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220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docx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200字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

”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

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

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

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3、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4、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

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1、王冕,历史上真实存的,作者对人物进行了改编。

他具有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质。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却连个秀才都没中。

后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

3、范进,时年五十余岁,穷困不堪,腊月还穿单衣,冻得直哆嗦,周进因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惨状,便将他录取为秀才,后又录为举人,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即严监生,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严监生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5、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他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后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元朝末年农家子王冕自学成才后,在山东济南卖画为生。

后吴王建国大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做了御史,提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不久,范进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

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

严贡生差人找到他弟监生严大育。

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来了结官司。

后严监生因婚丧两事花了大把银两十分肉痛,气恼交加以致一病不起。

严贡生乘机谋夺乃弟家产。

此时,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弟子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

1.周进。

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2.范进。

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

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3.严致和即严监生。

严监生书没读过太多,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4.沈琼枝。

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

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

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5.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绍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

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三、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

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

这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

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

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杜少卿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作品评价

清代文艺评论家张文虎:

《外史》用笔,实不离《水浒》《金瓶梅》,魄力则远不及。

然描写世事,实情实理,不必确指其人;而遗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频见。

可以镜人,可以自镜。

近代文学家鲁迅: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XX百科-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八个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不需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挑八个人说一下吧:

1.周进:

谨小慎微,有苦不说,比较厚道。

2.范进:

同样谨小慎微,没啥学问,知恩图报。

3.严贡生:

诡计多端,强买强卖,贪婪霸道。

4.严监生:

胆小怕事,吝啬伪善。

5.匡超人:

一个忠厚孝子堕落为势力之徒。

6.牛浦郎:

半瓶醋学问,招摇撞骗。

7.马二先生:

仗义疏财,同时有点迂腐。

8.杜少卿:

敢于蔑视世俗风气。

儒林外史的人物的主要事件

你这个问题恐怕没人能回答。

儒林外史是一部由多个不同的相互没有联系的故事写成的书,全书五十多回,三十多万字,其中描写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怎么可能把其中的人物事件全部都告诉你呢?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

你要是对儒林外史感兴趣,最好把书找来自己读一遍。

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

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

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典型情节,形象特征

1.周进:

谨小慎微,有苦不说,比较厚道。

2.范进:

同样谨小慎微,没啥学问,知恩图报。

3.严贡生:

诡计多端,强买强卖,贪婪霸道。

4.严监生:

胆小怕事,吝啬伪善。

5.匡超人:

一个忠厚孝子堕落为势力之徒。

6.牛浦郎:

半瓶醋学问,招摇撞骗。

7.马二先生:

仗义疏财,同时有点迂腐。

8.杜少卿:

敢于蔑视世俗风气。

《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

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

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

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

《儒林外史》中塑造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

“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

就如孔子在春秋的时候,那时用‘扬言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另一个八股迷鲁编修认为:

“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

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

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

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

”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正面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

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这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

他敢于怀疑权威,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

他说“朱文公解经,自是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

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固陋,与朱子不相干。

”这其实是对钦定的理论标准“朱注”的否定,也是对朱熹这一权威的否定。

杜少卿是一个轻视礼教的人,他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明清儒林士子平常生活的一部著作,其既是中国社会封建晚期的文人士子的百象图,又是中国十八世纪前后江南士绅生活的风俗画卷。

《儒林外史》描述的对象主要是文人士子,但我们却能够从中探究得到丰富的商业文化资料。

在过去的历史里,“重农抑商”一向是政府所为,而人们心目中“士农工商”,商为末枝的思想更是在人民心目中根深蒂固。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君子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古训则是荡然无存,文人学子纷纷走上上路,谋取暴利,在晋商当中更是构成了“重利途,甚于重名。

子弟之佼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

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的风气,并蔓延全国。

至于这些从商的文人士子,在《儒林外史》中我们大致能够察觉到有这么三类,一是做盐商的:

万雪斋、宋为富等人经营盐业,获利极厚,更以金钱结交权贵,仗势欺人;二是当典当的:

毛二胡子狠毒抠门发家致富。

而其中五河县的方乡绅则“开典当引盐”,成一方首富,以钱通神;而还有一类则是依附商家,做些事务养家糊口的,如周进即是当了一回记账,之后哭得死去活来才得了商人们凑的二百两得以进考场,最好取得了功名。

作者吴敬梓对这些从商的文人多以讥讽,将其作为“资性蠢愚,心术卑鄙,货利声色之外不知其他”的鄙夷对象,但其也对真正的儒商表有敬意,赞颂庄濯光、盖宽的重义轻利、善于经商而又不失士子之骨气。

然而其最终却以惨淡收场,只得贫苦之命,这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只允许如万雪斋般厚颜无耻、毛二胡子般狠毒抠门才可发家致富、道德沦丧、风气败坏的痛心疾首。

《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

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

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

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

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

不久,母亲病死。

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

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

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礼部议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

