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48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

现代文学简答&论述

文学革命的重大成绩:

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实绩。

重大意义: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历史上包括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

它带来了文学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各种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贴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接,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在文学世界化和民族化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中,实现了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周作人在新文学运动中提出的文学主张:

提出新文学应该是“人的文学”的主张。

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

提出了文学革命不仅要实行文学改革,更重要的是实行思想改革。

总而言之,是以人道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

一方面有其历史的进步作用,另一方面又有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呐喊》《彷徨》为中国小说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

新的小说观念。

新的任务、题材与新的思想主题。

新的多种创作方法的开拓

新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角度及表现手法

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可以用“独语”来概括。

这主要是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

所以说,《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浸透着生命体验的“反抗绝望”的哲学。

《野草》很晦涩难懂,阅读是关键是琢磨体会其用意象象征的感觉、意趣与思维,要把握其“独语”中所表露的自我审视的性质。

大量采用象征的暗喻的表现方法

大量运用梦境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格式上多种多样

语言十分考究

有些篇章比较隐晦,难以理解

乡土小说的基本特征:

最初实践“乡土文学”的作者,并不是始终扎根在乡土的作家,而是流寓北京、上海等都市,受到现代生活和现代文明洗礼的青年。

“乡土文学”作家在集中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题材的过程中,尤为注重展示某一地区的山川风物和民风民俗。

乡土文学不是一般的叙述人物命运,而是把人物命运深深地镶嵌在特定的地方心理和乡土状貌的背景下,来展现其性格和遭遇,使人物和景物在独特的乡土氛围中糅为一体。

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抒情。

乡土小说出现的意义:

题材上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社会,转到民众(主要是农民)的身上,而使得新文学和社会生活土壤的联结更加紧密。

创作方法:

乡土小说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用巨大,大部分乡土作家从关心个人的感伤情绪、个人的回忆,到关注社会和民众,从浪漫理想转向对现实的探索。

艺术上:

纠正旧小说遗留的简括式叙述方式,加强实地描写,加强场面、人物的细节描写,小说的重心由情绪、情节的展示转向以人物为中心的刻画。

《沉沦》艺术特色:

区别于传统的情节构架,按时间顺序,但又以自我情绪为轴心,构成作品的环境、情节和高潮,形似松散,实为精心安排。

区别于一般艺术派“自叙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又加入了作家的经历、感受和经验,具有明显的自叙性质。

区别于以幻想、夸张为主要手法和传统浪漫主义自我表现的崇高美,塑造出时代的典型形象,包含着现实主义因素,但流露出一些自然主义的倾向。

《女神》的浪漫主义精神:

欧洲浪漫主义三大特征:

描写大自然、返观内心、赞美宇宙,这些都在诗集《女神》中得以体现:

描写具有崇高壮美的事物

对自我的颂扬和对个性解放的讴歌

表现一种反抗、破坏和创造精神

题材往往是浪漫化的古代题材和神话传说

诗歌语言形式:

想象奇特丰富,语言、形象的夸张。

诗歌形式的随散,正是他思想要突破束缚、追求自由的体现。

《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

《凤凰涅磐》

序曲写凤凰自焚的悲壮场景,表现与旧我彻底决裂的革命精神

凤歌:

对旧世界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

凰歌:

对历史、人生的不幸的申诉,唱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郁愤,表现了对于过往和现存的历史和人生的决裂和对新鲜、欢爱的新生活的渴望

群鸟歌:

通过群鸟的妒忌和幸灾乐祸揭露社会上各种势力小人的庸俗、卑劣的心思和丑态,反衬凤凰的高洁壮美

凤凰更生歌:

对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女神》的艺术风格:

壮阔性,奇异性,飞动性。

《女神》的艺术价值:

浪漫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精神(大我)和诗人自我个性(小我)的统一,创造自由体诗的艺术形式

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郭沫若的创作富于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起到了积极的鼓动作用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人,开创了一代诗风。

他的历史剧是中国历史剧创作成熟的标志,是历史剧的表现领域和现实意义大为开拓,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日臻圆熟。

在诗歌理论和历史剧理论方面有重大贡献。

“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原则:

郭沫若认为在现代戏剧创作中,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历史事实的真实,而是内在的历史精神的真实。

郭沫若历史剧艺术成就:

1.主张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

2.独特的悲剧观:

悲剧的价值不是单纯的使人悲,而是在具体的激发起人们把悲愤的情绪化为力量

《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屈原的形象由于寄托了作家的理想而更加鲜明、生动满怀激情而感人至深:

具有崇高的品德;在政治上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干、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具有为反抗黑暗、实现光明而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性。

婵娟是一个虚构的形象,是作者从屈原的辞赋中汲取营养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是屈原精神的捍卫者、继承者和道义美的化身:

