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70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docx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篇一公文写作学习心得

学习公文写作的总结

进入大学的第四个学期,学校给我们开设了一门采用创新教学的课程——公文写作,使我们提前接触和了解考公务员的内容。

课程通常采取同学授课以及相互讨论的方法,让我们对公文写作不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较准确的掌握了公文写作的格式特点及其应用。

在没有上这门课程时,我对公文写作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觉得它是一门写作方面的课程。

这是一门课程创新的课程,在经过老师的引入、同学们的讲课以及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我才知道公文是写一些行政文书、报告、请示、事务文书等,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所使用的实用性文章,它非常的有实用性、简明性、时效性、程序性,不像我们平常写的作文,时间长,内容的篇数长,内容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写,比较杂乱,让人看着不是很一目了然。

公文写作即将结束,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所做的简短总结:

一、理论知识的掌握

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入,我认识到公文是一种专业的写作文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是指国家党

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和形成的,一般指具有特定体式并经过特定程序处理的任何书面文字材料;狭义的则是指通用公文和专业公文。

公文写作因为是学校开的公共辅修课,但在老师的讲课中,我对现代公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我们为什么要学公文?

因为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各种信息量就很大,管理部门或单位为了提高处理日常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要提高和重视工作人员的应用文撰写能力,是否能心应手地撰写公文,就成为了衡量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我们要学会对公文的

写作。

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远非这些,还有公文的行文规则,作用,特点等,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通过这短短8周公文写作课的学习,我对于公文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13类公文的写作是这学期我学习的重点,它的结构同学们也一一做了详细的讲解。

在事务文书中,我们学到了会议记录和简报,是我们在这一章学习的重点,先说会议记录,它是我们在会议当场记载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报告、讨论发言、会议决议等内容的书面材料,要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

会议的名称、开会日期、开会地点、出席、列席、缺席人员等,还要记录会议的内容。

简报它是一种编发的放映情况、

传播信息、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一种摘要性的事务文书,它的信息要新、真、快、简,才能更好的让人喜爱阅览和进行交流。

在刚开始练习时,我写的公文就是作文,没有理论依据,用词模糊,表达不清晰,经过多次训练后,我会很自觉的运用像“根据,为了,决定”等这些公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而且能比较准确的运用公文,不会把应当是“通报”的写成通告。

当然离正规的行政公文还有一段距离,我会继续努力学

三、日常事物公文写作的学习

除了对行政公文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外,我还学习了日常事物公文写作——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

更深入的了解了它们的涵义,比如说“计划”,以前我一直以为它只是简单的列个提纲,现在我知道它是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预定时间内所要完成的任务所作的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应用文书,安排,要点,设想,方案,规划等都属于计划,此外,它还有很多分类,按内容分的话就有工作计划,生产计划,科研计划,学习计划,还有很多种其他的分类方法。

其他的文种也有复杂处,需要我们去慢慢练习,加以掌握。

四、课程改革体会

第一节课老师的引入和讲解,让我们明白了这是一门有

学生主讲、学生决定成绩构成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课程。

对于学生上台授课,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不仅让上台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内容,而且对于台下的同学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更让我们很好地学习了这门课。

相信每一位同学对于考试方式很关心,而教学改革更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考试方式和内容,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改革的独到之处。

五、学习体会{公文写作交流心得}.

在短短几周的学习中,我们公文写作这门课程悄然的结束了,就在学习了各种文书写作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公文的作用,让我收获了许多,让公文写作的这门课程把我带进了真正的社会课堂,学了它让我对以前的连什么是公文都不懂到现在的明白,让我懂得了怎样写通知、报告、请示,让我学到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这门课程将成为我未来工作路途中的一把刀刃,带着我披荆斩棘,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铺好新的道路步伐,向前迈进。

公文写作这门课程,对学习和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考试,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毕业后要考公务员的你,它必定为你打下一定的基础,即使你对考公务员没什么兴趣,它也会在你以后的工作的岗位有一定的铺垫。

