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55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通过看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索法和知识整理归纳法。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总结、讲授等方法课前准备:

四·实验准备:

1.仪器:

试管、单孔塞、导气管、滴管、药匙。

2.药品:

碳酸钠、碳酸氢钠、饱和碳酸钠溶液、盐酸、澄清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模块一:

温故知新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2OCaCO3HClH2O2Na2CO3Ca(OH)2MnO2H2SO4NaOHNH4Cl

模块二: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主要成分是,化学中的

“盐”是指一类由离子(或离子)

和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粗盐中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等处理,得到初步提纯.

3、阅读课本P72-P73,完成下表:

名称

化学式

俗称

用途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3、①物质的名称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一致,如是碳酸钠的俗称,它不是是;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属于盐类物质,但其水溶液显碱性,属于碱性溶

液,故能令酚酞溶液.

模块三:

精讲讨论与展示

1、碳酸根的检验

【回顾提问】我们已学过CO2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观察】CaCO3、Na2CO3、NaHCO3在组成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回答】都含有CO32-或HCO3-

【设问】那么Na2CO3NaHCO3能否与盐酸反应放出CO2?

你的猜想依据是什么?

【实验探究1】

小组合作操作实验11-1,规范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书

上的表格;仿照示例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酸钙与盐酸:

CaCO3+2HCl=CaCl2+

H2O+CO2↑

②碳酸钠与盐酸: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

【实验操作】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Na2CO3粉末和NaHCO3粉末,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若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均冒出大量气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试写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结论】

检验原理

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

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检验试剂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检验方法

向中加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则该物质中含有CO32-或HCO3-

【讨论】练习:

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应如何鉴别?

2、观看教师演示实验11-2,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上的表格,写出反应方程式: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Ca(OH)2=2NaOH+CaCO3

分析上述反应

都发生在中,都是由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特征:

AB+CD=BC+AD

【板书设计】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

一、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二、碳酸盐的检验

模块四:

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B.碳酸钙——大理石——CaO

C.氢氧化钠——纯碱——NaOHD.碳酸钠——小苏打——Na2CO

3

2、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KNO3、NaOH、HClB.Ca(OH)2、HCl、NaCl

C.H2SO4、Na

2CO3、Ba(OH)2D.HNO3、KOH、CuSO4

3、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1)氯化钠

(2)高锰酸钾(3)碳酸钙

(4)碳酸氢钠(5)亚硝酸钠

(6)碳酸钠

(7)可用

来配置生理盐水的是,(8)可用来做补钙剂物质的是,

(9)焙制糕点所用发酵

粉中的主要成分是(10)用于造纸和制洗涤剂的物质是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盐》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知道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并知道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见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用于蒸馒头;碳酸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如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产生CO2);也有错误的概念:

常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分类的盐。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

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学习方法和技巧:

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已有知识设置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盐》效果分析

本节课将自主学习与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

整个课堂学生参与度很高,轻松自然,合作探究时间约为25分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课堂达标率很高,整体效果很好。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盐的知识。

进而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常见的盐》评测练习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B.碳酸钙——大理石——CaO

C.氢氧化钠——纯碱——NaOHD.碳酸钠——小苏打——Na2CO

3

2、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KNO3、NaOH、HClB.Ca(OH)2、HCl、NaCl

C.H2SO4、Na

2CO3、Ba(OH)2D.HNO3、KOH、CuSO4

3、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1)氯化钠

(2)高锰酸钾(3)碳酸钙

(4)碳酸氢钠(5)亚硝酸钠

(6)碳酸钠

(7)可用

来配置生理盐水的是,(8)可用来做补钙剂物质的是,

(9)焙制糕点所用发酵

粉中的主要成分是(10)用于造纸和制洗涤剂的物质是______

要求及评价:

1、明确考察的知识点,体现对重点难点的考察。

2、通过对化学式的书写,加强化学用语的练习。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模块一采取了学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本中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的相关基础知识,从习题反馈来看,完成了这部分教学目标;模块三中将实验设计为探究活动的形式,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预设,再结合学生展示实验过程,总结注意事项,起到了实验引领的作用完成了教学预设和三维目标。

成功之处:

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识;通过实验预设和探究,提高了交流、探究、表达的能力。

不足之处:

开始阶段由于师生均比较陌生,且有一些听课的老师,感觉上学生比较胆小,师生互动出现了一些障碍,但是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们慢慢变得比较投入和活跃了。

对激发学生思维方面还需再进行用心挖掘,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脑手并用,充分投入课堂。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标分析

课标解读:

1.帮助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盐”。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对盐的认识仅限于食盐,并不能将其当作一类物质来看待。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从组成角度去认识和区分常见的盐,同时认识到盐的组成(即所含的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组成相似的盐,其化学性质也相似。

2.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对物质物理性质进行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对生活中常见的盐如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俗称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相关作用进行统一的总结。

3.使学生初步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是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应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之一。

本课题前,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会了对氧气、二氧化碳等某一种物质进行检验。

本课题通过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到可根据物质的特殊组成对一类物质进行检验。

此外,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再一次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的认知。

4.帮助学生对基本反应类型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截至本课题,学生完成了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学习,认识到可根据变化形式,对化学反应进行最基本的分类,初步形成和建立了化学反应的分类观。

意识到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利于了解和掌握身边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和规律,以便有计划地利用化学反应,使其在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课标要求在新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新版教材在编排上是以三个版块来实现课标要求的。

第一板块中,教材由“食盐与工业用盐的区分”引出“盐类”的概念。

紧接着介绍了食盐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以及由海水制取食盐的简单流程。

第二板块中,教材则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通过对这三种盐的用途及性质的讨论,引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在最后一个版块,教材通过对前面所学反应的归纳、整理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结合新课标,分析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更多的教学素材。

本课题前,学生虽然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盐”的概念,但对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及碳酸钙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

知道水垢中主要成分含碳酸钙,可用酸(稀盐酸或食醋)去除;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大都听说过它们的俗名。

对于这样一些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化学物质,简单的讲述会引起学生乏味的感觉。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以下策略达到教学目标。

(1)对于学生较清楚知道的内容,鼓励他大胆地说出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等;

(2)对于学生不清楚,但生活中会用到的物质,老师可利用其用途创设情景,设计简单探究,使学生在物质的使用中认识物质,同时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思想。

如可以发酵粉的成分及可用于制作即发面食的特点设计问题情境,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有关性质。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进行实验现象的展示,对现象进行总结,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