纯真、善良、正直,爱憎分明;具有坚贞不屈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屈原》的艺术特色:

1.富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2.以古讽今,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尖锐性

3.具有浓郁的主观性和抒情色彩,是戏剧的诗

4.结构紧凑,集中

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的主要内容:

“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重要的审美特征

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绘画美主张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及用词所表达的色彩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视诗的音乐美,特别讲求节奏的和谐;注意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语言清通,注意以口语入诗,被称为“平民风格诗”,节奏轻快、柔婉。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

闻一多的诗歌大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多借助形象以寄托感情。

在形式上,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所提出的“三美”主张。

诗歌非常讲究艺术的力量,借喻、拟人等手法运用十分成功。

闻一多早期的诗歌具有唯美主义色彩。

象征诗派的艺术特点:

打破常规逻辑,省略一般的联想过程,以跳跃的思绪引发读者去展开想象。

新奇的比喻和充满暗示的意象

通感手法的运用

用象征性的意象来凸显诗人内心潜藏的主观意识

冯至诗歌的艺术特点:

关注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

善于艺术的节制

大多采用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节奏舒缓,音韵柔美

随感录散文:

艺术形式及内容:

大都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个性突出、富有情调,对文化痼疾、社会时弊以及保守文人的种种奇谈怪论做了及时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它们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杂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散文作品。

意义及影响: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

而新青年、语丝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民主作家群,形成了所谓“言志派”散文流派,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与前一派自是路向不同。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

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氛围,不失诗人本色。

构思缜密、精巧,脉络清晰。

散文篇幅不长,构思匠心独具。

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林语堂散文:

思想内容:

提倡自由民主,揭露北洋军阀镇压进步学生的暴行和现代评论派等“正人君子”之流的虚伪面孔,并对社会解放,改造国民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显示了“真诚勇猛”的时代战斗精神。

然而,对“费厄泼赖”主张的赞同,对社会改良的认识等,又集中反映了林语堂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

艺术特点:

林语堂的文章追求幽默效果,庄谐杂陈、深入浅出,语言平实而机智。

有一种举重若轻、从容自如的风度;但刻意表现西洋式的幽默和绅士之风,又使“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气的,并不是中国自古所固有的《笑林广记》”。

言志派散文的代表作家: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苦雨》、《喝茶》、《乌篷船》;朱自清《荷塘月色》、《踪迹》;俞平伯《陶然亭的雪》、《清河坊》;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废名;林语堂;梁实秋。

创作类型和艺术个性:

缜密漂亮型;冲淡自然型;闲适幽默型。

天知派新剧:

事实上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

以宣传革命、反对封建统治为首要职责,把戏剧的教化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特点:

专设言论派小生,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

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演出采用幕表制,没有完整的话剧剧本,只有简单的提纲。

国剧运动:

国剧运动是趣味主义戏剧思潮的深化与发展。

由于观众文化水平和欣赏习惯的制约,话剧这种从西方引进的艺术形式,一时还难于迅速为广大观众接受。

1921年春,汪仲贤在上海新舞台组织演出了纯粹写实派的西洋剧,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但观众未终场便退席,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观众趣味的重视,这一次的失败,使得宋春舫提出:

戏剧是艺术的而非主义的,因而劝人弃置西洋的“问题剧”而去采用那种西洋传为赚钱而写的热闹曲折的“善构剧”。

这种趣味主义倾向在后来与新月社关系密切的戏剧工作者那里有了更明显的表现,并加以深化。

他们提倡“国剧运动”,提出了与《新青年》派不同的另一种选择。

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中国新剧”。

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目的在于娱乐”的“纯粹艺术”的倾向,反对“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的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在戏剧的表现上,他们受到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影响,反对描摹现实生活,提出要“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因而赞赏西方象征主义与表现艺术,进而提出要糅合东西方戏剧的特点,“在‘写意的’与‘写实的’的两峰间,架起一座桥梁”。

他们的这一设想,显然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不适合当时社会的需求,终未能实现,成为一个“新梦”,但仍成为“另一种选择(可能性)”而在现代戏剧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的意义:

标志着革命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

标志着党对文艺事业的直接引导

明确了文艺同革命的关系

左联成立的影响:

作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一个支部,左联的许多活动都和国际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同步,并吸引了大批的革命文学青年,对20世纪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讨会,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造成了一种学习文艺论著的浓厚氛围,普遍提高了中国作家的理论修养。

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积极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重视创作方法的革新,积极推行富于革命意味的新的现实主义。

革命文学争论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倡导者们与鲁迅的论争。

鲁迅认为只有革命人才能做革命文学,创造社、太阳社的作家写革命文学的条件还不成熟。

鲁迅对他们“唯我独左”的态度作了批评,并指出他们只重宣传性而忽视艺术性的倾向。

倡导者们还与茅盾展开论争。

茅盾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不满意当时革命文学中的标语口号化倾向,对此提出了批评。

