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629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敬畏生命”“觉悟提高”“挥手之间””藏污纳垢”这四个短语的类型都是不一致的。

C.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送东阳马生序》标题中的“序”是一种文体名,即赠序。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2.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⑤桃花开了,又像是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③⑤④②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3.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的经过,第二次向全世界全面的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是一个不屈服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C.《童年》中的好事情是外祖父家的房客,他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技巧。

D.《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到北平后,当上了人力车夫。

他省吃俭用地拼了三年,买了第一辆车。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中国的BAT(XX、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B.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大型纪录片,全面展现了过去五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军事现代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D.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5.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

①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     世界。

②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     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③传统书信     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A.闻名 清脆 承载

B.闻名 清冽 承担

C.著名 清冽 承载

D.著名 清脆 承担

二、字词书写

6.积累运用(共24分)

1.音汉互写。

(4分)

迸()溅      拈()轻怕重      心无旁wù()  jiǒng()异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开花的心

①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树。

之所以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们不是像其他树木一样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而是在贫瘠的山峁上。

每每有人看到它们,它们总是像一群长年累月没有人管教的孩子,杂乱无章地生长在一起。

它们又瘦又矮,常常不足一米高,但是,它们仿佛从来没有被自己的长相负累,在绝壁上的乱石缝间,在其他任何植株都无法生长的地方,欣欣然怒放成一片茁壮的气象!

②春天到了,它们在干燥的东风里发出嫩绿的新芽,那样小小的叶片,简直让人担心会不会被一季的风沙吞噬;夏天是风口最嚣张的季节,它们是那样的对自己不负责任,赤条条让自己站立在陡峭的岩壁,因为夏天雨水泛滥,造成山体经常坍塌,所以,它们的根经常大段大段地裸露在外面,像一团团鼓起的青筋。

③它们并不寂寞,因为,它们也像其他植株一样拥有开好的本领,这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是不可思议,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它们竟然奇迹般实现了!

那些米粒大小的黄灿灿小花,在绿色的背景上,像是满天异常美丽的星斗。

每当这时候,蜜蜂们也会翩然而至,这是最深情的探望,像是久别的情人一般。

④秋天来了,肆虐的狂风拽走了它们的衣衫——叶子,可是,它们并没有伤心,因为,这样一来,恰恰露出了自己的果实。

那是怎样的果实啊!

尽管只有黄豆大小,却也像红彤彤的灯笼般挂满了枝头!

⑤它们大多数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崖,这样的开花结果完全没有取悦他人的意思,圆溜溜的果实,通常在熟透之后,跟随着山口的厉风被摇落,它们一个个像跳伞运动员一样悄然滑下山坡,并在土里与杂草一起腐烂。

酸枣树就这样在华北的山峁上自生自灭!

一季又一季把自己的生命举向陡峭的悬崖,跟随着山口的劲风,飘扬成一面旗帜!

绿色的旗帜!

还时常有着黄星和红灯的装点,它们是最爱美的旗帜!

⑥它们甚至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只是因为它们的枝叶像红枣树,又有它那样的刺,并且结有红红的、酸酸的果实,所以,人们管它叫“酸枣树”。

⑦在美妙的大自然里,你可以看不到它——因为它们的身高;你可以看到以后立即忘记它-------因为它们的长相;而忘记了它你也没有必要遗憾——-因为它们实在太平凡了……  

⑧但是,你却不可以看不起它——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开花的心!

⑨因了这样一颗开花的心,再贫瘠的土壤也影响不了果实!

7.“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树树。

”这种树的“与众不同“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8.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的含义。

9.本文标题为什么不用“酸枣树“,而用”开花的心“?

10.下列对第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酸枣树在人迹罕至的山崖自生自灭却又高扬生命之美的大旗,作者是在托酸枣之“物“而言歌颂生命之”志“。

B.贴切新颖的比喻渗透了作者感情,如将酸枣树比作“绿色的旗帜”,是“最爱美的旗帜”,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C.把“生命举向陡峭的悬崖——飘扬成一面旗帜”中的“举向”与“飘扬”,用词精当传神,极富动感,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魅力。

D.酸枣树蕴意丰富,就像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

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

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

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我问起那裸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12.第②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13.第⑥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14.第⑧段中作者说“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遥远的葵花地

李娟

①我们这里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而农民种地,又全靠从河里引水灌溉。

因此在我们这里,一遇到降雪量少的暖冬,第二年肯定大旱。

②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

除了旱灾,风灾、蝗灾及其他严重的病虫害肯定也会全集中到这一年。

谁叫去年暖冬呢?

虫卵没法冻死。

③尽管如此,我妈还是决定种两百亩向日葵。

地是头一年就包好的,如果不种,荒着心里更难受。

④那块土地我们承包了三年,位于新疆阿克哈拉河下游六十公里处的高潮村南面的荒野中。

地势坦阔,一马平川。

那一带一共开垦有一万多亩土地,除了少量的打瓜,全都被承包者种上了向日葵。

不知丰收时那里会是怎样的一幕情景。

⑤一万亩啊,金灿灿的葵花地!