学习公文写作扩大我们的知

识量,使我们今后遇到此类的文章不再感到迷茫。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们了解了各类文书是如何体现的。

同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增加了就业砝码。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篇二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3月15日燃料乙醇业务部山东业务处全体人员组织了一次综合知识专题讲座,在大家的认真组织和精心筹划下,在处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学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讲座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两部分,大家积极发言,发表自身的开发,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使我们山东业务处整体对公文写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具体如下:

一、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

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

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

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

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

在起草公文时,根据所要达到的效果,去决定是否需要设置主标题,设置什么样的主标题;去决定是否需要开场白,需要什么样的开场白;去决定

是否需要分标题,确定什么样的分标题;去决定每一段落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去决定叙述风格、用语习惯,从而让公文管用而不是无用,让受众爱听而不是反感。

要根据“需要写什么”去写,而不能根据“会写什么”去写,尤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写到哪。

起草一篇公文,总得给人留下一点什么,或者主题选定上有特色,或者工作举措上有创意,或者理论阐释上有新高度,或者用词用语上有新亮色。

全部达到上述目标当然很难,而且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但至少要达到其中的一两个,否则,所起草的公文味同嚼蜡,写了等于没写。

二、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

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

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众雷同”。

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

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有什么意义?

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以深厚的思维能力作支撑。

三、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公文写作交流心得}.

起草公文还有一个材料组织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组织材料是临到用时才需要做的工作,其实不然,临时抱佛脚是难于成就一篇好公文的,材料组织工作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临时的“创造性”运用。

四、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

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

什么是好的表述?

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

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两种基本表述习惯:

一是深刻地表述。

要善于站在大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揣摩事物、研究工作,要能看到新事物不同凡响的意义,搜索到符合大局要求、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专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具体举措等,靠这些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思想观点。

二是精确地表述。

马克思说过:

“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索中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和重要环节。

公文起草要想做到完善,数学方法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自主、理性日益成为新的社会特征。

再靠过去那样的“命令+口号”式的公文,已无法达到鼓舞群众、推动事业的目的了。

而要靠事实说话、靠真理说话,就要增强分析性、增强具体性;要能对工作现状进行精确化描述,对存在问题进行精准性分析,对工作部署进行精细化安排,对工作成效进行精当化总结。

要努力改变公文起草过于抽象、粗糙、笼统的弊病。

但是,公文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只有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坚持不断学习的意识、加强自身的自学能力、多与别人交流心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我相信,只要坚持多学习、多思考和多实践、多体悟,我们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篇三公文写作经验

公文写作经验、体会

很感谢张局、吕主任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公文写作及学习的过程,从“工作理念、工作套路、工作技巧”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抛砖引玉,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工作理念

工作理念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最基本、最合理的看法与认识。

要做好一项工作,个人理念很重要。

细想一下,对公文写作,我常年保持了以下四种理念:

(一)把事当成重要的事。

不管写什么材料,发布哪一种公文,都是一种公务行为,一种事关组织发展的公关行为。

我想我们应该从维护组织利益、提升部门形象的角度出发,高度负责地做好公文工作。

当然,要把这个事当成重要的事,除了上面的这一层意思,也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饭碗,事关我们个人的利益、荣誉以及前途。

所以,于公于私,我们都应该在内心里对这个事高度重视。

(二)不把人当成是“个人”。

呵呵,这不是在骂人,大家别误会。

我的意思是说,写作的时候,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组织一个机构,而不是“个人”。

以单位名义写作的时候,你就是这个单位,就是要体现单位的意图;代领导写讲话稿的时候,你就是那位领导,就是要体现领导的意图,其实往往也就是领导所在的单位的意图。

总之,就是写作的时候,不要掺杂个人的喜好、情绪,而是必须体现领导的意图、单位的意图。

(三)肯于吃苦耐劳、善于苦中取乐。

大家都知道,公文写作是件

苦差事。

从事这项工作,就要有肯于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和工作作风。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从领受任务到工作完结,期间的劳心伤神真是难以言表。

既然这么苦,那何乐之有?