由此,王冕预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时避居会稽山中。

到了成化末年,山东兖州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中办学堂,夏总甲推荐周进来教馆。

周进为一老童生,先后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惠的白眼,感到无限屈辱。

一年后又失却馆地,更是满腹怨嗟。

随姊丈金有余去省城为商人记帐时去贡院游覧,见到号板,怨愤至极,一头攮去,不省人事。

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先后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御史,点了广东学道。

他在主试南海、番属两县蜜生时,识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不久,范进又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

范母也因喜极而亡。

在乡绅张静裔劝说之下,范进乃与他去房师、高要知县汤奉处打秋风。

二人正在候见汤知县时,当地乡绅贡生严大位又前来识。

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

不料汤知县居然准了状,严贡生不得不避走省城。

县里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监生严大育。

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虞生王德、王仁来了结乃兄官司。

不久,严监生妻王氏病重,又花了大量银子打点两位舅爷才将妾赵氏扶正,接着王氏病故。

婚丧两事一共花了四五千两银子,严监生十分肉痛,气恼交加,宿疾发作,以致一病不起。

此后,赵姨娘唯一的儿子又夭折,严贡生乃乘机谋夺乃弟家产,大兴讼事。

此时,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弟子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

范进赴任之日,周进乃以当年在薛家集教馆时的学生荀玫相托。

荷政与王惠同榜中了进士。

不料荀玫母死,正值朝廷考选科、道,王惠劝他谋求存情,被驳回后返乡守制。

王惠赴南昌知府任,与前任太守佑之子景玉办理交接。

后又升任南赣道,正遇宁王谋反,王惠降顺。

宁王被擒,王惠匆匆逃走至浙江乌镇时,遇到蘧景玉之子蘧公孙。

公孙赠他二百两银子,他则将只枕箱交于公孙。

公孙从枕箱中发现一本《高青邱集诗话》,乃以自己“补辑”名义刻印出来,从此被人视为少年名士,湖湖州娄琫、娄瓒宴请鲁编修,鲁编修在席上见到蘧公孙,乃将女儿许与公孙。

不久,鲁编修与蘧佑先后病故,公孙做名士之心也有所收敛,结识了在文海楼选文的马纯上。

此时,家人宦成拐带丫头双红出逃,被捉回后,在差人唆使下,以“钦犯”王惠的枕箱为要挟,扬言要首告蘧公孙,幸得马纯上用全部束修赎回枕箱,方才了结此案;马纯上则离开嘉兴去杭州书坊文瀚楼。

马纯上游西湖,接济了拆字少年匡超人。

匡超人返乡后又得知县李本瑛的识拔,入学成了秀才。

不料,李本瑛被诬告,匡超人在潘保正指引下,前往杭州投靠他的房分兄弟潘三。

从此,匡超人又结识了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支剑峰、浦墨卿,簇拥着胡三公子游西湖、做诗会,潘三则劝说他不必相与这些人,并且指使他假造文书,替人代考。

因此,匡超人也积攒了不少银两,娶了差人郑老爹之女为妻。

李本英瑛案情昭雪后升任给事中,派人来寻他,此时潘三已被拿。

匡超人得到李本英书信,就将妻子送往乐清乡下,只身前往京城。

在原配郑氏病死,正遂他的心愿。

取定了结又乘船北上,在船上遇到冯琢庵、牛布衣。

船到扬州,冯、匡二人换船北上,牛布衣却搭江船到了芜湖,寄寓在甘露庵中,不料却患病不起,老和尚为他经营后事。

住在附近的少年牛浦郎,一日晚间来庵中借着灯光读书,老和尚准备将牛布衣诗稿给他看,他却等不及,先行偷了出来。

不久老和尚入京,他索性假冒牛布衣招摇行骗,新补知县董瑛慕名来拜,匆匆一叙而别。

从此,牛浦郎学得一身势利,与岳家卜氏兄弟相处不谐,乃去安东县投靠董瑛。

路上遇着牛玉圃,两人认作祖孙。

牛玉圃带着他去扬州盐商万雪斋家。

牛浦郎因跌入水塘,受到牛玉圃的冷遇,正好他从子午宫道士处听到万雪斋的出身,就故意诱使牛玉圃当众说了出来,因而被万雪斋辞遇。

牛玉圃方知上当,将牛浦郎痛打一顿,丢在河岸上。

牛浦郎得到过路的黄客人搭救,同去安东,又被黄客人招赘为婿。

董瑛此时即将升任,乃向接任的向鼎交代,请他关照牛浦郎。

不料真牛布衣妻子寻夫而来,告到县里。

向知县因断了这一无头官司,被人向按察司参处,却被按察司门下戏子鲍文卿怜才解救。

不久,鲍文卿又回南京重操旧业,向知县升任安庆府,路过南京,近文卿,邀其父子来衙门相会,赠送其银两,又为其子廷玺娶妻。

不久,向鼎升任福建汀漳道,文卿则返回南京,病重而死,廷玺不得义母欢心,去苏州寻兄,而乃兄又亡故;再去扬州,投靠季苇萧,从此结识了扬州一班名士如辛东之、金寓刘、来霞土等;回到南京后又投靠到杜慎卿门下。

杜慎卿邀了南京城里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戏子,高会莫愁湖。

事后,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