⑥因为离家太远,葵花从播种到收成的三四个月期间,我妈得一直守在地边。

这三四个月里就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外婆和几只小狗及满院子的鸡鸭兔子鹅了。

于是,妈妈雇了一辆大卡车,把整个家都搬到了地边。

妈妈在荒野中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南侧掏了一条斜下去的通道。

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

在新疆,这叫“地窝子”。

这就是我们的家。

⑦搬家时我也跟着去了,在那里生活了非常短暂的一些日子。

只目睹了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不知它们如何在大地里苏醒,渐渐长成。

那些日子里,我总是站在地窝子旁,长时间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大地,想到下面一行行齐整沉睡的种子,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

大地永远荒凉空荡。

⑧搬家的那一天好冷。

虽然已入四月,但冬天的气息仍然强大坚固,残雪皑皑,寒风凛冽。

第二天,外婆就想回家了。

她拄杖从地窝子里艰难地走上大地,转身四望,快要哭了。

而我妈始终忙忙碌碌。

她马不停蹄,立刻雇人犁地,第三天就开始播种。

眼下只能人工点播,为了快快播完,她跑到附近的杜热小镇上雇了二十多个人。

可是,在空旷的大地上,这二十多个人远远看去是那么凄凉无助,他们一人拎一只盛满种子的口袋,一步一停,在大地上越走越远。

远得似乎都走不回来了。

⑨第四天,鹅和鸭子发现了附近的水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

搬家时,它们不幸被安排在煤堆里。

第五天,鸡开始下蛋。

同时,小狗们在地窝子附近发现了一个田鼠洞,兴奋得刨了半天。

大家很快适应了新生活。

叔叔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块红砖和两块水泥板,给我们地窝子的通道铺了两级台阶。

从此外婆出入方便多了。

这一带守地的几个地窝子里就我家出现了红砖这样的奢侈品,便被大家一致评定为五星级地窝子。

⑩荒野里没有电,虽然有相机和备用电池,我却总是不舍得取出来拍照。

只在闲暇时分,当妈妈带着小狗在附近野地里散步时,我才端起相机,在显示屏里远远凝视他们。

当他们走在大地上时,镜头中的情景满满当当,却寂寞无比。

当他们走过之后,走空之后,一切才抬起眼睛。

而种子播下之前的大地总是孕育无穷的语言。

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⑪一次我妈散步回来,像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一束野花给我。

在哪里采的呢?

我捧着花从地窝子走上地面,转身四望,这干涸无尽的大地,这手心里唯一的湿润丰盈。

我把一只矿泉水瓶从中间破开,注满水插上花,再把它们放在投入地窝子里的唯一的一束光线中。

过了好几天,花都没败。

可我出去散步时,却从不曾遇到过什么花儿。

似乎我妈采回的这些就是全部的春天,全部就这些。

⑫总之我离开了。

把妈妈、外婆和小狗留在了那片荒野上。

把她们抛弃了一整个夏天。

又觉得其实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总觉得,这些年来,她们一直还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艰难地劳作、生活。

(本文有删改)

15.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16.分析下列句子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

(2)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17.根据文意,概括作者“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的原因。

18.简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题“遥远的葵花地”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束康乃馨

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中心街的街头。

那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10多双鞋子,都能挣上10多块钱。

老钱刚把自己的家伙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

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

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

①老钱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一个男人经过,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

“这花多少钱一束?

”孩子说:

“8块钱!

”老钱一听,连忙眨眼,这花还这么贵!

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又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

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

“你的花可真好卖呀!

”孩子笑着说:

“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

”老钱听了才知道这天是节日。

他知道节日生意就好。

他想,今天自己的生意也该很好吧!

走来走去的人都向孩子买康乃馨。

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

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只擦到了两双鞋子,只收入了2块钱。

老钱不由地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

老钱盯着孩子,盯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

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

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

这想法在老钱心里转悠着,折磨着老钱。

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

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去了,谁都不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

都12点过了,上班的人都下班了,可老钱一上午就只擦到了4双鞋子,就只挣到了4块钱。

老钱恨孩子,老钱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

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

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到。

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老钱嘴里悄悄地骂了一句:

“真他妈好卖呀!

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这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

该买的要买的都买了,就是想买的,见只有最后一束康乃馨,没有选择的余地,又嫌它是别人买了剩下的,看一眼就摇头走了。

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

“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

”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

老钱听了暗暗好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

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的康乃馨已经不如早上新鲜了,过往的行人也稀少了。

每每一个行人经过,孩子就会叫道:

“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

”可行人瞧也不瞧就走过去了。

②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

老钱看了不由得意起来了,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

“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

”孩子着急说:

“我要把它卖出去!

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

”老钱没有表,老钱说:

“应该有1点钟了吧!

”“啊!

都1点钟了!

”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给她做饭吃!

”老钱说:

“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

“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吃,她就会饿。

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老钱没想到孩子是这么苦,老钱深深自责。

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了,老钱赶紧拿家伙擦鞋。

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

“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

”孩子听了就笑了:

“好,我就卖给你!

”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捡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

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

“我先走了!

”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跳一跳地去了。

老钱见了就笑了。

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

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

“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

”男人一愣:

“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

”老钱笑着说:

“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

”男人笑了,男人说:

“我要了!

”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

老钱说:

“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

“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

”男人说了就走了。

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的显眼的一块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捡去。

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23期)

20.在横线上补全老钱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责

21.小说①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22.赏析②处画线句。

23.小说结尾的情节安排很巧妙,请简要分析。

24.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四、作文

25.题目:

凝望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4、

四、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