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489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docx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0319007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0319007

  素质教育是德育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从德、智、体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而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无疑应当体现于全体教师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应当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实质上涉及到对一个人的全面培养与塑造,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立体的教育网络,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

学校教育,只能在学生成长的特定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活动,比如坚持德育教育的低起点,高标准,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纪律观念、劳动观念、学习习惯等方面,以每周的校风评比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管理,通过各班的评比进行强化训练。

可以说,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体成长,并且对班级体建设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班主任无疑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做准备。

成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真诚包容的爱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它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措施,班主任应牢牢把握一点即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育人,因此应当对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恰当的应用各种评比激励机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管、导结合。

  例如,校风评比是目前多数学校都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只是在评比的细节上有所差异。

通过值周生检查,每周对全校各班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比,这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谁都愿意自己的集体在评比中名列前茅。

但这种措施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最突出的导致部分班主任在思想上过分追求校风评比的高分,将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唯一标准,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过分严厉的管理方式。

这无形中使学生感到压抑和苦恼,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为班主任,拥有一个宽容大度、充满爱心的健康心态是很重要的。

应当承认类似校风评比的管理在教育中是有一定作用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的工作,反映了班集体某一时期的状况。

班主任应当对评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善于从评比量化表中发现本班的倾向性问题,抓住时机,教育学生,促进班集体建设。

但必须承认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完全公正的。

无论从评比的细节还是检查环节看,由于是学生自我管理,也就难于达到很高的规范性,但从大的范围看它是公平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就要求班主任又不能过分看中整个评比分数,对集体问题应有自己科学、理智的分析,不盲目责备学生。

  我们所面对的毕竟是尚未成年、有着丰富个性特征的孩子,十多年来的成长使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再组成不同的新集体,同样会形成不同集体取向和风气。

因此同样是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必然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开始,在起始年级就为学生立好规矩,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不断检查落实,反复督促。

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重点保护对象,多数孩子的劳动能力、组织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比较差,因此笼而统之的说法有时会让他不知所措。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应在建班初期对班级一日生活提的细致具体,重点突出,操作性较强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也就是每天的到校时间、值日扫除的标准、不同场合的礼仪细节等其实有关事项。

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当通过小组长、班干部等环节坚持每天到位的检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定期讲评,不断强化。

  第二,班主任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为学生做出榜样,又要教给学生做事的方法。

尤其是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有的连擦桌子、扫地都要示范,否则达不到要求。

这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热心地帮助,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影响学生。

如此坚持一段时间,班集体的多数成员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少数学生的问题出现反复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做过细的工作。

  第三,校风评比遇到问题时,班主任要冷静对待。

首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是客观因素影响还是学生确实做错了,在什么情况下错的,尤其应当讲究评比的方式方法。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并没错,关键是班主任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面对学生,批评的语气、态度,甚至到用词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十六七岁的孩子自主意识、自尊心很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应当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自觉地认识和改正不足之处,以利于其学习和成长。

作为班主任,无论遇到什么个性的学生,只要始终以真诚的爱心相待,从爱护、教育他们的角度出发,坦诚交流,办事公正,诚恳地指出其缺点和错误,最终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

  解决问题,教育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大可不必因为校风评比的几分而耿耿于怀。

这种时候最忌讳那种一味地埋怨,粗鲁的批评,讽刺挖苦,那样只会在无形中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造成师生心理上的疏远,更加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第四,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素质教育要坚持其长期性,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应当保持长期一贯,而不是五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教育的作用体现于日久天长的潜移默化中。

这就需要班主任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对每学期、每阶段的工作有一个总体把握,不断增强工作的计划性,提高工作实效。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其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这是摆在每个教师前面的极富挑战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推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还需要我们潜心探索,深入研究。

创新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随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方面已付诸具体行动。

如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造小组,设置创新活动日、活动周等等。

应当说,创新教育已有了一些气氛。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

在创新教育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已成为当前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就在创新教育中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创新哪些工作谈一点看法。

  一、在创新教育中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获取知识的渴望心理

  1939年,毛泽东指出:

“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本领危机。

这个危机是一切危机的根源,解决了这个危机,一切危机都不复存在。

人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自身本领不够强大所致。

人与人的差异,从本质上说,就是本领上的差异。

  面对本领恐慌,怎么办?

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

因此,班主任对新知识的渴望心理,乃是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

试想,一个教学信息闭塞、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班主任,连胜任教学都是困难的,又何谈创新?

