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程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455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课程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写作课程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写作课程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写作课程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写作课程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课程规划.docx

《写作课程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课程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课程规划.docx

写作课程规划写作课程规划写作课程规划选用教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设计:

10中师本三班潘艳100101307林陈洁100101308林凤100101309林玉辉100101310陈雪100101311张烁100101312人教版八年级(下)写作课程规划课程类型:

八年级写作课程教学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授课时间:

16课时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规划分工:

第一单元(3课时):

林陈洁100101308第二单元(3课时):

陈雪100101311第三单元(2课时):

林凤100101309第四单元(2课时):

张烁100101312第五单元(3课时):

林玉辉100101310第六单元(3课时):

潘艳100101307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和思考。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捕捉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需要中心,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议论性文章,努力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根据表达的需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文语法修辞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学习目标:

培养写作的兴趣与能力评价任务:

1、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

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

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

重视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有时用等第表示,有时用评语表示;有时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学习活动:

进度/课时内容关键学习目标组织与实施3/3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学会多角度选材;学习人物描写小组合作探究,多渠道获取材料,展示与分享成果。

5/3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培养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能力小组合作,展示与分享7/2第三单元科海泛舟关注科学;学写科学小品文。

小组讨论;小型辩论赛;课堂演示科学小实验。

9/2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学会欣赏民风民俗;学写关于民间文化的作文课堂讲授;讨论;集中听讲。

11/3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学习“化诗入文”;学习扩写诗词;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

要求就学生在课前做相应的准备;教师提供范例,指导写作技巧;学生仿写训练。

13/3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写好一篇游记分组探究;写作互评第一单元献给妈妈的歌课程设计:

林陈洁100101308【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以真情实感描写人物,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综合思维的能力以及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3)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二、过程和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多渠道获取材料,展示与分享成果三、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母爱的平凡而伟大,尊重母亲,热爱母亲。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多角度体味母爱,表达出自己对母爱的独特理解【教学重点】捕捉母爱的特别之处,提高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讨论法、情境激趣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收集平日里学生描写人的习作,分析大多数同学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个案中典型的问题二、导入曾经有这么一幅描写写作文时愁苦情形的对联,让人忍俊不禁。

同学们来看看,上联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是: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是四个字:

写不出来。

看了之后,同学们有何感觉?

大家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也会遇到对联里这样的情况呢?

还是你们会遇到怎样的情况?

大家一同来讨论。

写作时遇到的问题

(1)没头绪、没思路

(2)写到一半不知如何往下写(3)没材料可写的确,写作不是一件容易事。

总体看来大家都是共同的一点,即不知道如何写。

其实,写并非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写得得心应手的话,也许就能更多地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了。

三、小组讨论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大家的旧作周记我的老师同学们写老师的周记的内容大多是:

、放学下雨了,同学没伞,老师借伞,学生很感激、听课时,生病了,老师送给学生药,学生很感激、失败了,老师一番在情在理的话,学生很感激、学生因为生病了,缺课了,老师为他补课,学生很感激问:

为什么大家写出来的老师都是千篇一律?

这是真实的老师的样子吗?

四、回忆课文1、回忆这单元学过的所有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课文,他们是如何选材的?

分别选取了那些事件?

这些事件突出了人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

2、小组讨论,对比同学的习作与课文,选材上有哪些区别?

选取代表与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明确:

选材一忌大:

大的材料写起来缺乏中心;二忌多:

堆砌材料,泛泛而谈;三忌俗:

重复选材;四忌空:

虚假材料写起来缺乏真情实感五、重新选材经过了讨论,大家对于写作的选材一定有了一番自己的看法,现在想想,如果重新让你完成这篇周记,你会如何选择材料?

