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013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I)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有()

①思想②理论③信仰④经济⑤文学⑥政治  

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  

2、“一本好书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说明了文化是一种(   )  

A社会物质力量  B社会教育力量   C社会道德力量    D社会精神力量 3、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4、近几年,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的企业甚至早早与职校签订培养协议。

这体现了()  

A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B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就业的增加  

C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D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6、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文化创造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人民群众D社会的发展  

7、英国的李先生向英国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时,称“中信·李”。

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的。

这一现象说明,不同文化影响人们()  

A实践活动的差异B人生观的差异C价值观的差异D思维方式的差异  

8、席勒说: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这告诉我们()

A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应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D应以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9、英国诗人雪莱说: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这主要说明()  

A文化能决定人生B文化是由人创造的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0、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贸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⑥南极科考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12、2015年4月18日,共青团中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出部署。

上述做法符合下列道理

A.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文化活动、文化教育逐步培养的

1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

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

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这说明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人们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

C.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D.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

14."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江苏如东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国际风筝会,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这表明

A.风筝产业成为如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文化已经成为新的第一生产力

15.近年来,许多根据古代史实、古典小说改编的古装戏深受观众喜爱,但专家学者却对导演这种任意删改、曲解历史的行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D.观众的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16.5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所谓“厚黑理论”,宣扬的是“脸皮要厚,心要黑,手段要狠”。

一些人把其当作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宝典”。

有的干部将其奉为官场的“游戏规则”、升官发财的真谛,有的大学生把它当作步入社会的“必修课”,积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锻炼”。

这一事实表明

A.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17.重庆市九龙坡区“廉政文化路”两旁,38块廉政广告灯箱上,既有“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改节”等古训,也有“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等格言。

区委书记说,我们就是想通过一点一滴的建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氛围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D.人们对文化的感受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18.一位中学生说,学习“八荣八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还要不断深化对正确价值观和是非观的理解,更需要从学习、课外活动等各种实际行动中去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一认识符合的道理是

A.人的观念有不同的层次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C.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文化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和深远的

19.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古代的海外移民是侨居性的移民。

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这表明(   )

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21.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更加重视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

“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

”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深远持久的特点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D鲜明的民族性

23.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C.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24.“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种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25、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这体现了优秀文化可以()

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提升文化竞争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6、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个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27、 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28.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

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

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

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据此回答9.10题:

29.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0.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

以中国元素为素材的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在北美以首映周末超出预期的6000万美元票房收入成为当周票房榜冠军,一些中国网民以该电影“有文化入侵之嫌”为由呼吁抵制影片上映。

据此回答11、12题:

31.功夫是中国的国粹,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能够把两个如此鲜明的中国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做法体现了()

A.文化具有民族特色B.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C.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D.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32.美国影片《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为此我们最主要做的是必须进行()

A.文化继承B.文化批判C.文化借鉴D.文化创新

33.历届奥运会会徽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A.文化可以分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两部分B.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民族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34.《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