闭塞、贫乏、寡闻,再没有学习的渴望,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不仅要误人子弟,更要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每一位班主任都应不断学习,获得新知识,充实和丰富自己。

知识的储备越丰富,可供调用的知识信息就越多,运用起来就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蒋祖钧(2010-10-2121:

42:

05)

  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教师的权威心理,是传统教育方式及行政权利赋予教师的一种特有心理:

学生必须唯师是听、唯师是从。

事实上,教师的这种权威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一种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这首先就要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让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让学生思想中的创造因素得到鼓励。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清除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扫除障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对教师只讲服从,这必将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

因此,必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果说教师具有权威,也只能建立在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及科学点拨上。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白,教育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独享的一种权利,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

  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中,教师再不能武断地传播知识,而不容学生提出质疑;再不能强迫学生记忆,而忽视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再不能滥施权威,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评定学生的优劣。

事实上,面对未来尚不知晓的世界,已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只有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商讨,和学生做一个探索中的伙伴,在知识面前应该忘却师生界限,这样才能达到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提高,使师生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最大的创造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蒋祖钧(2010-10-2121:

42:

26)

  有教无类的博爱心理

  创新是新世纪一代人的发展道路,不是只让少数尖子去创新。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还要培养千千万万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博爱心理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做到博爱,首先要具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承认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水平以及在创新思维中所反映出的差异程度。

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

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创新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教师要做到不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不以智商高低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

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同样的口吻,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者一个消极的词语,都有极大的“杀伤力”和“摧毁力”;而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者一句鼓励的言语,又有着使学生充满自信并获得成功的巨大能量。

  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评价。

我们的教师只有将“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获得尊重、获得信任、获得成功,各得其所,各成其才。

•蒋祖钧(2010-10-2121:

43:

00)

  用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班主任的创新心理,主要体现在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各工作实践中,并做到有独到见解,能够发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研究发现,教师在创新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新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这表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富有创新心理的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探索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不受习俗束缚,敢想人所未想,敢做人所未做,勇于独辟蹊径,去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为此,班主任必须勤学善思,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实践,不断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路子。

•蒋祖钧(2010-10-2121:

43:

22)

  二、创新教育呼唤班主任工作要创新

  ㈠学会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并不领情,甚至还引发后感。

学生,哪怕是年纪很小的学生,对事情的敏感,往往出乎意料。

“如何关心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关心”,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课题。

  1、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

  班主任同小学生“平等相处”,说起来轻巧,做起来老大不易。

因为班主任总有一定权威,居高临下,喜欢指指点点。

然而有些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敏锐地感觉到,学生在班主任权威面临,常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他们虽然不可能产生与班主任平等相处的奢望,但内心深处倒是渴望能有与老师自然交往的机会。

孩子们特别喜欢与小学生打成一片的班主任,面对盛气凌人的班主任敬而远之,或不敬而远之。

  “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⑴“转换角色地位”的尝试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常处于被指导的地位,这是正常的工作关系,不以师生个人意志为转移;问题是这种工作关系容易导致班主任权威的滥用。

尽管有些班主任非常谦虚和谨慎,由于工作繁忙,在遇到麻烦时,也免不了对学生发火,或对学生无端干涉。

  例如,放学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游戏,可是见到老师来了,却慌忙停止游戏,听候“发落”。

这引起了一位细心班主任的深思。

反思之后所采取的措施,带有暂时“转换角色地位”的含义:

老师暂时把自己当成孩子,同他们一起游戏。

这样一来,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后来,这位班主任很注意“角色”的转换,如把孩子当成大人,请他们来家作客,请学生给老师写评语,暂时把学生当作“小老师”。

•蒋祖钧(2010-10-2121:

43:

46)

  ⑵寻求师生自由交往的渠道

  按理,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

不过,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班主任面面俱到,哪有这种精力?

一般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已经不错了。

这种做法,往往会忽视遗忘一些中等生。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中等生既得不到班主任的表扬,也得不到班主任的批评。

国外的一些教育家把中等生称作“灰色儿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

把您期望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您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例如,一个表现中等的学生,居然冒出一个怪念头:

想向“差生”学习,以便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一位班主任从中深刻地感受到:

班主任如果不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与学生平等相处,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岂非成为空话?

