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571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精英版.docx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精英版

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的

文献综述

题目: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赵彤、罗秋燕、汪俊

学号:

201204010150、201204010129、201204010132

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

12级

专业:

教育学

完成日期:

2015.05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正在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

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实情况的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将国外及港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不足,从而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及启示。

这些研究对解决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启示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心理冲突增多,承受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

1999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很多中小学都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但是那些地处农村的中小学由于受到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各种限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很不理想。

本文以“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词通过组合查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XX学术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中,检索了国内2000到2015年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著作和学位论文。

共命中20余篇,重点分析了其中的代表性成果10篇。

为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做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正文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情况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识模糊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是相当模糊。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

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

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总的来说农村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2、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在不备具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简单教学,学生无法从老师那里获取相关的陈述性知识。

二是在不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教的方式方法下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本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任何教育往往也只是徒劳。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师资力量匮乏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3、学生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复杂

据调查农村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外出打工,隔代抚养等现象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

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

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

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

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

学生及家长对此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

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家长的关爱度不高,学生自身的颓废及隔代教育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困难且实施效果不理想。

4、资金投入的错误倾向

农村的心理学工作德育化倾向。

这是一个令正在经历起步、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尴尬的问题。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德育有联系有区别。

由于错误的观念认识,导致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

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许多农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

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

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

另外,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障碍。

2、学校认识偏差 

一些农村中小学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 所以消极等待简单应付, 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辅导热线等,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缺乏正确的认识, 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

有些学校, 为应付检查,甚至弄虚作假, 名不符实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其中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存在以下认识偏差。

偏差一: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在实践中,把开展心理测验作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学校确有不少,似乎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繁多的心理测验,才能给学校带来蓬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光环。

其实这种做法在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验,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很危险的。

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许多学校在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对测验结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正确的处理方法,将结果随意公开,或以此给学生分类、贴标签等等。

这些都可能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学生和家长,结果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

这些做法,都使心理测验成为赶时髦,而与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去甚远。

误区二: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但对中小学教师来讲,在短期内完成这门专业的学习、并很快投入工作是不现实的。

因此.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

心理咨询室应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中心。

以此为依托,它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电视、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

各学校也可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灵活变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仅采用一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厌倦。

误区三: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

  一些农村学校盲目响应政策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

由于缺乏相匹配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强调心理学知识的讲解,非但起不到任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诚然,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阵地。

但这一现象也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程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有限的。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队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的。

再次,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入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倾向实用性功能。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将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课程相结合。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化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

   3、留守儿童现象严重。

中国城市化的较快发展,城乡差异显著,造成了过度的人口流动。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青壮年男子在外打工,有的家庭甚至夫妻双方都出外务工,而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看护。

“留守儿童”在村中占的比例相当之大。

这些孩子虽然名义上都有看护人,但实际上家中老人或妇女在做农活和管顾家务之余,根本无法良好地履行监护人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是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无亲家庭”。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了父母关爱,情感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往往出现消极情绪。

长期下去,这部分儿童在心理上逐渐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表现出任性、暴躁、冷漠、内向、极端等不良性格倾向。

一些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沾染上吸烟、喝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

有的对金钱的支配缺乏合理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

有的养成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打架斗殴,给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

道德集体滑坡的趋势为留守儿童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国外及港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及港台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很早就进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均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且聘请一些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师等共同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并呈现如下特点:

1.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较长,且组织机构健全、职能明确,辅导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2.政府重视,经费保证。

3.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水平过硬。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从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两个维度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各学校形成庞大的学校心理学家队伍、完善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规范化的资格认证制度以及系统化的学校心理学服务体系。

二、国外及港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综观国外、港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经验,面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个层面建立科学规范的网络系统,据各地区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国家层面

(1)国家应在经费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级组织的领导力度,并在条件成熟时能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行规定。

并且规范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及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及资格认定机构。

对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及教育工作者据学历、相关专业要求等进行严格的考核及资格认定工作。

(2)国家针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少,面对群体多等特点,应在各师范院校设置相应的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同时各院校应设置相应的培训机构,对有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或系统研修,以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特别对偏远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大关注力度,并给予更多的帮助支持。

(3)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定期对各省、市、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以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及系统性。

对于农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策略。

2.社会层面

(1)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

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度过,很多心理问题源于社会、家庭等因素。

所以净化社会环境尤为重要。

这要求全社会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广播、电视及各种宣传媒体向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

(2)在全国建立社会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首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互通信息、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将我国心理咨询专家成功的心理矫治经验输入电脑中,建立专家系统,学生或家长可以据自己的问题与需要直接在网页(站)上寻求指导。

或与某些专家直接对话,或利用电子邮件通信等方式解决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

(3)净化社会环境,纠正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对于社会上的黄色书刊、色情网站、低级庸俗的文化进行管制。

保障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良好。

社会上积极倡导健康有益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我认识,改善不良行为。

3.学校层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重视个别。

学校要一方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又不能忽视少数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防治,强调发展性教育与防治性教育并重的原则。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课程化倾向。

目前,我国有些省、市的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械地理解为开设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等课程,或举办一些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等。

有些学校还采用生硬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甚至其他像学科一样进行严格的考试等,课程倾向化严重。

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倾向,就应把此项工作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到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之中,体现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训练之中。

(3)要不断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教师定期进行理论培训,转变观念。

其次,加强对班主任、团、队干部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4.家庭层面

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

正是家庭教育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所以它也在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处农村的环境中,家长更应避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时常的沟通有助于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以致家长对变化能做出恰当的处理。

其次,家长应提高自我思想意识,勿将一些落后观念传授给孩子,教育方式得当,不应放纵溺爱,也不该管束过严。

家庭中建立一种民主式的相处之道,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最后,家长应对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与老师反馈,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要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避免出现家校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则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健康的心理已成为束缚农村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的羁绊,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错误更严重危害着教育的进步,人才的发展。

但这种错误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克服现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诚然,要想将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更加完善,还要走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当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加强行动研究,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刘学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05)

•[2]高飞,叶少玲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3]赵建平,葛操.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2)

•[4]张兴贵.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5]杨燕.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03)

•[6]高平.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7]李辉,周永红,刘春燕,施江玉,李文权,苏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参与式教师培训初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3)

•[8]申继亮,王凯荣.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9]俞国良,王永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07)

•[10]李文忠.  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2009(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