六、课堂小结要写作出好的作文,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本有许多无心的举动,凡此种种,都是写作的极好素材,这些曾经让你心动的时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

正如乔治桑所说: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请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四个研究小组,从“忆母爱”、“谈感受”、“谢母爱”、“送祝福”四个角度进行准备材料。

将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查找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这次活动的成果。

由组长负责,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

(1)教师:

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简单指导,教师在不通知学生的情况下与几位母亲联系,取得家长年轻时的照片,并制作母亲的录音。

(2)学生:

完成上一课时所布置的作业,带来活动成果,准备五分钟的展示。

二、导入在上一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写作的关键在于一双发现的眼睛。

而今天,我们来谈谈母爱,这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那么今天大家带着发现美得眼睛,在母爱的探索中发现了和以前的不同之处了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

三、成果展示四组分别为“忆母爱”、“谈感受”、“谢母爱”、“送祝福”,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成果以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

四、多角度看待母亲a)展示一份妈妈一天的时间表:

6:

30起床,做早饭7:

00叫孩子起床,洗漱、穿衣、一起吃早饭7:

20和孩子一起出门,他去上学,我到附近市场买菜7:

40把菜放回家中,出门上班12:

00中午下班,赶回家做饭13:

00收拾餐桌,午睡一小会14:

00叫孩子起床,准备上班17:

30下班,约18:

00左右到家,开始做饭19:

00开始做家务,打扫卫生,洗衣服,督促孩子做作业22:

00洗澡,准备第二天的食材22:

30睡觉问: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妈妈一天中的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呢?

b)聆听妈妈的声音:

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几个母亲的录音问:

妈妈的声音是不是很熟悉,听到妈妈的声音时有怎样的感受?

c)妈妈年轻时的模样:

放映几个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问:

大家看看年轻时候的妈妈,再想想现在的妈妈,妈妈的脸,妈妈的头发,妈妈的手等等,这些都有了怎样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经过了大家课外课内的交流与探讨,大家即从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多方面地了解到了母亲,也从更多的角度了解了自己的母亲,相信大家发现的眼睛已经看到了那些或感人、或细微、或欣喜的一面。

六、作业布置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要感情真实第三课时一、课前准备1、批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2、在选取一篇相关题目的典型范文打印给全班同学(注:

范文并非本次同学所作,也非写得非常出色的作文,而是有精彩部分也集合了问题的文章,从往届的学生作文中选取)二、导入在我们感恩母爱的活动过后,大家对于母亲都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这些在大家的作文里都有体现。

在批改完了大家的作文后,发现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大家的选材丰富了许多,表达的方式也多样了,情感显得真实动人,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今天针对这道作文题目,我们一起来学习作文的修改。

三、典型范文分析1、大家手中拿到的也是一篇写母亲的文章,大家先仔细阅读一下。

接下来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回答。

a)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说出好在哪里,b)找出你认为写得不好的地方,并说出为什么2、当一回老师,修改这篇文章,注意要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选择其中你最满意的一段话或者一句话与同学进行分享。

3、同学们针对修改的地方再进行点评四、课堂小结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修改,相互点评,大家已经开始慢慢掌握了修改作文的要点了,作文要多修改多锤炼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希望大家不仅仅能写出好文章,更能学会改文章。

五、作业布置将自己写的关于母亲的这篇作文再仔细修改一遍,尽量使之更有深度、更富文采。

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课程设计:

陈雪10010131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培养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然日志的编辑:

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培养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能力【课时安排】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

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

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寻觅范围:

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

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

(2)活动准备:

选择好观察目标,了解“自然日志”的写法。

(3)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记录方式上可以是文字与图片(比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教师提供“自然日志”的模板(板书):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

观察主题:

冬青叶片在春天的生长参与观察人员:

记录员:

观察记录:

前两天冬青的枝杈顶端抽出了几片新叶,今天我们来看时这些新叶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好像突然冒出了好几节。

叶片是粉嫩的翠绿色,在阳光下是半透明的,和老的浓绿色的叶片呈现完全不同的感觉。

观察感受:

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里描写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冬青新叶也是这番感觉。

春天真的有魔力,她让生命在她的季节里不知不觉就焕发出成长的气息。

内容2:

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教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3)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此活动的目的:

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

内容3:

在创造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教师提出“为画题诗”的指导(板书):

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

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

教师提出“为诗配画”的要求(板书):

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

二、分组1、小组人数:

46人2、小组成员的构成:

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

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

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

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

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1、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1、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节气与气象的释义。

