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064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3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民主。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轻巧识记] 两次鸦片战争

[概念阐释]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口岸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①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林则徐虎门销烟给了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是表面现象。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两场战争的目的一脉相承,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程度加深;两次鸦片战争客观上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④两次鸦片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轻巧识记]

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2.《马关条约》内容

[概念阐释] “资本输出”

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易误指正]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错误理解:

①中国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在经济上是半封建的;③中国沿海地区是殖民地社会,内地是封建社会。

正确理解:

①半殖民地是失去部分而不是失去全部国家主权;②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③半殖民地主要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主要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④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成为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⑤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②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政治、经济上的破坏;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④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提不出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鸦片战争的影响

结合以上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论形成]

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总体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主题二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在鸦片战争结束几年后,英国又提出了哪些侵略要求?

以此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有何关系。

[史论形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从背景看,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发展资本主义,列强竭力寻找海外市场。

(2)从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3)从性质看,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4)从结果看,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

2.扩大

(1)从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从战争过程看,侵略者的数量由英国变为英法两国,侵略时间由两年延长为四年,侵略范围由中国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侵入北京。

(3)从影响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经济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主题三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教你读史]

阅读本段史料应把握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第一段中“不以倭人为意”看出盲目自大缺乏预见;第二段中的“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是其战略失误;第三段最后一句话中过于强调军事装备优劣;第四段中“使命不复存在”表明丧失了渤海的制海权;第五段中“坏蛋官吏的罪恶”则说明清政府的吏制腐败。

[史论形成]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1)认识原因:

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

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

(3)政治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4)外部因素:

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史料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

……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朝鲜战场失利,李鸿章向朝廷汇报:

“平壤之败,因由寡众不敌,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

……”李鸿章的结论是“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

黄海战后……李鸿章更加保守,对海战完全失去信心。

……此后,舰队只是困守港口,北洋海军作为一个战略军事力量,拱卫渤海的使命就此不复存在。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

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综合以上史料,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题源材料] 摘自2009年山东高考T29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问题设置] 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答案提示] 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归纳升华] 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1.侵华方式

(1)经济侵略: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2)政治侵略:

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3)文化侵略:

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

(4)军事控制:

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2.趋势

(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

(2)经济侵略日益加强的同时,不断渗透政治与军事控制。

二、运用多种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题源材料] 摘自2014年绵阳模拟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屈勒味林《英国史》

[问题设置] 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

[答案提示]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史观:

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归纳升华] 运用多种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革命史观

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史观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

整体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史观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

社会史观

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史学前沿]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

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

国外学术界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有的说是争“外交平等”,认为战争是为了争取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中国打交道;也有的认为是“文化战争”,是东西两种文化冲突的结果。

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归根到底是英国侵略扩张政策的产物,这也是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典题印证]

(2013·上海高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答案] A  

[思考感悟]

综观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大势,战前的半个世纪,既是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又是资本主义各国大力向海外扩张时期。

为了争夺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彼此之间在世界各地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认清这种形势,鸦片战争为什么在这时发动,为什么中国的大门首先由英国打开,就不难理解了。

[五年考情统计]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5年30考)

鸦片战争(8)

第二次鸦片战争(7)

甲午中日战争(8)

八国联军侵华(7)

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

[例1] (2013·北京高考)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抓关键:

“美国”获得了很多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