当然有。

好的公文,对实际工作能产生巨大影响;好的公文,会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赞扬;好的公文,能让自己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从事公文写作,还能让你不断扩展知识面和增长才干。

看到这些,难道不让人有自豪感、不让人感到快乐吗?

(四)做到嘴上有门、手中有劲。

为什么要嘴上有门,我认为公文在未经领导审定前,相关内容不应随便对外说。

特别是有的时候,领导在交代任务时,为使我们加深理解,会告知一些背景情况。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分清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如果以为自己知道一点所谓的内幕,就嘴上没门、到处炫耀,就有可能给工作带来被动和消极影响,自己也可能因为违纪而被追责。

说到手中有劲,我想这个好理解,就是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按领导要求按时按质交稿,不耽误工作。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

二、工作套路

(一)明确目的。

接到写作任务,首先明确自己劳神费劲写的这篇稿子是干什么用的。

目的不明确,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那是傻干,累死也无功。

搞清楚了目的,之后的写作就要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不让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个思想脱离这个目的,多余的话一句不说,该说的话一句不少。

(二)谋篇布局。

写作之前,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全文分几部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结构安排好之后,就是围绕主旨来组织材料。

手头现有的材料有哪些,还有哪些材料需要补充,材料如何引用、引申,要做一个梳理,准备充足。

再之后就是具体写作。

在此过程中,要求自己做到:

格局简洁明了;用词规范,不用陈辞滥调;文字不多但内

容丰富。

说到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对于工作亮点的提炼。

我们人社工作业务范围很广,亮点自然少不了。

为突出工作亮点,我通常会做以下处理:

一是选取最精华的内容,采用排比、递进句式,使公认的亮点在公文中显得更有气势、更突出;二是把看似分散的一些工作找出共同点进行归类,给他们戴上一顶好看的“帽子”使其成为亮点。

如在2021年写有关“十一五”人社工作的材料的时候,我概括了三句话:

“十一五”人社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

由单一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城镇劳动保障向城乡统筹转变,由政策框架向制度规范转变。

在每个“转变”下面,列举了一些工作事项。

这样做,工作亮点“亮”了,文章也“亮”了。

(三)改中求精。

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不急于修改。

自己则先休息一会或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

这样往往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如果还有不满意或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教领导或高手。

同时,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

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人受益匪浅。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

(四)归纳总结。

稿子经领导修改、审定后,我都会认真看看领导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

同时,自己也会做一个总结:

写这个稿子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有哪些地方连自己都很得意。

注重总结得失,也会促进自己水平的提高。

三、工作技巧

(一)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从事公文写作工作,需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底,要熟悉和掌握政策法规,要熟悉本机关、本部门的业务和有关情况,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需有所涉猎。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

须加强学习。

就我个人而言,我注重通过以下途径学习:

一是多看上级文件、材料,从中学习正规的政府公文是怎样写的,从中了解上面又有哪些新精神、新观点和新要求。

像省政府、市政府的文件,应多看看。

省厅的材料、市政研室的材料,我觉得质量挺高,我看得也比较多。

二是多看官方报纸、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就业网、中国社会保障网、南方日报等。

通过这些媒体,学习新颁布的政策法规及其解读,留意政治术语的表述和写法,留意对某项工作专家学者的观点,了解一些新词汇的含义,如最近出现的“供给侧改革”。

三是看书学习。

其实看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惭愧的是因为阅读途径多了,眼睛又开始老花,现在看书比以前少了,但心里还是想着要多看点书、多读点书为好。

此外,抓学习的同时,我还注重个人修养,尤其是文化修养、心理修养,因为这是我们为人做事的基础和根。

(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联系到我们的写作,“米”从哪里来?