(3)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网站。

参考资料(附件):

(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二十四节气农谚歌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到处棉花豆麦佳,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到处棉花豆麦佳,定主蝗虫损稻禾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3)节气与气象的农谚“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

”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

”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4)二十四节气推算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气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气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气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气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气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气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气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气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气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气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气小寒十二月节第二课时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活动一记录春天的足迹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展示春天的赞歌1、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1、教师先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然后讲述一些有关的故事,给予学生以这方面的知识和启发。

比如:

“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告诉学生无论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首先要能理解诗歌或绘画作品的题意,另外要懂得巧妙构思和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法,就好像写作一样,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都是一篇成功习作的因素。

2、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这种形式的创作。

3、展示并解说自己小组或个人课外制作的“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

4、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学生自由发言:

(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

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

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第三课时一、导入通过“春天的足迹”、“春天的赞歌”和“诗情画意的春天”三个活动,相信同学们对春天不再陌生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下我们心中美丽的春天。

二、教学过程1.写作指导春天一到,积雪消融,绿绿的嫩尖托起了生命的幻想。

放眼望一望,世界已经变的多姿多彩多媚多娇。

树的苍拔之生机,湖的静谧之眷恋,瀑布的激情之倾泻,无不让你留连忘返。

当你穿过经年丛生的荆棘藤蔓,惊叹于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忽然一道日光照临头顶,眼前豁然开朗:

青天绿野,几疑世外桃源!

使你深深感悟到人生无穷的理趣,尽在“锲而不舍”这四字真言里。

所以古人说: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美丽的山与水,还只是大自然亿万年的杰作之一,只要细细观察,自然里会有写不尽的素材,道不完的美丽。

下面的方法,也许能让你下笔有神:

第一、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

第二、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

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

“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种方法是“自然类”文章取胜的一大法宝。

第三、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

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

岳阳楼记中,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迁客骚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骤然一新,产生了极其神奇的效果写作思路2.写作方法

(1)小组讨论

(2)教师指导多侧面、多角度描写景物:

根据需要调动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感受,把景物的色、形、味等等全面地描绘出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景物也会随之变化;再配合一定的联想和想象。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情因景生。

语言通顺准确,力求生动形象:

优美的景物需要优美的语言去表达,才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多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引用优美的诗文。

3.例文引路读例文,思考问题。

A.想一想,小作者观察描写了那些春天的事物?

你觉得文章写得生动吗?

B.你认为文章还有哪些不足?

作文:

春天的赞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四处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祖国大地换了新的容颜。

光彩夺目的春天,是那么的美丽。

冬季里冬眠的动物都开始苏醒,去寻找它们的食物。

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那变幻多端的白云一会儿像头小绵羊,一会儿像数字,一会儿像棵树,一会儿又像河里的小鱼云,就像是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呢!

硬邦邦的小溪融化了,欢快的流淌着,好像在问: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吗?

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吗?

”另一条小溪也“哗哗啦啦”的流淌着,好像在回答说:

“春天的确来到了,怎么样,很高兴吧?

”有着优美的身材的柳树姑娘,本来乌黑的头发却夹上了密密麻麻嫩黄色的小卡子,微风吹来,那秀长的头发迎风飘扬,美丽极了。

草儿们又穿上了那件绿色的衣服。

花儿们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接待春姑娘。

农民们开始种庄稼,有的庄稼已经打了哈欠,伸了伸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正在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呢!

春天里的焦点人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飞来飞去唧唧地叫着,欢快活泼,可爱极了。

花草树木都是静物,可是,经过小燕子这么一点缀,它们好像都变活了,仿佛在快乐的玩耍。

春天里所有的动物、植物,一起用它们独有的方式,谱出了一支美妙的春天的赞歌。

教师指导:

作者的观察还是很仔细的,描写的顺序也是井然有序。

文章观察、描写的顺序是动物、植物、景物、人物。

在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描绘时,表达方式多样,想象也较为大胆。

比如写小溪的对话就很大胆,很有特色。

但文章的缺点也是很突出的。

比如描写的顺序处理得还有些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