但他认为不如退而写小资产阶级文学这种观点亦不妥当。

大革命失败后出现两种类型的作品:

一是幻灭小说,二是激愤小说。

都反映了革命低潮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波动情绪。

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者们主要对“幻灭小说”进行了否定。

这种否定有简单化、片面化的毛病。

在论争中,促进了双方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

在论争中,双方都对“新月派”进行了批判,从而促进了双方的团结。

经过论争和学习,双方统一了认识,为“左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子夜》的艺术特点:

全景观,多层次的反映出了3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现实。

结构恢弘、严谨

细致的心理描写

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声音描写

人物语言个性化

茅盾小说的成就:

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

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三部曲的形式

骆驼祥子艺术特点:

在结构上,作品呈现出主副线交织的网状结构,情节集中、紧凑。

对人物的刻画颇为细致、深刻,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乡土气息,语言平易而极富北京地方色彩,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

老舍小说的总体风格及其影响:

雅与俗的天然融合的特征

幽默的特征

边城的艺术特点:

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诗化小说的文章体式

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和湘西地域色彩

风俗描写、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相结合,为衬托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服务

语言质朴清丽、含蓄自然

现实与梦幻相交织,作品缺少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丁玲的艺术特点:

创造了独特的女性形象系列

叙述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有明确的社会批判意识

新感觉派小说的意义:

它是真正关照现代大都市的文学。

不仅注重对都市外在景观玄奇似的描绘,而且也注重对都市的感受和体验的描写,并且将这种外在景观和内在体验同时落实到了小说的形式层面上,获得了把体验到的内在的都市内容和外在的文本形式相对应的诗学途径。

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点:

擅长捕捉都市化意象

在小说形式层面整合了现代都市的体验和感性

侧重于挖掘心理、潜意识、瞬间体验和感觉世界,不以复杂离奇的故事性情节取胜

中国诗歌会成就:

对现实题材的深入开掘。

前期以表现工农群众的苦难生活为主,后期则大力倡导国防诗歌,宣传抗日救亡

形式上全面推进诗歌的大众化

在理论上,捍卫了五四所开创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批判了“新月派”“现代派”等唯美主义诗风。

早期作品特色:

朴实硬朗,语言比较大众化,关注现实,往往以敏锐的直觉和简单跃动的诗行来展现狂风暴雨的时代风貌。

但总体上看艺术尚不成熟。

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

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即现代人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诗艺的突破和创新,既拥有现代的词藻和现代的诗形。

戴望舒诗作的艺术特色:

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

诗体形式上,最早的诗篇受新月格律诗派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

后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了字句的节奏,诗风转向“厚朴”。

鲁迅杂文的重大成就:

鲁迅杂文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近代、现代小国社会史。

从中可以看到社会的发展史,心灵的变迁史,是一部认识旧中国的百科全书。

鲁迅杂文对国民性的批判比他的小说更直接、更锐利。

鲁迅的杂文包含了他丰富的社会经验

鲁迅的杂文出现了一位极鲜明的议论主人公形象,体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

鲁迅的杂文体现出诗与政论的结合、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的共同特点

鲁迅杂文的文体样式十分丰富,前期深沉峻厚,后期多姿多彩

鲁迅杂文的意义:

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乃至经济、军事等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等的真实、生动、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杂文是一种无体之文,虽然给他的学习推广造成困难,但也同时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正是杂文这种“无体的自由体式”是鲁迅天马行空的思想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思想内容:

抨击时弊

农民、妇女、儿童的命运是鲁迅杂文经常谈论的对象

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无情解剖

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艺术特色:

具有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

切近现实人生

形象的类型化

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和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

体裁形式的多样化

山水游记:

郁达夫。

1933年,郁达夫移居杭州,寄情山水,成为出色的山水游记作家。

其文笔清新秀美,才情纵横,极富神韵。

旅行杂记:

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李健吾《意大利书简》;郑振铎《欧行日记》等。

多采用类似随笔的比较自由的写法,虽然写的是异域风光,却很能显示游记作者的个性。

他们发展了旅行记、风土志的写法,有较强的社会性、民俗性、知识性和较高的叙事描写的技巧。

报告文学:

东北九·一八和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曾经形成了第一次报告文学热潮,到了1936年,抗战形势危急,阶级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成就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第一个丰收年。

夏衍的报告文学名篇《包身工》和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当时脍炙人口的名篇。

它们的问世,被看作是年轻的中国报告文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标志着报告文学结束了依附于新闻报道和旅行通讯的历史,开始成为自觉的文学创作,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并以其新闻性和及时性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鲁迅风”杂文:

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

何其芳《画梦录》艺术特点:

追求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采用“独语”的调式,刻意画梦,在黄昏的灯光下,抒写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现实出路的寂寞、孤独之情和有所期待但又无从追求的苦闷心理。

善于运用绚丽精致的语言、繁复优美的意象、奇特的想象、轻灵的笔调,来委婉的传达内心的复杂情愫,诗情洋溢,而文字充满了纤弱的感情和雾般的朦胧,风格绚丽而缠绵,集合了晚唐五代诗词及外国印象派的艺术之美,是对现代艺术散文体裁的独特的创作。

李广田散文的艺术特点:

追求朴实无奇的境界,喜欢以记叙某种独特的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善于把抒情和叙事、写景结合起来,风格平实浑厚、感情沉郁而略带悲凉,具有较明显的柔美格调。

丽尼散文的艺术特点:

注重感情,注重探索和展现灵魂世界,大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显得率真热烈。

注重文体之美,注意色调的搭配和韵律的和谐,无论是独语式、对话式还是诗剧式,都种音乐感。

善于运用象征和按时来传达奇妙的感觉和意识

风格悲哀而忧伤,虽然多是“个人的眼泪和向着虚空的愤恨”,却因为他的真挚和不屈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陆蠡散文的艺术特色:

善于编织故事、勾勒画面,抒情含蓄柔婉、语言凝练优美,节奏舒缓。

《雷雨》的艺术特点:

戏剧矛盾的高度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

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锁闭式”结构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并且高度个性化

戏剧语言精炼简洁、明白晓畅,具丰富的潜台词

曹禺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地位:

《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富有思想深度;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情节生动丰富,结构严谨,精于布局;戏剧手法运用巧妙而成熟;戏剧语言个性化,富有潜台词,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

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

曹禺戏剧的艺术成就:

创造了现代话剧中第一批够得上艺术典型的人物形象

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充分的性格化和动作性

戏剧冲突都相当的尖锐、紧张,不断地深化着引向大爆发

不但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营养,而且更多的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经过消化、融会,使话剧这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第一次在较大的思想容量和深度上表现了中国民族生活。

所以,它是话剧艺术在中国成熟的标志。

《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把人物活动放在古都北平特有的典型环境里来进行考察,生动的描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做了细腻的刻画,把剧中人物的兴趣、癖好、心态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表现了曹禺一贯的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的关注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的勾心斗角,唇枪舌剑的进场气氛和尖锐冲突,感情深沉而不外露,平淡而隽永,自然而不加雕琢,饶有诗情又富哲理

象征手法的运用

夏衍剧作的艺术特点:

善于写普通知识分子和小市民平凡的人生,从“几乎无事”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内在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活动”

简约、谨严、含蓄的艺术风格

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沦陷区文学的特征:

对乡土文学的倡导

对凡俗人生的发现和肯定

雅文学和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的接近趋向

由于一些成名作家的流亡,新兴作家得以出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共产党制定文艺政策的权威性方针,以后随着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讲话》所代表的文艺路线逐渐取代了“五四”新文学的传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的基本线索。

《讲话》是40年代延安整风的产物,也是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影响最大的论作之一,只有理解《讲话》,才能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

《讲话》不同于纯粹的文艺论著,毛泽东是以党的领导人的身份谈文艺问题的,其政治策略性很强,主要包括的是一些有关党如何领导文艺的根本性的政策问题,包括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等所谓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而对文艺本身的规律的细节讨论较少。

其核心命题,就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怎样为群众。

《讲话》所确立的文艺方向:

1.确立了所谓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突出了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改造的关键。

但是在知识分子和工农兵二者的比较之中,毛泽东对前者做了低调的评估,而对后者做了过高的评价,忽略了他们中存在的小生产者落后意识及封建思想影响的积淀。

由此造成了以后对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一系列失误。

2.强调了文艺从属于政治,要求文艺工作者自觉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虽然《讲话》也涉及到了文艺理论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文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问题、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发展了马克思的文艺理论,但是它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却是战争环境中当领导文艺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中,它无疑具有正确性和权威性,并且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讲话》中的一些本来只是用于战争环境的结论被任意的引申推广,这样,就难免产生了一些偏颇。

解放区文学的艺术倾向:

1.在处理作品题材、主题以及人物描写时,作家们很少再写知识分子个人的情感生活,也很少注意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黑暗的暴露,所取代的是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赞美,普通的工农兵成为作品中点表现的对象。

2.在文艺形式上,自觉追求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采用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形成了一些新的文体。

3.在美学风格上,与国统区的沉郁凝重不同,具有明朗素朴的风格。

国统区文学:

分三个时段

1.第一个时段: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