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127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docx

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

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打造黄师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在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叶芃

各位代表: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校新世纪以来的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

五年前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我们提出了加快教育转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任务。

本次教学工作会议,旨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总结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面向人才市场,服务社会需求,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具有黄师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这一主题,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总结五年来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二是分析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四是布置下一阶段教学的主要工作。

一、五年来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五年来,我们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持续加大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逐步规范教学管理,优质本科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为成功“升硕”奠定了坚实的教学基础。

1、专业数量不断增加,三足鼎立的专业结构基本形成。

2007年以来,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增设了1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专业达到45个,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艺八大学科门类,有19个本科专业获双学士学位授权。

学校已从10年前的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的文理基础学科扩展到教师教育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含艺术类)、工科专业(含应用型理科)三足鼎立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已转变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多科性大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2、师资总量明显增加,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2007年以来,学校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的原则,出台并实施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和措施,调整人才引进模式,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五年来,学校投入经费2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5人,其中教授85人,副教授130人。

副高及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岗的38.1%;博士85人(不含在读博士49人),博士比例从1.4%提高到15%;45岁以下教师比例占教师总数的81.4%;非本校毕业(含第二学历)的人员比例从90.4%上升到91.4%;外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90人作为我校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3、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初步建成。

2007年以来,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先后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学时学分,增设课程门数,初步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四类课程的比例为1:

1:

0.7:

0.3,各类课程总量达到1800余门。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加强了实践教学,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均高于教育部要求:

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20%、艺体类专业达到25%、理工类专业达到30%,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4、教学建设重点投入,“质量工程”成效显著。

2007年以来,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专业建设。

已经建设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校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重点课程56门、校级优质课程32门、校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各类建设项目在同类院校中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为优质本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培养模式改革分步推进,教学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07年以来,学校明确提出了“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部分学院探索实施了“一年级打通培养、二年级方向分流、高年级就业接轨”的培养模式改革,部分学院积极构建了“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6个专业开办了双学位复合人才培养实验班;有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了“三学一用”和“知行无缝对接,实训持续不断线”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普通话、书法等课程积极实施了分级教学。

一系列的教学探索与改革,为我校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成功范例。

五年来,学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大力支持教学改革与研究,先后立项有26个省级、132个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有9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2009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3项。

6、实践教学建设继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07年以来,学校加大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投入,基本保证了实践教学需要。

五年来,学校新建专业实验室和升级改造实验室9个,现有实验室35个(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达到24372m2;五年间,学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投入2300余万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4500台套,学校仪器设备总值845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共14000余台套;新增实验课程201门,新增实验项目1508个,现开设实验课程353门,实验项目数2927个;五年来,新建实训实习基地53个,已达到279个(其中:

教育实习基地144,专业实习基地135)。

二、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突出的问题有:

1、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晰,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标准仍有距离。

培养目标定位上,混淆了学术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区别,专业课程体系仍然套用学科体系,方案设计中过分强调学术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联系不够紧密,偏重理论知识,轻视实际应用,一味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实用课程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与社会需要有较大的差距。

2、培养过程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

从总体情况来看,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还不是很多,大多数学院还是一个专业一个培养目标、一个培养模式、一套课程体系、一个评价标准,无法在招生和就业市场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声誉。

实际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与行业和企业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未能有效开展。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灌输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现象很普遍,研讨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还不多见。

3、教学投入力度不够,教学条件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尽管这几年的教学投入在不断增加,教学条件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在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新专业的建设等方面投入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不足,“双师型”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力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是方向,而我们的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流于形式,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数量偏少,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今后我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我们都知道,大学的四大功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方向,文化传承创新是引领。

大学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是人才培养质量。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部紧密结合,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加快优质本科建设,大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我校的第一职责和根本任务的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是我校生命线的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

树立学校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才的观念,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工作体制,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2、基本思路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突出实践、注重创新,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发挥我校教师教育的优势,做精做强教师教育;要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路发展工科教育和应用型文科教育;要稳定艺术教育规模,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协同学校各部门构建全员育人环境为依托,以加大教学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能力为抓手,继续优化和完善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优质本科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这里我要突出强调两个理念:

一是要树立“学有所用”、“学而能用”、“以用立业”教学理念。

要将行业、企业标准纳入培养体系,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落实“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树立“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质”的培养理念。

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多动手,把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后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

四、今后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就已经明确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应该说,这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国家对人才分类培养要求的,问题是各专业在培养规格的定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培养过程的实施等方面,没有真正落实学校的要求,下面我就怎么样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

1、今后一段时期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1)明确目标,科学构建,打造一个全员育人、实践育人体系。

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校内各部门要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体制;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出台实践育人实施方案,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

(2)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实施五大人才培养计划。

要大胆探索协同有关部门、国内外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实施联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课程教学,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学校将设立专项经费,重点实施五大人才培养计划,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宏大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和“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构建多样化培养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实施“五大计划”的专业达到30个左右。

(3)优化结构,提高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到“十二五”末,专兼职教师总量要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专任教师数达到820人左右,占全校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70%以上;教授达到100名,教授占专任教师的10%以上,副教授以上教师比例达到40%;博士达到200名,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2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50名。

在保障数量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力争省级教学名师实现突破,培养一批教学领军人物。

要建立教师发展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统筹学校中青年教师能力发展与教师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培养工作,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量的比例达到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