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105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知道宋词、元曲的流行及其代表作。

 

2.理解商业繁荣与都市生活和文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围绕都市商业繁荣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以赏析《清明上河图》为主线,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运用分析史实材料、识读图片等方式把握本课重点知识,通过欣赏宋元时期的词曲体会宋元文化。

最后理解归纳商业繁荣与社会生活、文化之间的关系,达成共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文化,认识到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是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基础,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宋元时期大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宋词元曲与《资治通鉴》。

难点:

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清明上河图》展示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导入】有人曾问财经作家吴晓波:

“如果你能穿越,最想回到哪个朝代?

”他想了一下说:

“宋朝吧。

……宋朝是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

”他为何有此感言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板书课题),共同体味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元文化的优美华章。

【学习聚焦】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都市的风貌和节日习俗;

2.掌握宋词和元曲的杰出代表;

3.掌握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4.探究都市生活和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整体感知】本节课内容共分三部分:

一、重温繁华盛况——都市生活

二、展现文化风采——词曲通鉴

三、探究繁华奥秘——追根溯源

【起疑】(出示文字材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的词句,大家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城市吗?

(浙江杭州)大家还知道哪些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吗?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让我们一起回到宋元时期,去感受一下宋元时期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吧!

一、重温繁华盛况——都市生活

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北宋的开封府,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1.到了开封后,你认为哪里最繁华?

(大相国寺)

(出示大相国寺的图片)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1)场地宽阔,多次举行庙会。

(2)人流如潮,交易广泛,表演种类多。

(3)设乐棚演奏,热闹非凡。

2.大家快来看,好热闹的市井场面啊!

(播放《水浒传》中描写宋元都市生活的片段)有哪些热闹的场面呢?

它们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瓦子)

那什么叫瓦子呢?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子中又有什么呢?

(勾栏)

那什么叫勾栏呢?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

结合视频和教材来看一看,勾栏里有哪些表演呢?

(出示图片说书、傀儡戏、唱曲、猴戏、角抵、蹴鞠等。

到了南宋时期,都城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3.(出示杂剧陶俑的图片)哪位同学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杂剧的知识呢?

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时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它也是元曲的一部分。

4.在北宋我们可以过哪些传统节日?

大家根据宋代的诗词来猜一猜,并说说有那些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燃放鞭炮、拜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过渡】都市建筑的华丽和都市生活的享乐气氛渲染了宋词的艳丽富贵和元曲的俚俗心声。

二、展现文化风采——词曲通鉴

(一)风格多样显神韵——宋词

1.请大家根据教材P57,回答以下问题:

(1)词的特点有哪些?

①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②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

(2)词是何时出现并发展的?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品词大会要开始了,请大家听读以下几首词,从词句中品味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

宋代三大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他们的词作风格各异,让我们一起走进宋词这沉淀千年的风景,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吧!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读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听听在这首词中,作者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

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结合教材来谈谈苏轼的词在创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豪迈而飘逸)

(2)南宋的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气,我们来听读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体会他的报国情怀。

通过对辛弃疾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所以从这首词中,我们感受到辛弃疾的词境更为雄浑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苏轼以豪放之笔,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和报国情怀,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所以说,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大家看一下关于豪放派的历史背景。

北宋的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词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

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

(3)李清照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前期后期内容明显不同,让我们来听读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看看这首词写了什么呢?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再来听读另一首词《声声慢》,看看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谁来总结一下李清照前期与后期在作品创作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描写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虽然内容是前后各异,但她的词特点是什么呢?

(委婉、细腻、清秀)

所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大家来看一下关于婉约派的介绍。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为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过渡】在古代文学的阆苑中,唐诗、宋词并称“双绝”,成为一代文学之胜,那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呢?

(二)元曲——俚俗中清唱心声

1.请大家根据教材P57-58,回答以下问题:

(1)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包括哪几种类型?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元杂剧的代表有哪些?

①“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

②其他:

王实甫等。

(出示“元曲四大家”的画像)

2.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汉卿和《窦娥冤》。

关汉卿(1219-1301年),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窦娥冤》讲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官吏判处死刑,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

(播放视频)

3.(出示《窦娥在刑场的唱词》)讲述关汉卿的艺术创造特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关汉卿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愤怒地鞭挞当时社会黑暗的恶势力,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过渡】宋词元曲塑造了宋元时期文学的辉煌,不仅是在文学方面,北宋时期还有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资治通鉴》)

(三)通鉴——鉴往事而资治道

1.请大家阅读教材P58,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者

北宋司马光

体例

编年体通史

范围

战国→五代

含义

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2.大家来认识一下司马光,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关于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过渡】宋元时期的文化璀璨耀眼,光彩夺目,宋词、元曲更是贴近日常生活,逐渐为民众所接受和传诵,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那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产生的奥秘是什么呢?

3、追根溯源——探究繁华奥秘

【知识回顾】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你看不到唐时长安那堂皇气派的王者风范,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力夫之竞竞营营,店铺之财源滚滚,车马之喧嚣过市……绝对是唐朝的长安、洛阳见不到的繁荣发达景象。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顾:

北宋时期城市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出现早市和夜市,以及草市;

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等。

【过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贸的日益活跃使城市出现了繁荣景象,城市的繁荣极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那北宋时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文化生活主要有哪些呢?

请举例说明。

①东京最繁华的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②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③勾栏内说书唱曲、表演傀儡戏、耍杂技、演杂剧、表演蹴鞠等节目,令人眼花缭乱;

④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

⑤宋词的出现,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小组内交流讨论:

材料一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结合材料分析,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有哪些?

①城市经济的日趋繁荣;②市民阶级的不断壮大。

【小结】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

【知识梳理】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总结升华】

宋元时期,人们创造出经济上的极大丰足和文化上的极度辉煌,大大丰富了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

而今天,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得富丽堂皇,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