问题是在正式的师生交往中,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具体交往的机会有限,于是那位班主任专门邀请“中等生”来家作客。

  自然,师生的角色地位是由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所决定的,角色地位的暂时转换,非正式交往都属补充形式;但有没有诸如此类的非正式交往关系的补充,情况大不一样。

学生往往从这类不寻常的或自由的交往中,体察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蒋祖钧(2010-10-2121:

44:

13)

  学会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曾经指出: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的自尊心”。

  我们的班主任大都比较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在工作中,也发现有些班主任无意中随便公开学生的隐私,当众揭学生的短处,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改变学生的想法,有意或无意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会尊重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索:

  ⑴维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大抵有两种含义:

消极意义是不侵犯学生人格,这对大多数班主任来说,不成问题;其积极意义在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合理的意愿,能够做到却并非易事。

学校教育活动中,涉及此类的案件有许多:

班主任把一些“差生”的名单写在黑板上,让任课老师评优,其出发点是希望这些差生得到更多老师的鼓励,更快地摘掉“差生”的帽子,但获奖励最多的一“差生”却向班主任提出宁愿把名字从黑板上察去,也不要老师的奖励;班主任发动同学对有困难的学生献爱心,而效果却大大出乎意料,被关怀的学生不领情,甚至有些反感。

这些案例表明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孩子心灵中自尊心也是不可侵犯的,我们的班主任在为这些学生做“好事”时,容易忽视它的另一面:

无意中刺伤了被关怀者的自尊心。

•蒋祖钧(2010-10-2121:

44:

37)

  案例1:

“祝福鸟”衔来“自信”

  北京小学高玉丽老师曾接手过二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

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六个班中居最末位,当然其他学科成绩也不理想。

学校安排高老师在这个班进行“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

高老师通过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在思想中树立起“只要换一个角度,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的信念。

她从培养起每一个学生对前途的希望着手,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她将亲手折叠的39只“祝福鸟”赠送给每个学生,以其挚爱与真情,衷心地祝福他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从她手里接过“祝福鸟”的时候,要声音响亮地说一声“我能行”。

那一声声“我能行”的响亮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形成了一种自信的声势和氛围。

  高老师从树立学生高昂的精神状态中开始她的数学教学。

她注重创设多种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教学中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如活动参与、思维参与、交往参与,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们在学习应用题方面很吃力,读不懂题意,理不清数量关系。

针对这种情况,高老师没有喋喋不休地为学生反复讲解,也没有像以往那样花费大量时间训练学生记忆、表述所谓分析数量关系的一大堆套话,而是引导学生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高老师带学生来到美丽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来寻找身边的应用题。

“花园里有3张石桌,每张石桌旁都有4个小石凳,一共有多少小石凳?

”“饭厅前左右两边有相同的水龙头数,一边有8个,两边共有多少个?

”在学生们自主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他们首先直观地“看到”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高老师尝试着让学生脱离实物,自己想象着编出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相互交流讨论。

高老师还把学生们编出的应用题编辑、打印成册,起名《聪明泉》,每个学生人手一册,改变了长期以来老师出题学生做的被动形式,让学生出题学生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夫不负有心人,高老师一学期的努力,不但换来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由老末跃升为全年级第一,而且学生们积极进取的“自信”精神面貌逐渐地形成。

•蒋祖钧(2010-10-2121:

45:

07)

  案例2:

《“真左假右”的故事》

  有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并不笨,上课举手特别积极,老师让他起来回答时,却又不会。

老师私下了解原委后,不但不批评,还和他签定了“君子协议”:

以后老师再提问,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

老师抓住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表扬鼓励他,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学习不断提高。

  ⑵维护学生的面子

  小学生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确实是“小孩子”,大人即使说了过头话,只要不出格,他们一般也不会计较,而他们在自己的伙伴中,情况就不同了。

老师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别的同学,他们会有个比较。

年纪再小,在同伴之中,也有个“面子”问题。

  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和无意中发现学生的隐私时,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采取了各种教育行为,为了避免孩子感到难堪,巧妙地给了他们面子。

  案例:

《你们怎么都不要脸》

  有一位新班主任,上课时发现了一个男生吃东西,她就训斥了这位男生。

后来又有一个女生捣乱,这位班主任就气愤地说:

“咱们班男生女生怎么都这样不要脸┄┄”结果引起了“公愤”,全体学生一起站起来“抗议”。

•蒋祖钧(2010-10-2121:

45:

49)

  案例:

《换一种思维方法》

  一天,我去班里上课,发现后面下窗的一块玻璃被打了一个洞,洞口四周裂了许多放射性的绽缝,玻璃的碎片落在了外面的窗台上。

看来玻璃是从里面被打碎的。

这说明打玻璃的一定是本班学生。

于是我便向全体学生责问:

“是谁把玻璃打坏的?