我认为是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积累而来。

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想写出佳句、美文是不可能的。

以前在综合调研科、办公室写材料的时候,对素材的积累我大致是这么做的:

在电脑里弄一个资料文件夹,然后分类收集。

比如:

综合资料,我按“国家层面”、“省层面”、“市层面”和“区层面”分类,收集全国两会报告里关于人社工作的信息、各级政府人社工作会议的资料等;专门资料,我按业务工作分类,像这是医疗保险的、这是关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等等。

还有就是特色资料,收集一些在网上看到的好文章里截取的资料,跟领导调研听到的一些鲜活的语言,像“和谐社会好、门诊有医保”之类的,等等。

资料越齐,工作起来就越方便。

在此,我也建议大家,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积累资料,因为它会让你在工作中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

(三)克服弊病、力求“四”话。

首先谈谈克服弊病,主要想跟大家交流一下网上公文复制的问题。

网上资源很多,各种类别的公文都有。

到网上复制一篇,改一下数字、有关名称,然后交稿,很省事。

但我们不妨想想,如果长此以往,自己还会动脑还能动笔吗?

而且,如果碰上要写地域性、针对性强的公文,怎么办?

难道跟领导说:

等网上有了再干吧。

我也上一些公文网站去看,起初主要是想看看别人怎么写,坦白说也有过想下载一篇的时候。

但我发现,网上的文章大都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参考一下还行,“拿来主义”实不可取,因为对工作无益,对自己的成长无益。

我觉得,如果有了到网上复制的习惯,应坚决改、尽快改。

好,我再谈谈力求“四”话的问题。

第一是不讲正确的废话。

有道理但没有实际作用和指导价值的话,就是正确的废话,也是最不受人待见的空话套话。

比如:

在什么什么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等。

这一类的正确废话,以前常见,但现在在公文中越来越少见了。

我们应与时俱进,尽量不写、不说正确的废话。

第二是多说朴实生动的话。

简洁真实、严谨周密、恰如其分,这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堆积一些华丽的辞藻,甚至用生僻的字眼来显示自己多有文化,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笑话:

秘书在稿子中写了一个生僻字,领导不认识,在台上一急,一句话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鸟字”。

第三是多跟高手谈话。

其实也就是多向高手学习。

这种谈话,不一定非得是面谈。

看看高手的文章,听听他的演讲,都可以,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和臭棋篓子下棋,你会越下越臭。

所以我觉得,不要在臭棋篓子那里浪费时间,多向高手学习,你会发现精彩不断、收获不断。

公文写作交流心得篇四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体会

什么是“公文”?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

另外,还有两个最具权威的分类定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印发,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21日修订,以下简称《办法》两个法规规定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的公文”。

《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公文必须姓“公”,并且为“公”所用;也就是说,公文的主体必须是“机关”,并且是用于“机关之间相互联系事物”,不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公文”。

比如“讲话”,尽管在不少时候,讲话人是代表机关提意见、作部署,听讲人也是代表机关在学精神、领任务,可以勉强往来于机关之间,但讲话的主体不是机关,因此说它不是地道的公文,起码在“讲话”的当时不是,至于其以后以“通知”的形式印发成“准公文”,则另当别论。

再如,一些机关给一些知名人士代发的函电,主体虽然是机关,但不-1-

是往来于机关之间,因此它们也不是公文(属日常应用文)。

所以,学习研究公文,不要时不时地与“讲话”相联系,与一些普通的日常应用文相联系,拿它们的结构、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作过程作参照。

一、撰写公文是作“奉命文章”。

写作前,一定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只有把领导意图领会准确,撰写的文稿才有可能得到领导认可。

公文的作者是各级领导机关。

撰写公文的目的是表达领导机关的意愿。

这同作家搞创作、科学家写学术报告、记者采写新闻等非公务文书写作活动是有重大区别的。

公文不是为了记叙个人的见闻,也不是为了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机关领导旨意,根据领导需要而撰写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公文就是作“奉命文章”,是“奉命”写作。

