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守而勿失:
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
(2)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十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十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2)秦青弗止。
()
(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答:
(十八)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
“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
——浮白主人《笑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2)既欲做人()
(3)拔之()(4)不胜痛叫()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一)参考答案:
1、①原因②返回
2、①走了一夜才到,但是到了(戴安道的)门前并没有进去反而回去了。
3、具有率真放达的性格
(二)参考答案:
1.⑴回家(回来、回去)⑵打破(击破、敲破)⑶告诉
2.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
3.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⑵聪明机智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
(三)参考答案:
1.⑴拜见、拜访⑵离开⑶放、摆⑷吃(4分,每小题1分)
2.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3分,意思符合即可)
3.节俭,不铺张浪费(2分,意思符合即可)
(四)参考答案:
1、A
2、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3、示例:
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或:
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
(五)参考答案:
1.⑴想⑵都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⑷车
2.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六)参考答案:
1、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2、A
3、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
(七)参考答案:
1.D
2.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
3.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
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八)参考答案:
1.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有(出现)这种结果(后果)。
2.示例:
饿者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或清高的人)。
3.嗟来之食。
(九)参考答案:
1.
(1)离开(背弃);
(2)厌恶(嫌弃)。
(2分,每空1分)
2.
(1)位高意下;
(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
(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3.
(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1分,符合要求即可)
(十)参考答案:
1、
(1)喜欢
(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
2、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3、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
(十一)师旷论学
1.
(1)晚
(2)怎么(3)听说(4)好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十二)狐假虎威
1.
(1)不
(2)跑(3)你(4)因此
2.
(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十三)曾子杀彘
1.
(1)同“汝”,你
(2)去,往回(3)罢了(4)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
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意思对即可)
(十四)郑人买履
1.
(1)坐-座
(2)反-返2.D
3.
(1)尺码
(2)履(3)到、往;尺码
4.
(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
(言之成理即可)
(十五)列子学射
1.
(1)向
(2)告诉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十六)守株待兔
1.
(1)跑
(2)放下(3)希望(4)自己
2.A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十七)薛谭学讴
1.
(1)尽
(2)不,没有(3)阻止(4)道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
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十八)一毛不拔
1.
(1)才,刚;
(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
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参考译文:
(十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对师旷说:
“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认为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
平公说:
“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
师旷说:
“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
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在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行走一样。
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
平公说:
“说得好!
”
(十二)狐假虎威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十三)曾子杀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
“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
“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
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十四)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
“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 他说: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十五)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
“不知道。
”关尹子说:
“还不可以。
”(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
“知道了!
”关尹子说:
“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十六)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十七)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十八)一毛不拔
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
冥王说:
“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
”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
“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