”无人答复。

我又重复了几次,仍没有人承认。

我又问了在这个玻璃窗就近坐的几位同学,都说“不知道”。

于是我就有些火了,拉下脸诈唬到:

“谁打碎了玻璃,请自觉地去办公室承认,不然我查出来有你好看的。

”然而,两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同学承认玻璃是自己打碎的。

这使我更加恼火,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查出了打玻璃者,一定狠狠地整一整他,谁让他打破玻璃不承认!

我准备先从班委会成员查起,一个个进行查询。

可前思后想,又觉得着这不是个好办法,兴师动众的,因为一点儿小事影响了全班同学的情绪。

于是我冷静下来想:

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罗森塔尔效应”,其意思是:

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怀和信任,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结果。

  后来,我在班会上就对全体同学说:

“我班最近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任课老师也普遍反映课堂上没有搞小动作了,迟到的同学也没有了。

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我班也表现得非常好。

比如在前几天清理环境卫生的劳动中,同学们干得就非常出色。

有的同学如李惠、赵伟、潘建伟等同学,干完了本组的活以外,还主动帮助别组同学。

还有不少同学,干完了我班的活还帮助别班的同学干。

这说明同学们不但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有了较高的思想觉悟。

我相信,同学们会越来越懂事理。

由此我也相信,我班的那块被打碎的玻璃,虽然目前还没有同学承认,但我相信,肯定不过两天,那位打碎玻璃的同学会自觉地把玻璃换好。

谁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不犯错误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好同学。

如果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犯了错误能认识并改正错误,老师绝不会批评半句,而且视其改正的程度还要提出表扬呢!

  结果奇迹出现了:

第二天下午,一块崭新的玻璃取代了那块被打坏的玻璃。

那位打破玻璃的同学在晚自习来我办公室向我诚恳地承认了错误。

我问他为何当时不承认呢?

他说:

“我看老师当时很气愤,如果我承认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还怕老师告诉我爸爸。

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曾偷拧过批评我的一位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结果让老师知道后告诉了我爸爸,被我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还罚站了两个小时,所以┄┄”

•蒋祖钧(2010-10-2121:

46:

29)

  学会理解学生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各有各的愿望,有些学生有难以言表的苦衷,有些学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他们小小年纪所承受的压力和思想困惑,往往是班主任意想不到的。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接受“应当理解学生”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会不会理解学生”。

  ⑴学会满足学生的合理愿望

  学生的愿望是丰富多彩的,一些在大人们看来是无足轻重、甚至是荒唐可笑的现象、行为,往往在孩子看来却是神圣的。

对教师而言,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这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成为问题,难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教师行为的选择。

一些优秀班主任,面对一些特例,采取了非常规的方式,满足了学生愿望。

  案例:

《借分》

  一个学生期中考试语文考了59分,哭着找老师,要求加1分。

老师说:

“分数不能改,但我可以借你一分,条件是期终考试你要还我10分。

”学生想想同意了。

期终语文考试这位同学考了91分,还掉10分,实得81分。

像这位同学,在别得班主任那里,也可能得到的是难堪:

“加分,天底下哪有这种事,自己不用功学习,还有脸来找老师!

  ⑵学会理解学生的“心结”

  学生的心结往往是细微而多样的,老师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或无视此类问题,也是常有的事。

例如,一些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或信任,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鼓励,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后进生非常苛刻,对他们非常“吝啬”,不肯给他们尊重和赞扬。

•蒋祖钧(2010-10-2121:

47:

00)

  案例:

《“遗忘”在讲台上的班务日志》

  班长送来本周的班务日志,我翻开一看,在迟到、早退、上课讲话等栏目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的机会总是最多。

这位同学是我班的一位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的学生,曾因参与打架而被学校处分过。

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处分而从此改过自新,依然我行我素,到现在,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学校领导和老师谈起他都很头疼,他已成了学校的“反面典型”。

  作为班主任,我不知多少次与他谈心,对他又是“威逼”又是“利诱”;我还找来他的父母共同对他进行教育。

母亲的一把泪一把鼻涕并没有打动他的心。

我曾对他大发其火,令他检查又检查,对他引导又引导,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