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55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水与常见的溶液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

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

”“溶液是怎么形成的?

”“溶液组成如何表示?

”“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等四个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

本主题单元内容主要来源于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本第3单元与下册课本第8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3个专题:

专题一:

溶液的形成。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溶液的组成与溶液的重要特性。

并通过设置活动或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二: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首先通过比较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体会到需要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而后介绍了一种化学上常用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通过一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分析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然后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

专题三: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通过常见问题的讨论引出饱和溶液与结晶的概念,学习蒸发结晶的试验方法。

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

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溶解的微观实质,了解物质的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常用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认识溶解度,能绘制溶解度曲线。

主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实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

课堂综合检测、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溶解的微观本质,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乳化现象。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关于溶液组成的计算。

  (4)溶液的配制。

  (5)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3)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方法,体会知识与实际结合的乐趣。

 

(4)认识溶解度,能绘制溶解度曲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活动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基本探究技能。

 

(2)通过定量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完成定量实验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

   (3)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对应课标

1. 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4. 知道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5.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9.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什么是溶液?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3.溶液组成如何表示?

 

4.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

 

5.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怎么绘制溶解度曲线?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溶液的形成(3课时)

 

专题二: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2课时)

 

专题三: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2课时)

 

到实验室去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课时)

专题一

溶液的形成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食盐溶解于水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和溶液的特性。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一事实。

 

3.了解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食盐溶解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独特的观点——微粒观。

 

2.通过探究不同物质溶解后导致水温变化的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溶解的实质和溶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专题问题设计

1.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

 

2.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

 

3.常用的溶剂有哪些?

 

4.洗洁精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一样吗?

 

5.物质溶于水,温度怎样变化?

 

6.什么是乳化作用?

你了解乳化作用吗?

 

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无限量的吗?

什么样的溶液才是饱和的?

 

8.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平台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引入】图片:

这些都是溶液吗?

 

【展示】四中物质:

黄泥、食用油、氯化钠、硫酸铜,这些都能溶解在水里吗

 

探究活动一: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提出问题】黄泥、食用油、氯化钠、硫酸铜会溶于水吗?

 

【建立假设】_______会溶于水,_____________不会溶于水。

 

【进行实验】在试管贴上标签1、2、3、4,观察试管内盛放的物质(分别盛有:

黄泥、食用油、氯化钠和硫酸铜),

 

按要求做实验。

 

【得出结论】黄泥、食用油与水不相溶,这类混合物叫做浊液;氯化钠、硫酸铜可以溶解于水,这类混合物称之为溶液。

 

探究活动二:

常用的溶剂

 

【提出问题】常用的溶剂有哪些?

 

【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分组进行试验。

 

1.1-3组同学向5号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汽油,然后向试管中滴入1—2滴食用油,震荡。

 

2.4-6组同学向5号试管中加入约1/4药匙的碘,然后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酒精,震荡。

 

观察发生的现象。

 

【得出结论】除水外,酒精、汽油也可以作溶剂。

 

【展示】一件有油污的衣服,提问:

如何除污?

 

探究活动三:

乳化作用

 

【实验过程】向盛有油水混合物的2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震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交流归纳:

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教师展示】魔术:

瞬间结冰。

提问:

加入了什么物质可以使水迅速结晶?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魔术揭秘。

 

探究活动四: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发现问题】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发生变化

 

【建立假设】有些溶液温度升高,有些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有些溶液温度降低。

 

【收集证据】1.2小组:

小烧杯中加入50ml水,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区4-6匙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搅拌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

 

3、4小组用氯化钠固体;5、6小组用硝酸铵固体。

 

【获得结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液基本不变,硝酸铵溶液基本不变。

 

【展示图片】化学实验、食物消化、医疗针剂、无土栽培等。

 

【拓展延伸】

 

1.    上网搜集“溶液瞬间结冰”视频,并尝试重复实验。

 

课下讨论:

物质能否无限制溶于水?

 

第二课时:

 

【展示】上节课实验中的试管2,油水混合物。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水和油混合的更加均匀?

放置很长时间也不会分层?

 

探究活动:

观察乳化现象。

 

【实验过程】观察试管2中的现象,填入实验单。

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1/3体积汽油,震荡,观察现象。

 

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洗洁精,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混合物均匀、比较稳定。

 

【讲解】乳化作用。

 

【展示】视频文件:

洗发液如何去污(来自网络)

 

【拓展延伸】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

 

【引入】物质可以在溶液中无限溶解吗?

 

探究活动1: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实验过程】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观察现象。

 

           2.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完成报告】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讲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探究活动2:

探究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实验过程】1.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将上述液体静止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震荡,观察现

 

           象。

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带试管冷却,又有什么现象?

 

【得到结论】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讲解】转化条件。

 

【拓展】影响饱和与不饱和程度的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吗?

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上网寻找答案。

评价要点

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实验操作规范,误差小。

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2.常用的溶剂:

 

评价指标:

 

(1)收集信息详实。

 

(2)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与配合。

 

3.乳化作用:

实验贴近生活,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

 

(1)通过实验认识两种去油污的过程与原理的不同,为下面的微观对比奠定感谢认识。

 

(2)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宏观走向微观,提醒化学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

 

4.溶液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1)以实验探究为认识七点,定性认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学习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培养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