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351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摩挲   长吟   翩迁   凄楚    

B.渊博   监赏   盔甲   嗫嚅    

C.粗犷   穹隆   静谧   浩瀚    

D.峻工   天堑   遗憾   腻味    

2.(2分)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及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呐喊》    

B.《窃读记》——林海音——《英子的心》    

C.《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论语》——孔子——春秋末期    

3.(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操纵  默锲  湛蓝  迎风招展    

B.天幕  凛洌   轨迹  生死考验    

C.关键  凌波   循声  白首起家    

D.承载  映衬   沸腾  无怨无悔    

4.(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蝉蜕(duì)   抽屉(tì)   讪笑(shàn)   伫立(zhù)    

B.环谒(yè)    倜傥(tì)   夹袄(jiā)   木屐(jī)    

C.尴尬(gà)   日扳(bān)   莱畦(qí)    哭号(háo)    

D.嫉妒(jí)   涉足(shè)   泯然(mǐn)   攒聚(cuán)    

5.(2分)阅读下面文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A.文段中“挟”字声母是“x”,韵母是“ie”,声调是阳平。

B.文段中“春水”“聚集”“一股”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文段中“遭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其中“遇”字共12笔。

D.文段中“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句的主干是“他享受着一切”。

6.(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B.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C.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D.点滴的创造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

7.(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B.《雨说》《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出师表》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莫泊桑、施耐庵、罗贯中。

C.我国古典名著中许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

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

D.“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8.(2分)以下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B.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

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

C.《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我国当代作家。

9.(2分)读课文《柳叶儿》,对“我和三叔常常一大早去抢柳叶儿”的细节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是柳叶生长中的发芽期,又嫩又好吃。

    

B.因为生活清贫却又不想让他人看见,所以只得偷偷进行。

    

C.村里吃柳叶儿的人实在太多,争取早起在别人之前抢到。

    

D.当时饥荒很严重,“我”的童年生活非常苦涩。

    

10.(2分)“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国剧院的门口,排在观众的行列中间,等待好久之后,方能购到一张票子,去欣赏这位先生的艺术。

后来我在巴黎当新闻记者,曾经去访问过他。

我以为他是不会认识我的,然而他却还记得我的名字。

”此句在文是()

A.插叙    

B.顺叙    

C.倒叙    

D.补叙    

11.(2分)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12.(2分)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13.(2分)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

”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14.(2分)下列划线成语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宁静的湖水、金色的沙滩、灿烂的阳光,激情似火的比赛……如此诗情画意的场景,使得沙滩排球比赛历来都是奥运比赛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

B.他说话总是转弯抹角,从不直来直去。

C.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前往世界五大洲,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火炬传递活动。

15.(2分)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蛉(líng)   桑椹(shèn)   诅咒(zhǔ)    

B.腻味(ní)     颓唐(tuí)     嗫嚅(rú)    

C.倔强(qū)     镶嵌(xiāng)   恬静(tián)    

D.参天(cān)    轶事(yì)      加冕(miǎn)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6.(6分)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绍兴人,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________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_,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有________。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________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________的战斗檄文。

17.(3分)根据课文填空。

是她那________,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高尔基《童年》)

18.(1分)俄国诗人________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向我们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9.(7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

20.(2分)《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25分)

21.(15分)                                                 松子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

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

“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

”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

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

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

”“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

”我疑惑地问。

 

“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

”“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

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

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

”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

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

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

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

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

“风吹幡动,是风动?

还是幡动?

”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

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

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

“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

”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

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

“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

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

谁能束缚着月光呢?

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

答:

                                                                     

②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2)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判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A.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平凡起来了    

B.松子虽小,但和“我们”一样,吸取了日月精华    

C.小松子有时也可以做“我们”情绪的大主宰    

D.在人心所动的那一刻,看见万物都是动的    

(3)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坦然地________ ,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________ 。

(4)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是:

                  。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B.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C.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

E.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深奥的深奥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很好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让人备受启迪。

22.(10分)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完成下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

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1)“我不能走。

”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2)依据选文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6-1、

17-1、

18-1、

19-1、

20-1、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25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2-1、

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