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奉命”写作大致有这样四种情形:

一是机关领导人对起草公文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有明确的交代;二是根据领导层会议的决定而承办拟稿任务;三是以规章制度和先例为依据(如下级定期向上级总结报告工作),不待领导交办或请示领导,即可准备撰写;四是秘书人员提出预案而经领导批准。

以上第一、二种情形是“奉命”自不待言,第三种情形看来不是“奉命”,实际上命令早载之于文字,制度化了。

第四种则是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一种体现,是“奉命”的一种更高级形式。

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第二种比较常见,第三种一年中也那么有限的几次,但领导一般都很重视,第四种虽不常见,但若能做到恰到好处,很能赢得领导信任。

所以,对其中的任何一种,我们都要下大功夫学,下大功夫“写”,都不能搪塞应付。

既然是作“奉命”文章,就应该首先-2-

搞清楚要“奉什么命”,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要真正搞清楚、领会好领导的意图。

领导意图决定行文目的,明确了行文目的,才能把握写作的主旨。

所以说,领会领导意图是公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平时,我们有的稿子能顺利过关,有的则三番五次通不过,为什么?

除了起草者彼此之间的文字表达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领导对文稿的要求、标准不一样等方面的原因之外,与撰写人员能否准确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也有很大关系。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领导在交办起草任务时,都是只出一个题目,说明要写什么,至于为什么要写、达到什么目的,写到什么程度,则往往涉及不多,因此需要我们去细心体察。

即使领导偶尔对写作的目的讲得详尽一些(往往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稿),也仍然有个正确、深入地领会领导意图的问题。

所以说,无论领导交代意图与否,也无论对意图交代得是否详细,我们都要用最大的气力去理解。

领会领导意图,一般要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拟写公文的目的是什么,公文的主旨是什么;第二,与主旨有关的发文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和现实依据,也就是要弄清行文的客观必要性;第三,与公文内容相关联的发文对象、发文范围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发文形式,使用什么样的文种。

对于这些,在写作前,必须详细搞清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想领导之所想、言领导之欲言,写作思路才能与领导合拍;写成的稿子,才能得到领导认可,不会现现大的反复。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呢?

通常有以下四种途径:

(一)直接领会。

在接受写作任务时,必须做到“洗耳恭听”,忘却其它一切无关的东西;同时,认真思考。

在“听”的时候,-3-

可以根据自己思考的深度,视情向领导提出询问,但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与领导授意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

询问时,既要克服唯唯诺诺的依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克服自以为是的自负心理,忠诚接受领导的意见。

接受任务后,对领导意图要尽可能简要复述一遍,大胆融进自己的见解。

领导也是人,他们的思想也会存在一些局限,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制约,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考虑,有时也不一定清楚、不一定全面。

这时,如果我们融进的见解,恰到了好处,很可能直接转化成领导的意图,这对我们的写作将大为有利,因为我们毕竟对建议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写起来可以得心应手。

即使有的不被领导接受,也很可能使领导受到某种启发,促使领导把意图更加明确地表达给我们,帮助我们领会。

(二)间接领会。

有的领导平时说话掷地有声,不愿讲套话、重话、废话、碎话,传授意图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只把主要意思讲给我们听,其他完全由自己去把握。

遇有这种情况,除了接受任务时仔细听、认真记、潜心揣摩外,我们可以通过“第三者”去间接领会。

这“第三者”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同志:

一是我们的科长、处长、主任、秘书长。

由于所处的位臵和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对领导意图的把握,有时把握得更准确;二是我们周围的同志,特别是平时与领导接触较多或曾给领导当过秘书的同志。

一般来说,他们对领导个性心理的了解、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往往更深刻。

三是跟公文主题内容有关的业务部门的同志。

业务部门的同志,一般都具有较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